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第三次月考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第三次月考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教版第四单元第1~5章及6章第1、2节。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根据图中血液流动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动脉、乙是静脉 B.乙是动脉、丙是静脉
C.甲是动脉、丙是静脉 D.乙是毛细血管、丙是动脉
【答案】C
【解析】A、甲中血液有主干流向分支,为动脉,乙血管中,红细胞单行通过,为毛细血管,A说法错误。
B、乙血管中,红细胞单行通过,为毛细血管,丙血管中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B说法错误。
C、甲中血液有主干流向分支,为动脉,丙血管中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C说法正确。
D、乙血管中,红细胞单行通过,为毛细血管,丙血管中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D说法错误。
2.在下列实验中会用到碘液,其中与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滴加碘液目的相同的是(  )
A.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B.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C.验证玉米的胚乳储存淀粉 D.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答案】B
【解析】ACD、在“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验证玉米的胚乳储存淀粉 ”和“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的实验中, 滴加碘液目的相是鉴定是否有淀粉存在,ACD错误;
B、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和”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实验中, 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染色,B正确。
3.当我们把大拇指指肚轻按在一起时,会感觉到轻微的搏动,这种搏动的来源是(  )
A.动脉壁的搏动 B.静脉壁的搏动
C.毛细血管壁的搏动 D.皮肤的震动
【答案】A
【解析】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动脉血管大多数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动脉虽然大多数分布在身体的较深部位,但是在体表的个别部位也能摸到。如手腕部的桡动脉、颈部的颈动脉。如中医的"切脉”,按摸到的血管就是桡动脉血管。而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较慢。静脉的波动很小,感觉不到;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管壁极薄,血流速度最慢。毛细血管的波动最小,感觉不到。
4.正常情况下人的尿液中不含有的成分是(  )
A.蛋白质 B.无机盐 C.水 D.尿素
【答案】A
【解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被虑过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吸收回血液。综上所述,一个健康人的原尿中不可能出现大分子的蛋白质、葡萄糖和血细胞,如果原尿中出现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应该是肾小球的滤过出现了问题,是由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强导致的,可能患了肾小球炎。
5.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是有科学道理的,原因是在吃饭时大声谈笑容易导致(  )
A.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
B.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由咽误入气管
C.唾液的分泌量减少,不利于消化
D.咬伤舌头
【答案】B
【解析】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通过咽,然后,空气通过喉进入气管,而食物进入食道。呼吸时,会厌软骨像抬起的盖子,使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又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有的人边吃饭边说笑,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就会引起剧烈咳嗽。
6.下面是眼球结构的示意图,对眼球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通过调节②瞳孔的大小,可以使自己在明、暗处都能看清物体
B.中国人的黑眼球主要是由①虹膜决定的
C.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容易使眼球中①晶状体的曲度过大造成近视
D.眼球内能成像的部位是⑦视网膜
【答案】C
【解析】观图可知,①是虹膜,②是瞳孔,③是晶状体,④是角膜,⑤是巩膜,⑥是脉络
膜,⑦是视网膜。
A.虹膜中央围成瞳孔,②位于①的中间,那么②是瞳孔。通过调节②瞳孔的大小,调节进入眼球内部的光线,以便在明、暗处都能看清物体,A不符合题意。
B.①位于眼球壁中膜的前端游离部分,那么②是虹膜,含有色素,我们常说的“黑眼球”指的就是虹膜,B不符合题意。
C.③是眼球内容物位于玻璃体的前面,那么③是晶状体。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时,晶状体的曲度因过度调节而过大而易患近视眼,不是①结构,C符合题意。
D.⑦位于眼球壁内膜,那么⑦是视网膜,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感光细胞,是眼球内能成像的部位,D不符合题意。
7.某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要气管插管来辅助呼吸,为保证双肺都能获得氧气,气管插管从口腔进入后,不会经过(  )
A.咽 B.喉 C.胃 D.气管
【答案】C
【解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胃属于消化道的一部分。气管插管从口腔进入后,依次进入咽、喉、气管。不会经过胃。
