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文言文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通国之善弈者也。
弗若之矣。
2.为什么一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3.读了这篇文言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阅读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完成答题。
两小儿辩日①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②,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③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④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⑤,及⑥日中则如盘盂⑦,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⑧,及其日中如探汤⑨,此不为近者热而远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⑩为 汝 多知乎 ?”
注释:①本文选自《列子 汤问》。②[辩斗]辩论,争论。③[以]认为。④[日中]正午。⑤[车盖]古时车上的圆形蓬盖,像雨伞一样。⑥[及]到,到了。⑦[盘盂]盛物的器皿。圆的为盘,方的为盂。⑧[沧沧凉凉]寒凉。⑨[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⑩[孰]谁。 [为]同“谓”,说。 [汝]你。 [知]同“智”,智慧。
4.读文言文要把握好句子的停顿,用“/”画出画“ ”句子的停顿。
5.借助注释,写出文言文的意思。
本文着重在于“辩”,一小孩认为: 依据是: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那样大,到了正午却像盘盂一样小,这是因为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另一小孩认为 依据是:太阳刚出来时天气很寒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一样,这是离得近让人感到热,离得远让人感觉凉。最后孔子都 。
6.两小孩针对人们常见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体现出他们善于 ,勤于 。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体现了孔子 。
阅读理解完成下面小题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管仲.隰(x1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④蚁壤寸而仞有水: 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得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便有水。仞,古代八尺叫一仞。⑤圣: 精明通达。⑥不难:“不..为难” 。⑦圣人:有智慧的人。
7.解释加点的词
①春往而冬反( ) ②迷惑失道( ) ③遂得水( )
8.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9.文中故事是成语 的来历,现比喻
10.文中谈到人们获取知识有两种途径,请你简要概括一下这两种途径分别是什么。
阅读文言文和短文,完成练习。
鹬①蚌相争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②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选自《战国策 燕策二》)
[注释]①鹬(yù)①:鸟,体色暗淡,嘴细长,腿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吃小鱼、贝类、昆虫等。②拑(qián):同“钳”,夹住。
11.上文中的“不雨”解释为 ;“雨”本为名词,但在这句话中用作 词。
12.上文中的“禽”,不是指禽兽的“禽”,而是“ ”的通假字,意思是 。
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亦: (2)相舍: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蚌方出曝。
(2)渔者得而并禽之。
15.这个寓言故事后来成了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
文言文
终不知车
方孝孺
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辊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敞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注释】①越:越国。②“辐”(fú)”与下文的“辊(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一个接着一个。⑤绐(dài):欺骗。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辐腐而轮败。 ( ) (2)以为车固若是。( )
(3)效而为之者相属。( ) (4)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
17.翻译下列句子。
(1)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2)及寇兵侵其境。
18.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
卧薪①尝胆
吴既赦②越,越王勾践反国③,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④,坐卧即仰胆,饮食⑤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⑥邪 ”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⑦;折节⑧下贤人,厚遇⑨宾客;振贫⑩吊 死,与百姓同其劳。
——选自《史记》
【注释】
①薪(xīn):柴草。
②赦:免除和减轻刑罚。
③越王勾践反国:公元前494年,吴伐越,大败越。越王勾践夫妇入臣于吴,为吴王夫差养马三年,后被释放回国。
④坐,同“座”。
⑤饮食:吃喝。饮,喝。食,吃。
⑥会稽(kuài jī)之耻:指越王被吴王困于会稽山,被迫屈膝称臣求和。会稽,山名,在今浙江绍兴。
⑦重(chóng)采: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采,通“彩”。
⑧折节:谓屈己从人。
⑨厚遇:厚待。
⑩振贫:救济贫民。振,“账”的本字,救济。
吊:哀悼,祭莫。
19.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置胆于坐
(2)饮食亦尝胆也
(3)衣不重采
(4)振贫吊死
20.这篇短文讲了 (填人物)卧薪尝胆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们联想到了孟子的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女忘会稽之耻邪?
(2)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22.故事主人公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文言文阅读
蜀鄙①二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②于富者曰:“吾欲之③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④而往?”曰:“吾一瓶一钵⑤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⑥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⑦,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⑧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⑨不如蜀鄙之僧哉?
