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会课学期大会上课 参考样本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班会课学期大会上课 参考样本 素材

资源简介

初中班会课学期大会上课教案参考样本
【设计背景】
习近平主席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曾说:“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国家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次提出,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然而,当今社会浮躁喧嚣、急功近利,喜欢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中学生也是如此。《中国教育报》曾发表过这样一篇文章——《白岩松:为什么我们已经堕落到要推广阅读?》,个中观点发人深省。
青少年时期,尤其在高中阶段是汲取知识、开阔视野、锻造人格的重要阶段。对学生来说,多阅读不仅能提高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而且有助于习惯的培养、认识的提高、情操的陶冶、思想的升华。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阅读在不少高中学校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开展阅读,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别让他们错过青春读书的好时光。
(请注意体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教育目标】
1.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认识读书的重要性。
2.通过国民阅读状况的反馈和学生的读书分享,激发和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
3.开展读书知识竞赛、“感受文字之美”、读书指导等活动,让学生将阅读落实到行动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不要超过三个。一般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三个角度考量。注意“小、实、可达成”。)
【课前准备】
1. 收集有关读书的视频材料。
2. 准备读书知识竞赛题。
3. 收集国民阅读情况,了解中学生比较喜欢阅读的书目。
4. 制作电子相册和课件。
(按准备的先后顺序来写。)
【课的过程】
一、开展读书知识小竞赛,导入本课话题
师:同学们,今天的班会课,让我们用读书知识小竞赛来开启吧!请听题(出示课件):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名句,请问诗人登上了哪座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答案:泰山。预设:学生一般能答出。)
师:答题正确。请听第二题(出示课件):
2.小说《百年孤独》的作者是谁?作者在小说中描写了哪个小镇的百年兴衰?这部作品深深影响了中国的一个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是《红高粱家族》,这个作家是谁?
(答案:马尔克斯;加勒比海沿岸的小镇马孔多;莫言。预设:这道题学生可能答不全。)
师:这道题有的同学可能答不出。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的著名作家,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百年孤独》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受他的影响很大。现在请听第3题(出示课件):
(大会要求上课老师提供详案。因为是详案,老师的话要写得具体、详尽。)
3. “他一个人在山里劳动歇息的时候,头枕手掌仰面躺在黄土地上,长久地望着高远的蓝天和悠悠飘飞的白云,眼里便会莫名地盈满了泪水,山里寂静无声,甚至能听见自己鬓角的血管在哏哏地跳动。这样的时候,他记忆的风帆会反复驶进往日的岁月。石圪节中学,原西县高中……尽管那时饥肠辘辘,有无数的愁苦,但现在想起来,那倒是他一生中度过的最美妙的时光。他也不时地想起高中时班上的同学们:金波、顾养民、郝红梅、田晓霞、候玉英……眼下这些人都各走了各的路。”
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作家)的《__________________》。你读过这本书吗?
(答案:这段文字选自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预设:有不少同学答不出。)
师: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2015年7月,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同学都收到了这本书,是时任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特意送给新生的,也从这一年开始,每年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都会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收到一套校长送来的书。
小小的三道读书竞赛题拉开了我们班会课的序幕。今天的班会主题是谈读书的。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在文章中这样写道:“这几年一直在做读书的推广,我总纳闷,对于人们的身体来说,不吃饭活不下去,但对于我们的精神来说,不读书难道不也是跟不吃饭一样活不下去的一件事吗?为什么我们已经堕落到了要全社会去推广‘阅读’?因为我们遗忘了阅读,所以才会去推广阅读,这件事情恰恰印证中国的某种悲哀和某种觉醒。”不知道白岩松的话是否对你内心深处有所触动?你想说点什么吗?
