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稻作文化的印记(课件+学案+教学设计+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1稻作文化的印记(课件+学案+教学设计+视频)

资源简介

3.1.1 稻作文化的印记(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湄公河平原在世界的位置,能分析湄公河平原自然环境的特点和人们生产生活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位置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地形图等地图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对湄公河平原的稻作文化这个案例的剖析,学会分析相关区域自然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一个地区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内在联系,初步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学习重难点】
重点:知道湄公河平原有利于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水稻生产的特点,
理解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
难点:湄公河平原自然与人文两者的内在关系。
【课前自学与课内交流】
一、课前预习
1.平原地势平坦、起伏较小,主要分布在江河的____ _游,大多由____ _冲积而成。
2.湄公河平原位于亚洲东南部的____ ___ 半岛上地跨____ _、____ _、____ _和____ _等国家。
3. 湄公河平原地处____ _带,这里____ _,____ _,____ _,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____ _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
4.湄公河平原水稻生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课堂互学
1.读图探究:湄公河平原的地理位置。
请你联系图册P42页图,介绍一下湄公河平原的地理位置。
(提示: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热量带)
2. 读图探究:湄公河平原的自然环境。

结合上图分析湄公河平原适合种植水稻的自然条件。
(提示: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等方面分析)
3.观察图3—4并阅读教材文字,说说湄公河平原上水稻生产的特点。
4.合作探究:阅读教材图片和文字,探究湄公河平原稻作生产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项目
稻作生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人口分布
聚落景观、民居
日常饮食
文化活动
人际关系
三、随堂巩固
1.下列说法符合湄公河平原人们的生产或生活方式的是 ( )
A.生产主要用机器 B.人们居住在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里
C.生产水平较高 D.农业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
2.以下符合湄公河自然环境特征的是 ( )
A.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B.面积不大,但地势平坦
C.高温多雨,水网密布 D.干旱缺水
3.以木、竹为主要材料,用木桩作为支撑,悬空架设的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 ( )
A.湄公河平原 B.美国中部大平原 C.东欧平原 D.日本关东平原
4.下列平原中,有稻作文化印记的是 ( )
A.东欧平原 B.东北平原 C.湄公河平原 D.亚马孙平原
5.下列关于湄公河平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水网密布 B.人口稠密 C.稻田成片 D.单产高、劳动生产率高
6.湄公河平原水稻耕作的良好自然条件包括 ( )
①土壤深厚、肥沃 ②高温多雨 ③水网密布 ④人口稠密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下列各项内容与湄公河平原人们生产、生活风俗不符的是 ( )
A.插秧和收割的季节,田野里到处都是人们忙碌的身影
B.这里有渠道、河流、大片的稻田和村庄,形成了独特的聚落景观
C.村民们彼此相隔较远,各干各的
D.这里的许多文化活动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
8.如果你去湄公河流域旅游,以下不太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
A.水网密布 B.大面积的麦田
C.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的房子 D.各种米制食品
9.湄公河平原的主要农作物是 ( )
A.小麦 B.水稻 C.玉米 D.大豆
10.湄公河平原的房屋大都尖顶,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说明了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 )
A.干燥阴凉 B.四季分明 C.高温多雨 D.干旱少雨
11.将下列平原与其所在的大洲用直线连接起来
A.恒河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a.亚洲
C.尼罗河三角洲 b.非洲
D.珠江三角洲 c.欧洲
E.波德平原 d.南美洲
F.亚马孙平原
12.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补充完整。
湄公河平原的居民日常生活与稻作生产的关系
湄公河平原稻作生产
湄公河平原人们的生活
人工劳作
人口密度较高
丰收
满足需要,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充足的水分
(水渠和河流)
民居以 、 为主要材料,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
帮助和协作劳动
文化生活:与 生产息息相关,人们团结互助、 ,共渡难关
13.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干栏式”民居俗称“高脚屋”,十分普遍。自古以来,高脚屋就是气候湿润、雨量充足的亚热带地区一种十分普遍的民居形式。一般的高脚屋不是多层楼房,只是分上、下两层。最初,高脚屋用竹子盖建,后来逐渐发展为以木材为主。屋的上层住人,下层无墙,只有数根木桩,用于圈养牲畜、放置家具和和其他物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请列举两到三个有“高脚屋”民居的国家。
(2)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人们住“高脚屋”有哪些优点?