8.如图是“验证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变化”的实验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夹紧①处,在呼吸处呼气,乙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夹紧②处,在呼吸处吸气,甲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D.实验中,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来自人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答案】B
【解析】A.吸气时,应捏紧①处橡皮管,在呼吸处呼气,乙瓶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较多,A不符合题意。
B.夹紧②处,在呼吸处吸气,甲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空气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较少,B符合题意。
C.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氧气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组织细胞,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C不符合题意。
D.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的过程。所以,实验中,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来自人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D不符合题意。
9.下图是某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制作的“探究胸廓变化与呼吸关系”的模拟装置,关于乙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处于呼气状态 B.膈肌收缩
C.胸廓体积减小 D.肺内气压增大
【答案】B
【解析】题图分析,题图是“探究胸廓变化与呼吸关系”的模拟装置:①支气管、②肺、③膈肌;甲图中膈肌上升,胸廓缩小,是呼气,乙图中膈肌下降,胸廓扩大,是吸气。
乙图中膈肌下降,胸廓扩大,是吸气,吸气时,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10.“肌肉饥饿”症是由于肌肉的养料和氧气供应不足,导致弹力变差,收缩无力所致.改变这一状况的最佳方法是(  )
A.人工输氧 B.吸氧的同时多食用蛋白质
C.多食营养品 D.经常参加适量的体育锻炼
【答案】D
【解析】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骨骼肌的营养,使肌细胞获得更多的营养,使肌细胞变粗,体积增大,肌肉粗壮,故此选项正确.选D
11.1863年,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首次提出了“人猿同祖”的理论。对比类人猿与人的特征,可以作为其理论依据的是(  )
①两眼生在前方 ②两足直立行走
③没有尾巴 ④面部表情丰富,有喜、怒、哀、乐等表情
⑤拇指(趾)与其他四指(趾)分离,能抓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用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古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详细阐述了动物和人类的关系,论定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首次提出了人猿同祖论.他用比较解剖等方法证明人和大猩猩的脑部结构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通过比较方法,对比类人猿与人的特征:①两眼生在前方、③没有尾巴、④面部表情丰富,有喜、怒、哀、乐等表情、⑤拇指(趾)与其他四指(趾)分离,能抓握,对于人类的起源第一次提出人猿同祖的观点。
12.观察血涂片是进行血常规检查的重要方法,观察如图所示的血涂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含血红蛋白,在氧气含量少时容易与氧结合
B.②能吞噬入侵的病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C.③是血小板,有规则的形状,输血时血型不合会凝集成团
D.④为血浆,能运载血细胞和养料,不能运输废物
【答案】B
【解析】A、 ①是红细胞,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少的地方与氧分离,A错误;
B、 ②是白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细菌,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B正确;
C、 ③是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C错误;
D、 ④为血浆,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D错误。
13.如图是人的生殖过程简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①表示精子 B.②表示子宫
C.③表示受精卵 D.④表示受精作用
【答案】B
【解析】男性睾丸产生的①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②卵巢产生的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③受精卵。这一过程叫受精。受精卵一经形成,就开始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缓慢移入到子宫中。最终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到了土壤中,这是怀孕。在母体的子宫内,胚胎继续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胚胎发育到第8周,其外貌开始像人,从这时起到出生前的胚胎,叫做胎儿。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的血液里,再由母体排出体外。母体怀孕40周左右,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所以①表示精子、②表示卵巢、③表示受精卵、④表示受精,故B符合题意。
14.下列有关心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B.心率与人的年龄、性别有关
C.心率越快,心脏功能越强 D.心率与运动和静止的状态有关
【答案】C