(预设:学生回答,网络时代,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习惯读书了,有时间就玩手机或电脑;不读书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时间”;电影比读书好看;由于影像化的流行,使人们对于文字阅读的兴趣和耐心似乎也越来越缺乏,我们首先要从发现阅读之美开始,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等等。)
(预设的内容来源于对课堂的预判及过往教学经验的积累。)
(设计意图:以读书知识小竞赛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题目由浅入深,让学生能够轻松回答到开始挑战,同时,作为阅读为主题的班会课,又巧妙地进行了书目推荐。而白岩松的话语就让学生从活动的轻松开始转入沉思。)
(每一环节要有设计意图的说明。)
二、国民阅读现状反馈
1.中国国民阅读现状数据反馈
师:那么,同学们,你们一年能够读多少本课外书呢?当然,《三联生活周刊》《看天下》一类的杂志不算。(师可问10本以上的举手,7本以上的举手,5本以上的举手。)
(预设:学生阅读情况应该是参差不齐。)
师:这就是我们班的一个大致阅读情况,那么,我们国民的阅读现状究竟如何呢?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都会进行全民阅读调研,近几年,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虽然增长很慢,但都在稳步增长,最近几年都在人均4.6本左右;0—17周岁未成年人阅读量也在平稳提升,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5本左右。
2.中国国民阅读现状情景反馈
师:那么,中国人真的就不爱阅读吗?不!最近几年,我每到一个城市就喜欢去书店或图书馆,并拍下我觉得最美的风景——阅读的场面,因为“风景这边读好”。同学们请看视频《风景这边读好》。(视频简介:不同地方的书店和图书馆的照片,中国人在书店阅读的场景。时长1分钟)
师:同学们,看完这个电子相册,我不知道你此刻有什么想法?
(预设:很多中国人还是喜欢阅读的;中学生似乎更喜欢阅读;中国人会在家里面也这么安静地阅读吗?等等。)
师:同学们,我希望有一天在某一个陌生的城市,我也能够在不经意间拍到你阅读的场面。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可见,阅读,不只是我们学生的事情,更是一个民族的事情。
(设计意图:国民阅读数据反馈,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全国阅读状况和身边人的阅读情况,并进行反思;视频的呈现,让学生看到中国国民阅读提升的希望,并解释我们人均阅读量较低的各类原因。在整个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都可以问问学生最近的阅读情况。)
三、交流阅读的体会
师:同学们,凡是崇尚读书的民族,大多是生命力顽强的民族。全世界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族,平均每人每年读书大约64本。酷爱读书使犹太人成为一个优秀的民族。现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国民都是重视阅读的。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一点点读书心得呢?能不能用一句话将你的读书心得分享给大家?
(预设:学生说出自己的读书心得,老师适时进行鼓励、评价;如果学生一时无法说出,教师可以说出自己的读书心得,抛砖引玉。)
师:同学们关于阅读的心得就是凡人名言,其实古今中外热爱阅读的名人比比皆是,有关读书的名人名句也不胜枚举,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心得体会(出示课件):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我们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
——梁启超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习近平
师:推广阅读的过程中,电视媒体人也有他们的心得体会,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观看CCTV的一则读书的公益广告。看的时候,请同学们用心看,用心记,看完之后,谈一下你最喜欢哪个主持人的观点,并举例说明。
(观看CCTV的读书公益广告。CCTV的几个著名主持人分别从“阅读是什么”、“书中有什么”、“读书与什么有关”、“阅读的作用”等角度阐述了阅读的重要性。时长1分钟)
师:大家看得很认真,其实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我们也读了不少书,也有不少体会。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
(预设:学生会谈到书引导自己畅游世界;书给予自己丰富的想象;书让自己懂得了许多道理;等等。)
师:确实,心灵在书中感悟,看人间是非,品人生如茶,观云卷云舒,花开花落。这就是读书的乐趣。当电视、网络充斥在我们周围时,我们依然应该静下来看一会儿书。因为阅读过程中体会到的快乐有许多是电视、网络所代替不了的。阅读的快乐在于同一本书,不同的人能读出不同的意味,甚至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也能领悟到不同的韵味。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体会的交流,让学生看到了解古今中外对阅读的重视,也能够了解身边同学阅读的情况,既有榜样的示范,又有阅读的引导,还有书目的推荐。)
四、指导解决阅读中的困难
1.高中生是否需要阅读
师:应该说,同学们还是喜欢阅读的。可是有的人说:“高中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高考,就是要把那几张试卷做好,不需要什么阅读!”你认为高中生需要阅读吗?
