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生物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B C D D C D D A B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C A C D D D A D B C21.(1)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和输入有机物中的能量 流向植食动物的能量、生产者自身呼吸散失的热能、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2) 逐级递减 食物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关系是长期进化形成的,不可逆转(3) 食物链、食物网 含碳有机物 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22. “J”形 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 降低 高 易地保护 间接 就地保护23.(1) 固体(2) 尿素 蛋白质、核酸(3)防止培养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4) 脲 NH3和CO2(5)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单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6) 7.6×1011 小24.(1)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等于或略大于(2) 杂种细胞再生新的细胞壁 高尔基体(3)AAaaBBBB、ccccDDdd、AaBBccDd(4)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5)生物基因的表达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调控、相互影响的,所以番茄—马铃薯杂交植株的细胞中虽然具备两个物种的遗传物质,但这些遗传物质的表达相互干扰,不能像马铃薯或番茄植株中的遗传物质一样有序表达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乙、丙是初级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若丙由于某种原因大量减少,则丁的数量在短期内可能不变C.该食物网中的全部生物构成群落D.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戊在该食物网中处在第四、五、六营养级2.太平洋某岛上生存着上百个蜗牛物种,但同一区域中只有少数几个蜗牛物种共存。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不同种蜗牛之间外壳相似性高,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不同种蜗牛之间外壳相似性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岛上所有蜗牛的全部基因组成了一个基因库B.该岛上的所有蜗牛和其它生物构成了生态系统C.同一区域内的不同种蜗牛具有相似外壳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不同种蜗牛占据的生态位不同,不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3.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常见害虫根据取食部位不同可分为食根类、食叶类等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去除害虫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提高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B.害虫粪便中的物质和能量经分解者的作用仍可被水稻再利用C.通过性引诱剂影响某种害虫成虫的交尾,可降低其出生率和死亡率D.不同类型害虫取食水稻的不同部位,可降低其种间竞争的强度4.下表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的能量数值(102kJ·m-2,a-1),且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已为分解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项目 甲 乙 丙 丁 戊 己种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66.2 2.1 408.5 0.8 1.9 21.1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84.6 9.7 554.3 1.6 9.5 211.0A.甲最可能是初级消费者,占据第一营养级B.在这五个种群中,丁处于第五营养级.C.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D.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4%5.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 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 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作出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增加CO 的排放,加剧温室效应B.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分解者在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循环主要是以CO 的形式进行的D.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真正实现碳中和需要全球协作6.当散居型蝗虫密度增大时,体内会释放大量“集群信息素”,蝗虫通过触角感知该种信息素,从而使蝗虫由散居转化为群居,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要预测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则需要调查蝗虫种群密度B.天敌青蛙和流行性疾病均属于蝗虫种群的非密度制约因素C.蝗虫释放的“集群信息素”体现了化学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可根据“集群信息素”的分子结构人工合成拮抗剂,阻止蝗虫的聚集7.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B.农田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C.在遭到严重破坏后,相对于池塘生态系统而言,海洋生态系统恢复得更快D.由于物种组成单一,结构简单,北极冰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8.如图表示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自我净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 AB 段溶解氧大量减少的原因之一是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氧气B.BC 段藻类大量繁殖的原因是有机物被大量分解,NH4+等无机盐离子逐渐增加,此时细菌减少的原因是溶解氧减少C.图中的自我净化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它的基础是正反馈调节D.河流中有急流和缓流两类生物群落,区别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范围和边界9.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承载力是指地球能为人类提供资源的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生态足迹大于、小于生态承载力时,分别出现生态盈余、生态赤字B.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要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C.保护耕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提高生态承载力D.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使用清洁能源、绿色出行可减小生态足迹10.“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或个人等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 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 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碳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 CO2 的形式循环B.每个自然生态系统都可依靠自身实现“碳中和”C.过度的人工碳排放可能会导致海平面上升D.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是增加生产者的数量11.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不仅在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显著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中CO2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B.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可减缓温室效应的形成C.天然林保护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天然林能在一定限度内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相对稳定的结构和功能12.