【解析】心率是心脏一分钟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的心率每分钟在60~100次左右,平均每分钟约75次。心率随着人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以及运动状态不同而不同,但并不是心率越快,
心脏功能越强,心率与运动和静止的状态有关,C符合题意。
15.献血能够挽救许多人的生命。下列有关献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B.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
C.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D.一次献血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答案】B
【解析】A、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A正确;
BC、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都可以参加献血。患有传染病的人,不能献血,B错误、C正确;
D、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D正确。
16.冠状动脉是专门为心肌供血的血管(如图所示)。冠状动脉硬化或者管腔变窄等可致使心肌缺血,这往往会引起心绞痛。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后,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使血管扩张,减轻患者症状。据此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肌细胞供能不足、代谢废物积累
B.药物在舌下含化后,由舌下静脉吸收进人血液循环
C.静脉血管扩张使回心血量减少,降低心肌泵血负荷
D.冠状动脉扩张使血流量增加,为心肌提供充足养料
【答案】B
【解析】AD、心脏的血液供应靠冠状动脉,血液从冠状动脉出发,进入心脏内的毛细血管网,为心脏肌肉运来氧气和养料,运走心肌细胞产生的废物;当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被斑块堵塞、管腔变窄时,因血液流动受阻,会造成心肌细胞暂时性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AD正确;
B、药物在舌下含化后,由舌下毛细血管吸收进人血液循环,B错误
D、静脉血管扩张使回心血量减少,能够降低心肌泵血负荷。C正确。
17.如图表示血液流经某器官后,一些成分的变化情况,据此推测该器官为(  )
A.心脏 B.小肠 C.肾脏 D.肺
【答案】C
【解析】血液流经该器官后,尿素含量明显降低,说明该器官是肾脏,因为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血液流经肾脏后,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因此血液流经肾脏后,尿素含量会降低,同时血液携带的氧气被组成肾脏的组织细胞利用了,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含量降低.
18.人体泌尿系统中,能够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至膀胱的“管道”是(  )
A.输尿管 B.尿道 C.肾小管 D.肾动脉
【答案】A
【解析】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19.下列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都至少具有两条排泄途径的是(  )
A.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B.尿素、葡萄糖、无机盐
C.水、无机盐、尿素 D.二氧化碳、尿素、无机盐
【答案】C
【解析】人体内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故C正确,ABD错误。
20.下列有关泌尿系统的保健知识,错误的是(  )
A.排尿量过少会使废物在人体内积累
B.排尿有利于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C.憋尿可以节省出大量时间用于学习
D.适当多喝水有利于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答案】C
【解析】尿的形成是连续的,尿的排出是不连续的(膀胱的储尿作用);排尿可以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所以A 排尿量过少会使废物在人体内积累 、B 排尿有利于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D适当多喝水有利于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正确,C憋尿易使膀胱造成负担,不利于身体健康,C错误;
21.皮肤被划破人会感到疼痛,有时会流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皮肤是由细胞构成
B.人的肌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感到疼痛说明人皮肤内有神经组织
D.血液是一种营养组织
【答案】D
【解析】 A .除病毒外,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再由组织构成皮肤,所以皮肤是由细胞构成的, A 正确。
B .肌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因此,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B 正确。
C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起调节和控制作用。所以感到疼痛则说明人皮肤内有神经组织, C 正确。
D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属于流动的结缔组织, D 错误。
22. 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可将麦克风收集的声波通过言语处理器转换为电信号,经过传导,到达植入耳蜗内的工作电极,刺激听觉神经从而恢复听觉。下图是耳蜗受损患者配戴人工耳蜗的示意图,①~④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麦克风与③的功能相同
B.言语处理器与②均能将声波转换为电信号
C.电信号经过传导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
D.正常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④内
【答案】D
【解析】 A、在耳的结构中,鼓膜在声波的刺激下会产生振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所以
麦克风收集外界的声波,应该相当于人耳的耳郭,不符合题意;
