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滨海新区九年级学业质量调查试卷(一)历 史 (开卷)本试卷分为第I 卷(选择题)、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为第1页至第4页, 第 II 卷为第5页至第8页。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答卷前,请你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时,务必将答案 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本试卷上无效。试卷答完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顺利!第I 卷 选择题(50分)注意事项:1、 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2. 答题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23年12月22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是《汉字的故事从这里开始》,该文章主要介绍的内容应该是A. 甲骨文 B. 金文C. 大 篆 D. 碑文2. 在一档猜猜看栏目中,主持人出示了以下关键词,其中最符合秦朝历史的一组是A. 诸侯-井田制-分封制-青铜 B. 皇帝-郡县制-车同轨-小篆C. 匈奴-专卖权-五铢钱-儒家 D. 内阁-锦衣卫-青花瓷-商帮3.,“不是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 ”一支支驼队驮着丝绸、漆器去了西域,又驮着核桃、葡萄、石榴、苜蓿来到中原。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通A. 巩固了国家统一 B. 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C. 促进了物种交流 D. 改变了古代经济结构4:“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苏湖熟,天下足”,上述材料共同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 南方生产技术进步C. 北方人口的南迁 D.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5. 据唐末陆龟蒙《来耜经》记载:(它)首先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使犁架变小变轻,操作灵活且节省人力和畜力。这里记载的生产工具A. 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和质量 B. 促进了大运河的开凿C. 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杰作 D. 诞生于隋朝的江南地区九年级历史第1页(共8页)6. 从汉赋、唐诗到宋词、元曲,中国文学逐渐从精英阶层向普通大众普及,从吟唱的词,到贩夫走卒哼唱的曲,其传播范围越来越广,通俗程度越来越高。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农业经济的发展 B. 市民阶层的壮大C. 科举制度的推动 D. 资本主义的萌芽7. 图示中这些大型工程的修建,共同体现了(明朝长城) (秦始皇陵兵马俑)隋朝大运河A. 南北地区交流频繁 B. 兼容并蓄的精神风貌C. 军事防范体系先进 D. 中央集权制度的优势8.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鸦片战争触发了一些爆炸性试探……在社会上,持续 的非法贸易加剧了鸦片贸易问题,外国贸易在五个口岸迅速增长”。该材料表述的是鸦片战争的A. 原因 B. 条件C. 过程 D. 影响9. 有人说,洋务运动“一手欲取新器, 一手仍握旧物”。其中的“新器”与“旧物”分别指的是A. 新式武器和旧式武器 B. 洋务派和守旧的官员C. 新式武器和旧的制度 D. 新的制度和旧的制度10. 新文化运动时,在胡适、鲁迅等人的倡导下,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民国九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民国九年如果换算成公元纪年是A.1912 年 B.1915 年C.1918 年 D.1920 年11. 吴玉章在回忆五四运动时说:“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 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这段话说明五四运动A.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富有彻底的斗争精神C. 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 依靠上层社会的力量12. 右图是今上海市业兴路76号的建筑。I921 年T 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最后一天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这次大会A. 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开始B. 开启了第一次国共合作C. 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九年级历史 第2页(共8页)13.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A. 秋收起义 B. 井冈山会师C. 红军长征 D. 跃进大别山14. 某校举办的《铭记历史开创未来》展览中有一段解说词: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 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谱写了壮丽史诗。这反映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A.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密切配合 B. 港澳同胞、海外华侨的大力支持C. 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正义的事业 D.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15.19世纪末,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对于民间资本的残酷排挤是极其不合理的。在此背景下, 近代中国所有厂矿企业的资本额中,属于民族资本的商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22.4%上升到70%。材料表明,此时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主要是由于A. 洋务运动的刺激 B. 政府政策的放宽C. 列强侵华的放松 D. “实业救国”的推动16. 宋庆龄曾感叹: “在我看来,自从1949年10月1日——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以来, 中国最伟大的转变就是我们的国号中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人民’这两个字,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同样有史以来第一次表明我们政府巨大力量的所在——人民”。这表明A. 新生政权得到民众的支持 B. 人民社会地位发生根本变化C. 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D. 新中国已获得世界各国认可17. 据统计,2003年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7.8%,并且建立了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68万个,农村社会保障网络数2015个。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B. 重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C. 推动西部地区大开发 D. 保留少数民族生活方式18. 邮票是凝结的历史。下面三张邮票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共同之处是内蒙古自治区 厦门经济特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A. 都实行“一国两制” B. 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行使主权C. 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 D. 都实行高度自治九年级历史 第3页(共8页)(19.右面图示是西欧中世纪时期流行的基本政治制度,图示中的内容体现了封君封臣之间A.自由平等的关系B.分封仪式的规范C.权利与义务的交织D.无偿的赏赐土地) (指的是)(独立行使权力给予土地和保护封臣效忠封君)20. 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彼特拉克强调,宇宙是以人为中心的,是上帝为了人类的世俗生活而造就的东西,因此,人应当是世界的主宰。由此可见,彼特拉克A. 肯定了“上帝造人说” B. 褒扬了人的地位和价值C. 宣扬“神权至上”理念 D. 强调了人人平等的观念21.1565年开始,西班牙人把亚洲,尤其是中国的生丝等从马尼拉运往美洲换取金银,形成繁盛的“丝——银”对流,这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该材料体现了A. 世界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B. 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C. 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的繁荣 D. 中国等国自由贸易开始兴起22.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公社委员欧仁·鲍狄埃写了著名的战斗诗篇《国际歌》。后来,作曲家为其谱曲,定名为《国际歌》。以下是《国际歌》中的一段歌词,“我们自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A. 资产阶级 B. 无产阶级C. 地主阶级 D. 农民阶级23. 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应对危局时可以团结合作,实现共赢。下列可以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 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形成 B.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C. 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D.