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1禽病毒性关节炎 课件(共25张PPT)《禽病防治》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11禽病毒性关节炎 课件(共25张PPT)《禽病防治》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禽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禽病毒性关节炎
又名传染性腱鞘炎,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传染病。
禽病毒性关节炎
胫和跗关节上方的腱索肿大
趾屈腱鞘和跖伸腱鞘肿胀
跛行,蹲坐,不愿走动
禽病毒性关节炎的特征
禽病毒性关节炎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
分类上属呼肠孤病毒科呼肠孤病毒属
病原
禽病毒性关节炎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
分类上属呼肠孤病毒科呼肠孤病毒属
病毒无囊膜,对热有抵抗力,
可耐受60℃,8-10小时; 22℃,48-51周
病原
对乙醚不敏感,对氯仿轻度敏感
能耐3﹪福尔马林、1﹪石炭酸、2 ﹪来苏儿
病原
对乙醚不敏感,对氯仿轻度敏感
能耐3﹪福尔马林、1﹪石炭酸、2 ﹪来苏儿
用70﹪酒精、0.5﹪有机碘 、2-3﹪的火碱可灭
病原
病毒的血清型较复杂,至少有11个血清型
病原
流行特点
1 、易感动物
流行特点
1 、易感动物
常发生于2-16周龄的鸡
尤以4-7周龄的多见
一般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流行特点
2、传染源:病禽和带毒禽
流行特点
3、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垂直传播
随粪便排出
经呼吸道排出
病鸡所产的蛋中也常有病毒
流行特点
4、诱因
转群
疫苗接种
惊群
饲料配方变更
临床症状
大多呈隐性经过或慢性感染
潜伏期的长短决定于病毒的致病型、鸡的年龄和感染途径
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9-13天,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28-150天。
有临床症状的一般占鸡群总数的1-5%
临床症状
急性感染期病鸡表现为:
跛行,患腿伸展困难,趾屈曲,不能走动,常蹲伏地上
临床症状
慢性感染期病鸡表现为:
跛行更明显,不愿走动或单脚跳动
触诊腓肠肌表现疼痛
临床症状
种鸡或蛋鸡受到感染后,产蛋量可下降10-15%
种鸡受精率下降
剖检变化
趾屈肌腱和
跖伸肌腱肿胀
腱鞘肿胀
感染早期跗关节和
跖关节腱鞘水肿
腱鞘内有淡黄色
胶冻样渗出物
跗关节内常含有少量黄色或血样渗出物
关节软骨充血、甚至溃疡
腱鞘硬化、坏死
大量的脓性渗出物
诊断
初步诊断
确诊
鉴别诊断
→实验室诊断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剖检变化
滑液囊支原体
葡萄球菌感染
——呼吸道症状
单个关节病变,并且脓肿明显
内容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细菌
1、预防措施
防制
坚持搞好平时的卫生消毒措施
不从有禽病毒性关节炎的地区、鸡场引进种蛋、种鸡必须引进时要加强检疫
加强饲养管理,密度不要过大,使用全价饲料
坚持定期消毒,定期监测,定期搞好防疫,全进全出,自繁自养等措施
2、免疫接种
防制
接种弱的活疫苗
一般采用皮下接种途径
2、免疫接种
防制
无母源抗体的雏鸡:
在6-8日龄用活苗免疫
8周龄时再用活苗加强免疫
在开产前2-3周注射灭活苗
一般可使雏鸡3周内不受感染
疫苗毒株对不同年龄的雏鸡的毒性是不同的
2种疫苗接种时间应间隔5天以上
3、扑灭措施
立即隔离封锁
用0.2%次氯酸钠或0.2%过氧乙酸带鸡喷雾消毒
焚烧死鸡,反复检疫,淘汰病鸡和阳性带毒鸡、带毒蛋,经高温处理方可出场,以防疫源扩散
检出最后一只病鸡或带毒鸡后10个月方可解除封锁
防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