14.我国的长江中下 平原与湄公河 原的自然条件有很多相似之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横卧在长江中下游的两岸,是我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这里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稻田鱼塘遍野,平原表面有一些起伏平缓的山丘。由于地处亚热带,又深受季风影响,雨热同期。
(1)如果你是生活在这里的农民,你会选择种植哪种作物?为什么?
(2)你认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与湄公河平原地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有哪些相似之处?
随堂巩固参考答案
1. D 2. C 3. A 4. C 5. D
6. D 7. C 8. B 9. B 10. C
11.
A —— a B —— a C —— b D —— a E —— c F —— d
12.
木 竹 水稻 关爱弱者
13.
(1)泰国、中圈、越南等。
(2)便于通风透气,既凉爽又干燥;高脚屋房顶坡度较大,利于雨水的快速倾泻,不会被雨水淹没;还可以防范野兽的侵袭。
课件22张PPT。3.1.1 稻作文化的印记自主阅读书本P58-60,思考以下问题
1.结合图3-1和3-2,说说湄公河平原的地理位置和国家。
2. 结合世界气候图、图3-2和3-3,说说湄公河平原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特点?
3.湄公河平原水稻生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半球位置、地理分区、纬度位置) (嗷呜嗷呜……米饭真好吃 (ˉ﹃ˉ))
突然觉得好冷……啊咧!我这是在哪里?我怎么就一个人了?我的水稻妈妈呢? ∑(っ °Д °;)っ
呜呜呜……我好像走丢迷路了!
我只记得我的家在东南亚的什么半岛上,我该怎么办啊(/TДT)/有一天,一粒小稻米睡得可香了,然而……善良的同学们,帮帮我找到我的家乡吧!本稻米日后必有重谢!半球位置:
地理分区:
纬度位置:东半球 北半球亚洲的东南部低纬度 热带中南半岛湄公河平原同学们好厉害!这么快就找到我的家乡了!能告诉我我家乡具体的地理位置吗?下次我就不会迷路啦!湄公河平原上好像有许多国家,能和小稻米一起来找一找吗?这是我的兄弟们,猜一猜我们喜欢生活在(温暖/寒冷)、(湿润/干燥)的地方?所以我们是____________的。√√喜热喜湿所以,湄公河平原的
地形:
气候:
正适合我们愉快的生长。平原,地形平坦,海拔大都200米下热带季风气候,温度较高,降水丰沛说了这么多,你能来总结下我家乡湄公河平原有利于稻作生产的自然条件吗?温度带: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文:地处热带,阳光热量充足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冲积平原,地势低平开阔土壤深厚、肥沃水网密布,灌溉方便播种插秧育秧收割田间管理晒谷说说本稻米的生长要经历几个过程?特点:精耕细作,主要依靠人力 我们稻米家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什么?你不信?!请拭目以待!不要被吓到哦!水稻生产稻作生产影响人口分布精耕细作、
人工劳作为主的稻作生产湄公河平原人口稠密稻作生产影响聚落景观高脚屋不怕水,通风防潮,不仅可使人免受潮气侵袭,有利于健康,而且能避免蛇虫的危害稻作生产影响日常饮食 日常饮食
不仅以米饭为主食,而且有各种米制食品。稻作生产影响文化活动柬埔寨“御耕节”视频越南水上木偶戏视频稻作生产影响人际关系修建、维护水利工程 人际关系
人们团结互助、关爱弱者修建、维护水利工程 介绍了这么多,你能来总结下小稻米的生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吗?人口分布比较稠密高脚楼,通风防潮不仅以米饭为主,还有其他米制品柬埔寨“御耕节”
越南“水上木偶戏”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自然环境影响着当地的水稻生产,稻作生产又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独特的自然环境形成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
各个国家要根据自己生存区域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湄公河平原的稻作文化给当地居民的生活烙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记,这对我们思考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有什么启示?作业:
1、完成作业本P38-39,拓展提升第1题和第2题不写。
2、整理并记忆以下问题:
①湄公河平原适合种植水稻的自然条件?
