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诊断马立克氏病一、流行病学诊断① 鸡是MDV最重要的自然宿主,但鹌鹑、火鸡和雉鸡也可感染和发病。01易感动物②鸭、鹧鸪、鸽子、孔雀有抵抗力。③ 没有证据表明MDV感染人。一、流行病学诊断① 病毒一旦感染鸡群,不论鸡免疫状态如何,都会在鸡群中快速传播。02传染源(病鸡、带毒鸡)② 鸡群感染后。2周开始排毒,3-5周达到高峰。鸡会长久排毒。一、流行病学诊断鸡羽毛囊角质层的上皮细胞可复制出具有完全染性的MDV。可经空气传播,可接触传播。MDV不垂直传播。黑色甲壳虫可被动携带病毒。螨类、蚊子与传播无关。03传播途径一、流行病学诊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感染率比发病率高,应激因素,如通风不良、温差大可促发。04发病季节05免疫失败免疫鸡群有时大暴发,10%的淘汰率。MD疫苗的科学使用,大大减少了MD造成的经济损失。①1. 淋巴增生性综合征:与MD关系最密切,最具实际意义。包括MD淋巴瘤、鸡麻痹、持续的神经性疾病、皮肤白血病、眼病变。二、临床症状诊断注意:MD是由几个不同的病理学综合征组成的。2. 实验室MDV感染诱发的临床症状:主要以变性和炎症为特征,常伴有免疫抑制。如:脑部血管性水肿,造成暂时麻痹。血管病变为动脉粥样硬化。雏鸡接种肿瘤细胞可形成移植性肿瘤。试验诱发的症状有时在野外不发生或不存在。3. 亚临床症状如:有报道称MD免疫鸡群产蛋量高于MD非免疫鸡群。二、临床症状诊断二、临床症状诊断(一)产蛋鸡、种鸡群 淋巴增生性综合征产蛋鸡、 种鸡群 诊断要点淋巴瘤和神经病变 鸡麻痹(神经病变) 皮肤肿瘤 眼睛临床症状 沉郁、消瘦、麻痹、死亡 麻痹、死亡 羽毛囊水肿、白色结节,灰眼 失明流行状况 常见流行 偶尔流行(当前毒株很少诱发) 很少流行或褪毛后发现 很少流行死亡率 0-60% 0-20% 无 无年龄 4-90周 8-20周 感染后4-8周 大于10周注:肿瘤病变包括炎性成分。免疫鸡群病变轻。外周神经功能障碍(与神经的不对称性,进行性不全麻痹及随后的一个或多个神经末端完全痉挛性麻痹有关)。01神经型MD迷走神经受损,导致麻痹和嗉囊扩张,呼吸困难。共济失调、运动障碍、“大劈叉”,腿痉挛性麻痹 (由鸡腿的单侧性不全麻痹或完全瘫痪造成)。垂翅,翅神经受损。有的雏鸡攻毒后9天,颈部疲软性麻痹。二、临床症状诊断患MD淋巴瘤的鸡,有的隐性感染,无症状。死前精神沉郁、昏迷。02内脏型MD有的消瘦、贫血、食欲下降,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有的鸡无法采食和饮水而导致衰竭死亡,有的出现斜颈和神经症状。二、临床症状诊断眼睛受害的鸡,视力下降或失明。03眼型MD单侧或双侧。瞳孔形状不规则。虹膜失去色素沉着,“灰眼”。二、临床症状诊断羽毛囊水肿、白色结节。04皮肤型MD腿和颈部多见。小腿皮肤可见红斑。二、临床症状诊断二、临床症状诊断(一)肉鸡群 淋巴增生性综合征肉鸡群 诊断要点淋巴瘤和神经病变 鸡麻痹(神经病变) 皮肤肿瘤 眼睛临床症状 沉郁、死亡、麻痹 麻痹、死亡 羽毛囊水肿、红腿 失明、灰眼流行情况 常见流行 很少流行(当前毒株很少诱发) 常见流行 很少流行或无死亡率 少量 无 无年龄 加工过程中 加工过程中注:肿瘤病变包括炎性成分。免疫鸡群病变轻。