B、声音处理器可以感受麦克风的声音信号并把它转换为神经系统可识别的电磁信号,它相当于人④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②鼓膜在声波的刺激下会产生振动,不符合题意;
C、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不符合题意;
D、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符合题意。
23.人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嚼口香糖,主要是为了(  )
A.保证声波顺利传至内耳 B.防止听觉感受器受损伤
C.保证听小骨的正常振动 D.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答案】D
【解析】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故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将口张开可以使咽鼓管张开,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即: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防止气压差击穿鼓膜。所以,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嚼一块口香糖,可以起到的作用是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保护鼓膜。
24.视觉障碍的张慧玉同学手摸盲文深情朗诵《黄河颂》的视频,让许多网友为之动容。张慧玉同学
用手指来“阅读”盲文,利用的是皮肤的(  )
A.冷觉 B.热觉 C.触觉 D.痛觉
【答案】C
【解析】身体的一定部位,与外界物体接触时,都会不同程度的感觉到物体的存在,甚至可能对物体的性状、硬度、光滑程度等情况做出一定的判断,这就是触觉。盲文是一种供盲人读写和获取信息的特殊文字系统,盲人通过触摸字符的凹凸排列来获取文字信息。在这个过程中,盲人的感受器是位于皮肤中真皮层内的感觉神经末梢。真皮是皮肤的深层组织,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神经末梢。当盲人用手指触摸盲文时,感觉神经会将触觉信息传递到大脑中的感觉皮层进行处理和解读。通过训练和经验,盲人能够通过触摸来识别盲文中的字符和信息。可见,张慧玉同学用手指来“阅读”盲文,利用的是皮肤的触觉。
25.如图是人体某种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B.该细胞可分为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C.③以及外面套着的髓鞘组成神经末梢
D.该细胞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
【答案】C
【解析】A、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A正确;
B、一个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中心,突起适合沿定方向传导冲动。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每个神经元树突可能有许多,而轴突只有一个,树突将冲动传向胞体,轴室则将冲动从胞体传出。B正确;
C、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图中:①是树突、
②是细胞核、③是轴突、④是神经末梢。C错误;
D、神经元的基本功能,就是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6.实验探究
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某同学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实验过程如表,实验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① ② ③ ④
加入的物质 馒头碎肩 馒头碎肩 馒头块 馒头碎屑
2mL唾液 2mL唾液 2mL唾液 2mL
处理步骤 a 充分搅拌 不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b 37℃水浴保温5分钟
c 分别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实验现象
(1)①②④号试管中加入物为馒头碎屑,模拟食物在口腔中经过了   的咀嚼;模拟食物在口腔中是否经过舌的搅拌的是处理步骤   (填字母)。
(2)若以试管①和④作为对照实验,则④号试管应加入2mL   ,其中①号试管为   ,变量是   。
(3)分析实验结果,   试管内蓝色最深,说明   在馒头的消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②号和③号试管内的颜色变化说明   和   对馒头的消化有促进作用。
(4)该实验对于我们在饮食习惯上的启示是   (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牙齿;a
(2)清水;对照组;唾液
(3)④;唾液;舌的搅拌;牙齿的咀嚼
(4)细嚼慢咽有助于食物消化
【解析】(1)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将馒头切成碎屑是为了模拟口腔中的牙齿的咀嚼作用,牙齿能咀嚼食物;而充分搅拌是为了模拟口腔中的舌的搅拌作用。所以模拟食物在口腔中是否经过舌的搅拌的是处理步骤a。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表格中①条件齐全是对照组,①与②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舌的搅拌;①与③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①与④的变量是唾液,所以?处应该是清水。
(3)淀粉遇碘变蓝,①号试管中有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初步消化淀粉,因此不变蓝;②、③号中有部分淀粉,因此是部分变蓝或浅蓝色;④号试管中没有唾液,淀粉没有被消化,因此蓝色最深,通过④的实验现象说明唾液在馒头的消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②③号试管的现象说明淀粉没有被充分消化,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在消化中具有一定作用。
(4)通过以上实验现象,我们在平时的饮食中要细嚼慢咽,这样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27.据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回答:
(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   组织构成.图中流动脉血的心腔有   .
(2)肺循环开始于[D]   终止于[A]   .肺循环完成后,血液由   血变成   血.
(3)D和B心壁哪个厚?   ,其原因是什么?   .
