资源简介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材分析(重点、难点)《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课文按两点线索写的。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课文按两点线索写的。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读文让学生理清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路线,了解按游览的顺序继续游玩的过程。品读课文,学习写景物不可面面俱到,要有所侧重,抓住重点。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圈画出双龙洞孔隙、内洞的特点,体会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3.通过读泉水、溪水部分,了解作者“逆”的线索。教学过程回顾课文,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跟随着叶圣陶爷爷的脚步,按照游览的顺序初步感受了双龙洞的神奇。谁来说说作者的游览路线是什么?生说,教师顺势出示答案。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师:你说的真全面,根据这样的游览路线我们知道了作者从京华城出发,过了罗店,走上山路,那盘曲而上的盘山公路,那令人眼前一片明艳的山路景色,那时时变换调子的溪流声,洞口的气势及外洞的高大令作者惊叹。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去看看他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精读细研,领悟写法师:在作者游览的过程中哪一处景描写的最详细,着墨最多?孔隙。孔隙是游金华双龙洞最惊险、最刺激的体验。400多年前,明朝旅行家徐霞客探双龙洞,向一位老太太借了澡盆,贴水穿过孔隙游向内洞。自由读第五段,边读边思考孔隙的特点是什么?窄小你可太厉害了,一下子就概括出来了。大家都同意吗?生点头。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孔隙的窄小的?我们一起交流分享一下吧,谁先来说说。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人,是这样小的小船。生说,师进行引导,抓住并排仰卧等词,你关注到了这条船只够“两人并排仰卧”--你觉得着小船大概有多宽?比我们的课桌还窄,真是一条小船。(仰卧)你能读一读吗?读的太棒了,老师还听出你在朗读的时候抓住这两个词“刚”“再没法”重读,你能说说为是什么吗?让我也感受到船很小。抓住重点词语谈理解,非常好。真是会读书。作者来到孔隙处,看到这只容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读齐读这句话,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想像到他的窄小。你们看作者通过写小船的小让我们感受到孔隙小的特点。这样一来让我们感受到所描写的事物更具体更形象,而且让我们的感受也更加真切了。谁再来说说。生: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这样独特的行船方式在别处从没见过。可见孔隙的窄小。师:平时我们乘船都是船夫撑着船桨,一人足矣,现在却要怎样?两人合作去拉。 结合黑板上的图给大家解释一下进出孔隙的方式。为什么采用这样独特的方式呢?哦,原来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就算是这么小的船在里面也没有办法掉头,只能直进直出,必须这样拉才能过去,这个孔隙真的是太小了。如此独特的进出方式可正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呀,让我感受到孔隙正是太窄小了。再来说说生:“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这里的贴让我感受到孔隙的狭小,可以感受到作者与船之间没有一点缝隙了。你表达的真清晰,还抓住了“贴”字进行理解。你可太会学习了。你能读一读吗?你的声音真洪亮。你理解的很深刻嘛,贴是紧紧的师:为什么呢?因为孔隙太狭小,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安全通过,你可太会理解了。谁能告诉我此时哪些部位需要紧贴船底吗?你回答的真全面。 你能试着读出这种紧贴的感觉吗?读的真是太有画面感了,我仿佛也想要紧贴着船底了。我看到有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小声跟读了,那就请大家一起齐读。我们班同学可太厉害了,读出了紧贴船底的感觉。作者这样细致的描写让我们更加具体的感受到孔隙的狭小。哪个小组再来说说“眼前昏暗、都朝我挤压、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这一句我感受到孔隙的低矮窄小,都不可以抬头,可见多么小。你分析的很透彻,理解的可真到位啊。正如这位同学所说,孔隙真的很矮小,如果让你卧船过孔隙,你的心情如何 我会很担心,经过时会害怕。怕过不去,怕撞着头。期待、兴奋师:同学们说的可太棒了,谁能给我们读一读。带着这样的既紧张又激动的心情,读出你的感受。读的可太棒了,老师听你读心都揪起来了。孔隙的窄小让我们惊叹,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一段有具体直接的语言说孔隙的窄小吗?那作者在描写孔隙时花了大量的笔墨写了船的小、进出方式的奇特以及写出自己过孔隙时的紧张刺激的感受,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侧面烘托。你知识积累的可真丰富呀,作者运用侧面烘托出孔隙的窄小,让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其窄小这一特点。同学们想不想去现场看看。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观看视频】领略过孔隙的方式,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内洞看一看了。三、运用学法,自主感悟过渡:请同学们自由读6、7段,画出描写内洞特点的句子。再小组合作讨论写一段介绍内洞的导游词,结合课本内容,把内洞的特点介绍清楚。格式:各位游客朋友们,接下来我们将要游览的是金华双龙洞的内洞……..各位旅客朋友们,接下来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双龙洞的内洞,内洞有点黑,光线很暗,大家注意脚下安全,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内洞可比外洞大多了(结合课文来写)听了这两位导游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内洞的特点可以用黑大奇概括,两位导游都抓住了内洞石钟乳,石笋的神奇,向我们详细写了内洞的美与奇,说的太棒了。内洞——黑、大(宽广)、奇我们沿着作者的路线,也在文字中游览了一番金华的双龙洞,我们也知道了,咱们在写一篇游记的时候,不仅要像作者这样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去记叙自己的游览过程,同时还要抓住游览的重点来写。把最美的最奇特的景作为重点描写。叶圣陶曾说:“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写文章,无非是一点,我听到的,看到的,真体会到的东西来告诉读者或听众。”今天从这一篇课文,我们有所领悟。同学们,课文学习到这,谁能说说我们写一篇游记要注意什么?按一定的游览顺序来写,抓住自己的见闻写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同学们可太棒了,课前我们写了一篇游记,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游记,依据本节课所学知识,给自己文章进行修改修改吧,然后请大家说说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正的地方。生说四、总结。欣赏了诸多的美景,学会了丰富的写景文章的写法,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大家有机会游览祖国的山山水水,用自己优美的文字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下课。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