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禽脑脊髓炎 课件(共27张PPT)《禽病防治》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7禽脑脊髓炎 课件(共27张PPT)《禽病防治》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禽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禽脑脊髓炎
又名流行性震颤,是由病毒引起的以侵害幼雏为主的一种传染病。
禽脑脊髓炎
主要特征:
运动失调和快速震颤,特别是头部和颈部
两翅轻微及不完全麻痹
禽脑脊髓炎
首次报道见于1930年的美国
20年后才研制疫苗
目前世界各地都有本病发生
病原
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病毒株的毒力和对器官的亲嗜性不同,大部分是嗜肠性的,也有嗜神经性的
病原特点
抵抗力强,在外界可生存相当长时间(干燥和冷冻的条件下可存活70天)
20℅生石灰、5℅的漂白粉、5℅的石炭酸、2-5℅的福尔马林,10分钟之内可将其灭活
1、易感动物
流行特点
1、易感动物
鸡对禽脑脊髓炎最易感,各日龄均可感染
但以3周龄以内雏鸡易感性最高
流行特点
2、传染源
病鸡
隐性感染的鸡
流行特点
3、传播途径
垂直传播
水平传播
流行特点
4、发病季节
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流行特点
经蛋垂直感染:潜伏期为1-7天
水平感染:潜伏期为11-30天
临床症状
最初表现迟钝,不愿走动
临床症状
病初精神迟钝,不愿走动,或走几步就蹲下来
出现运动失调,前后摇晃,步态不稳,头颈部震颤
有些病雏翅膀和尾部也出现震颤,以致最后发生瘫痪或衰竭
病鸡不愿活动,常以跗关节和胫部着地行走
不能采食和饮水,最后衰竭而死
病鸡呈犬坐姿势
头颈震颤、羽毛逆立偏瘫
临床症状
幸存鸡
一侧或两侧眼球晶体混浊或呈浅蓝色,眼内有絮状物
瞳孔光反射弱,眼球增大,最后失明
临床症状
成鸡可能表现轻微腹泻或无明显的症状
产蛋下降10-40%,约经20天左右开始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产蛋水平
种鸡群孵化率下降
脑水肿充血和肌肉萎缩
尤其是病雏的腿部肌肉萎缩明显
剖检变化
严重病死雏常见肝脏脂肪变性,脾脏肿大和轻度肠道炎
剖检变化
在腺胃的肌层中有一种由淋巴细胞浸润形成的白色病灶
剖检变化
诊断
初步诊断
试验鉴定
鉴别诊断
病毒分离鉴定
血清学试验
临床症状
病理组织学变化
新城疫
马立克病
传染性支气管炎
维生素E缺乏
多维缺乏
在各种年龄的鸡发生时,均有明显症状
除神经症状外,还有呼吸道、消化道和其他器官有肉眼可见的明显变化。
新城疫
主要发生于1月龄以内的雏鸡
剖检时无肉眼可见特征性变化
脑脊髓炎
腿和翅麻痹
剖检时可见外周神经(坐骨神经)有明显肿大,横纹消失,内脏器官形成肿瘤
马立克病
无类似症状
脑脊髓炎
易出现神经症状及运动失调,但主要是阵发性的头向后仰或向下弯曲挛缩。
一般发病年龄要比脑脊髓炎迟2-3周。
剖检后可见小脑软化,脑实质发生严重变性。
维生素E缺乏与脑脊髓炎的区别
2、免疫预防
(1) 用1143毒株制成的活苗
可通过饮水法接种,
鸡接种疫苗后1-2周排出的粪便中能分离出脑脊髓炎病毒
小于8周龄和处于产蛋期的鸡群不能接种,建议10周龄以上进行接种,但不能迟于开产前4周
接种后4周内所产的蛋不能用于孵化,以防雏鸡由于垂直传播而发病
防制
2、免疫预防
(2) 油乳剂灭活苗
安全性好,接种后不排毒、不带毒
适用于无禽脑脊髓炎病史的鸡群
可于种鸡开产前18-20周龄接种
防制
3、治疗
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般将发病鸡群全部扑杀并做无害化处理
防制
如有特殊需要
可将病鸡隔离
提供充足的饮水和饲料,饲料和饮水中添加维生素E、维生素B1
如有特殊需要
可将病鸡隔离
提供充足的饮水和饲料,饲料和饮水中添加维生素E、维生素B1
同时采用以下措施
用抗禽脑脊髓炎高免血清(或康复期血清)肌肉注射,每只雏鸡0.2-0.5毫升,每天一次,连用2-3天。
用抗禽脑脊髓炎高免蛋黄液肌肉注射,每只雏鸡0.5-1毫升,每天一次。连用2-3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