(4)若通过手部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首先到达心脏的   .
(5)图中e和f的作用是   .
【答案】(1)肌肉;A和B
(2)右心室;左心房;静脉血;动脉血
(3)B;血液运行的路线长,需要的动力大
(4)左心房
(5)控制血液流动的方向
【解析】(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图中流动脉血的心腔有A左心房和B左心室.(2)肺循环开始于[D]右心室终止于[A]左心房.肺循环完成后,血液由 静脉血血变成动脉血血.(3)心脏的四个腔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由于心房只是把血液从心房压入心室,而心室需要把血液压入到全身,所以,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是体循环的开始,路线比较长,需要较大的压力,而右心室是肺循环的开始,路线比较短,压力不需太大,所以,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要厚.(4)若通过手部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首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腔(5)e和f是房室瓣,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控制血液流动的方向.
28.为培养足球后备力量,我国开展了足球运动进校园活动.目前各地校园足球运动发展良好,足球场上,运动员的跑动、传球、接球、射门等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图为人体神经的组成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足球场上,接到队友的妙传到精准地完成射门,运动员对来球的角度、力度做出准确判断的结构是[   ]   .在运动中,运动员身体能够保持平衡、灵活、协调,与此有关的结构除了图中[   ]   以外,还与耳中的   和    有关.
(2)运动员在急速跑的过程中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调节心跳和呼吸的中枢位于图中[   ]   .
(3)中场休息时,教练会和队员一起总结优点和不足,沟通需要改进的攻防策略,这个过程离不开①的表层中与   有关的神经中枢.
(4)足球反射的光线,经过守门员眼球相关结构的折射后,在守门员的视网膜上形成物象,最终在   形成视觉.
【答案】(1)①;大脑;②;小脑;半规管;前庭
(2)③;脑干
(3)语言(文字)
(4)大脑皮层
【解析】(1)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
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篮球训练课上,从看到篮筐到准确完成投篮的过程中,对投球角度、力度做出准确判断的结构是大脑,与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有关的结构主要是小脑.此外,耳朵中的半规管和前庭能够感测头部的运动方向,因此也能帮助运动员保持动作的灵活、协调.
(2)比赛开始,运动员的心跳和呼吸会迅速加快,调节心跳,呼吸频率的中枢在③脑干中.
(3)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能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文字、符号、特征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休息时,教练会和队员一起总结优点和不足,沟通需要改进的攻防策略,这个过程离不开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的参与.
(4)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物像,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中形成的;
29.资料分析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3分》报道:最近的一次全国营养调查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由于营养过剩或营养不平衡所导致的慢性疾病在增多。引起中国居民营养过剩或营养不平衡的原因在于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中国人群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和不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中,中国人群最严重缺乏的营养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B2和钙,普遍缺乏的有维生素B1、维生素B6和维生素C,此外儿童缺锌,妇女缺铁,中老年人缺维生素C更为严重。
我国5岁儿童体重不足检出率为10%~20%,生长迟缓检出率为35%,铁、碘、维生素A、维生素D缺乏等造成的营养性疾病也较多,这种状况将影响儿童的健康和智力发育。据介绍,维生素和矿物质被称为微量元素,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元素,营养专家指出,保持营养均衡、合理膳食最为重要,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是有益的,但盲目补充、单一补充某一种也是不科学的,最好在医生的诊断指导下进行营养素补充。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对于“中国人群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和不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的现状,营养专家提出了的建议是保持   ,   。
(2)维生素和矿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营养素。其中,维生素   (填“是”或“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被一些科学家称作人体“第七类营养素”的是   。
(3)如何做到营养均衡呢?合理膳食最为重要。如图1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处于青少年时期的我们日常饮食中除了多食用谷类等主食外还应多包含“平衡膳食宝塔”第   层和第   层中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   ,人体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它。
(4)随食物摄入的淀粉、脂肪、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各部位(用A,B,C,D,E表示)被消化
程度如图2所示。
①代表胃的字母是[   ],因为从曲线看,   从这里开始被消化。
②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内主要消化场所是字母[D]   ,因为三条曲线在这里都急剧下降。
【答案】(1)营养均衡、合理膳食;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
(2)不是;膳食纤维
(3)三;四;蛋白质
(4)C;蛋白质;小肠
【解析】(1)对于“中国人群维生素、矿物质摄入不足不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的现状,营养专家的建议是:首先保持营养均衡,合理膳食;其次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但要在医生的疹断和指导下进行。