②湄公河平原上水稻生产的特点?
③湄公河平原稻作生产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1、湄公河平原的气候特点是( ) A、 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寒冷多雨 D、炎热干燥 2、湄公河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小麦 B、水稻 C、玉米 D 、高梁 3、下列为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生产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的有( ) ①高温多雨 ②足够的水分 ③深厚而肥沃的土壤 ④众多的人口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ABC当堂检测4、辨一辨:(1)泰国香米闻名世界,湄公河平原是水稻的重要产区,所以水稻原产地就在泰国。
( )
(2)水稻生产的条件:适宜温度、充足水分、深厚肥沃土壤和充足阳光,所以水稻适宜在高温多雨的湄公河平原种植,成为主要的农作物 。( )
(3)水稻生产需要播种—插秧—收割简单的几个环节。( )错对错(4)湄南河平原传统的民居多以木、竹为主,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与当地的水稻生产和自然环境没有丝毫关系( )
(5)在湄公河平原,人们为了生产获得好收成,崇尚“谷神”“稻母”等神灵,以祈求神灵保佑。同时还全村协作进行灌渠和水利工程的修建和维护 。( )错对课件22张PPT。3.1.1 稻作文化的印记
1:平原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
2:“稻作文化的印记”处在________半岛,地形单元是_______平原,其主要的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稻生产需要经过很多环节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投入大量的______,生产过程主要依靠________.所以湄公河平原人口__________.
4:湄公河平原的特色建筑_______,主要的建材_____、______;其上层_______,底层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学习单
浏览书本P58-60,完成以下填空江河的中下游中南湄公河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扯秧苗插秧收割打谷劳动人工完成稠密高脚屋木竹住人圈养牲畜和放置农具河流流向:自北向南地势特点:北高南低自主阅读书本P58-59,思考以下问题
1.结合图3-1和3-2,说说湄公河平原的地理位置。
2. 结合世界气候图、图3-2和3-3,说说湄公河平原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特点?
(提示:半球位置、地理分区、纬度位置)半球位置:
地理分区:
纬度位置:东半球 北半球亚洲的东南部/东南亚低纬度 热带中南半岛湄公河平原说说湄公河平原的地理位置所以,湄公河平原的
地形:
气候:
正适合我们愉快的生长。平原,地形平坦,海拔大都200米下热带季风气候,温度较高,降水丰沛说说湄公河平原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特点?说了这么多,你能来总结下我家乡湄公河平原有利于稻作生产的自然条件吗?温度带: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文:地处热带,阳光热量充足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冲积平原,地势低平开阔土壤深厚、肥沃水网密布,灌溉方便喜热喜湿 阅读P59-60,你能说出湄公河平原水稻生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吗?水稻生产水稻生产要经历几个环节?稻作生产影响人口分布结合这些环节和照片,说一说湄公河平原上水稻生产的特点?精耕细作、
人工劳作为主的稻作生产湄公河平原人口稠密稻作生产影响聚落景观高脚屋不怕水,通风防潮,不仅可使人免受潮气侵袭,有利于健康,而且能避免蛇虫的危害稻作生产影响日常饮食 日常饮食
不仅以米饭为主食,而且有各种米制食品。稻作生产影响文化活动柬埔寨“御耕节”视频越南水上木偶戏视频文化活动
人们崇尚“稻母”、“谷神”稻作生产影响人际关系修建、维护水利工程 人际关系
人们团结互助、关爱弱者村民协力打谷晒谷 介绍了这么多,你能来总结下稻作生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吗?人口分布比较稠密高脚楼,通风防潮不仅以米饭为主,还有其他米制品柬埔寨“御耕节”
越南“水上木偶戏”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因地制宜 湄公河平原的稻作文化给当地居民的生活烙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记,这对我们思考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有什么启示? 联系所学知识说说我们的家乡温州跟湄公河平原的异同之处?(自然条件,生产生活方面)作业:
1、完成作业本P38-39,拓展提升第1题和第2题不写。
2、整理并记忆以下问题:
①湄公河平原适合种植水稻的自然条件?