二、临床症状诊断(二)与MDV相关的综合征淋巴变性综合征 CNS综合征 血管综合征 其他综合征二、临床症状诊断实验鸡 诊断要点淋巴变性综合征 (早期死亡综合征、溶细胞感染、免疫抑制) CNS综合征 (暂时性麻痹、持续的神经疾病) 血管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综合征(局部损伤、移植)临床症状 沉郁、发育不良 易感性高 暂时性麻痹,痉挛,斜颈、死亡 无 接种部位肿大死亡率 0-100% 0-100% 无 有(移植)年龄 感染后9-20天 感染后9-28天 成年禽 青年鸡器官 法氏囊、胸腺、脾 脑 血管 翼蹼-局部许多-移植产蛋、种鸡群 易感性高,很少流行 暂时性麻痹,痉挛,斜颈,很少流行和死亡,5-12周龄多发 很少 无肉鸡群 易感性高,很少流行 暂时性麻痹,痉挛,斜颈,很少流行和死亡,5-7周龄多发 无注:死亡率与毒株、剂量、鸡的基因型、母源抗体水平、前期免疫情况有关。(暂时性麻痹,免疫鸡群不易发现)二、临床症状诊断(二)临床较少发生的与MDV相关的综合征淋巴变性综合征(早期死亡综合征、溶细胞感染、免疫抑制)血管综合征CNS综合征(暂时麻痹、持续的神经性疾病)其他综合征二、临床症状诊断三、病理变化诊断(二)大体病变1. 外周神经横纹消失、灰色或黄色的褪色及有时水肿样外观。增粗2-3倍2. 淋巴瘤性病变可见于性腺(尤其卵巢)、肺、心、肠系膜、肾、肝脏、脾脏、法氏囊、胸腺、肾上腺、胰腺、腺胃、肠、虹膜、骨骼肌和皮肤。几乎没有组织可以完全幸免。3. 淋巴瘤可表现弥散性肿大,灰色或白色。三、病理变化诊断4. 淋巴瘤可表现大小不一的局灶性或或结节性生长物。结节灰色或白色,质地坚硬。切面光滑。5. 骨骼肌从浅白色细纹到结节状肿瘤不等。三、病理变化诊断(二)组织学病变肿瘤由多形性淋巴细胞组成。外周神经炎性部位有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弥漫性浸润。脑部病变既有炎性病变又有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内脏器官肿瘤由小到中等的淋巴细胞、成淋巴细胞、网状细胞组成,很少见浆细胞。三、病理变化诊断(二)组织学病变大量增生性病变可引起表皮龟裂,形成溃疡。肿瘤常包围着羽毛囊。虹膜单核细胞浸润,有的形成白内障。潜伏期感染(第二阶段)早期增殖性-限制性病毒感染(第一阶段)溶细胞性感染的第二阶段(第三阶段)马立克氏病发病机理淋巴细胞溶细胞感染活化的CD4+T细胞是主要的潜伏感染细胞。CD8+T细胞,B.C也参与潜伏感染。淋巴细胞保持潜伏状态可持续鸡的一生。母源抗体和早期接种可减弱溶细胞感染。羽毛囊上皮细胞溶细胞性感染。淋巴瘤的形成(第四阶段)是由肿瘤性、炎性和免疫活性或非活性细胞构成的混合物易感鸡MD 发病机理的不同阶段示意图1周四、实验室诊断初步诊断: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典型症状及剖检变化可作初步诊断。特别是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时。外周神经淋巴组织增生性肿大。16周龄以内鸡发生多种组织的淋巴瘤(心、肝、性腺、皮肤、肌肉、和腺胃)。16周龄以上(包括16周龄)鸡,再无法氏囊肿瘤的情况下,出现内脏淋巴瘤。虹膜褪色和瞳孔不规则。四、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病毒分离和血清学试验,如免疫组化试验,荧光抗体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病毒的中和试验等,也可通过PCR试验、DNA探针等方法进行诊断。鉴别诊断:注意与禽白血病的鉴别。注意与呼肠孤病毒(REV)区别。REV人工接种鸡可引起神经肿大、矮小症和非法氏囊T细胞淋巴瘤。未见自然感染病例。感谢您的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