(2)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但缺乏会得相应病症。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对维持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被称为“第七营养素”。
(3)合理膳食最为重要、如图1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你们日常饮食中应多包含“平衡膳食宝塔”第三和第四层中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体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它。
(4)图2中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是胃、D是小肠、E是大肠;从口腔开始,口腔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胃中的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①代表胃的字母是[C],因为从代表蛋白质的曲线看,蛋白质从胃开始被消化;
②表示脂肪被消化的曲线是Y,脂肪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字母[D]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从②图中可以看出,三条曲线在D小肠里都急剧下降,所以人体内主要消化场所是小肠。
30.甲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的示意图,乙图是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变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处表示的是肺与   的气体交换过程,在此过程中,进行①时,膈肌处于   状态,胸廓容积会扩大,此时肺内气压   (填“大于”或“小于”)外界气压,如乙图中   段变化。
(2)甲图中B处表示的是肺泡与   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④表示气体   从肺泡进入血液,需要经过   层细胞。
(3)甲图中C处表示的是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血液流经C处时,血红蛋白与氧气   (填“结合”或“分离”),血液变为   血。
(4)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中的   (填细胞结构)里被利用。
【答案】(1)外界;收缩;小于;ab
(2)血液;氧气;二
(3)分离;静脉
(4)线粒体
【解析】(1)图甲中A处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依靠呼吸运动的原理进行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图中①为吸气,②为呼气。①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进肺,相当于图乙中ab段变化。
(2)图中B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依靠气体扩散的原理进行的。血液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标号③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标号④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因此,肺泡内的④氧气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两层细胞。
(3)(4)图中C表示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⑥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内的⑤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氧气进入组织细
胞后,在线粒体中参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血液流经C处后,血液变为静脉血。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教版第四单元第1~5章及6章第1、2节。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根据图中血液流动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动脉、乙是静脉 B.乙是动脉、丙是静脉
C.甲是动脉、丙是静脉 D.乙是毛细血管、丙是动脉
2.在下列实验中会用到碘液,其中与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滴加碘液目的相同的是(  )
A.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B.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C.验证玉米的胚乳储存淀粉 D.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3.当我们把大拇指指肚轻按在一起时,会感觉到轻微的搏动,这种搏动的来源是(  )
A.动脉壁的搏动 B.静脉壁的搏动
C.毛细血管壁的搏动 D.皮肤的震动
4.正常情况下人的尿液中不含有的成分是(  )
A.蛋白质 B.无机盐 C.水 D.尿素
5.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是有科学道理的,原因是在吃饭时大声谈笑容易导致(  )
A.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
B.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由咽误入气管
C.唾液的分泌量减少,不利于消化
D.咬伤舌头
6.下面是眼球结构的示意图,对眼球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通过调节②瞳孔的大小,可以使自己在明、暗处都能看清物体
B.中国人的黑眼球主要是由①虹膜决定的
C.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容易使眼球中①晶状体的曲度过大造成近视
D.眼球内能成像的部位是⑦视网膜
7.某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要气管插管来辅助呼吸,为保证双肺都能获得氧气,气管插管从口腔进入后,不会经过(  )
A.咽 B.喉 C.胃 D.气管
8.如图是“验证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变化”的实验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夹紧①处,在呼吸处呼气,乙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夹紧②处,在呼吸处吸气,甲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D.实验中,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来自人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9.下图是某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制作的“探究胸廓变化与呼吸关系”的模拟装置,关于乙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处于呼气状态 B.膈肌收缩
