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能力单元二 动物传染病的防疫措施能力单元二 家畜传染病的防疫措施第2-1节 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内容第2-2节 传染病的诊断第2-3节 传染病的发展阶段第2-4节 隔离和封锁第2-5节 传染病病畜的治疗第2-6节 消毒、杀虫、灭鼠第2-7节 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第2-1节 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内容一、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建立和健全各级防疫机构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二、防疫工作的基本内容养防检治平时的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增强家畜机体的抗病能力。贯彻自繁自养的原则,减少疫病传播。拟定和执行定期预防接种和补种计划。定期杀虫灭鼠,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认真检疫,及时发现并消灭传染源。各地兽医机构应调查研究当地疫情的分布,组织邻近地区对家畜传染病的联防工作,有计划地进行消灭和控制,防止外来疫病的侵入。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及时发现、诊断和上报疫情并通知邻近单位做好预防工作。迅速隔离病畜,污染地方进行紧急消毒。若发生危害性大的疫病 FMD、炭疽等应采取封锁等综合措施。以疫苗实行紧急接种,对病畜进行及时合理的治疗。死畜和淘汰病畜的合理处理。第2-2节 传染病的诊断一、临诊诊断利用人的感官或借助一些最简单的器械如体温计、听诊器等直接对病畜进行检查。有时也包括血、粪、尿的常规检验。对于某些具有特征临诊症状的典型病例易作出诊断对发病初期尚未出现有诊断意义的特征症状的病例,对非典型病例(如无症状的隐性患者)依靠临诊检查往往难于做出诊断。局限性二、流行病学诊断流行病学诊断是针对患传染病的动物群体,经常与临诊诊断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诊断方法。某些家畜疫病的临诊症状虽然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其流行的特点和规律却很不一致。本次流行的情况疫情来源的调查传播途径和方式的调查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基本情况流调应弄清的基本问题三、病理学诊断大体病理解剖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四、微生物学诊断病料采集涂片镜检分离鉴定动物回归1、病料的采集:病料力求新鲜,尽量减少杂菌污染,用具器皿严格消毒。根据所怀疑病的类型和特性来决定采取哪些器官或组织的病料。2、病料涂片镜检:对于一些具有特征性形态的病原微生物如炭疽杆菌、巴氏杆菌等可以迅即做出诊断,但对大多数传染病来说,只能提供进一步检查的依据或参考。3、分离培养和鉴定:用人工培养方法将病原体从病料中分离出来。细菌、真菌、螺旋体等可选择适当的人工培养基,病毒等可选用禽胚,各种动物或组织培养等方法分离培养。4、动物接种试验将病料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人工接种,然后根据对不同动物的致病力、症状和病理变化特点来帮助诊断。当实验动物死亡或经一定时间杀死后,观察体内变化,并采取病料进行涂片检查和分离鉴定。五、免疫学诊断1、血清学试验利用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学反应进行诊断。可以用已知抗原来测定被检动物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也可以用已知的抗体(免疫血清)来测定被检材料中的抗原。血清学试验有中和试验、凝集试验、沉淀试验、溶细胞试验(溶菌试验、溶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以及免疫荧光试验、免疫酶技术、放射免疫测定、单克隆抗体和核酸探针等。2.变态反应动物患某些传染病(主要是慢性传染病)时,可对该病病原体或其产物(某种抗原物质)的再次进入产生强烈反应。能引起变态反应的物质(病原体、病原体产物或抽提物)称为变态原,如结核菌素、鼻疽菌素等,将其注入患病动物时,可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六、分子生物学诊断1.PCR技术:又称为体外基因扩增技术。诞生于1985年,美国PE-cetus公司Mullis等人发明,1987年得到美国专利局的专利授权。PCR技术主要是检测病原,做传染病的早期诊断和传染源的鉴定。DNA芯片技术:该项技术在兽医传染病的诊断上还在实验室摸索阶段。核酸探针技术:核酸探针又称为基因探针,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该方法有三大组成部分:①待检核酸(模板);②固相载体(NC硝酸纤维膜或尼龙膜);③用同位素、酶、荧光标记的核酸探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