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发展2、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3、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二、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及特点2、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萎缩的原因教学难点:理解商业发展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及社会政局和政府政策对商业发展的影响教学方法:情境设置、问题设计、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图片范蠡导入中国商业发展情况(课件1)讲述新课: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课件2)( http: / / www.21cnjy.com )商业在不同时期发展概况突出讲宋元时期情况:(课件4、5)(一)宋元时期:商业繁荣1.原因:( http: / / www.21cnjy.com )2.表现:两宋城市繁荣,彻底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商业交换品种迅速增加,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转向市场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海外贸易发达元:大都成为繁华的商业大都会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明清时期: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但整体发展缓慢。(课件5、6)表现: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商帮。重点介绍晋帮和徽帮、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发展趋势):(1)商业活动的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中进行,后来农村集市贸易逐渐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出现了专业性的市集,以至逐渐形成了新兴的市镇(而不是先有农村商业,而后才有城市商业的发展)。 (2)交易内容的变化:从土特产品、奢侈品,--(宋代)人民所需要的主要农副产品以及城市手工业所生产的大小商品在整个流通界地位提高 (3)交易媒介的变化:物物交换--货币──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宋交子 (4)商品经济的范围:从局限于流通领域--封建社会末期(明清时)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如向小生产者预购、定货、贷款、当包买商、搞前店后厂),--以至投资设厂、开设手工业作坊。 (5)商人组织的变化:从宗族亲缘组织发展--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宋以前①县治以上的城市的特定位置设置,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与居民严格分开②府设市长和市令,对市场交易严格管理,③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宋①市坊界限打破,②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③出现商业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④经营时间也被打破;⑤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限制。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课件9--11)( http: / / www.21cnjy.com )本课小结: 的确中国古代商人,有时唯利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官商勾结,但是他们也有很多是靠自己的聪明才干,诚信为本,讲究义利,积极参与政治,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我们的商业才得以在重农抑商环境下不断发展,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特征。传承他们的精神,也是当代建立和谐社会所要提倡的。我们决不能做小品中巩汉林那样的商人。板书设计: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