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第九章 麻织物设计汇报人姓名第一节 苎麻混纺织物设计一、苎麻与化纤混纺织物1、混纺比例的确定苎麻与涤纶混纺的比例取决于产品的市场,对用于国外市场的涤麻织物,过去要求涤纶65%、苎麻35%的比例,随着天然纤维热的出现及配额等因素的影响,要求涤纶45%,苎麻55%。而国内市场的涤麻织物要求挺括、滑爽、易洗、快干、弹性好和洗免烫。一般混纺比取涤纶65%,苎麻35%。2、涤纶的选用与麻的风格(1)涤纶线密度的选择:涤纶的线密度在0.33tex左右,比苎麻纤维略细,长度接近麻纤维梳理后纤维的平均长度,选用纤维长度为89mm的涤纶条。(2)涤纶截面的选择:为了使苎麻与涤纶混纺织物具有麻织物的风格,在涤纶的截面选择上应有所考虑。最好能选择横截面与苎麻纤维接近的涤纶,目前生产的双十字形和五角星形都比较接近苎麻纤维截面,若再能做成中空纤维,与苎麻纤维就更为接近了。用其织制成织物后,定能突出苎麻的风格。(二)苎麻与天然纤维混纺、交织织物1、麻棉混纺交织布麻棉两种天然纤维以混纺和交织织制织物是在苎麻短纺工艺采用棉纺梳理的工艺路线中产生的,并在服装面料天然纤维化热潮中得到了大发展。麻棉混纺交织产品手感较为滑爽,透气性好;有身骨,且凉爽、舒适。其布面平整,条干不匀等疵点较纯麻织物有明显的改善。麻棉同属纤维素纤维,采用同一染料染色,其上色率及色泽鲜艳度较纯麻织物有所提高,由于麻棉织物优点突出,织物轻薄,设计合理,并采用了丝光、柔软、防缩等印染后整理工艺,使它成为国际市场上的畅销品种之一。(1)混纺比例的确定:纯麻布或麻棉混纺交织布布面毛羽多而长,而且绝大部分是苎麻毛羽,经印染加工,表面毛羽去除,苎麻含量会降低。因此,在设计上苎麻原料配比时,要相应提高其配比,才能确保成品中的苎麻比例,才能保证达到设计的比例。(2)经纬纱线密度的确定:设计麻棉交织布时,首先根据麻纤维的线密度确定纯麻纱线密度,纯麻纺纱,线密度一般是16.7~33.3tex。麻棉交织布中苎麻比例要达到55%,在经纬紧度相接近的条件下,作为经纱的棉纱线密度应略低于纯麻纬纱。以确保苎麻的含量。(3)经、纬纱紧度的确定:麻棉交织布作为夏季衬衣面料,既要轻薄、平整,又要有一定的挺度。经向紧度一般为45%~55%,纬向紧度为50%~60%。由于麻棉交织布凉爽、舒适、出汗不贴身,又较纯麻布柔软,目前多应用于妇女裙衫料,这类织物要求成纱线密度较高,密度软稀,采用巴里纱紧度较合适,一般经向紧度为30%~35%,纬向紧度为35%~40%。(4)织物组织及花色的选择:麻棉交织布采用平纹组织较多,按织物要求也可做染色布、色织布及少量印花布。用纯麻纱做色织物,必须在纤维脱胶过程的同时进行漂白,纺成纱后,白纱不经漂练,只需在松式络筒机上做成松式筒子,进行筒子染色。麻纱不能采用绞纱漂练及染色,因为麻纱毛羽又长又密,倒成绞纱后,互相缠绕,无法退绕。因此以采用筒子染色为宜。2、苎麻与绢丝混纺交织布(1)绢麻混纺交织产品混纺比例的确定与织物的特点:绢丝与苎麻长纤混纺,由于苎麻纤维较粗,加入丝纤维能提高可纺性,但在线密度上仍然有一定的限制,如要做股线织物,则可作为春夏外衣面料。为了改善纯麻织物服用时的刺痒感,大部分采用绢麻混纺单纱织造,以达到轻薄滑爽的目的。绢丝纤维伸长大,弹性好,较纯麻布织造,无论是在效率上,还是在布面质量上都有明显的提高。其混纺比例的选择以突出纤维特点为准则。如要突出麻织物的风格,苎麻可采用高于50%的比例。