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阴阳学说应用 课件(共22张PPT)《中兽医基础》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阴阳学说应用 课件(共22张PPT)《中兽医基础》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项目一 中兽医阴阳学说应用
任务二 阴阳学说应用
一、教学目的
结合中西兽医结合思维,以案例分析为基础,讲解阳阳学说应用技巧。
二、教学重点
阴阳学说应用技巧
三、教学难点
阴阳学说
任务三 阴阳学说应用技巧
目录
一、用阴阳归属机体组织结构
二、用阴阳概括机体的生理功能
三、用阴阳阐释机体的病理变化
四、用阴阳指导疾病的诊断
五、用阴阳指导疾病的治疗
一、用阴阳归属机体的组织结构
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机体的一切组织结构其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双方,均可用阴阳属性来划分。
相关性 阳 阴
部位 上部 下部
体表 体内
背腹 背部 腹部
四肢 外侧 内侧
筋骨皮肤 皮肤 筋骨
经络 阳经 阴经
内脏 六腑 五脏
五脏 心肺 肝脾肾
二、用阴阳概括机体的生理功能
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对立的双方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协调平衡的结果。
三、用阴阳阐释体的病理变化
阴阳失调是一切疾病发生的基本机理。
常见的阴阳失调有:
① 阴阳偏胜
② 阴阳偏衰
③ 阴阳互损
④ 阴阳转化
应当指出:阴阳偏胜、偏衰之寒热有别
① 阴阳偏胜
壮热
恶寒
② 阴阳偏衰
低热
畏寒
③ 阴阳互损
一是阴阳偏胜伤及对方。
二是阴阳偏衰伤及对方。
阴阳偏衰伤及对方
阴阳偏胜伤及对方
④ 阴阳转化
阴阳偏胜、偏衰之寒热有别
应当指出的是,阳胜则热的“热”与阴虚则热的“热”,以及阴胜则寒的“寒”与阳虚则寒的“寒”虽同为“热”和“寒”之象,却有着“实”和“虚”的本质差异。实热、实寒属于亢奋、有余的病理状态,虚热、虚寒属于虚弱、不足的病理状态。
四、用阴阳指导疾病的诊断
在分析症状、体征时,色泽、声息、脉象、舌象等都可借助阴阳进行属性归类,从而提纲挈领,执简驭繁,抓住病变的关键。
阴阳是辨证归类的最基本纲领。八纲辨证中,表、实、热属阳,里、虚、寒属阴。
辨别舌象分阴阳
舌象包括舌体与舌苔,通过舌体与舌苔的色泽可以辨别病证的阴阳属性。
如舌质:舌质淡白而胖嫩主阳虚;舌质嫩红主阴虚;舌绛不鲜,干枯而萎主肾阴枯竭等。
如舌苔:舌苔白厚主阴寒内盛;舌苔黄厚主阳热内盛;舌苔灰黑而干主阳热伤津,舌苔灰黑而润主阳虚或阴盛;少苔、花剥苔、镜面舌主阴虚。
辨别脉象分阴阳
《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
脉象可从部位、强弱程度、脉搏次数来分辨阴阳。
辨别色泽分阴阳
色泽鲜明为阳,晦暗为阴。
如黄疸临床辨证,应以阴阳为纲,分清阳黄和阴黄。阳黄黄色鲜明如橘子色,病程较短,多属热证、实证,以湿热为主;阴黄黄色晦暗如烟熏,病程较长,多属虚证、寒证,以寒湿为主。
五、用阴阳指导疾病的治疗
调整阴阳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
确定治则
归纳药物性能
① 确定治则
损其有余
实者泻之
补其不足
虚者补之
阴阳并补
归纳药性
中药药性: 即将药物分为寒、热、温、凉四性,又称“四气”。
寒、凉属于阴
温、热属于阳
一般属凉性或寒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热象,如黄芩、黄连、栀子、石膏等。
一般属温性或热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寒象,如桂枝、附子、干姜等。
黄芩
黄连
附子
桂枝
分析五味与升降
中药五味:是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此外,还有淡、涩等味,实际不只五种药味,但习惯上仍称为“五味”。
辛、甘、淡味属阳
酸、苦、咸味属阴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机体上下表里的趋势。
升浮药都主上升向外,有升阳、发表、散寒的作用。
沉降药都主下行向内,有潜阳、降逆、泻下、清热、渗湿等作用。
升、浮药属阳
沉、降药属阴
课后小结:
阴阳学说在动物体组织结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药物选择等方面的应用技巧
思考题:举例说明阴阳学说的应用技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