——选自《白鹤堂文集》
【注释】
①鄙:边远的地方。
②语(yù): 对……说。
③之:到……去
④恃(shì): 凭借。
⑤ 钵(bō):僧人所用的食具。
⑥买:雇用。
⑦越明年:至第二年。
⑧去:距离。⑨顾:难道。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贫者语于富者曰 语: (2)蜀之鄙有二僧 之:
(3)吾欲之南海 之: (4)子何恃而往 子:
24.区别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明年:越明年 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2)吾欲之南海,何如?
26.“富者有惭色”的原因是什么?
文言文阅读
兄弟争雁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①弓射之,曰:“获则烹②。”其弟争曰:“舒雁③烹宜,翔雁燔⑤宜。”竞斗而讼⑥于社伯⑦。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⑧。已而⑨索雁,则凌⑩空远矣。
——选自《应谐录》
【注释】
①援:引,拉。
②烹:煮,烧。
③舒雁:栖息的雁、行动舒缓的雁。
④宜:适合、应该。
⑤燔:烤。
⑥讼:争辩是非曲直。
⑦社伯:相当于现在的村长。社,古代二十五家为社。
⑧半焉:一半煮,一半烤。焉,句末语气助词。
⑨已而:不一会。⑩凌:升高。
2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将援弓射之 将: (2)获则烹 烹:
(3)翔雁燔宜 宜: (4)已而索雁 索:
(5)则凌空远矣 远:
28.下列句子中的“而”与“竞斗而讼于社伯”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C.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D.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
29.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昔人有睹雁翔者。
(2)竞斗而讼于社伯。
(3)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30.本文涉及几个人物?兄弟二人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文言文阅读
其父善游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①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②。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③善游哉?以此任④物,亦必悖⑤矣。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
①引:牵引,拉,领着。
②故:缘故、原因。
③岂遽:难道就。岂:难道。遽:就。
④任:用,处理。
⑤悖(bèi):不合事理,指犯错误。
3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
(1)有过于江上者 于:
(2)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方:
(3)其父虽善游 虽:
(4)以此任物 以此:
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2)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3)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33.读了这则寓言,你得到什么启示?
文言文阅读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34.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如我,能将几何 带兵
B.多多而益善耳 更加
C.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喜欢
D.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的原因
35.上文中有两个通假字。
(1)“ ”通“ ”
(2)“ ”通“ ”
36.把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译文:
(2)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译文:
37.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和韩信有一次谈论各位将领的才能,他们的看法有些不同。
B.韩信的内心深处,其实是认为自己的统兵才能要高过刘邦。
C.“上笑曰”中的“笑”,其实是冷笑,既表现了刘邦对韩信的回答的不满,也是在嘲笑韩信虽有统兵之能,却也不得不臣服于自己。
D.韩信最后的自圆其说,一方面是无可奈何的承认自己确实在某些方面比不上刘邦,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他随机应变的机智,避免了刘邦对自己的不满和猜忌。
课外阅读。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3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39.解释“之”字在句中的意思。
(1)反归取之。( )
(2)何不试之以足。( )
(3)至之市而忘操之。( )( )
40.翻译下列句子。
(1)至之市而忘操之。
(2)宁信度,无自信也。
41.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①壳入口。或 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③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并:连同。②坐:因为,由于。③强(qi ng):本文中指 “勉强”
42.“北人”自护其短的说辞,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是( )
A.强词夺理 B.无所不知 C.有理有据 D.铿锵有力
43.关于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下列表述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各地有各地的风俗、特产等,要做到都了解,不然会闹笑话。
B.因水土环境.气候条件等不同,所以菱角在南方生长在水里,而到了北方却生长在山上。
C.对于菱角,“北人”的吃法是一种创新,不应耻笑他。
D.面对没接触过的事物,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不能为了面子而胡乱说话。
44.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的“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言文阅读
得过且过
五台山有鸟,名曰寒号虫,四足,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当盛暑时,毛羽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若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
45.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
(1)比至( ) (2)遂自鸣曰( ) (3)得过且过( )
46.翻译下面的句子。
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
47.请说说这则故事带给你的启示。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陶侃惜谷
陶侃①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②人稻!”执③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注释】①陶侃:东晋名将。②贼:伤害。③执:抓住。
