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课件(共29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2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课件(共29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研究思维的规律和方法的学问
思维
意识
理性认识
广义
狭义
逻辑学
辩证逻辑
形式逻辑
广义
狭义
《逻辑与思维》
科学思维
逻辑思维规则
辩证思维方法
创新思维能力
遵循
运用
本册主线
第一单元:总论
第四单元:运用
阐述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主要阐述辩证思维的方法
主要阐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几种方法
第二单元:分论
第三单元:分论
运用
解决问题
对思维、逻辑思维与科学思维的概括性介绍,也是全书的逻辑起点
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含义
特征
方法:适度原则
原因
要求
思维抽象
思维具体
辩证分合
质量互变
辩证否定
含义
特征
方法:分析、综合
准确把握
第九课
第十课
第八课
正确理解
有效进行
单元地位: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在思维领域中的延伸和具体化,衔接和补充了哲学模块的内容。
主要内容:辩证思维的含义、特征和基本方法。
核心问题:如何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处理复杂问题。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10.2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一.从感性具象到思维抽象
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象
探究与分享
庖丁初学解牛时,只对牛的外部特征有直观的认识,不知道该从何处下刀。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他逐步知道了牛的内部结构,达到了“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的”阶段。
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庖丁弄清楚了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这时呈现在他面前的牛,不是最初的“只见其表不知其里”的牛,而是一头“既知其表又知其里,且知道其表里关系”的牛。
→ 感性具体
→ 思维抽象
→ 思维具体
思考:庖丁对牛的认识分别体现了认识发展的哪些阶段?
1.感性具体——第一印象
(1)含义p88-1
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2)局限性p88-2
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
注:感性具体是认识的起点。
(因此有正确错误之分)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1)含义:
P88-3
2.思维抽象
(2)目的与内容:
P88-4
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
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从事物个性中抽取某种共性
据实践需要不同,既可以从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质的规定性,也可以从事物个性中抽取某种共性,等等。
例:小明是一个高中生。因为已经舍弃了小明在性别、年龄、籍贯、性格等许多方面的属性,剩下的只是他作为“高中生”的这种规定性。这就是一种思维抽象。
从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
人们认识事物时,首先反映的是具体直观的事物,对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形成反映,我们把它称之为感性具体。
在这一基础上,人们使用分析的方法,把事物分解成各个部分,把它们从整体中抽取出来,并且撇开各个部分的非本质属性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这样,人们的认识就从感性具体发展成理性抽象,从现象深入到了本质。 因此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运用思维抽象。
【知识拓展】:如何理解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有一天,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休息,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引起牛顿的思索:苹果在空间,哪个方向都可飞去,为什么偏偏坠向地面,一定是地面和苹果相互吸引,整个宇宙都会有引力的作用。由此,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分离
任何一种科学认识都必须根据实践的要求,确立特定的研究对象。分离就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
提纯
简略化
①分离——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
eg.小明是一个高中生。是将“高中生”这种属性从小明的多种属性中抽取出来,至于小明的其他属性,如小明在性别、年龄、籍贯、性格等许多方面的属性已经被思维舍弃了,这就是思维抽象中的分离,强调把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分割开。
(3)思维抽象的环节:
分离
提纯
简略化
②提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
事物的现象总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没有合理的纯粹化,就难以揭示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提纯就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
eg.在伽利略时代,人们还无法用物质手段创设真空环境来从事落体实验,伽利略就依靠思维抽象,在思想上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从而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属于思维抽象环节中的(提纯提纯)
提纯
分离
提纯
简略化
③简略化——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
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述。
eg.恩格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的总结,认为商品首先是私人产品。但是,只有这些私人产品不是为自己消费,而是为他人消费,即为社会的消费而生产时,它们才成为商品;它们通过交换进入社会的消费。所以,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即将抽象出的结果,用概念和判断的形式固定下来)
④理想化——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理想化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在自然状态中,思维所抽理想化象的那种事物的理想化状态并不存在,在思维中设想这种状态,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eg.在几何学中,“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 ;
在流体力学中,“理想液体”既不可压缩又没有黏滞性。
在分子物理学中,“理想气体”对分子本身的体积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忽略不计。P89探究与分享
(这样的物体只在思维中存在,在自然状态中并不存在)
小结:思维抽象的环节及其关系
分离
提纯
简略化
理想化
思维过程上
的抽离性
思维目标上的纯粹性
思维表达上的简洁性
起始环节
关键环节
表述结果环节
贯穿其中
(1)人们可以从复杂的人性中抽出道德品性,从不同的思维内容中抽象出共同的形式结构等。
(2)我们在讨论概念的外延关系时,只是单纯地考察不同概念形式上的关系,而并不考虑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之间实际上具有哪些关系。
(3)伽利略只用公式s=1/2gt (s表示物体在真空中的坠落距离,t表示坠落的时间,g表示自由落体加速度)就表达了落体定律。
(4)在几何学中没有大小的“点”,在流体力学中不可压编又没有黏滞性的“理想液体”。这样的物体只有在思维中才可能存在,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思考:以下事例分别体现了思维抽象的什么特征?
思维过程上的分离性
思维目标上的提纯性
思维表达上的简略化
理想化
试判断下列内容是感性具体还是思维抽象?
1、这朵花是红色的。
2、绿萝有很好的清除甲醛的功效。
3、苹果因为富含维生素、槲皮素、铁、果胶等微量元素,被誉为水果之王。
4、这道菜色香味俱全。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6、小猫的身体软软的、皮毛很光滑。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思维抽象
感性具体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思考:思维抽象对事物的认识全面吗?