C.胸廓体积减小 D.肺内气压增大
10.“肌肉饥饿”症是由于肌肉的养料和氧气供应不足,导致弹力变差,收缩无力所致.改变这一状况的最佳方法是(  )
A.人工输氧 B.吸氧的同时多食用蛋白质
C.多食营养品 D.经常参加适量的体育锻炼
11.1863年,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首次提出了“人猿同祖”的理论。对比类人猿与人的特征,可以作为其理论依据的是(  )
①两眼生在前方 ②两足直立行走
③没有尾巴 ④面部表情丰富,有喜、怒、哀、乐等表情
⑤拇指(趾)与其他四指(趾)分离,能抓握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2.观察血涂片是进行血常规检查的重要方法,观察如图所示的血涂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含血红蛋白,在氧气含量少时容易与氧结合
B.②能吞噬入侵的病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C.③是血小板,有规则的形状,输血时血型不合会凝集成团
D.④为血浆,能运载血细胞和养料,不能运输废物
13.如图是人的生殖过程简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①表示精子 B.②表示子宫
C.③表示受精卵 D.④表示受精作用
14.下列有关心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B.心率与人的年龄、性别有关
C.心率越快,心脏功能越强 D.心率与运动和静止的状态有关
15.献血能够挽救许多人的生命。下列有关献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B.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
C.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D.一次献血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16.冠状动脉是专门为心肌供血的血管(如图所示)。冠状动脉硬化或者管腔变窄等可致使心肌缺血,这往往会引起心绞痛。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后,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使血管扩张,减轻患者症状。据此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肌细胞供能不足、代谢废物积累
B.药物在舌下含化后,由舌下静脉吸收进人血液循环
C.静脉血管扩张使回心血量减少,降低心肌泵血负荷
D.冠状动脉扩张使血流量增加,为心肌提供充足养料
17.如图表示血液流经某器官后,一些成分的变化情况,据此推测该器官为(  )
A.心脏 B.小肠 C.肾脏 D.肺
18.人体泌尿系统中,能够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至膀胱的“管道”是(  )
A.输尿管 B.尿道 C.肾小管 D.肾动脉
19.下列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都至少具有两条排泄途径的是(  )
A.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B.尿素、葡萄糖、无机盐
C.水、无机盐、尿素 D.二氧化碳、尿素、无机盐
20.下列有关泌尿系统的保健知识,错误的是(  )
A.排尿量过少会使废物在人体内积累
B.排尿有利于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C.憋尿可以节省出大量时间用于学习
D.适当多喝水有利于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21.皮肤被划破人会感到疼痛,有时会流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皮肤是由细胞构成
B.人的肌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感到疼痛说明人皮肤内有神经组织
D.血液是一种营养组织
22. 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可将麦克风收集的声波通过言语处理器转换为电信号,经过传导,到达植入耳蜗内的工作电极,刺激听觉神经从而恢复听觉。下图是耳蜗受损患者配戴人工耳蜗的示意图,①~④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麦克风与③的功能相同
B.言语处理器与②均能将声波转换为电信号
C.电信号经过传导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
D.正常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④内
23.人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嚼口香糖,主要是为了(  )
A.保证声波顺利传至内耳 B.防止听觉感受器受损伤
C.保证听小骨的正常振动 D.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24.视觉障碍的张慧玉同学手摸盲文深情朗诵《黄河颂》的视频,让许多网友为之动容。张慧玉同学
用手指来“阅读”盲文,利用的是皮肤的(  )
A.冷觉 B.热觉 C.触觉 D.痛觉
25.如图是人体某种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B.该细胞可分为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C.③以及外面套着的髓鞘组成神经末梢
D.该细胞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6.(共10分)实验探究
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某同学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实验过程如表,实验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① ② ③ ④
加入的物质 馒头碎肩 馒头碎肩 馒头块 馒头碎屑
2mL唾液 2mL唾液 2mL唾液 2mL
处理步骤 a 充分搅拌 不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b 37℃水浴保温5分钟
c 分别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实验现象
(1)①②④号试管中加入物为馒头碎屑,模拟食物在口腔中经过了   的咀嚼;模拟食物在口腔中是否经过舌的搅拌的是处理步骤   (填字母)。
(2)若以试管①和④作为对照实验,则④号试管应加入2mL   ,其中①号试管为   ,变量是   。
(3)分析实验结果,   试管内蓝色最深,说明   在馒头的消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②号和③号试管内的颜色变化说明   和   对馒头的消化有促进作用。
(4)该实验对于我们在饮食习惯上的启示是   (答出一点即可)。
27.(共10分)据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回答:
(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   组织构成.图中流动脉血的心腔有   .
