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能力单元二 动物传染病的防疫措施能力单元二 家畜传染病的防疫措施第2-1节 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内容第2-2节 传染病的诊断第2-3节 传染病的发展阶段第2-4节 隔离和封锁第2-5节 传染病病畜的治疗第2-6节 消毒、杀虫、灭鼠第2-7节 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第2-4节 传染病病畜的治疗治疗目的挽救病畜,减少损失消除传染源无治疗价值时或当病畜对周围的人畜有严重的传染威胁时,可以淘汰宰杀。当某地传入一种过去没有发生过的危害性较大的新病时,为了防止疫病蔓延扩散,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应在严密消毒的情况下将病畜淘汰处理。不能治疗一、针对病原体的疗法帮助动物机体杀灭或抑制病原体,或消除其致病作用的疗法。特异性疗法高免血清、痊愈血清(或全血)、卵黄抗体等特异性生物制品进行治疗抗生素疗法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要考虑到用量、疗程、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经济价值等问题 ;不要滥用;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应结合临诊经验控制使用化学疗法磺胺类药物,抗菌增效剂,硝基呋喃类药,喹诺酮类药二、针对动物机体的疗法帮助机体增强一般的抵抗力和调整、恢复生理机能,促使机体战胜疫病,恢复健康。加强护理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疗效果的好坏,是治疗工作的基础。对症疗法群体治疗为了减缓或消除某些严重的症状、调节和恢复机体的生理机能而进行的内外科疗法。药物治疗,紧急注射疫(菌)苗,血清等。第2-5节 消毒、杀虫、灭鼠一、消毒用各种方法清除或杀灭病原微生物。定期进行预防性消毒是平时预防动物传染病,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对畜禽圈舍、场地、用具、饮水以及体表等定期进行消毒,消灭畜禽周围环境中的病原体,从而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1.物理消毒法01清扫、洗刷圈舍,通风换气02阳光、紫外线和干燥03高 温2.化学消毒法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与许多因素有关:病原体的抵抗力和数量;消毒剂的浓度、用量、作用时间;温度、湿度、pH值以及环境中是否存在有机物(粪便、污物)等。3.生物热消毒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热以达到消毒目的,常用于对粪便的处理。粪便经堆积发酵,内部温度可达60~70℃,经1~3周可杀灭非芽胞病原体及寄生虫卵。二、杀虫蚊、虻、蝇、蜱等节肢动物是畜禽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杀虫应结合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消灭昆虫孳生繁殖的环境,如排出积水、治理污水,清除粪便垃圾等综合措施,才能取得良好效果。1、物理杀虫法机械的拍、打、捕、捉,可消灭一部分昆虫。以喷灯、火焰喷烧昆虫聚居的墙壁、用具等的缝隙,或焚烧昆虫聚集的垃圾等废物。利用100~160℃干热空气杀灭用具或其他物品上的昆虫及虫卵。利用沸水或蒸汽烧烫畜禽圈舍和衣物上的昆虫。利用诱蚊灯杀灭蚊蝇或其他飞虫。2.药物杀虫法有机磷杀虫剂:用量小、毒性低、毒杀作用强、多数较易分解。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种类较多,但因产量少、成本高,目前仅西维因较常用。拟除虫菊酯杀虫剂:高效、速效、无残毒、对人畜安全。天然植物杀虫剂:可以就地取材,经济方便,且使用安全,不污染环境,对人畜无毒或毒性很小。3.生物杀虫法在池塘、稻田养鱼等就是消灭蚊虫幼虫的好方法之一。应用辐射使雄性昆虫失去生育力。利用过量激素的方式来影响昆虫的生殖或发育。利用病原微生物感染昆虫而使昆虫死亡等方法。