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学与练【基础梳理】一、工业革命的原因1.政治基础: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2.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3.直接原因: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4.必要条件二、工业革命的进程1.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1)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2)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2.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1)蒸汽机。改进 早期发明的蒸汽机很不完善,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来源的发明家是瓦特应用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意义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2)工厂制度的确立。①瓦特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远离河流,规模越来越大。②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3.交通运输的革新——火车与铁路:(1)开始: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2)发展: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到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3)意义: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三、工业革命的意义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2.其他西方国家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先后进行工业革命。【课堂演练】1.从水力驱动到蒸汽驱动的改进,要求纺线发生过程由私人农舍转移到更大的工作地点,许多工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同一地点,利用机器而不是用手工的方式生产货物。这一转变预示着( )A.工业革命的兴起 B.近代工厂的形成C.工人运动的高涨 D.城市环境的改善2.从珍妮机到蒸汽机,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人类由此进入( )A.铁器时代 B.蒸汽时代 C.电气时代 D.信息时代3.19世纪,英国和爱尔兰曾存在专职叫人起床上班的“叫醒工”。他们每早挨家挨户拜访顾客,用短棍敲门或长杆敲窗,或者射豆子的办法,直到把客户叫醒为止。上述现象的存在主要是因为( )A.工人运动的需要 B.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C.欧洲大学的兴起 D.《人权宣言》的发表4.1832年英国在议会改革中消减了被土地贵族所控制的“衰败选区”的国会代表席位,把这些席位转让给新兴的工业城市,使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更多的分享政权。由此可以看出工业革命( )A.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B.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前进C.加快了英国城市化的进程D.使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5.1851年,英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工业革命前40%下降到20.3%;建筑、采矿以及制造业的比重由21%提高到相应年份的34.3%和40.2%;商业、交通运输业比重稳步增加。由此可知工业革命( )A.固化了英国产业结构 B.推动了社会转型C.减缓了经济发展速度 D.增加了就业岗位6.1830年后,英国煤炭的产量和消耗量增长迅速。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内燃机的大量使用C.石油化工迅速发展 D.飞机制造业的兴起7.16世纪在英国流传一首歌谣:“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排列成长行。………列坐检细毛,不敢辞劳苦,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染工八十人,齐将颜色陈,二十杆制匠,将呢折成匹。……”从材料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了( )A.科技革新 B.工厂制度C.殖民掠夺 D.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8.同学们在物理考试中肯定碰到了“W”这个功率单位,这个单位名称的设立是为了纪念一位英国的发明家对人类的杰出贡献。他的主要成就是( )A.发电机的问世 B.珍妮机的发明C.飞梭的发明 D.蒸汽机的改进9.工业革命后,有人将旧产品、旧程序、旧体制等被新事物取代的过程称为“创造性的破坏”,这种破坏在生产组织领域体现得最为明显。以下能体现这一“明显破坏”的是( )A.珍妮机的发明 B.瓦特改良蒸汽机C.人口急剧增长 D.建立大工厂制度10.(工业革命前)时间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以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材料反映出工业革命( )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C.加速了城市化发展进程D.增强了工人的劳动强度11.如图是1852年刊登于英国著名的幽默讽刺杂志《笨拙》上的一幅漫画。漫画主要揭示了( )漫画名称(底部):《霍乱国王的宫殿》漫画信息解读:画面中,一眼望去尽是简陋的街道、遍地的污秽、拥挤的人群,面对正在肆虐的霍乱疫情,这些瘦弱的人们目光呆滞、满脸愁容、束手无策A.城市的化工污染严重 B.致命疫病肆意蔓延C.工业时代的社会弊病 D.贫富分化现象加剧12.1850﹣1914年,欧洲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进程迅速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各国普遍推出了一系列关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法律,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涉及征地拆迁补偿,城市基础设施、公共交通、公共设施和公共房屋建设,城市治安维护、贫困人口救济和环境卫生管理等。可见,欧洲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迅速推进的原因是(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B.规范拆迁补偿C.政府加强管理 D.公共设施完善13.《世界文明史》一书中写道:“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从经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以上材料主要表述的是英国工业革命( )A.发生的历史背景 B.开始的具体标志C.发展的有利条件 D.带来的社会影响14.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有些工厂甚至雇用1000多人。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此”指的是( )A.珍妮机发明 B.瓦特蒸汽机应用C.火车的运行 D.远洋轮船的航行15.18世纪前期,毛织物占据着英国输出品的王座,而棉纺织业在英国制造工业中占比很小。但经过一个多世纪,棉纺织业击败了毛纺织业,使英国一跃成为世界棉纺织业头等强国。当时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租地农场的产生 B.自然科学的诞生C.圈地运动的推进 D.工业革命的发展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一个国家的内地交通方面,人们从未见过任何革命能够比得上英国在几年时间内所实现的那种革命。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要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保尔 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材料二: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约900万增加到约1800万。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行大众教育,而且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指出“那种革命”是指什么?分析“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要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后社会发生的变化。(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科技改变人类社会的看法。参考答案1-10 BBBBB ABDDA11-15 CADBD16.(1)革命:工业革命。原因:新交通工具不断出现,如“蒸汽机车”的发明、利用蒸汽作动力的轮船的出现等,大大提升了运输的效率。(2)变化: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欧洲国家开始推行大众教育,提升社会教育水平;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化进程加快。(3)看法;“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可以提升社会生产力,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如战争在科技的进步下愈发不可控,要用好这把双刃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