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第一章园林景观设计概述03 园林景观设计的造景手法一、主景与配景园林中必须有主景与配景之分。主景是全园的重点与核心,往往体现园林的功能与主题,是全园视线集中的焦点。配景是指园林中除主景之外的景物,主要对主景起衬托作用,是主景的延伸和补充。主景升高会相对地使视点降低,在仰视主景时,可以简洁明朗的蓝天远山为背景,使主景的造型、轮廓更加鲜明、突出,如湖北武汉的黄鹤楼。一、主景与配景→1.主景升高 确定某一方向的轴线,将主景布置于轴线的端点,在主景前方两侧配置若干对次要景物,以强调、陪衬主景。此外,也可将主景布置于园林纵横轴线的相交点或放射轴线的焦点上。一、主景与配景→2.轴线焦点 一般四面环抱的空间,如水面、广场、庭院等,往往具有向心性,四周的景观往往趋向于一个视线焦点,主景宜布置在这个焦点上。一、主景与配景→3.动势向心主景宜布置在构图的重心处。规则式园林,主景常居于几何中心;而自然式园林,主景常位于自然重心上。一、主景与配景→4.空间构图重心二、实景与虚景在园林景观中,实景与虚景是互为存在条件的。没有实景,虚景就失去了物质基础;没有虚景,实景就会缺乏灵气。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遵循“实者虚之,虚者实之”的规律,因地而异,创造丰富的视觉感受。三、框景与漏景框景是指利用门框、窗框、树框、山洞等,有选择地摄取另一空间的优美景色,使之恰似一幅嵌于画框中的立体风景画的造景手法。框景能够约束并引导游人的视线,使游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景框中,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三、框景与漏景漏景是由框景发展而来的,是指通过漏窗、屏风、疏林等透漏的空隙使观赏到的景物若隐若现的造景手法。框景景色清楚、明晰,漏景则含蓄、雅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多利用景窗花格、竹木疏隙、山石环洞等形成若隐若现的景观,能增加景深,引人入胜。四、隔景与障景→1.隔景隔景是指借助一些造园要素,将园林分隔为不同空间、不同景区的造景手法。实隔是指完全阻隔游人的视线,使其视线不能从一个空间透入另一个空间的隔景方式。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通常以建筑、石墙、山石、密林等分隔空间形成实隔。虚隔是指游人的视线可以从一个空间透入另一个空间的隔景方式。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通常利用漏窗洞缺、空廊花架、稀疏的林木等分隔空间形成虚隔。虚隔可使游人看到相邻空间的部分景色,引起游人的探求兴趣。虚实并用是指游人的视线时断时续的从一个空间透入另一个空间的隔景方式。虚实并用的隔景方式可丰富景观变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较多。四、隔景与障景→2.障景障景是园林中用于遮挡游人视线,促使其视线转移方向的屏障物,其本身可自成一景,多设于入口处或转折处。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多用建筑、山石、树丛、照壁等做障景。五、夹景与对景夹景是指利用建筑、山石、围墙、树木等形成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从而突出空间端部景物的造景手法。夹景可以增加园景的深远感,也可引导游人视线。六、抑景与扬景中国传统造园历来有欲扬先抑的做法,将最好的景色藏在后面。欲扬先抑的主要方式是在园林中运用障景、隔景等手法,引导游人到达开阔的园林空间,让游人产生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使园林显得更有艺术魅力。七、借景→1.近借与远借近借是指借取邻近空间的景物。例如,苏州拙政园西部原为补园,与拙政园中部分别为两座园林,补园主人在假山上建造宜两亭,邻借拙政园中部之景,一亭尽收两家春色。七、借景→1.近借与远借远借是指借取远处的景物。例如,苏州拙政园远借北寺塔,北京颐和园远借玉泉山之塔及西山之景。应时而借是指利用时间的周期变化,借取一日或四季之中的佳景。例如,春借红桃绿柳,夏借荷塘莲香,秋借枫叶菊峥,冬借傲霜飞雪等。七、借景→2.应时而借八、点景我国古代的造园家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并结合周围环境,作出意境深远、诗意浓厚的题咏,其形式有匾额、对联、石碑、石刻等。题名、题咏能够对景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增加诗情画意之感,给人以艺术联想,丰富景观的欣赏内容。第一章谢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