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的识别与利用 课件(共29张PPT)《动物营养与饲料》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6.1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的识别与利用 课件(共29张PPT)《动物营养与饲料》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的识别与利用
鱼粉
肉骨粉
血粉
羽毛粉
目 录
CONTENTS
1
2
3
4
鱼粉
肉骨粉
血粉
羽毛粉
皮革粉
蚕蛹粉
其他
水产、畜禽加工、缫丝及乳品业等加工副产品
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蛋白含量高,40-85%,氨基酸组成比较平衡
含有促进动物生长的动物性蛋白因子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不含粗纤维
脂肪含量较高,能值高,但脂肪易氧化酸败,不宜长时间贮藏
钙、磷含量丰富,比例适宜
维生素含量丰富(B2和B12)
动物性蛋白饲料的一般营养特性:
一、鱼粉
来源
性质、色泽
部位、组成
1、分类
国产鱼粉
进口鱼粉
使用最广、用量最多
来源
性质、色泽
部位、组成
1、分类
使用最广、用量最多
普通鱼粉(橙白或褐色)
白鱼粉(灰白或黄灰白色,鳕鱼)
褐鱼粉(橙褐或褐色)
混合鱼粉(浅黑褐或浓黑色)
鲸鱼粉(浅黑色)
鱼粕(鱼类加工残渣)
来源
性质、色泽
部位、组成
1、分类
使用最广、用量最多
全鱼粉(全鱼为原料)
强化鱼粉(全鱼粉+鱼溶浆)
粗鱼粉(鱼粕,鱼类加工残渣)
调整鱼粉(全鱼粉+粗鱼粉)
混合鱼粉(调整鱼粉+肉骨或羽毛粉)
鱼精粉(鱼溶浆+吸附剂)
2、加工
干法:较落后,蒸干的时间较长,后期原料油脂易氧化,脱脂程度低,产品质量差.
湿法:先除去油脂再进行干燥,蒸煮和干燥时间短,油脂氧化程度和含量低,品质好.
高脂鱼加工工艺
低脂鱼加工工艺
方法
工艺
3、营养特性
粗蛋白质高达66%,国产45%~55%, 消化率高达90%,氨基酸平衡
可利用能量水平取决于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
粗脂肪消化率约8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并具有鱼腥味
代谢能水平12.13MJ/kg
富含B族维生素,尤以维生素B12和B2含量丰富
矿物质中钙、磷、硒、碘、锌、铁的含量很高
含未知生长因子,能刺激动物生长发育
毒素----肌胃糜烂素
4、质量标准
特等品 一级品 二级品 三级品
色泽 黄棕色、黄褐色等鱼粉正常颜色
组织 蓬松、纤维状组织明显,无结块、无霉变 较蓬松、纤维状组织较明显,无结块、无霉变 松软粉状物,无结块、无霉变
气味 由鱼香味,无焦灼味和油脂酸败味 具有鱼粉正常气味、无异臭及焦灼味
粉碎粒度 至少98%能通过筛网宽度为2.80mm的标准筛网
粗蛋白质,% ≥60 ≥55 ≥50 ≥45
粗脂肪, % ≤10 ≤10 ≤12 ≤12
水分, % ≤10 ≤10 ≤10 ≤12
盐分,% ≤2 ≤3 ≤3 ≤4
灰分,% ≤15 ≤20 ≤25 ≤25
砂分,% ≤2 ≤3 ≤3 ≤4
5、饲用价值
用量不可过多,否则导致畜产品异味
家禽饲粮中使用过多可导致禽肉、蛋产生鱼腥味
脂肪含量约10%时鸡饲粮中用量10%以下
火鸡宰前8周应停喂鱼粉
肉猪饲粮中用量8%以下,否则体脂变软、肉带鱼腥味
幼龄畜禽饲粮中鱼粉添加量小于10%
成年畜禽小于5%
6、注意事项
1)掺杂掺假:掺杂物有尿素、糠麸、羽毛粉、锯末、花生壳、砂砾等;目的提高粗蛋白、增量剂、调整风味、色泽
2)食盐含量:过高导致中毒,鸡最敏感。进口鱼粉1~2%。但国产鱼粉要注意。不能过多。
3)氧化酸败:脂肪含量多及贮存不当,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成醛、酸、酮等,发臭,适口性和品质降低。鲱鱼、西鲱鱼(sprat)及鲤科鱼类,体内含有破坏硫胺素的酶(thiaminase),鱼粉不新鲜时会释放出硫胺素酶,大量摄入会引起硫胺素缺乏症。