若以突出丝绸感为主,绢的比例可超过50%。短麻纤维与绢落绵进行混纺,织制外衣面料及妇女裙衫料,既可改善短麻织物手感糙硬的缺点,又不同于釉丝纺织物,它有身骨,柔中带刚,可做成粗厚外衣面料或针织物。其织物凉爽透气,手感滑软,比服用麻棉混纺针织物更舒适。(2)绢麻混纺织物的工艺特点及织物的选择:短麻与绢落绵可在纳丝纺设备上混纺,也可用中长纺工艺设备混纺,其混纺线密度视织物用途而定。如果作妇女裙衫料,可用40~100tex纱织造;若要作外衣面料,它要求布面平整、丰满,以采用股线较好。根据绢绵绸在织物表面会产生疙瘩的特点,可采用绢落绵染色使织物形成疙瘩感觉,具有特殊的风格。短麻与绢丝混纺做成股线,可改善成纱条干,做成针织物外观较好,在这方面有广阔的前途。(3)绢麻混纺交织织物组织及紧度的选择:绢麻混纺织物的紧度按长麻纺织物的紧度进行设计,经向紧度控制在55%~65%,纬向紧度一般为50%~60%;绢麻交织织物经向紧度按绢纺绸紧度进行设计,一般在55%~65%;绢麻交织织物经向紧度按绢纺绸紧度进行设计,一般在55%~65%,纬向由于是苎麻单纱,在耐磨及强力上都比不上经纱,因此可适当加大纬纱紧度,以使两种纤维的服用牢度相距不致太大。短麻与绢混纺织物作为衬衣及裙衫料,也与长麻纺紧度设计相同。如作外衣面料,紧度可略大,但经向紧度最多不能超过70%,以使织物有良好的挺度。3、苎麻与羊毛混纺织物(1)麻毛混纺织物品种及混纺比例的确定:麻毛制品混纺比例根据产品的销售市场而确定。由于麻和毛两种纤维原料价格高,加工工艺复杂,工序多,单纱织造难度大,因此,成本较高,作为内销目前还没有打开市场,麻毛制品主要用于外销。如果苎麻比例在50%以上,一般采用麻55%、毛45%,或麻60%、毛40%,按织物性能来说,羊毛纤维含量不能低于30%,否则织物的毛型感较差。但目前国际上对羊毛制品规定:羊毛纤维含量超过18.5%,作为毛制品,需毛制品配额。特别是欧洲、美国主要市场都需要配额,毛制品配额少,进口关税高,织物要求高档。以麻制品进入美国、欧洲市场不要配额,因此,我们可考虑加入粘胶纤维或其他纤维,做成三合一或四合一混纺,最好是色织。(2)麻毛混纺织物的原料、线密度及织物品种的确定:麻毛混纺细支单纱薄型织物应选用细度细的麻纤维,目前选用的是0.32tex以下的麻纤维及70支羊毛,混纺制成15.6~16.7tex单纱,再行织造。如制织外衣面料,可采用合股线制织,考虑采用64支或66支原料,纺成16.7tex×2~20.8tex×2的股线。织物应考虑以滑、挺、爽风格为主,对缩绒性考虑较少。短麻纺纱线密度一般在71.4~125tex,主要用单纱织制女裙衫料,再印花。或采用色纺、色织做成色织物。织物手感不但挺爽,而且较麻棉、麻绢织物弹性好。同时织物粗厚,布面呈现粗细不匀的线条和不均匀的大小节,由于线密度大,经、纬密度稀,具有粗犷的线条,体现出麻织物的独特风格。因加入羊毛纤维混纺,光泽柔和,手感滑爽,可作各类妇女裙衫料,成为中高档的春夏季面料。(3)麻毛混纺织物紧度及织物组织的确定:麻毛混纺单纱细特薄型织物主要以春夏衬衣料或裙料为主,织物要求轻薄滑爽,不飘不粘,柔中带风,布面丰满。因此单纱捻系数要稍大,一般为90~110。织物的经、纬密不宜过大、过密,覆盖系数较低,经向紧度一般与纬向紧度接近,或略大于纬向紧度,经向紧度取50%~55%。麻毛混纺外衣面料要求挺括、紧密、急弹性好、耐折皱、织物紧度较大。多采用平纹组织,也有采用经纬重平组织、方平组织或以平纹为地组织的小提花组织的,其单纱捻系数为80~90,股线捻系数为100~120,这样的织物能有良好的急弹性。