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后备猪选留 课件(共33张PPT)-高一《猪生产》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5后备猪选留 课件(共33张PPT)-高一《猪生产》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2.1后备猪选择
























任务5、后备猪选留
选留数量的确定
后备猪的各阶段选择
一、选留数量的确定
1.计算所需后备猪数量
(1)合理的猪群结构
繁殖母猪占全年出栏生猪总数的6%,
种母猪利用5~6胎,优良的个体可利用7~8胎。母猪的淘汰率为一般为25%-30%左右。
母猪群合理胎龄结构为
1~2胎占生产母猪的30%~35%,
3~6胎占60%,
7胎以上占5%~10%。
种公猪一般利用2~3年。
猪场最佳的产次构成
产次 1 2 3 4 5 6 7 8
构成 18% 17% 16% 15% 14% 11% 5% 4%
决定了年母猪淘汰率
30%左右
(2)根据选种强度计算
生产群中,仔猪断奶时,母猪以补充后备猪数的4倍留种。
例如:假设100头母猪的猪场,母猪年淘汰率为30%,求年补充后备猪数量及断奶时留种数。
年补充后备猪数量为:100× 30%=30头
断奶时应以4倍量留种,则为120头。
这120头仔猪必须从优秀的母猪后代中选择,那么怎样判断优秀母猪呢?
2.优秀母猪的确定
(1)计算所需优秀母猪数量:
1头母猪年产2窝,平均窝产仔数8头,公母比例50%,1头母猪年提供母仔猪数为8头,那么生产120头母仔猪所需母猪数:120/8=15头
(2)确定优秀母猪
①根据母猪生产指数确定:
母猪生产指数公式 SPI =2(Nb+2Nw+2Tw/15) 式中,
SPI—母猪生产指数
Nb—初生猪子数(活仔)
Nw—断奶猪子数
Tw—断奶总窝重(公斤)
举例:
现有A、B两头母猪,其生产性能如下,比较哪个更优秀:
A B
初生仔猪数 11 12
断奶仔猪数 11 11
断奶窝重(kg) 132 130
解: SPIA =2(Nb+2Nw+2Tw/15) =2(11+2×11+2×132/15)
=101.2
SPIB =2(Nb+2Nw+2Tw/15)= 2(11+2×11+2×130/15)
=100.6
可见,B比A更优秀。
×
②凭经验
3-6胎母猪
同窝断奶仔猪不少于9头
仔猪发育充分,均匀度高,断奶窝重大。
窝仔中无遗传缺陷个体。
二、种猪各阶段的选择
1.断奶仔猪的选择:
(1)依据:亲代的种用价值、同窝的整齐度、自身的生长发育。公猪留5-8倍以上,母猪3-5倍以上(一般为4倍)
(2)方法:先选窝再选个体。
选窝:选优秀母猪,可根据母猪生产力指数选择。
断奶时个数多、窝重大、发育整齐、窝中无不符合品种特征或患遗传缺陷个体。
选个体:体重大,发育匀称 符合本品种的外形标准。皮毛光亮,背部宽长,四肢结实有力,有效乳头数在14只以上(瘦肉型猪种12只以上)发育良好 ,排列均匀,睾丸、外阴部发育正常
2. 4月龄(50kg)选择
以自身生长发育为主,淘汰生长速度过慢的个体。
(1)依据:
自身的生长发育、体质外貌、肥育性能及同胞资料。
(2)方法:
对公、母猪的乳头缺陷和肢蹄结实度进行普查
凡体质衰弱、肢蹄疾患、内翻乳头、体型有严重损征、外阴特小、同窝出现遗传缺陷者,可先淘汰
按照生长速度和活体背膘厚等生产性状构成综合选择指数或估算育种值进行选择。比最后留种多15%~20%
例如:选择指数(%):=(2X1+X2—X3)/3×100%
  X1:个体日增重(g)/同期群平均日增重(g)