②湄公河平原上水稻生产的特点?
③湄公河平原稻作生产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1、湄公河平原的气候特点是( ) A、 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寒冷多雨 D、炎热干燥 2、湄公河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小麦 B、水稻 C、玉米 D 、高梁 3、下列为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生产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的有( ) ①高温多雨 ②足够的水分 ③深厚而肥沃的土壤 ④众多的人口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ABC当堂检测4.下列平原中,有稻作文化印记的是 ( )
A.东欧平原 B.东北平原
C.湄公河平原 D.亚马孙平原
5.下列各项内容与湄公河平原人们生产、生活风俗不符的是 ( )
A.插秧和收割的季节,田野里到处都是人们忙碌的身影
B.这里有渠道、河流、大片的稻田和村庄,形成了独特的聚落景观
C.村民们彼此相隔较远,各干各的
D.这里的许多文化活动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
CC6.如果你去湄公河流域旅游,以下不太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
A.水网密布 B.大面积的麦田
C.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的房子
D.各种米制食品
B7、辨一辨:(1)泰国香米闻名世界,湄公河平原是水稻的重要产区,所以水稻原产地就在泰国。
( )
(2)水稻生产的条件:适宜温度、充足水分、深厚肥沃土壤和充足阳光,所以水稻适宜在高温多雨的湄公河平原种植,成为主要的农作物 。( )
(3)水稻生产需要播种—插秧—收割简单的几个环节。( )错对错(4)湄南河平原传统的民居多以木、竹为主,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与当地的水稻生产和自然环境没有丝毫关系( )
(5)在湄公河平原,人们为了生产获得好收成,崇尚“谷神”“稻母”等神灵,以祈求神灵保佑。同时还全村协作进行灌渠和水利工程的修建和维护 。( )错对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湄公河平原在世界的位置,能分析湄公河平原自然环境的特点和人们生产生活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位置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地形图等地图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对湄公河平原的稻作文化这个案例的剖析,学会分析相关区域自然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水稻生产的环节繁杂,感受到的粮食得之不易,懂得珍惜粮食。感受一个地区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内在联系,初步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区域,首先要了解该区域所在的位置,以及区域的自然条件。教材不仅注重用地图来说明区域在世界的位置,还非常重视用地形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来传递区域的自然条件信息。在区域学习中,让学生学会运用图表来获取有关区域的信息,是本单元的一个技能目标。
“稻作文化的印记”重点讲述以精耕细作的水稻生产为核心的文化与生活。水稻适宜在高温多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自然环境中生长,因此热带和亚热带的冲积平原称为水稻的主要分布区。湄公河平原的水稻生产比较典型。这里的水稻生产是当地人们生活的核心,由此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稻作文化”。教材从物质、社会和精神三个层面展示了稻作文化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湄公河平原有利于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水稻生产的特点,
理解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
难点:湄公河平原自然与人文两者的内在关系。
【教学内容分析】
新课导入
师: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稻作文化的印记》,又出现了一个新名词“稻作文化”,那这究竟是什么呢,就让我们通过这一节课的探讨一起学习。我们之前学过五大地形,同学们还记不记得是哪五大地形?