取经向紧度为55%~70%,纬向为50%~60%,织物布面才紧密、挺括。短麻与落毛混纺的裙衫料采用粗梳毛纺设备有着工序道数少、品种翻改快等优点,产品厚实,布面平整。捻系数一般取90~120,织物组织采用平纹,也有采用平纹与方平结合的提花组织的。织物经向紧度为55%~65%,纬向紧度为50%~55%。如作男式猎装,织物要求挺度好,紧度可略大,如作裙衫料,要求织物有一定的悬垂性,可选用一般的紧度,应根据服装要求进行选择。(三)苎麻与桑蚕长丝合捻织物1、苎麻纱与桑蚕丝线密度的选择苎麻与桑蚕丝合捻主要用作春夏季服装面料,织物越轻薄越好,应纺制13.9~18.5tex的纱。单纱平均强力必须在105.6cN以上。桑蚕长丝越细越好,纱中苎麻比例占90%以上。纺制13.9~18.5tex苎麻纱难度较大,必须选用0.32tex以下的纤维。为了减少大竹节疵点,要在煮练和拷麻上下功夫。为保证成纱的强力,可不漂白,但要严格控制过酸浓度。也可采用变性处理和电子清纱器处理,苎麻纱经上述处理后,方能与丝进行合捻。由于桑蚕长丝细度较均匀,与麻合捻后,仍能保持苎麻布的风格特征。目前也有采用纯涤纶长丝与苎麻合捻的,用线密度较细的涤纶长丝来保证苎麻比例在50%以上,以此做成麻织物可不要配额。但涤纶长丝受设备限制,目前不可能达到桑蚕丝的线密度,选用时必须考虑麻的纺纱线密度。3、合捻丝捻度的确定合捻丝的捻度应按织物的品种、组织来决定。麻纱刚性大,比较粗硬,合捻的捻度不宜过大,否则会使织物手感糙硬,捻系数一般选择80~100较合适。它与织物组织有关,平纹组织交织点多,捻系数可比平纹低。如做成麻丝巴里纱织物,捻系数可在100~120内取值,以使织物有挺爽的手感。4、织物组织与紧度的确定采用细特长丝与纯麻并捻,是织制细特麻布的另一途径。必须保证苎麻纤维的比例在50%以上,在织物设计上应以突出麻风格为主。织物组织一般采取平纹。但低特长丝与纯麻纱在线密度、弹性、伸长等方面差异很大,合捻时,两种纱线张力很难控制一致,加捻后,长丝因弹性好、伸力大,在纯麻纱外易形成毛圈状花丝而影响布面质量。因此,在织物组织设计上应扬长避短,采用绉组织。也可采取强捻纬纱,使织物形成羽状绉,再经印花,效果更为理想。平纹经、纬向紧度一般为50%~55%,小提花绉组织经向紧度可适当增大,但织物作为夏季面料紧度不宜过大,不能超过65%,如做成羽状绉纱,应按绉纱紧度进行设计。如采取高捻麻丝合捻丝织制麻丝巴里纱织物,可按巴里纱织物紧度进行设计。麻丝巴里纱织物乔其纱风格的效果最为明显,较麻涤巴里纱外观效果好,服用舒适,挺爽感也好。一、细特溥型单纱织物1、发展细特纯麻织物和阔幅麻织物国际市场上细特纯麻织物比中、粗特纯麻织物创汇率更高。纯麻织物其纱线在18.5tex下者都作为细特织物。日本购人中国纤维线密度为0.32tex左右麻条已织制出12.5~18.9tex的纯麻布,作为高级衬衣料和高级抽绣手帕用料。粗特麻布应向宽幅方向发展,改进口宽幅麻布的被动局面。在生产装饰用布时,应做到厚、中、薄品种规格多样,服装配套、系列化。使窗帘布、台布、茶巾、餐巾、床罩、贴墙布、沙发布在色泽、规格、款式等方面相应成套。第二节 麻织物新品种及发展趋势2、发展麻丝、麻棉、麻毛等混纺、交织、合捻织物麻棉织物已有交织及混纺两类织物,今后应向绉类及色织、印花织物方面发展,以增加花色品种,提高织物质量。