《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24. “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还有很多奇特生物,如身形庞大的陆龟、独一无二的热带企鹅……”将其一一记录下来,作为生物进化有力证据的英国生物学家是A. 莎士比亚 B. 牛顿C. 达尔文 D. 爱迪生25. 维和部队的士兵头戴天蓝色的钢盔或蓝色贝雷帽,又被称为“蓝盔部队”,他们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派出这支部队的是A. 国际联盟 B. 联合国C. 世界贸易组织 D. 二十国集团九年级历史 第4页(共8页)第Ⅱ卷 非选择题(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其中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 26.(16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蕃会盟碑 如今矗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是长 庆三年(823年)唐朝和吐蕃为纪念长庆元年(821 年)双方会盟成功而立的纪念碑。用汉藏两种文字镌 刻的碑文,不仅是历史上汉藏友好的象征,对于唐蕃 关系史乃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发展历史的 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历史(下)(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的文物体现了“盛唐气象”哪一方面的表现 (2分)请以唐蕃之间发生的典型事件为例进一步说明这方面的发展情况。 (2分)材 料 二 :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 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相互之间的边界贸易 一 直在进行。当时在宋 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4分)你认为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开设“榷场”的作用是什么 ( 2 分 )九年级历史第5页(共8页)材料三:元朝时期,蒙古人的西征和南下,产生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 融合,大批东来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人因此来到中原定居,并与其他民族的人通婚繁衍, 逐渐形成一些统称为“回回”的穆斯林少数民族,使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获得了可靠而 广泛的群众基础。摘自刘杰《试析元朝时回族的社会地位及其形成原因》(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4分)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元朝对于西藏地区又是如何加强管辖的 ( 2 分 )27.(18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政论片《复兴之路》部分讲解词摘编名称 讲解词摘编第一集 千年局变 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 里程碑。它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中国发生了 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而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第三集 中国新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时也宣告了自近代 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的根本完成,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 放,这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有制造了前 提,中国历史由此开拓了一个新纪元。第四集 伟大转折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由 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经 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找到了一条符合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又一次发生了历史性巨变。(1) 依据第一集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 一个里程碑” (6分)九年级历史 第6页(共8页)(2)依据第叁集的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后面临的两项历史任务是什么 ( 4分)(3) 依据第四集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 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什么 (2分)为什么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华民族又一次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6分)28.(16分)某位同学聚焦关键词“转型”,围绕世界历史开展了系列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題。【政治转型】材 料 一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常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喪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张芝联《日制度与大革命(序言)》(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面对的“强大敌人”分别是什么 (4分)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的理解。 (2分)【经济转型】材料二:这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它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 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 济结构,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刘宗绪《世界近代史》(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分)依据材料概括这一事件中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转型趋势】材料三:(3)材料三中“公司”的转型反映出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 (2分)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 4 分 )2024年滨海新区九年级学业质量调查试卷(一)历史 (开卷)参考答案第 I 卷(选择题)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题号 l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谷案 A B C D A B D D C D A C C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 D 8 B A B C B A B D C B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3题,共50分26 . (16分)(1)民族交往与交融。(或民族政策开明,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2分)唐蕃 和亲(或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和同为一家”等)(举出一例即可)。(2分)(2)特点:先战后和;政权并立:签订和约后保持长时间的和平。(答出任意两点即可,4分)作用:边界贸易的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2分)(3)规模大,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盛况空前;程度深,交融产生了新的民族; 影响深远,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4分。答出两点,符合题意,官之成理即可。)元朝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2分)27 . (18分)(1)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 中华民国;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阐门。(6分)(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2)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困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有。(4分)(3)标志:三大改造基本完成。(2分)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 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 指导方针:②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组织路线;③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 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6分)(符合题意,百之成理即可。)28 . (16分)(1)法园;封建专制制度;(2分)美国:英国的殖民统治。(2分)英国通 过光荣革命保留了国王,强化了议会的权力,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2分)(2)工业革命(2分):从工场手工业飞跃到大机器工业生产。(2分)(3)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2分)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 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