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课标: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一)概念解析一、经济之变:国家宏观调控2.宏观调控:也称国家干预,指政府运用政策、法规、计划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调节和干预,以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倡导减税、扩大政府财政支出摆脱危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思想。3.凯恩斯主义:1936年凯恩斯在其著作中提出,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这一经济理论成为二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指导思想。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紧密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是其重要形式。一、经济之变:国家宏观调控材料一: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贸易额减少了3/2。其中,美国工业产量下降超过40%,贸易额减少了70%。——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奶农倾倒牛奶企业破产失业剧增①1929年经济大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的弊病(盲目生产、生产过剩)(1)惨痛教训(一)背景一、经济之变:国家宏观调控现在(注:二战后)欧洲是什么?它是一堆瓦砾,是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丘吉尔在1947年的讲话战后的英国(图为考文垂大教堂)二战后的欧洲废墟(1)惨痛教训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2)现实需要:战后急需恢复经济,维护政权。(一)背景一、经济之变:国家宏观调控(3)外部刺激: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苏军的钢铁洪流就在西方世界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新生国家苏联却是风景那边独好。……苏联实施了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注:1928年——1932年),从农业国一跃成为工业国,整个社会一派欣欣向荣。 ——《大国崛起》苏联的工业化成就五年计划时期苏联的繁荣(一)背景一、经济之变:国家宏观调控材料三:凯恩斯主张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利用政策、法规、计划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调节和干预。其理论核心:增加有效需求。这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材料四欧洲主要国家普遍认为,美国实行的政府干预经济的做法是成功的。因此,二战结束后“政府干预经济”及按照这一思路“实行经济改革”等举措在主要西欧国家风靡一时。——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田纳西水利工程(4)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调控理论。(5)成功实践:1933年罗斯福新政。(一)背景一、经济之变:国家宏观调控(4)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调控理论。(5)成功实践:1933年罗斯福新政。(1)惨痛教训①1929年经济大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的弊病(盲目生产、生产过剩)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2)现实需要:战后急需恢复经济,维护政权。(3)外部刺激: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6)科技支持:第三次科技革命(7)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一)背景一、经济之变:国家宏观调控(二)措施1.国内:国家干预经济。法国国营核电站德国国营铁路和磁悬浮火车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进行大量的投资。比如美国政府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175亿美元;对宇航工业的投资,从60年代末起每年投入50多亿美元。英国国有铁路和火车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一、经济之变:国家宏观调控(二)措施为了引导经济发展,日本政府积极制定了一系列经济计划,如1955年的《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57年的《新长期经济计划》和196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等,引导全社会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简称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它通过调整利率、发行证券等方式影响美国经济。②制订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③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三)特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1.国内:国家干预经济。一、经济之变:国家宏观调控(三)措施1.国内:国家干预经济。《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50—60年代:黄金时期70年代:经济“滞胀”80年代:缓慢复苏90年代:持续增长再次衰退加强国家干预减少国家干预①积极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第二个“黄金时期”。②消极影响:20世纪70年代(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滞涨:即停滞性通货膨胀,特指经济停滞,通货膨胀交织并存的经济现象一、经济之变:国家宏观调控(三)措施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变化2.自由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第一次工业革命—1933年)3.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20世纪70年代初期)4.新自由主义---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初以后 “混合经济”)1.重商主义---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经济政策 (16世纪---18世纪)1.国内:国家干预经济。实质: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一、经济之变:国家宏观调控(三)措施2.国际:建立战后国际经济秩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贸组织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资本主义贸易体系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一、经济之变:国家宏观调控(三)措施2.国际:建立战后国际经济秩序。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1日到22日,美、苏、中、法等44个国家的730名代表在美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的华盛顿大旅社举行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决议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等文件,总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特点:以美元为中心,美国为主导二、科技之变: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一)背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普朗克的量子理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1.20世纪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①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②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2.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20世纪40年代中期,20世纪50-70年代达到高潮二、科技之变: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三)内容海洋技术原子能开发利用空间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的出现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时代”三、社会之变:社会结构新变化(一)背景经济 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 德国 日本农业 1950年 12.2% 23.2% 50.7%1990年 2.8% 5.1% 7.2%工业 1950年 34.7% 42.2% 22.2%1990年 25.8% 40.5% 33.6%服务业 1950年 48.9% 32.4% 26.6%1990年 71.4% 54.4% 59.2%(1)就业结构变化: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2)阶级结构变化:“中间阶层”人数增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社会结构出现了新变化。(二)变化“中间阶层”介于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之间的群体,包含技术管理人员、第三产业人员和白领工人。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三)实质阶级概念淡化,社会矛盾缓和三、社会之变:“福利国家”兴起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英国首相撒切尔2.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1.含义:国家通过......公共福利。(P118)材料:“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美国总统肯尼迪三、社会之变:“福利国家”兴起英国1983-1984年度税收与福利 对家庭收入的影响(英镑) 月收入 50 80 200儿童津贴 13 13 13其他津贴 50.1 30.1 0纳税 0 —7.9 —43.8国民保险 —4.5 —7.2 —18实际收入 108.6 108 151.2——摘编自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3.影响:(1)积极: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改善低收入阶层的生活。(2)消极:加重国家财政负担;降低工作积极性导致人的惰性;引起纳税人的不满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再分配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英国首相撒切尔三、社会之变:社会运动频发(一)背景学生反战运动妇女运动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种族平等性别平等生命平等主要代表 原因 结果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 对黑人的歧视,种族隔离制度,剥夺黑人的选举权等。民权法案,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长期对妇女的歧视;战后妇女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妇女获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建立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反对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的运动三、社会之变:社会运动频发(二)表现三、社会之变:社会运动频发3.评价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去认识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 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今天回头来看美国走过的百年中……基本上在原有的思想和政体的框架内不断更新、变化……一个世纪独领风骚,其秘诀在于渐进主义的改良。——资中筠《二十世纪的美国》(1) 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2) 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周期性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变的是统治手段,不变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之变科技之变社会之变国家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协调(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产业结构变化(第三产业兴起)阶级结构变化(中间阶层增加)生产力发展福利国家建设社会运动兴起人权运动反战运动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但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调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