4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见人持( ) (2)人云( )
49.以下与“执而鞭之”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推门而入 B.出淤泥而不染 C.不约而同 D.不劳而获
5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51.这则故事中,陶侃的做法表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言文阅读。
薛谭学讴①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②青之枝,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③止,饯④于郊衢⑤,抚节⑥悲⑦歌,声振林木,响⑧遏⑨行云⑩。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讴(ōu):歌唱。②穷:穷尽。③弗:不。④饯(jiàn):以酒食送行。⑤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⑥抚节:按着节拍。⑦悲:悲壮。⑧响:声音。⑨遏:阻住。⑩行云:飘浮的云。乃:于是。谢:认错。
52.“谓”的意思是: ;“反”的意思是: 。
53.“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这句话的意思是: 。这里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
54.薛谭“辞归”是因为 ,“求反”又是因为 。
55.这篇文言文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下列各项中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无止境,不可骄傲自满。
B.不耻下问,要虚心向所有人学习。
C.触类旁通,学习要讲究方法。
D.不畏艰难,学习要迎难而上。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àn)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56.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1)谏:
(2)三旦:
(3)善哉:
57.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58.年轻人一连三天早晨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其目的是( )
A.习惯早晨锻炼。 B.用弹弓打黄雀。
C.观察螳螂捕蝉。 D.引起吴王注意。
59.根据文言文的内容,补充填写下面的关系图。
人→ → →蝉
60.关系图讲述的就是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成语中与它不属于同一类的一项( )
A.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C.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D.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6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填序号)
(1)天帝使我长百兽( )A.使:让。 B.长:长大。
(2)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A.然:对的。 B.故:故意。
62.翻译句子。
(1)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2)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63.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 ,与这个成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四字词语是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承宫①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②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寻之。见而欲笞之。门下生③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④执苦⑤,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64.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少孤。 ( )
A.丧父              B.孤独,孤单
C.辜负 D.古代帝王的自称
(2)遂通其经。 ( )
A.田间水沟   B.顺利地做到   C.于是,就   D.最终
(3)门下生共禁。 ( )
A.不许,制止   B.拘押
C.避忌   D.不能随便通行的地方
65.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 B.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
C.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 D.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
66.“猪主怪其不还,寻之”的意思是 。
67.承宫“忘其猪”的原因是 。 通过文言文中的故事可知承宫最突出的品质是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①,吏二缚一人诣②王。王曰:“缚者曷③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④盗。”王视晏子笑曰:“齐人固⑤善盗乎?”晏子避席⑥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⑦?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⑧非所与熙⑨也,寡人反取病焉⑩。”
【注释】①酒酣: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②诣:到……去。③曷:同“何”,什么。④坐:犯罪。⑤固:本来。⑥避席:离开座位。⑦所以然者何: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⑧圣人:才德极高的人。⑨熙:同“嬉”,开玩笑。⑩反取病焉:反而自讨没趣了。
68.下面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王赐晏子酒(赏赐,给予) B.齐人固善盗乎(擅长)
C.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只是,仅仅) D.寡人反取病焉(生病,疾病)
69.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表示加点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缚者曷为者也?(呢) B.齐人固善盗乎?(吗)
C.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吗) D.寡人反取病焉。(吧)
70.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71.楚王想要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地进行反驳后,楚王为什么笑着说“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72.文中有两处描写了楚王的笑,“王视晏子笑曰”中的“笑”是楚王 的笑;“王笑曰”中的“笑”是楚王 的笑。