(预设:高中生肯定需要阅读,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需要阅读,阅读不但能够提升我们的语文成绩,还能够改变我们的价值观;需要阅读,大量的阅读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的智慧;不需要阅读,有的同学不读课外书,一样可以考得很好;等等。)
师:你们说得很好,阅读,与学习有关,也与生活有关,更与生命有关,因此,你们不只是高中时代要阅读,以后进入大学、参加工作之后依旧要坚持阅读。
2.高中生如何安排阅读的时间
师:高中生需要阅读,但高中阶段功课繁忙,各科作业堆积如山,我们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吗?谈一谈你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吧?
(预设:学生回答,从学习中抽出一些时间,从课外抢占一点时间;可以和课内阅读相结合,对课文进行延伸拓展阅读,比如学习《鸿门宴》时,可拓展阅读《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寒暑假是进行课外阅读的大好时机;养成随身携带图书的习惯;每晚上床睡觉之前,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来翻几十页书;等等)
师:同学们这些方法都是很有效的。另外,在当今这个时代最影响注意力的东西就是网络,只要有了网络很容易消耗时间,浪费时间。想多看点书最好的办法就是离开网络,下决心每天留出半小时或1小时的阅读时间,关电脑,关手机,开始看书,看完书随手做些记录。胡适先生说:“每天花一点时间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书,30年读11万页书。诸位,11万页书足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同学们,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肯挤,就总是还有的。
3.高中生应读些什么书
师:这个时代,书海浩瀚,究竟读什么书?一直困扰着大家。很多读书人都会给晚辈开出一系列的书单,也有的文化活动会推出“高中生必读书目”。但是,书海浩瀚,要择优而读。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学生,喜欢的书是不尽相同的。我在这里给大家推荐8本有趣又有价值的好书:
(1)思想类:《论语》;
(这是一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必读经典。)
(2)传记类:《苏东坡传》(林语堂);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膜拜的乐观旷达之人。)
(3)自然类:《物种起源》(达尔文);
(这是你必须了解的生物进化的过程和法则。)
(4)小说类:《平凡的世界》(路遥);
(你想了解你的父辈生活的时代吗?翻阅这本书吧!)
(5)历史类:《易中天中华史》(易中天);
(以国际视野来写中华史,读起来又不觉得晦涩,就是这套书。)
(6)诗词类:《给孩子的古诗词》(叶嘉莹 选编);
(这是当今中国古典诗词讲坛影响最大、绝无仅有的叶嘉莹先生的心血之作。)
(7)散文类:《文化苦旅》(余秋雨);
(这本书里,你也许可以找寻到我们的一些文化密码。)
(8)心理学:《自控力》(凯利·麦格尼格尔)。
(这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我相信你一定能够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东西。)
这8本书只是八粒阅读的种子,将它们播撒在你们的心间,我深信,由此而生发的东西,是难以估量的。我希望高中时代的阅读,能开拓你们的视野,增长你们的才气,陶冶你们的心灵,培养你们的习惯,夯实你们精神的底子,积累宝贵的精神财富。
(设计意图:高中生的阅读,由于种种原因,容易被忽视,我们通过“要不要阅读”“怎么安排时间阅读”“读些什么书”三个关键问题来解答学生心中的困惑,在前两个环节里,也要了解学生最近的阅读情况。)
五、布置作业
师:每年4月23日都是“世界读书日”,为了更好地推进读书活动,我们将在今年“世界读书日”的时候开展“风景这边读好”读书活动。请同学们将你进入高中后最有收获的一本书推荐给大家,推荐语100字左右,我们将印发给全班同学。
(示范:推荐作品:《苏东坡传》(林语堂) 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月下的漫步者,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翻阅林语堂先生所写的《苏东坡传》,你一定会爱上这个我们难以成为的全才。)
(设计意图:借“世界读书日”之际,让学生推荐一本自己认可的书,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相互成为阅读的榜样,每人推荐一本,学生的阅读书目又很多了,让本节班会课的后续力凸显出来。)
六、总结全课
师:一位资深语文教师深有感触地说:“中学阶段是人生最关键的读书时期,因为在这一段时光里,中学生有更多的可以专注的时间,他们没有因为生活和工作而浮躁。而且中学生还缺乏阅历,所以书籍可以让他们间接地了解社会和人生,因此这个时候的阅读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特别是对于他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捧起书卷,真正地静下心来阅读,因为,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设计意图:升华主题。提炼阅读的意义,并鼓励学生阅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