三、灭鼠鼠类能传播多种动物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鼠类在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中,既可起传播媒介的作用,又可以成为传染源,因此,坚持经常性的灭鼠工作是平时预防动物传染病不可忽视的措施之一。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森林脑炎土拉伦菌病Q热毒浆体病类丹毒沙门氏菌病布鲁氏菌病炭疽莱姆病乙型脑炎狂犬病......1.器械灭鼠即用各种工具以不同方式捕杀鼠类和电子灭鼠等。此类方法简便易行,可以选用。2、药物灭鼠毒饵灭鼠:通常是将药拌入饵料,将饵料放在鼠类经常出没的地方,让鼠类食人毒饵后中毒死亡。这是目前使用较多的灭鼠方法。01熏蒸灭鼠:即利用毒气经呼吸道吸入杀灭鼠类。多用于鼠洞、下水道、仓库、货栈等处的灭鼠。目前使用的有化学熏蒸剂和灭鼠烟剂两类。023.生物灭鼠即利用鼠类天敌灭鼠。我国历来有“养猫毙鼠”的习惯,此外,鹰类、黄鼠狼、蛇、猫头鹰等都有捕食鼠类的习性,是鼠类的天敌。第2-6节 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免疫接种预防接种紧急接种在经常发生某些传染病的地区,或有某些传染病潜在的地区,或受到邻近地区某些传染病经 常威胁的地区,为了防患于未然,在平时有计划地给健康畜群进行的免疫接种,称为预防接种。免疫接种注意事项制定免疫程序时,应考虑母源抗体水平和持续时间、接种动物的年龄、畜群免疫率、本地区该病原体污染状况、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史、媒介动物出现的季节等。免疫接种前要观察畜群的健康状态,如是否有发热、下痢和其他异常行为等。妊娠母畜在产前和产后10d不准免疫接种。接种弱毒疫苗后,致弱的病毒或细菌在体内增殖,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可能继发或混合感染细菌或支原体,应注意观察。接种灭活苗时,应考虑因注射大量异物引起的发热和疼痛等反应以及多次注射灭活苗所引起的过敏反应。冻干疫苗一经溶解应尽快使用,剩余的疫苗要无害化处理。接种弱毒疫苗后用过的空瓶要消毒或深埋处理,以免其他动物感染发病。紧急接种是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病的流行,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畜禽进行的应急性免疫接种。紧急接种紧急接种以使用免疫血清较为安全有效。但因血清用量大,价格高,免疫期短,且在大批畜禽接种时往往供不应求,因此在实践中很少使用。实践证明,在疫区内使用某些疫(菌)苗进行紧急接种是切实可行的。如在发生猪瘟、口蹄疫、鸡新城疫和鸭瘟等一些急性传染病时,已广泛应用疫苗作紧急接种,取得较好的效果。制订和落实预防接种计划加大防疫注射密度和及时补注工作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注意预防接种的反应做好宣传组织工作ABCDE如何做好预防接种工作?logo制定免疫程序应考虑的问题动物品种、用途及当地疫病流行情况母源抗体水平上次免疫接种引起的抗体残余水平动物本身的免疫应答能力疫苗的种类免疫接种方法各种免疫接种的配合使用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预防接种反应正常反应严重反应合并症指因疫苗本身的特性而引起的反应。和正常反应在性质上没有区别,主要表现在反应程度较严重或反应动物头数超过正常反应的比例。指活疫苗接种后因机体防御机能不全或遭破坏时发生的全身感染和诱发潜伏感染。此外,超敏感(血清病、过敏性休克、变态反应等)也属此类反应。药物预防为了预防某些疫病,在畜群的饲料饮水中加入某种安全的药物进行集体的化学预防,在一定时间内可以使受威胁的易感动物不受疫病的危害。长期使用化学药物预防,容易产生耐药性菌株,影响防治效果,因此需要经常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高度敏感性的药物用于防治。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药物预防会形成耐药性菌株,如有机会感染人类,则往往会贻误疾病的治疗。因此目前在某些国家倾向于以疫(菌)苗来防制这些疾病,而不主张采用药物预防的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