73.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
A.面对楚王发难,晏子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进行驳斥,使楚王陷入尴尬境地。
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
D.晏子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了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作用。
阅读理解
富人之子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①能克②其家?”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③之罪。”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其父愀然改容④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注释]①曷:何,怎能②克:胜任图③妄言:乱说,造谣④愀然改容:神色变得严肃
7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家累千金(积攒) B.吾之子敏(聪明)
C.吾当妄言之罪(阻拦) D.子之愚甚也(非常)
7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
76.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的父亲与儿子各认为米是从哪来的。
77.结合文段内容,你觉得文中的父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善于,擅长。 不如。 2.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3.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
4.“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5.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不能判决谁对谁错。 6. 观察
探索
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7. 返回 归途 得到 8. 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采用。” 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9. 老马识途 富有经验,能为先导知是识非道的人。 10.一是多和日常生活接触,积累宝贵经验;二是向圣人学习,获取已有的知识。
11. 不下雨 动 12. 擒 抓住 13. 也 互相放开 14. (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 (一个)渔夫把它们一起抓住了。 15.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16. 坏、毁坏 本来 效仿,模仿 理睬 17. 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 等到了敌兵侵入到了他们(越)的边境 18.①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②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③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④不要自以为是⑤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19. 座位 吃喝 通“彩”,多种颜色 赈济 20. 越王勾践 必先苦其心志 空乏其身 21. 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 赈济贫困人家,祭吊死者,和百姓一样劳苦。 22.提醒自己时刻不忘亡国耻辱,励精图治复国。
23. 对……说。 的。 到。 你。 24. 第二年。 今年完了紧接着的那一年。 25. 富和尚说:“我几年 前就想雇条船顺江而下,到现在还没去成,您凭什么去?” 我想去南海朝佛,你看行吗? 26.贫僧凭一瓶一钵去了南海,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而富和尚条件好得多却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27. 打算。 煮、烧。 适合、应该。 找。 飞远。 28.C 29. 从前,有个看到大雁飞翔的人。 兄弟俩争吵不休,就一同到社伯那里去分辩是非曲直。 等到他们再去找雁,雁已凌空高飞,无影无踪了。 30.三个人。两个都不正确。因为办事要抓住时机,不能为无谓的争论而贻误时机。
31. 从、在。 正、刚。 虽然、即使。 像这样、用这种。 32. 看见一个人正拉着一个小孩子准备把他投到江里去。 他父亲即使擅长游泳,儿子难道就一-定擅长游泳吗? 用这种不合理的方式处理事物,是一定会犯错的。 33.一是本领的获得要靠自己,而不能靠先天的遗传。二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改变了,相对应的处理方法也要有所改变。
34.C 35. 禽 擒 善 擅 36. (你说你是)越多越好,那么,为什么你会被我捉住的呢? 这就是我韩信被你陛下捉住的原因啊。 37.D
38.D 39. 代词,代尺码。 代词,代鞋。 动词,到。 代词,代尺码。 40. (郑人)来到集市上,可是忘记了带尺码。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1.这个寓言说明了书本上的东西和经验并不一定可靠,从客观实际出发,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42.A 43.D 44.他是一个不懂装懂、爱面子而最终闹出笑话的人。
45. 到了 于是,就 姑且 46.等到了冬末严寒的时候,(它的)羽毛脱落了。 47.①得过且过,以为能过得下去便姑且混下去。要是人鱼像寒号虫,那叫没出息!②我们要力争上游,不能得过且过。③人处在顺境总有忧患意识,在逆境中要有坚定的战胜困难的勇气。
48. 拿着 说 49.A 50.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51.陶侃是一个忠实农耕、珍惜粮食、严于执法的人。
52. 以为,认为 返回 53. (秦青)打着节拍,唱着悲壮的歌,歌声使周围的树木都颤动起来,天上飘浮的云朵都停了下来。 夸张 秦青的声音嘹亮、动听 54. 自以为把老师的本领学到手了 意识到自己骄傲自满了 55.A
56. 劝阻。 三天早晨。 很好。 57. 吴王问他:“你这是为什么呢?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 这三个小动物,都力求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它们身后隐伏的祸患。 58.D 59. 黄雀 螳螂 60.D
61. A A 62. 现在你吃我,就是违抗天帝的命令啊。 老虎不知道百兽是因为害怕自己才逃走的,以为是害怕狐狸。 63. 狐假虎威 仗势欺人
64. A D A 65.A 66.猪的主人对他不回来的事感到奇怪,去寻找他 67. 经过徐子盛家时他听见学生朗诵《春秋》,便陶醉于此 爱学习,肯吃苦
68.D 69.D 70.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71.楚王无法解释被缚者入楚为盗的原因,自作聪明,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只得自我解嘲。 72. 得意、嘲讽 自嘲 73.D
74.C 75.我的儿子,聪明并且具有各种本领。 76.父亲认为米是从田中来的,儿子认为米是从布袋里取来的。 77.父亲在教育孩子时娇惯孩子,没有教孩子要体会父母的劳累,以为只要有他在,日后他的儿子便会衣食无忧,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恶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