4)肌胃糜烂素:热加工过程中游离组氨酸及其代谢产物组胺与鱼粉中蛋白质发生反应而生成的。热处理温度越高,越易产生。颜色深暗红,表示加热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导致肌胃糜烂的可能性大,最好不用。
7、品质鉴别
① 色泽与气味
不同种类色泽有差异,均具鱼腥味
蒸煮不透、压榨不完全、含脂较高的鱼粉颜色都较深
如果具有酸、臭及焦灼腐败味,品质欠佳
② 定量检测
水分:10%,过高不宜贮藏,过低可能加热过度,氨基酸利用率降低
粗蛋白:60%,胃蛋白酶消化率88%以上
粗脂肪:12%,>12%加工不良或原料不新鲜,贮藏易酸败、异味
含盐:进口鱼粉2%,国产鱼粉<5%
粗灰分:全鱼粉20%以下,超过26%为非全鱼鱼粉
某市技术监督部门接到一些用户举报,反映当地一土产公司销售从国外进口的鱼粉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用户反映用此鱼粉喂养鱼虾貂禽后发生中毒死亡事件,要求技术监督部门予以查处。技术监督部门同时对该批进口鱼粉进行了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此次检验结果表明,鱼粉中掺有5C118—83《鱼粉》强制性行业标准所不允许含有的尿素、鞣革粉等非鱼粉原料的含氮物质,更为严重的是含有高剂量的有毒物质铬。经科学实验证明,使用这种鱼粉饲养动物,可使动物发生中毒、蓄积和死亡,并且污染水源和环境。技术监督部门为该公司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停止销售该批鱼粉,没收未售出的2吨劣质鱼粉;没收已售出的3吨鱼粉违法所得1万元;并处5倍罚款,罚没款合计6万元。
通过此案例,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要遵纪守法,严格遵守饲料行业和养殖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成为有职业道德的畜牧兽医工作者,为社会生产健康畜产品。促进国家畜牧业健康发展,为农业强国助力。
思政案例链接
二、肉骨粉
肉骨粉
以动物宰后不宜食用下脚料及肉类罐头厂、肉品加工厂等残余碎肉、内脏杂骨等为原料,经高温消毒、干燥粉碎成的粉状饲料。
肉粉
以纯肉屑或碎肉制成的饲料
骨粉
动物的骨经脱脂脱胶后制成的饲料
1、概述
2、营养特性
因原料组成和肉、骨的比例不同,肉骨粉的质量差异较大
粗蛋白质20%~50%,氨基酸组成不佳,蛋氨酸和色氨酸低
赖氨酸1%~3%,含硫氨基酸3%~6%,色氨酸低于0.5%
蛋白来自:磷脂、无机氮、角质、结缔组织、水解及肌肉组织蛋白
磷脂、无机氮及角质蛋白利用率低,结缔组织及水解蛋白利用率差
热能来自蛋白质和脂肪,一般为7.98~11.7ZMJ/kg
维生素B12、烟酸、胆碱丰富, A、D含量少
钙7~10%、磷3.8~5.0%,含量高比例适宜,锰、铁、锌含量较高
3、质量标准
等级 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感观指标 色泽 褐或灰褐色 灰褐或浅棕色 灰或浅棕色
状态 粉状
气味 具固有气味 无异味 无异味
理化指标(%) 粗蛋白质 ≥26 ≥23 ≥20
水分 ≤9 ≤10 ≤12
粗脂肪 ≤8 ≤10 ≤12
钙 ≥14 ≥12 ≥10
磷 ≥8 ≥5 ≥3
4、饲用价值
肉骨粉主要由肉、骨、腱、韧带、内脏等组成
包括毛、蹄、角、皮及血等废弃物,品质变异很大
若以腐败的原料制成产品,品质更差,甚至可导致中毒
加工过程中热处理过度的产品适口性和消化率均下降
贮存不当时,所含脂肪易氧化酸败,影响适口性和动物产品品质
原料易感染沙门氏菌,加工处理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消毒
疯牛病:许多国家禁止用反刍动物副产物制成肉粉去饲喂反刍动物
品质稳定性差,用量应加以限制
一般日粮中以使用5%以下为宜,仔猪应避免使用
三、血粉
工艺
以畜、禽血液为原料经脱水加工而成的粉状饲料
动物血液占活体重4%~9%,血液固形物约20%
100kg体重产血粉,牛0.6~0.7kg,猪0.5~0.6kg
