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认识禽流感一、概述禽流行性感冒(Avian influenza ,AI)简称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AIV)引起的家禽和野生禽类感染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一、概述OIE规定的法定上报禽流感有:①法定高致病性禽流感(HP notifiable AI ,HPNAI):包括所有的高致病性禽流感。②法定低致病性禽流感(LP notifiable AI,LPNAI):仅包括低致病性H5和H7。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国家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一、概述分三个时期:1. 早期报道的HPAI。1878年,意大利;1924年纽约;波及欧美国家。2. 20世纪中期,在家禽中发现了致病不严重的流感(LPAI)。3. 1972年开始,从无症状的水禽(迁徙鸭、海鸥等)分离到禽流感病毒。禽流感历史一、概述大规模的监测显示健康野鸟中部分鸟类携带流感病毒。流感爆发后,鸡、鸭、鹅、野鸟均可感染发病。流感成为波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地的世界性问题。野生水禽和其他水栖鸟类是所有流感病毒基因的原始储藏库。一、概述1. 禽流感在同品种的个体间较易扩散,偶尔在相近品种间,种间传播。2. 在极少数情况下,AIV可以跨物种传播给人。① H5N1 HPAI全病毒引起个别人感染。② 通过流感病毒间基因重组,AIV的基因和人流感病毒(H1N1、H3N2)的基因在动物(如猪)重组形成重组病毒。公共卫生一、概述④ H5禽流感致人呼吸道病或流感样症状、胃肠疾病。⑤ 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引起极少数人的发病和死亡。③ H7禽流感致人结膜炎、肝炎、鼻炎、头痛等。二、病原禽流感病毒(AIV),属于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属。AIV呈球形或多形性,有的丝状,病毒粒子直径80~100nm。有囊膜。病毒粒子表面有糖蛋白纤突,分别为棒状三聚体血凝素(HA)和蘑菇型四聚体神经氨酸酶(NA)。二、病原血凝素(HA)具有血凝性,可吸附到宿主细胞的唾液酸糖蛋白受体上, 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蛋白酶将HA裂解,病毒囊膜与内吞体膜融合,病毒核衣壳进入宿主细胞中,进而完成病毒的复制和出芽。目前已发现有16种HA和9种NA,分别命名为H1~H16,N1~N9,由不同的HA和不同的NA可形成多种亚型的禽流感病毒 ,如H5N1。二、病原神经氨酸酶(NA)作用NA 是一种复杂的多功能蛋白,在病毒入侵、受体结合、病毒内化、病毒出芽等过程中均可发挥重要的作用。二、病原针对 NA 蛋白的抑制剂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最为成功的抗流感药物。流感病毒NA抑制剂例如:扎那米韦和奥司米韦,具有明显的抗流感病毒活性。二、病原禽流感病毒能够凝集鸡、火鸡和豚鼠的等动物的红细胞。血凝素(HA)凝集红细胞的种类二、病原不同动物来源的红细胞其受体表达及类型会显著影响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凝集反应。病毒血凝素蛋白受体结合区的关键氨基酸变化也会影响病毒与不同动物源红细胞的结合。血凝素(HA)凝集红细胞的种类二、病原禽流感病毒(AIV),基因组由8个单股负链RNA组成。分别编码10种蛋白。其中8种蛋白(HA、NA、NP、M1、M2、PB1(转录酶)、PB2(内切核酸酶)、PA(病毒RNA复制,及蛋白裂解活性))组成病毒的基本结构。二、病原禽流感病毒的表面糖蛋白HA、NA变异频率极高。抗原漂移:HA和NA基因上的点突变引起的编码蛋白发生小的抗原性改变。抗原转换:感染同一个细胞的两个流感病毒之间发生基因片段的重排,导致AIV获得新的HA和NA抗原,甚至产生新的AIV。二、病原猪可同时感染禽流感病毒和哺乳动物流感病毒。流感病毒重组株形成二、病原禽流感病毒和哺乳动物流感病毒在猪体内混合后,能产生感染人和 其他动物的新毒株(重组株)。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基因重组有可能发生于被双重感染的人。二、病原AIV通过两种机制引起禽类细胞发生病理变化:坏死和凋亡。①发生坏死的鸡细胞有细胞病理生物学机制肾小管细胞、胰腺腺泡上皮细胞、心肌细胞、肺上皮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等。坏死的发生与AIV迅速繁殖及产生的大量病毒蛋白有关二、病原②细胞凋亡主要发生在淋巴细胞,特别是其中没有流感病毒复制的细胞。③导致免疫抑制。二、病原根据禽流感症状、病变和死亡率不同,将禽流感分为四个症候群:高致病力症候群:多由HPAI,如 H5和H7,引起。导致高度致死性全身性烈性感染,多种器官受损,发病率致死率近100% 。流感临床症候群中等致病力症候群:多由LPAI,如H9,引起。常伴发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死亡率在5%-95%,病变多发生于呼吸道、生殖器官、肾或胰腺。高死亡率多见于幼龄鸡、产蛋鸡、严重应激的鸡群。二、病原低致病力症候群:由LPAI引起,表现低死亡率和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感染或产蛋下降,死亡率通常于 5% ,多见于老龄鸡。无致病力症候群:由LPAI引起,不出现死亡或临床症状,多见于雁形目和鸻形目的野禽感染。二、病原不耐热 50℃ 30分钟,75℃ 7分钟、100℃ 1分钟可灭活病毒。零下70℃可长时间保存。有效消毒剂包括2%苯酚、5.25%次氯酸钠、0.05%新洁尔灭、2%氢氧化钠、甲醛、碘制剂等。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二、病原对紫外线、干燥、非等渗环境、极端PH等敏感。冬季湿粪中的AIV可存活105天,20℃ 可存活7天、4℃可存活30~35天。焚烧、掩埋、堆肥可处理含AIV的粪便和垫草。感谢您的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