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由禽痘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禽痘特征:体表无羽毛部位出现散在的、结节状的增生型病灶或在上呼吸道、口腔和食道部粘膜上出现纤维素性坏死和增生性病灶。禽痘禽痘使幼鸡生长缓慢、蛋鸡产蛋量下降发生粘膜型时,则可能引起大批死亡病原属于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的一种较大的病毒。病原属于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的一种较大的病毒。一般认为引起动物痘病的病毒起初可能同源,而因在各种动物传染断代逐渐适应,最后形成了各种动物的痘病毒。病原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相当强上皮细胞屑片和痘节中的病毒可抗干燥数年之久阳光照射数周仍可保持活力-15℃下保存多年仍有致病性50℃30分可灭活病原对乙醚有抵抗力,但对氯仿敏感在1%苯酚和0.1%福尔马林中可存活九天1%烧碱或0.1%醋酸可在5分钟内将其杀死在腐败环境中可迅速死亡临床症状潜伏期约为4-10天,病程一般约为3-4周根据症状和病变不同皮肤型粘膜型混合型以头部皮肤(常见于冠、肉髯、喙、眼皮和耳球上)有时见于翅内侧、胸腹部、腿和泄殖腔周围形成一种特殊的痘疹为特征。临床症状皮肤型病初在鸡冠、肉髯、眼皮和口角等处出现轻度微隆起的小斑点,迅速长成灰白色的小结节,后呈黄灰色,逐渐增大如豌豆大,表面粗糙,干燥坚硬,突出于皮肤表面,内含有黄脂状糊块。有时结节数目很多,互相连接融合,产生大块的厚痂,使病鸡眼完全闭合。临床症状皮肤型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病重的雏鸡一般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消失,生长发育缓慢等症状产蛋鸡则产蛋下降临床症状皮肤型临床症状粘膜型又称白喉型,多发于雏鸡和育成鸡,病死率较高,严重可达50﹪。在口腔和咽部的粘膜上发生痘疹,初期呈圆形黄色斑点,逐渐形成一层黄色干酪样的假膜假膜不易脱落,强行撕落时露出易出血的溃疡面喉头有假膜时,可引起呼吸困难,病鸡张嘴、伸颈和咳嗽,最后因窒息而死亡临床症状粘膜型有时病毒侵害眼、鼻和眶下窦,造成眼结膜发炎,眼和鼻孔流出分泌物,后转为脓性。病程长时,则眶下窦中有炎性渗出物,致使眼睑肿胀,结膜充满脓性纤维蛋白性渗出物,甚至引起角膜炎而失明。临床症状粘膜型临床症状混合型在鸡冠、肉垂和皮肤上出现痘疹,并可在口腔、喉头发生白喉样假膜,病情较严重,死亡率很高。口腔粘膜的病变有时可蔓延到气管、食道和肠道禽痘病灶的特征是皮肤和粘膜上皮细胞明显增生和肿胀变性,变性的细胞浆内出现水泡和特征性的嗜酸性包涵体,随着具有包涵体细胞的逐渐增加,包涵体的大小也增加,最后细胞核崩解,细胞坏死,形成肉眼可见的痂皮。剖检变化诊断初步诊断临床症状病例剖检变化鉴别诊断传染性喉气管炎维生素A缺乏症禽痘病 维生素A缺乏症 传染性喉气管炎粘膜上的假膜常与其下的组织紧密相连,强行剥离后则露出粗糙的溃疡面,皮肤上多见痘疹。 病鸡粘膜上的干酪样物质易于剥离,其下面的粘膜常无损害 常有咳血症状流行特点1、易感动物主要发生于鸡以雏鸡和中鸡常发,而且症状重,死亡率高鹅也可发生,但不严重鸟类,鸽、鹌鹑、麻雀也常发生流行特点2、传染源:病鸡流行特点3、传播途径含有病毒的尘土接触皮肤和粘膜的创伤后即可引起感染。流行特点4、诱因鸡只打架、啄毛、交配、蚊虫叮咬等容易造成外伤鸡群过分拥挤,通风不良、潮湿、维生素缺乏、体表寄生虫、饲养管理均有利于禽痘病发生和使病情加剧流行特点5、发病季节一般夏秋两季和蚊子活跃的季节易最易流行皮肤型禽痘冬季为粘膜型禽痘多发季节防控措施1、 做好平时的饲养管理工作引进种鸡时应隔离观察,证明无病时方可入场平时注意消毒,驱除蚊虫和其他吸血昆虫经常检查鸡笼和器具,以避免雏鸡外伤在发生鸡痘后应对鸡舍进行严格的消毒防控措施2、 免疫接种目前常用的疫苗是鸡鹌鹑化活疫苗防控措施2、 免疫接种摇匀后用消毒的钢笔尖蘸取疫苗,在鸡的翅膀无血管处皮下刺种1-2下,刺种后1周左右,可见接种部位产生绿豆大小的结痂,说明接种有效结痂经2-3周脱落,若无反应,应重新刺种10日龄以上的鸡都可使用,免疫期2个月蛋鸡应在开产前接种1次防控措施2、 免疫接种防控措施2、 免疫接种保证鸡群在夏秋季有可靠的免疫力一般在蚊虫季节到来之前应免疫北方地区每年七月再免疫一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