“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风光是桂林山水的典型代表,历史上由于沿江城镇的无序扩张、工业与生活污水的过度排放,漓江曾一度受到较严重的污染。当地政府果断采取封山育林、沿江种植绿植、淘汰高污染企业等一系列措施进行治理,使漓江恢复了原貌,甚至较之前相比,山更青、水更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含有大量有机物的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能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治理桂林漓江水域生态系统过程中,群落的空间结构逐渐变得复杂C.漓江“山更青、水更绿”可以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D.恢复后的漓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高于恢复前的自我调节能力13.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其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C.生物多样性在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方面有重要生态价值D.建立国家公园属于易地保护,属于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14.下列关于生态足迹和生态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无废弃物农业”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B.“前面造林,后面砍树”违背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C.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D.生态足迹的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小15.微生物培养最基本的要求是无菌操作,下列对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或消毒方法的正确顺序依次是( )①化学消毒 ②高压蒸汽灭菌 ③干热灭菌 ④紫外线灭菌 ⑤灼烧灭菌 ⑥巴氏消毒法A.⑤③⑤①④⑥ B.③②⑤④①⑥C.②②⑤④①⑥ D.②③⑤①④⑥16.微生物的纯培养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分离和培养等步骤。如图为酵母菌的纯培养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完成步骤④的过程中,接种环共灼烧处理了5次B.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中加入尿素和酚红的目的是相同的C.接种后,待菌液被培养基吸收,将④倒置培养,皿盖上标注菌种及接种日期等信息D.该接种方法可用于获得酵母菌的纯培养物17.海拉细胞是一种人工培养的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极大程度地推动了医学发展。如图是海拉细胞培养部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和丁的过程不一定会出现细胞接触抑制的现象B.甲→乙过程需要用胃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等处理C.为避免培养过程中的杂菌污染,丙、丁过程中培养瓶盖必须旋紧不漏气D.丙、丁过程中通常会通入O2和CO2的混合气体刺激细胞呼吸18.科学家通过体外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获得了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一种细胞,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简称iPS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干细胞存在于早期胚胎、骨髓和脐带血等组织和器官中B.将特定基因转入成纤维细胞能诱导其转化形成iPS细胞C.培养人类扩展的多能干细胞的培养基中一般要加入血清D.iPS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能分化成特定的细胞或组织19.下图为某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 A 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B.该鱼塘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总能量是 112×103 kJ/(m2·a)C.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15.6%20.新冠病毒感染自2023年1月8日起调整为“乙类乙管”,疫苗是最有效控制传染病的科技武器。灭活疫苗是将培养扩增的活病毒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灭活后,经过系列纯化制备的生物制剂。国产新冠灭活疫苗的大致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O2是细胞代谢必需的,所以需将Vero细胞置于含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环境中培养B.培养液需要定期更换,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C.将新冠病毒接种到Vero细胞后,需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适量血清以防止杂菌污染D.新冠病毒用物理或化学手段灭活后会使其失去感染能力,但不会破坏其抗原结构二、非选择题21.(每空2分,共14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基本功能。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模式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 ,该部分能量去向有 等四个部分。(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 的特点,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是 。(3)碳在生物群落内流动的渠道是 ,流动的形式是 。碳从生物群落回到大气是通过 等过程完成的。22.(每空2分,共14分)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问题:(1)互花米草原产于美洲,引入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刚刚引入时,互花米草的种群数量呈 增长。原因是 。互花米草入侵后,当地的物种丰富度将 (填“增加”或“降低”),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发生改变。(2)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于美洲,经由日本培育(用其处理城市污水中的重金属)引入我国后迅速扩散。一般情况下,食物链上的营养级越高,重金属含量越 。(3)麋鹿原产于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之后我国又从欧洲引入并在江苏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对其实行 。(4)某地区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控制洪水、调节气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为了保护湿地,我国已建立了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 。23.(每空2分,共16分)某生物活动小组为探究当地农田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进行了随机取样、系列梯度稀释、涂布平板、培养、计数等步骤,实验操作过程如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含有琼脂的培养基从物理性质来说,属于 培养基。(2)该培养基中只选择了 作为唯一氮源。氮源在菌体内可以参与合成 (答出2种即可)等生物大分子。(3)琼脂培养基灭菌后,倒入培养皿中,冷凝后倒置,从而获得平板培养基,倒置的原因是 。(4)分解尿素的细菌能产生 酶,将尿素分解为 。(5)实验结果:6号试管涂布的三个平板的菌落数为550、501、688,7号试管涂布的三个平板的菌落数为58、73、97,8号试管涂布的三个平板的菌落数为8、15、28.该10g土壤样品中含有分解尿素的细菌的估算数目是 个。该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 。24.(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6分)马铃薯和番茄都属于茄科植物,有一种蜗牛喜欢啃食这两种植物的茎。下图是两种植物的体细胞杂交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科学工作者用蜗牛的胃液处理马铃薯组织细胞和番茄组织细胞能顺利完成①过程,推测蜗牛的胃液中可能含有 。该过程在溶液中进行,而且外界溶液的浓度应该 (填“等于或略大于”或“略小于”)细胞液的浓度。(2)植物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是 ,这一过程与 有关(填单层膜的细胞器)。(3)若用于杂交的马铃薯和番茄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经过过程②可获得哪几种类型的融合原生质体(仅考虑细胞的两两融合) (写出基因型)。(4)通常情况下,马铃薯和番茄之间不能成功杂交。该项技术的意义是 。(5)“番茄—马铃薯”超级杂种植株没有如科学家所想象的那样,地上长番茄、地下结马铃薯的主要原因是 。(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二生物.docx 高二生物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