答案提示: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因而是不全面的!
思维抽象的局限性!
(4)思维抽象的局限性:P89-2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思维具体
起点
桥梁
终点
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
人们早已知道雷电,知道漆棒、玻璃棒与毛皮、绸布摩擦可以吸引纸屑、头发等轻微物质,还知道磁铁可以吸引铁屑等现象。人们还发现有电流的导线会使磁针发生偏转现象。在实验中,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的电动力学出现以后,电磁理论更加系统。在电磁理论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利用电磁原理设计制造发电机、电动机等。电磁波理论推动了无线电技术发展,无线电发射机、接收机被制造出来,产生了现代遥控、导航等新技术。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p89探究与分享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认识发展道路的理解。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思维具体
1.思维具体的含义和特征
(1)含义:P90-1
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目的)
(2)特征(表现): P90一段
思维具体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
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例:一说到“水果”,我们的脑海中马上浮现出了苹果、桔子、香蕉、菠萝…… →思维具体
2.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例:P90相关链接
马克思写《资本论》,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就选择以“商品”作为起点。“商品”是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胚芽”、“细胞”。
(1)第一个环节: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
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它能以“胚芽”的形式,包含着研究对象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矛盾。把这个“胚芽”扩展开来,就能展现出一个完整的对象。
上升的起点,往往是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
例:P90相关链接
马克思对 “商品”包含的内在矛盾进行分析,引出“货币”,再引出“剩余价值”,由此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
(2)第二个环节:展现起点中的种种矛盾。
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例:P90相关链接
马克思的《资本论》,通过“商品”、“货币”、“剩余价值”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的结论。
总结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环节:选择起点 → 矛盾展现 → 再现事物多样性统一
(起点)
(桥梁)
(终点)
(3)第三个环节: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 P90-5
3.不同思维阶段之间的辩证关系:P91-1
(1)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2)理解肯定与否定、抽象和具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掌握这种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我们获得对事物全面而具体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意:区分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
感性具体是起点、是对事物外部形象的认识;
思维抽象是桥梁、对事物本质规定的认识(还没达到本质和现象统一);思维具体是终点、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区别 内容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局限性 感性具体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 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环节 分离、提纯、简略化、理想化 起点、桥梁、结果
结果 思维抽象是对事物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或某种共性的认识 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
联系 目的在于把握客观对象的整体及其发展规律。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把握思维过程的两个阶段
提醒:感性具体能够上升为思维具体,但这并不意味着认识的终结,认识还要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不断发展。
本框小结: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感性具体:含义、局限性
思维抽象
含义
目的和内容
环节:分离、提纯、简略化、理想化
局限性
思维具体
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关系
含义
表现
环节
上升起点
种种矛盾逐一展现
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
练一练
鲁迅在《故乡》一文中,把“豆腐西施”杨二嫂——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比喻为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这一思维抽象的环节是( )
A.分离  B.提纯  
C.简略化  D.理想化
B
练一练
人们到某地旅游,首先看到的往往是旅游地山水风光、风土人情等,于是在人的头脑中形成了关于这个旅游地的比较整体的印象。人们对旅游地的初次印象的思维形式是(  )
A.思维抽象 B.感性具体
C.思维具体 D.感性认识
B
练一练
“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这句话中的“具体”是指(  )
A.感性具体
B.思维具体
C.既包括感性具体,也包括思维具体
D.具体的认识对象
B
(山东省聊城市2023届高考考前热身押题政治试题)伴随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医药独特的疾病观,防治观,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中医药坚持以“天人合一”的观念诊治疾病,讲究“取象比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思维方式。这些中医的方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坚持综合思维,从整体着眼把握局部的性质
②运用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③正确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处理问题
④遵循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感性具体的认识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解析】②③:"取象比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思维方式,启示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我们正确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坚持归纳与演绎相结合,②③符合题意。
①:材料没有涉及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①不符合题意。
④:认识过程是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④项错误。故本题选C。。
知识点二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2023·山东·高三专题练习)我国科学家在14万个颗粒的月壤样本中发现一种物质含有很高的稀土元素,疑似是新矿物。于是借助技术手段剥离出一粒径约10微米的单晶颗粒。又经反复研究,最终定论它是一种磷酸盐矿物,晶体结构属三方晶系,空间群R3c,呈微小柱状。并于2022年8月将这个我国首次在月球上发现的新矿物命名为“嫦娥石”。科学家对“嫦娥石”的认识( )
①是一个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②经历了分离这一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
③是一个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推理过程
④最终通过思维具体揭示了其整体本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解析】①:辩证思维是一个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 ①表述不科学,排除。
③:材料表述的是科学家对“嫦娥石”的认识,是一个辩证思维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演绎推理过程 ,③不符合题意。
②④:科学家对“嫦娥石”的认识过程经历了分离这一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最终通过思维具体揭示了其整体本质,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知识点二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2023·重庆九龙坡·统考二模)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主要聚焦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入法、完善地方立法权限等方面,是2015年立法法修改以来,针对我国法治环境的时代变化而做出的重大修正。这些修正( )
①是对变化发展的时代法治环境的高度概括和提炼
②建立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基本规范
③有利于进一步健全立法体制,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
④体现了立法制度的确立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解析】①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针对我国法治环境的时代变化而做出重大修正,是对变化发展的时代法治环境的高度概括和提炼,有利于进一步健全立法体制,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①③正确。
②:这些修正符合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基本规范,而不是“建立了”,②错误。
④:立法制度的确立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④错误。故本题选A。
知识点二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