生: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二、课堂展开
师:其中海拔最低的是?
生:平原,低于200M
师:那下面我们来简单地了解一下平原的形成。平原大都由河流冲积形成,河流由高处向地处流,会带来大量的泥沙,在河流的下游冲积成平原,有的一马平川,有的水网密布,有的覆盖着茂密的森林。今天我们要学一个别具特色的平原,猜一下是什么平原?
生:湄公河平原
师:下面请同学们花3分钟的时间迅速阅读书本P58-60,完成以下填空。
“1:平原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
2:“稻作文化的印记”处在________半岛,地形单元是_______平原,其主要的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稻生产需要经过很多环节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投入大量的______,生产过程主要依靠________.所以湄公河平原人口__________.
4:湄公河平原的特色建筑_______,主要的建材_____、______;其上层_______,底层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出示图3-2)在书本P58页有这样一幅图,请同学们在地图上圈出4个国家:柬埔寨、越南、泰国、老挝。在湄公河平原上有一条最主要的河流是?
生:湄公河
师:那我们怎么判断湄公河的流向?
生:通过地势起伏
师:把书本翻到附录的《世界地形图》,找到中南半岛,判断中南半岛的地势特点,哪边高哪边低?
生:北高南低
师:那么河流的流向应该是?
生:自北向南
师:好,现在我们了解了湄公河平原上的基本概况,那么我们把目光放远,看向整个地球,自主阅读书本P58-59,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结合图3-1和3-2,说说湄公河平原的地理位置。
2. 结合世界气候图、图3-2和3-3,说说湄公河平原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特点?
师:好了吧,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地理位置。
生:半球位置:东半球 北半球
地理分区:东南亚
纬度位置:低纬度 热带
师:了解了一个地区的位置以后,我们一般就是要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我们一般从哪两个方面去描述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特征?
生:气候和地形
师:下面请同学们尝试着描述一下湄公河平原的地形和气候。
生:地形:平原,地形平坦,海拔大都200米下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度较高,降水丰沛
师:自然环境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地形和气候,还有没有其它的角度可以去描述呢?
生:土壤、水文……
师:好,同学们的思考问题非常全面,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从这些方面总结下湄公河平原有利于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
生:温度带:地处热带,阳光热量充足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
地形:冲积平原,地势低平开阔
土壤:土壤深厚、肥沃
水文:水网密布,灌溉方便
师:我们总结了这么有利于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那我们一起来推测下水稻的生产习性,它会喜欢生长在(寒冷/温暖)、(湿润/干燥)的地方?
生:水稻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地方
师:那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就是水稻是“喜热喜湿”的,在书上批注一下。我们这课的标题是稻作文化的印记,湄公河平原有这么多有利于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那么水稻生产又会给当地的居民生活打下什么烙印呢?请同学们迅速阅读P59-60,小组合作探究,在书本上找出湄公河平原水稻生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里呢老师提供了几个方向供同学们去找,小组之间相互讨论一下,待会请同学们自己来说。
生:……
师:这里老师先起一个头,以稻作生产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为例子。水稻生产经历几个环节?
生:扯秧苗-插秧-收割-打谷
师:那我们看一下这四幅图,除了水稻以外你还看到什么?
生:人
师:还不只是一个人是一群人吧,那这说明水稻生产需要什么?
生:大量的人工、劳动力
师:很好,生产水稻需要经过这么多的环节说明水稻的生长需要人们怎么样去培育?
生:精心培育
师:很好,这里呢有一个词是用来形容这种精心培育的,叫做“精耕细作”,大家批注在书上。一株水稻的成长需要经历这么多的环节,需要农民伯伯倾入这么多的心血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张世界人口分布图,找到中南半岛,看看中南半岛的人口是稠密还是稀疏?
生:稠密
师:为什么?
