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项目二 五行学说应用任务三 五行学说临床应用案例一、教学目的结合中西兽医结合思维,以四季保健为主线,结合五行学说的临床应用,学习四季保健理论。二、教学重点四季保健三、教学难点四季保健任务三 五行学说临床应用案例1.春季保健春是五行中的木,与动物的肝脏相对应,肝与胆相表里,动物的肝脏是春季调理的对象。肝水过旺,必侵害胆,胆汁分泌不足伤胃。肝主筋,开于目,藏血,冲二脉,对种畜禽的发情和排卵有较大的影响。病因病机:冬去春来,畜禽经过三九寒冬严重的考验,许多动物受到寒邪侵扰,使其群抵抗力严重下降,由此春季容易受到风邪侵扰,使动物群体的防疫体系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完善,传染病开始增多根据中兽医理论“春夏养阳”原则,春季用药原则应是补益扶正,疏肝养肝,防风除湿。1.春季保健思路(1)扶助正气。春季,机体的代谢渐趋旺盛,各组织器官功能活跃,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给。同时,春天的气候有利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存、繁殖与传播,容易产生和流行疾病。所以,应用补益扶正的中药可以顾护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一般药物组合选择思路为辛、甘之品,配以温补之剂或健脾利湿之品,如党参、熟地、当归、黄芪、茯苓等,有助于升阳护阳或健脾祛湿。(2)调养肝气。养肝的有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疏肝养肝,药用柴胡、白芍、川芎、当归等;养肝明目,药用枸杞子、菊花、苍术、白蒺藜等;养肝荣肝,药用肉苁蓉、木瓜、菟丝子、枸杞子、牛膝等;养肝滋肾,药用地黄、何首乌等。(3)防风除湿。中医认为,风易伤肺,湿易伤脾。1.春季保健方剂举例:(1)茵陈散(《蕃牧篡验方》)组成:茵陈,甘草,黄连,防风各30g,为末,引浆水、生姜、蜂蜜,同煎三五沸,候冷灌服。功效:清热祛湿。主治:畜禽湿热所伤。方解:本方有清热利湿,疏肝扶脾之功。原方云:“治马卒热、草慢、口眼黄、精神短慢,微觉喘粗。春季宜五七日一次常灌”。在春夏之季,于未病之先,或刚开始出现上述症状时,给畜禽灌服此方,能上到定的预防调理效果。2.夏季保健始于立夏,止于立秋。夏季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天阳下降,地热上蒸,天地阴阳之气上下交合,万物也开始结果。夏季气候火热,机体阳气亦非常旺盛。病因病机:酷夏到来,高湿高热的气候对畜禽有较大影响,如果这一环节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损失将会很严重。以中兽医角度考虑,高热必扰心脏,高湿必损脾脏。心主神,脾主运化,所以夏季以“清心、安神、健脾、润肺”为用药准则,可选用香薷、天花粉、黄连等药物。治疗原则:补益气阴,健脾除湿,清热消暑,补养肺肾。2.夏季保健思路(1)补益气阴。暑邪易伤津耗气,故夏季常用益气阴、生津液之品。一般多选用沙参、麦冬、玉竹、黄精、山药等药性平和,偏凉的补益药。对气虚较明显者,可选用党参、黄芪等补益作用相对较强的补气药。但夏季不宜用大温大热、滋腻的药物。(2)健脾除湿。湿邪是夏季另一大邪气,所以夏季可选择健脾利湿之品进行保健,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佩兰、白豆蔻、砂肚、茯苓、白术、莲子等,不主张过用温燥的药物。(3)清热消暑。夏季气温高,暑热之邪盛,宜选择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中医学认为夏季用药宜选择偏于辛凉浮散的药物,不宜苦寒沉降的药物。因为夏季阳气处于生长旺盛阶段,为了顺应自然之道,在清热解毒药中应选 用辛凉发散或甘寒之品,如菊花、金银花、荷叶、莲心、淡竹叶等,以利于暑邪外散,而少用过于苦寒沉降的呀经,如黄芩、黄柏、黄连等。(4)补养肺肾。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季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以选用如枸杞、生地黄、百合、桑椹、麦冬等,以及酸收肺气药物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2.夏季保健方剂举例:(1)消黄散(《蕃牧纂验方》)组成:黄药子,贝母,大黄,白药子,黄芩,甘草,郁金各30g,为末,引蜂蜜,新水调灌。