  X2:个体体长(cm)/同期群平均体长(cm)
  X3:个体背膘厚(mm)/同期群平均背膘厚(mm)
3. 6月龄阶段(主选阶段)
后备猪一般在8月龄左右配种,此时淘汰的对象主要是
生长发育慢达不到选育指标者;
至7月龄后毫无发情征兆者;
因有繁殖疾患不能作种用的个体。
4.初配阶段选择
初产母猪(14~16月龄)选择
淘汰产仔数过少,仔猪成活率低,母性太差、仔猪中有畸形、隐睾及毛色和耳型不符合育种要求的个体。
繁殖性能受环境因素影响大,对产仔数少的母猪应客观考虑。
初配公猪选择
依据同胞姐妹的繁殖成绩和自身的性能及配种成绩。
5.一胎后选择
14
场内选择的几个阶段
初生
50kg
100kg
断奶
一胎后选择


体重
健康状况
遗传缺陷
体重
遗传缺陷
繁殖EBV
生长发育
状况
亲缘关系
生产性能
EBV
外貌评定
种用价值
配种情况
产仔性能
任务5. 种猪购入
(1)制定引种方案
1)引进品种的确定
生产种猪
一般需引进纯种猪,
生产商品猪 :
二元母猪和纯种公猪,
纯种公母猪。
1.引种前的准备
时间:新建猪场应在建场前考查,避开养猪效益最高期,要分批引进。
数量:
(1)要更新血缘可引进少量公猪母猪,
(2)新建场引种数量为本场总规模的1/5~1/4较适宜;
(3)引进公猪时要考虑有足够的血统及数量
体重:50kg-80kg较合适,最晚也得在使用前6-8周龄购回。
2)引种的时间、数量、体重
选择有适度规模、信誉度高、有《种畜生产经营许可证》、有足够的供种能力,且技术水平较高的场家。
把种猪的健康放在第一位,了解疫病情况  
了解生产性能
种猪的系谱要清楚。
售后服务好。
不要从多家猪场购猪。
3) 引种场家的选择
(2)准备隔离舍
猪舍
100-300米
30-45d
隔离舍
2.种猪的挑选
(1)种公猪的挑选
1)血缘、健康及性能选择。
检查血检报告、系谱报告、性能指标。
活泼好动、口有白沫、性欲良好,最好是检查过精液品质的优秀公猪。
2)体型外貌选择。
①毛色、体型外貌符合本品种雄性特征。
②生殖器官。
③肢蹄。
④乳头。
(2)后备母猪的挑选
1)性能与系谱。
各项性能指标在平均数以上,且祖先和同胞的性能优良。
其母亲产仔多、泌乳力强、母性好、性情温顺,忌暴烈。所生仔猪生长快、发育好、均匀整齐、无遗传缺陷的同胞、半同胞或其后代。
从第3—6胎仔猪中选择为最好
2)外观审查
整体:匀称,符合要求
乳头:数足够、发育良好、排列均匀
四肢:正常,前肢腕骨越粗越好
外阴:无异常
尾根:着生高
3.种猪运输
(1)车辆准备:
不使用运输商品猪的外来车辆
对车辆消毒、铺垫料、打隔栏、备帆布等。
大量运输时最好能准备一辆备用车
(2)装车
猪只在装车前2-3小时停止饲喂饲料。
长途运输时,给每头注射5-8ml 长效得米先
(3)运输
原则:减少应激和肢蹄损伤,避免在运输途中死亡和感染疫病
行路要稳。
准备饲料。
途中不与其他动物接触
防寒防署。
(1)卸猪。
放到隔离舍
按大小、公母进行分群饲养 , 1头/1.5m2,种公猪若体重达到50公斤以上,则应单栏饲喂。
(2)喂饲。
先给饮水 ,休息 6-12h后给少量饲料 ,
第二天逐渐增加饲喂量 ,5天后恢复正常饲喂量。
种猪到场后的前二周 ,应尽量减少应激 ,可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 (可用泰妙菌素 50mg/kg、金霉素 1 50mg/kg)和多种维生素 ,使种猪尽快恢复正常状态
4.到达后
(3)免疫与驱虫(到场第二周开始)
必注的疫苗: 猪瘟;口蹄疫;伪狂犬
选注的疫苗
细小病毒(配种前5周、3周二次);日本乙脑(春天注射);萎缩性鼻炎;丹毒;肺疫;喘气病苗;链球菌苗等;