生:因为种植水稻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随便挑一个方面来说说水稻生产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生:水稻生产影响聚落景观,湄公河平原上的高脚屋,以木、竹为主要建材,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上层住人,底层圈养牲畜和放置农具。
师:好的,那我们现在来看一下湄公河平原上的聚落景观。(出示图片),这两幅图是湄公河平原上的什么建筑?
生:高脚屋
师:它与我们之前学过云南省的什么特色民族很像?
生:云南傣族民族
师:这张图是上星期秋游时老师在碗窑拍到的一间民居,构造也很像高脚屋对吧,那么问题来了,建筑这种类型的高脚屋有什么优点?或者说,为什么要建筑这样的高脚屋?
生:因为当地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十分潮湿,房屋悬离地面可以减轻潮湿的程度,人居住上层也十分凉爽,还可以避免蛇虫的危险。
师:我们再来看这一图幅,是我们之前学过的哪个地区的特色民居?
生:江南古镇
师:好,观察下我国南部与湄公河平原上的高脚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屋顶都是尖顶
师:为什么都是尖顶?
生:因为当地降水量大,屋顶坡度越大越容易排水
师:好,下面再请一位同学来挑一个方面说说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生:稻作生产影响日常饮食:人们不仅以大米为主食,而且有各种米制食品。
师:(出示图片)黑白米粥、酒酿圆子、米粉,简要讲解。
师:好,下面再请一位同学来挑一个方面说说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生:稻作生产影响人们的文化活动:越南的水上木偶戏、柬埔寨的“御耕节”
师:木偶戏我们都见过,但是这个水上表演的木偶戏好像没见过。水上木偶戏是越南特色民间的表演艺术,很多动作来源于水稻生产环节。一般来说,表演水上木偶戏时会在表演者前放下一个触及水面的帘子,表演者通过隐藏在水下的支架控制人偶进行表演,观众观看木偶戏时也不是近距离观看的,而是坐在较远的水台上。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水上木偶戏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播放视频)
湄公河平原的人们除了水上木偶戏这种文化活动以外,还会为了农业生产举行各种各种的祭祀仪式,当地的人们崇尚“谷神”、“稻母”,于是就通过各种各种的仪式,渴求获取神的意志,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收获大好。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柬埔寨“御耕节”仪式的视频(播放视频)。
师:好,下面再请一位同学来说说水稻生产对人人际关系的影响
生:水稻生产影响人际关系:水利工程的修建、维护等很多农活都需要村民协作完成,因此人们都能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师:知道了这么多水稻生产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湄公河平原的自然条件、稻作生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下面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综合本节课学过的知识,小组组员之间相互讨论一下:
湄公河平原的稻作文化给当地居民的生活烙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记,这对我们思考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有什么启示?
生:因地制宜,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师:联系所学知识说说我们的家乡温州跟湄公河平原的异同之处?
(自然条件,生产生活方面)
生:……
【板书设计】
稻作文化的印记
湄公河平原
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气候、地形)
水稻生产
人们生产生活
人文环境 ——(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人口分布)
【教学反思】
本课我基本落实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也突出了两个重点:一个是湄公河平原有利于水稻生长的自然条件,另一个是水稻生产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不足的是:
1、自主探究单应练习本课重难点探究,使学生大致了解本课内容,不重复
2、没有对水稻“喜热喜湿”的生长习性重点强调,应该点出雨热同期对于水稻生产的利处。
3、对稻作生产的特点解释较为简略,应在突出强调
4、对于湄公河平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知识点的落实还不足,分配的时间较短
5、课堂结束时应通过总结再对“稻作文化”进行电梯
6、花费在稻作文化对人们文化活动的影响时间太多,放了2个视频,时间过长
7、没有提及到湄公河平原“水网密布”的特点
8、有效幻灯片为15张,应再精简压缩至10张,以学生讲再让学生总结,教师更加放手课堂,发挥学本课堂的优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