(2)肺循环开始于[D]   终止于[A]   .肺循环完成后,血液由   血变成   
血.
(3)D和B心壁哪个厚?   ,其原因是什么?   .
(4)若通过手部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首先到达心脏的   .
(5)图中e和f的作用是   .
28.(共10分)为培养足球后备力量,我国开展了足球运动进校园活动.目前各地校园足球运动发展良好,足球场上,运动员的跑动、传球、接球、射门等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图为人体神经的组成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足球场上,接到队友的妙传到精准地完成射门,运动员对来球的角度、力度做出准确判断的结构是[   ]   .在运动中,运动员身体能够保持平衡、灵活、协调,与此有关的结构除了图中[   ]   以外,还与耳中的   和    有关.
(2)运动员在急速跑的过程中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调节心跳和呼吸的中枢位于图中[   ]   .
(3)中场休息时,教练会和队员一起总结优点和不足,沟通需要改进的攻防策略,这个过程离不开①的表层中与   有关的神经中枢.
(4)足球反射的光线,经过守门员眼球相关结构的折射后,在守门员的视网膜上形成物象,最终在   形成视觉.
29.(共10分)资料分析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3分》报道:最近的一次全国营养调查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由于营养过剩或营养不平衡所导致的慢性疾病在增多。引起中国居民营养过剩或营养不平衡的原因在于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中国人群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和不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中,中国人群最严重缺乏的营养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B2和钙,普遍缺乏的有维生素B1、维生素B6和维生素C,此外儿童缺锌,妇女缺铁,中老年人缺维生素C更为严重。
我国5岁儿童体重不足检出率为10%~20%,生长迟缓检出率为35%,铁、碘、维生素A、维生素D缺乏等造成的营养性疾病也较多,这种状况将影响儿童的健康和智力发育。据介绍,维生素和矿物质被称为微量元素,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元素,营养专家指出,保持营养均衡、合理膳食最为重要,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是有益的,但盲目补充、单一补充某一种也是不科学的,最好在医生的诊断指导下进行营养素补充。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对于“中国人群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和不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的现状,营养专家提出了的建议是保持   ,   。
(2)维生素和矿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营养素。其中,维生素   (填“是”或“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被一些科学家称作人体“第七类营养素”的是   。
(3)如何做到营养均衡呢?合理膳食最为重要。如图1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处于青少年时期的我们日常饮食中除了多食用谷类等主食外还应多包含“平衡膳食宝塔”第   层和第   层中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   ,人体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它。
(4)随食物摄入的淀粉、脂肪、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各部位(用A,B,C,D,E表示)被消化
程度如图2所示。
①代表胃的字母是[   ],因为从曲线看,   从这里开始被消化。
②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内主要消化场所是字母[D]   ,因为三条曲线在这里都急剧下降。
30.(共10分)甲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的示意图,乙图是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变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处表示的是肺与   的气体交换过程,在此过程中,进行①时,膈肌处于   状态,胸廓容积会扩大,此时肺内气压   (填“大于”或“小于”)外界气压,如乙图中   段变化。
(2)甲图中B处表示的是肺泡与   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④表示气体   从肺泡进入血液,需要经过   层细胞。
(3)甲图中C处表示的是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血液流经C处时,血红蛋白与氧气   (填“结合”或“分离”),血液变为   血。
(4)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中的   (填细胞结构)里被利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