对布氏杆菌、伪狂犬病(PR)等 ,须采血检测 ,并监测猪瘟、口蹄疫等抗体情况。
在与原有猪群合群并栏前驱虫。
(4)适应:适应本场的微生物群。
(5)清洗转群。隔离期结束后 ,对该批种猪进行体表消毒 ,再转入生产区投入正常生产
作 业
某猪场有基础母猪200头,公猪4头,母猪更新在自群留种,年更新率为30%,公猪更新外购。若每头母猪平均年产2胎,每胎产10头活仔,问怎样做才能得到理想的后备公、母猪?请写出后备猪选择的方法步骤。
实训:根据育种记录选择种猪
1.根据母猪繁殖成绩记录确定育种核心群
母猪生产力指数:
SPI=100+6.5(L-AvL)+1.0(W-AvW)
L=产仔数; W=断奶重; Av=平均数
举例:根据附表1 母猪繁殖成绩确定选留顺序。
附表1 母猪繁殖成绩统计表
母猪编号 活产仔数(头) 21日龄断奶窝重(kg) SPI
110 10 57.7 110.285(5)
115 13 64.5 136.585(1)
34 5 39.0 59.085
43 9 58.6 104.685(7)
176 8 37.4 76.985
81 10 55.3 107.885(6)
182 11 56.9 115.985(4)
125 7 39.0 72.085
136 11 58.0 117.085(3)
147 12 59.5 125.085(2)
77 9 49.5 95.585
69 7 45.8 78.885
平均 9.33 51.77
2.根据繁殖与生长测定数据选留后备猪
公猪以父系指数TI:
TI=100-1.7×D-66.14×H
母猪以母系指数MI:
MI=100+6×(L-AvL)+0.4×(W-AvW)-1.6×D-31.89×H
D—校正达100kg体重日龄与同期校正均值之差
H—校正达100kg体重背膘厚与同期校正均值之差
其中:
校正达100kg体重日龄=实际日龄-(实测体重-100)/CD
CD=1.826实测体重/实测日龄 (公猪)
CD=1.7146×实测体重/实测日龄 (母猪)
校正达100kg体重背膘厚=实测背膘厚*CB
CB=A/(A+B ×(实测体重-100))
A=12.40 (公猪)、13.71(母猪)
B=0.1065(公猪)、0.1196 (母猪)
×
1.根据表1记录选出3头最优秀的母猪。
实训报告
表1 母猪繁殖记录成绩统计表
母猪耳号 活产仔数(头) 21日龄断奶窝重(kg) SPI
110 10 57.7
116 13 64.5
34 5 39.0
44 9 58.6
176 8 37.4
平均(全群) 9.33 51.77
2.请根据表2记录选出三头优秀的后备母猪
表2 母猪生长与繁殖记录表
母猪耳号 实测日龄(天) 实测体重(kg) 实测背膘(mm) 活产仔数(头) 21日龄断奶窝重(kg)
1502 177 102 14 10 55.3
1604 176 98 15 11 56.9
1706 176 99 16 7 39
1702 176 95 12 11 58
1908 173 89 13 12 59.5
耳号 实测日龄(天) 实测体重(kg) 实测背膘(mm)
1501 177 102 14
1603 176 98 15
1705 176 99 16
1701 176 95 12
1903 173 89 13
2005 172 98 9
2007 172 91 16
2301 170 99 13
2507 169 92 10
2601 168 101 14
3.根据表3的育种记录选留3头公猪
表3 公猪生长测定记录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