1、概述
喷雾干燥法
蒸煮法
晾晒法
发酵法
膨化血粉
水解血粉
2、营养特性
粗蛋白质高达80%以上,氨基酸中,赖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高
异亮氨酸、蛋氨酸、精氨酸低,赖氨酸与精氨酸之比较理想
平衡谷实类、饼粕类饲料原料中赖、精比悬殊的理想蛋白质料
钙、磷含量低,含多种微量元素,尤其铁
各种维生素含量较低
品质的好坏差异很大,加工方法和加热程度不同所致
低温喷雾法生产的血粉优于蒸煮法生产的血粉
3、质量标准
项目 一级 二级
感官指标 性状 干燥粉粒状物
气味 具有本制品固有气味;无腐败变质气味
色泽 暗红色或褐色
粉碎粒度 能通过2~3mm孔筛
杂质 不含砂石等杂质
理化指标 粗蛋白质,% ≥80 ≥70
粗纤维,% <1 <1
水 分,% ≤10 ≤10
灰 分,% ≤4 ≤6
4、饲用价值
适口性差,氨基酸不平衡,具粘性,过量易引起腹泻
仔鸡、仔猪饲料用量<2%,成年猪、鸡用量<4%
对幼龄反刍动物适口性差,育成牛和成牛6%~8%
使用血粉要考虑新鲜度,防止微生物污染
设计配方时与异亮氨酸含量高和缬氨酸较低饲料配伍
5、利用前景
1)发酵血粉 将糠麸等充分吸附家畜血液或将晒干的血,加入发酵菌经发酵后再低温干燥加工而成,血液中原有的营养成分能完整地保存下来,而且经过发酵后易被动物消化吸收。
2)酶化血粉 将鲜血经特定酶酶解使高分子蛋白质降解为肽、胨而制成的血粉。粗蛋白质在80%以上,氨基酸占蛋白质的85%~90%,游离氨基酸约占40%,比常规血粉游离氨基酸高约20倍,有良好的适口性,易吸收利用。据报道,用酶化血粉占日粮3%喂蛋鸡,产蛋率提高8.75%,蛋重提高6.32%,耗料减少5.82%。
3)脱血红素饲料 采用工艺将血红素脱去,以增加在日粮中的配比。
四、羽毛粉
1、概述
将家禽羽毛经过蒸煮、酶水解、粉碎或膨化成粉状的饲料
每羽成年鸡可得风干羽毛80~150g, 85%~90%为角蛋白
肽与肽之间由双硫键(-S-S-)和硫氢键相连,很难被动物利用
水解羽毛粉蛋白可破坏双硫键,变为可溶性蛋白
2、加工工艺
1)高压加热水解法 处理后的蛋白质消化率可以达到75%~80%,但胱氨酸有所损失,一般损失38%,加工条件愈好损失就愈多。
2)酸碱处理法 这种处理方法对胱氨酸破坏少,而对其他氨基酸破坏多,其中破坏最多的是赖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
3)微生物发酵或酶处理法 微生物发酵法是将羽毛接种特定菌种经发酵后,再干燥粉碎得到成品;酶处理法是采用精选的中性或碱性蛋白酶,或这两种酶的混合物在液体介质中酶解羽毛。这两种方法报道不少,但实际应用还十分少,其真正的使用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膨化法 膨化后的羽毛为棒状外形,质地均匀,极其疏松并带香味,手捏即成粉末。对猪的消化试验表明,粗蛋白质消化率为46.23%。
3、营养特性
粗蛋白质80-85%,胱AA2.93%、甘AA6.3%
丝AA9.3%、异亮AA5.3%
赖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不足
加工适当的羽毛粉粗脂肪应<4%,代谢能达l0.04MJ/kg
代谢能水平愈高,标志着羽毛粉的质量愈好
维生素B12较高,而其他维生素含量则很低
矿物质中含硫量高达1.5%,钙0.4%、磷0.7%
还含钾、氯及各种微量元素,硒较高,约0.84mg/kg
过瘤胃蛋白约70%,是反刍动物良好的“过瘤胃”蛋白源
4、质量标准
质量指标(%) 含量
粗蛋白质 ≥80.0
粗灰分 <4.0
胃蛋白酶消化率 ≥90.0
5、饲用价值
氨基酸不平衡,适口性差,单胃动物用量不应过高
雏鸡饲料中添加1%~2%的羽毛粉,对防止啄羽等恶癖有效
肉鸡、蛋鸡可补充含硫氨基酸,部分取代大豆粕及鱼粉,以4%为宜
超过5%可使肉鸡生长不佳,蛋鸡产蛋率下降,蛋重减轻
强制换羽日粮添加2%~3%,促进羽毛生长、缩短换羽期
生长猪日粮以3%~5%为宜
鱼、鹿饲料中推荐量以3%~10%较好
火鸡饲料中用量以2.5%~5.0%为宜
奶牛用量应控制在5%以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