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园林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 课件(共32张PPT)《园林景观设计》同步教学(江苏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园林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 课件(共32张PPT)《园林景观设计》同步教学(江苏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一章
园林景观设计概述
01 园林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园林的定义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随着时代的发展,园林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得到扩展和丰富,不仅包括庭园、宅园、花园等,还包括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
01 园林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
一、园林与景观
“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希伯来语的《圣经 旧约》全书中,其原意是指自然风光、地面形态和风景画面,含有强烈的视觉美学意义。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洪堡德将景观引入自然地理学,使景观不再仅具有视觉美学意义。
01 园林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
一、园林与景观
而后,不同专业、不同学者对景观进行了不同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风景:景观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能够反映出人们不同的审美态度。但是,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造景观,美好的事物都能引起人们的视觉共鸣。
01 园林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
一、园林与景观
村落依山傍水而建,白墙黛瓦,整齐有序,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一、园林与景观
(2)栖居地:景观是人类生活的空间和环境,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寨子青山环绕,依山而建,是通过人与这片土地的自然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长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一、园林与景观
(3)生态系统:景观是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如湿地景观、森林景观、草原景观等。
西溪湿地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一、园林与景观
(4)符号:景观是记载人类过去,表达人类思想和精神的语言符号。
“黄河母亲”雕塑表达了黄河是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含义。
二、园林景观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集自然、生态、社会、文化、科学及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其产生
与发展有着相当深厚和宽广的知识底蕴。
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人类的实践活动造就了各种各样的景观。在不同的时期,人们的造园活动有着不同的目的。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是在传统园林艺术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美学规律,并融入某种人文思想,通过创新思维和艺术构思,来创建一个具有审美价值、使用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协调、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良性互动,最终提供一个有利于人类自身发展的宜居环境的过程。
02 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一、功能性原则→1.使用功能
使用功能是园林景观设施的首要功能。园林景观设施需为人们提供足够的各类户外活动场地,以供人们自由活动、沟通与交往,并提供各类安全、便利的服务。如果园林景观设计中缺乏对使用者的基本要求的了解,缺乏对使用功能的考虑,就会出现种种不协调的现象,如在城市休闲广场上设置了景观雕塑、喷泉等,但缺少树木绿荫,缺少公共座椅,那么在炎炎烈日下,路人只能行色匆匆,不会驻足观赏。
一、功能性原则→1.使用功能
一、功能性原则→2.美化功能
园林景观设计除了要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外,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
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不仅要在整体布局上体现出美感,而且更要注重细节的美化,让人们时时处处都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观。
一、功能性原则→3.生态功能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园林景观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上。
城市环境中的一切风景、建筑、环
境设施,都要考虑影响风景变化的各种生态因素和环境因素,园林景观设计要将自然生态与人类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功能性原则→4.综合功能
园林景观是一个满足社会的功能需求,并符合自然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范畴的综合整体。
园林景观中各类设施的功能都已不再是单一的,而是集几项功能于一体。
一、功能性原则→4.综合功能
在供人观赏、嬉戏的同时,还具有改善小气候、增加空气湿度等功能;园灯除了提供照明之外,还具有装饰作用。
二、美学原则→1.多样与统一
1
2
3
4
调和与对比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节奏与韵律
调整好主从关系
二、美学原则→1.多样与统一
林带的疏密、宽窄及连续变化产生节奏感,高低错落、色彩丰富的乔灌木组合体现出韵律感,仿佛一曲凝固的交响乐。绿化带构成要素的规律变化,充分展示了节律的美感。
二、美学原则→1.多样与统一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构景要素本身各部分之间、各构景要素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都要有恰当的比例关系。
二、美学原则→2.比例与尺度
苏州的残粒园,面积仅有一百四十多平方米,但其布局精巧、紧凑,园中的山石、水池、小亭等景物不仅比例得当,且尺度适宜,让人赏心悦目。
均衡是指物体各部分之间的平衡关系,如物体左与右,前与后的轻重关系等。在自然界中,静止的物体一般都是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的,如人具有左右对称的体形,树的枝桠向树干四周分出;不平衡的物体则会使人感觉不稳定,产生危险感。
二、美学原则→3.均衡与稳定
二、美学原则→3.均衡与稳定
(1)对称均衡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的,南北取直,左右对称,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这条中轴线贯穿了整个紫禁城,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
二、美学原则→3.均衡与稳定
(1)对称均衡
法国凡尔赛宫以东西为轴,南北对称布局。其建筑景观也多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
二、美学原则→3.均衡与稳定
(2)不对称均衡
不对称均衡的特点是适应性强,造型灵活多变,使园林景观布局在平衡中充满动势,给人一种生动活泼的美感。不对称均衡的设计形式可使园林景观更加接近自然效果,在我国传统园林中应用较多。不对称均衡设计的原理与力学上的杠杆原理有相似之处。进行园林景观布局时,先确定一个平衡中心点,然后仿效杠杆原理进行景物的布置,重量感大的物体距平衡中心近,重量感小的物体距平衡中心远。
二、美学原则→3.均衡与稳定
(2)不对称均衡
二、美学原则→3.均衡与稳定
稳定是指物体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上小下大曾被认为是稳定的唯一标准,可以给人一种雄伟的感觉,如埃及金字塔。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往往也采用底部较大,向上逐渐缩小的方法来获得稳定感,如我国古典园林景观中的塔、楼阁等。
二、美学原则→3.均衡与稳定
此外,也常利用材料的不同质地、颜色等给人的不同重量感来获得稳定感,如园林景观建筑的墙体,其下层多用粗石或深色材料,而上层则采用较光滑或浅色的材料。
二、美学原则→3.均衡与稳定
但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如果都采用上小下大、稳如泰山的设计形式,难免会使人感到千篇一律。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人们利用先进的材料及工艺创建了很多新的稳定形式,如北卡罗来纳州的雕塑——“我们相遇的地方”,先是用纤维材料编织成网状结构来减轻风荷载,然后利用四周的四根柱子的拉力将其稳定在空中。
比拟是文学艺术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在形式美学中,它与联想密不可分。人们能够通过景观形象联想到比景观本身更加广阔、更加丰富的内容,如名人雕像、名人故居,能够让人联想到其生平事迹、代表作品等。
二、美学原则→4.比拟与联想
(1)摹拟
(2)植物的拟人化
(3)园林建筑、雕塑造型产生的联想
(4)遗址访古产生的联想
二、美学原则→4.比拟与联想
下列园林景观设计中,体现了哪些美学原则?
三、经济原则
园林景观能否建成,其规模大小与内容及建成后的维护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经济条件。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把适用、美观与经济统一起来,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尽量降低造价,节约资源,同时也要方便后期的维护管理。例如,户外园林景观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被风化、损坏,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因此,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材料的经济性,并且使用与材料相适应的、方便进行维修和更换的加工工艺。
第一章
谢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