功效:清热散壅,泻火解毒。主治:火热内壅,气促喘粗,或生黄肿。方解:本方清热解毒,一派寒凉,夏季给家畜适当灌服,能调整阴阳,增强动物体耐受暑热的能力;对于火热壅毒诸证,可防患于未然,或制止于病初。故为夏令常用之剂。3.秋季保健始于立秋,止于立冬。秋天是万物成熟、果实累累的收获季节,时至秋令,天地间阳气日退,阴寒渐生,气候逐渐转凉,一早一晚气温变化较大,且常有冷空气袭击。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景物也逐渐处于萧条状态,机体阳气也随之内收。病因病机:秋季来临,养殖场刚刚经过酷暑的考验,机体受到暑邪、湿邪的严重侵扰,大部分动物机体受损严重。如会便秘、厌食、配种不良、消瘦等症状,代谢性疾病及慢性疾病增多。另外秋季呼吸道疾病开始增多,应该注意调理肺脏的功能。秋季的保健作用一方面是修复夏季的暑邪造成的伤害,另一方面为越冬打下夯实基础。根据中兽医的理论秋季宜用:清心,润肺健脾,化食之药,可选贝母、百合、鱼腥草、甘草等中草药 。治疗原则:清燥益气生津,滋阴润燥濡肠,补肺兼顾脾肾。3.秋季保健思路(1)清燥益气生津。秋天阳气渐衰,阴气渐盛,气候干燥,多风多尘,天气变化剧烈,而秋燥易伤津耗气。因此,秋季的药物调养应重在清燥益气生津,如选用麦冬等药物进行配方调治。(2)滋阴润燥濡肠。初秋多温燥,深秋多凉燥。因此,秋季宜选用具有滋阴润肺濡肠的药物进行配方调治。如沙参、麦冬、阿胶、玉竹、生地、玄参等。肺燥肠秘、肺气不降则咳嗽、气喘,大便干结,应配合润燥化痰止咳的中药,如杏仁、贝母等。(3)补肺兼顾脾肾。中医认为肺在五行中属金。根据五行相生的理论,脾(土)生金,肺(金)生水(肾)。因此,秋季在调理肺脏功能的同时要兼顾脾肾两脏。健脾益肺的有黄芪、党参、人参、莲子等;补肾纳气、敛肺平喘的有白果等。3.秋季保健方剂举例:(1)理肺散(《蕃牧纂验方》)组成:蛤蚧,知母,贝母,秦艽,苏子,百合,山药,天冬,马兜铃,枇杷叶,防已,白药子,栀子,瓜蒌根,麦冬,升麻各15g,为末,引蜂蜜、糯米粥、瓜蒌,调灌。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主治:咳嗽,气喘,鼻流脓涕,皮肤燥痒。方解:秋季主燥,且气候多变。肺为娇脏,易受邪侵,所以季节常发生肺经病症。本方以清润见长,主治咳喘鼻脓,很合时令。适当灌服,对调理全身功能及预防肺经病患是有益的。4.冬季保健始于立冬,止于立春。秋季是万物闭藏的季节,阴气盛极,阳气潜伏,草木凋零,昆虫蛰伏,大地冰封,气候寒冷,时有寒潮。机体阳气潜藏。病因病机:秋去冬来,养殖场将面临很大的压力。物别是病毒病增多。根据中兽药理论,冬季宜用:祛寒,温阳,理气,祛风之药,作为冬季主治多发“寒病”,易伤“肾”。由于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水,主骨髓,通于脑,与其他脏腑这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动物越冬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冬季以护肾为准则,中药可选党参、黄芪、山药等滋阴补肾之类药物。治疗原则:冬季宜补,平调中和4.冬季保健思路(1)冬季宜补。进补的中药,根据不同的性味,功能与应用的范围,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和补阳,以适宜于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的不同虚证表现。常用补气药有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常配合理气药木香、陈皮、砂仁等应用。补阳药有巴戟肉、锁阳等。补血药有当归、地黄、首乌、阿胶、白芍、龙眼肉、旱莲草等。补阴药生地、沙参、麦冬、枸杞子、女贞子等。(2)平调中和,补勿过偏,用药适度。4.冬季保健方剂举例:(1)茴香散(《蕃牧纂验方》)组成:茴香,川楝子,青皮,陈皮,当归,芍药,荷叶,厚朴,玄胡索,牵牛,木通,益智各30g,为末,引酒、葱,同煎三五沸,候温空腹灌服。功效:温肾散寒,理气活血。主治:寒湿所伤,腰胯疼痛。方解:本方温肾散寒,冬季适当灌服,可调整机体,增强抗寒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寒邪侵袭。但用于治疗寒伤腰胯时,温肾助阳之力尚嫌不足,可以根据情况加肉桂、附子、巴戟天、破故纸等,并酌情减去青皮、荷叶、厚朴等。课后小结:五行学说应用思考题:举例说明五行学说的临床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