麻丝织物已有交织、混纺及合捻织物,这类织物不但可生产两种纤维的混纺、交织、合捻织物,还可进行三合一、四合一多种纤维混纺、交织、合捻,也可向花色线色织、提花等方面发展,应尽量发展巴里纱、绉纱及纱罗等花色织物。麻毛织物不论是长麻纺还是短麻纺都可进行混纺,可织制薄衬衣料和各类外衣料。西装或女时装面料,只有采取印花、色纺、花色纺纱、色织等措施,才能成为高档织物。3、发展麻与化学纤维混纺、交织、合捻织物采用化纤进行混纺、交织、合捻能克服纯麻织物弹性差、不耐磨、易起皱、着色困难及色泽鲜艳度差的缺点。混纺织物要向花色织物方向发展,要根据内、外销市场的不同要求确定混纺比例、织物工艺技术规格。麻与各种化纤混纺不但要织制细特轻薄织物,而且要大力研制开发各种色织外衣、夏季西装面料、女套裙料等。利用纤维染色性能的不同,可采用色纺、长短纤混纺做成各类花色纱,如竹节纱等,用色织的方法做成色织物,突出麻的风格,既改善纯苎麻织物弹性差、不耐折皱的缺点,又充分发挥苎麻的独特风格。二、粗厚织物麻纤维梳纺工艺必然有短麻(精梳落麻)产生,1kg原料麻脱胶后失重0.35kg左右,梳出约0.42kg的长麻,落下0.2~0.25kg的短麻。过去长麻纺有利润,短麻织物只能保本,随着近年来麻棉混纺布的大量出口,短麻织物也有利润。目前大批做成麻棉混纺织物外销,花色较少,大多数还以坯布出口,因此,经济效益并不显著。根据国外的经验,用短麻生产花色织物、色织物以及各种装饰用织物利润高于长麻纺。因此我们必须进行短麻品种的研制,采用色纺、色织以及花式纺纱等方法,依据世界流行色、花型、款式进行设计,从而使短麻这一低档原料织制出高档织物,具体的发展方向如下。1、发展粗厚外衣面料试制疙瘩呢、雪花呢、劳动布、女式呢等具有独特风格的纯麻或混纺产品。粗厚织物在印染整理工艺上必须考虑手感、弹性、免烫性能及舒适性等。对女式呢等裙料还要做到有一定的悬垂性,色彩素雅大方,花式新颖。2、向装饰用布方向发展利用短麻制成竹节纱或线,发展家具布,如沙发布、床罩等,也可发展无纺贴墙布,使装饰用布系列化。在花型设计上,要突出麻的特点,使织物不单是装饰品,而且是工艺品。三、针织物苎麻机织物手感粗硬,服用舒适性仍感不足,为了避免这一缺陷,可做成各种针织物。针织捻度小,织制工序较少,手感较柔软,可制成各种粗、中、厚内衣和外衣面料,提高麻织物的服用舒适感。针织物的品种适应性较广,花色变换快,生产周期短,符合当前品种发展的要求。麻织物的洗涤方法 麻织物以亚麻制作的衬衣较多,在洗涤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用碱性洗涤剂 麻纤维的耐碱性比较好,使用含纤维素酶的碱性洗涤剂洗涤麻织物,可使其表面平整、光滑、柔软、保护织物自身的颜色,并起到去污增白的效果。 2.洗涤液温度不能过高 麻织物的着色性差,洗涤温度过高容易引起织物掉色,使其失去原有的色泽。一般洗涤温度选择40摄氏度为宜。 3.揉搓、不绞拧 麻织物的抱合力较差,如果洗涤时所用力度过大,就会使面料的组织结构发生位移,使麻织物容易起毛。用洗衣机洗涤时,水量要大一些,要轻洗,甩干时间要短,从而可以减少麻织物与容器壁之间的摩擦,起到保护纤维的作用。在漂洗时要避免绞拧,否则容易引起织物组织发生滑移变形,影响其外观效果。洗涤时间不宜太长,以10—15分钟为宜。 4.漂白要浸泡彻底 麻织物的组织比较粗硬,因此漂白时要尽量浸泡均匀,可先使用2%的次氯酸钠漂白液在常温下浸泡20分钟,然后再用清水洗干净,并用增白剂进行增白处理。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