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  物质的共存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复习  物质的共存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专题复习 物质的共存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不共存离子对;掌握物质共存条件的判断。
2.掌握判断物质共存的方法。
3.通过物质共存的学习过程,养成认真分析、敢于表达、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判定在特定条件下,同一溶液中物质能否大量共存。
三、教学难点:
常见不共存离子对的记忆。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看大家对我拿的酒杯子十分好奇,我们是要开party吗?对,今天我们来一场化学盛宴。先来一杯我们的家乡特产宝丰酒,哦,中学生不宜饮酒,那给我来一杯葡萄酒美容养颜,啊,你们想喝饮料,好的,给你们拉一杯雪碧,什么,碳酸型饮料喝多了也不好,那给大家来一杯牛奶吧。神奇吧?这个魔术你想学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炫酷的技能背后往往需要付出辛勤的努力,今天我们的学习就蕴含了这个魔术所需要的化学知识,带着你的好奇我们一起来探索吧。我们共同来进行《物质的共存》专题学习。 化学之美,美在变化,下面我们共同来欣赏一段在高倍镜下拍摄到的化学反应的视频。 观看视频 感受化学反应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过渡〕通过镜头的放大,我们深切感受化学反应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美。这些反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没有? 对,就是,都有沉淀生成。为什们这些反应中会有沉淀出现呢?这与我们这节课要进行的专题复习《物质的共存》有关。 总结特点 引入新课
〔学习目标〕每节课的学习都离不开目标的指引,来让我们看看这节课的 学习目标:1.学会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归纳并记住常见离子对;2.学会根据离子对判断物质在溶液中共存的问题。那么这个专题在中考中出现的情况又如何呢?我们来看一下。中考中会以复分解反应、物质共存来直接考查,以此为基础的氢氧化钠变质、粗盐提纯等每年必考。这个专题所涉及的知识在我们的课本上并未形成体系,所以需要同学们记在课本或者笔记本上。 学生认识学习目标;认识近十年中考情形。 学生带着目标学习更有方向;认识该专题在中考中的重要性。
〔新知〕前面我们学习了常见酸碱的知识,并构建了酸碱盐之间的知识网络体系。大家还记得在这个网络体系中,哪些反应是属于复分解反应吗?复分解反应的发生需要什么条件,你还记得吗?那么水、沉淀或者气体的生成的本质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看大家非常熟悉的中和反应,该反应的本质是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那么下面两个反应的本质呢? 对,这些反应的本质都是物质在溶液中电离出来的离子在参与反应,结合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常见的能反应的离子对。 复习旧知,判断中和反应、碳酸盐与酸等反应的本质,进而引起对离子对的初识。 通过判断中和反应、碳酸盐与酸等反应的本质,进而初识离子对。
〔总结〕 1.常见反应离子对。 (1)H++OH-= H2O (2) 2H++CO32-= H2O+CO2↑ H++HCO3-= H2O+CO2↑(有无色气体生成) (3) NH4++OH-=NH3↑+H2O(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4) Ag++Cl-= AgCl↓(有白色沉淀生成) (5) Ba2++SO42- = BaSO4↓(有白色沉淀生成) (6) Ca2++CO32- = CaCO3↓(有白色沉淀生成) (7)Ba2++CO32-= BaCO3↓(有白色沉淀生成) (8)Cu2++2OH-= Cu(OH)2↓(有蓝色沉淀生成) (9) Fe3++3OH-= Fe(OH)3↓(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10) Mg2++2OH-= Mg(OH)2↓(有白色沉淀生成) (11)Al3++3OH-= Al(OH)3↓(有白色沉淀生成) 初中常见反应离子对于我们接下来进行的物质共存、物质检验、物质除杂等问题是重要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要熟记,同时反应的现象特征也是我们进行物质的推断是重要的题眼,所以在离子对记忆的同时还需要把相应的现象也熟记于心。 口诀对我们化学识记来讲非常有用,我们来看这是11对常见离子对,也可以用一句口诀记忆那就是“一水二气八沉淀”。 跟随老师一起回忆、填写缺少的离子,回忆反应的相应现象。 总结归纳反应特点,又同时发现反应的个性特征。 记笔记。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适当的口诀有助于理解记忆。
〔提问〕那如果硝酸银和氯化钠同时存在一个溶液中,它们是否能安然存在呢?换句话说,它们是否能共存于同一种溶液中呢? 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思考,引出物质的共存。
〔新知〕 2. 物质共存的条件 (1)组内物质均可溶; (2)在同一溶液中,物质(即所含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即不会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 具体如何应用呢?我们来看几道练习题。 练习题1. 在含有大量Na+、OH-、SO42-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 A. NH4+ B. Ba2+ C. Cu2+ D. K+ 解析:根据常见离子对,溶液中有OH-,那就不能存在与之能反应的NH4+和Cu2+,同样,溶液中存在SO42-,就不能存在能与之反应的Ba2+。所以答案应该是D。 再来看练习题2. 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NH4Cl、K2CO3、NaOH B. HCl、Na2SO4、KOH C. BaCl2、KCl、CuSO4 D. K2SO4、NH4HCO3、NaCl. 请同学们现自己来分析这道题,稍后分别请四位同学来讲解四个选项。 有没有同学对刚才四位同学的讲解有质疑的,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也会有同学因为对离子对的掌握还不够熟练,分析起来稍有吃力,这也是很正常的,我们学习一个新的知识,总是要经过理解、运用、消化吸收这几个步骤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我们再来看下面的练习题。 练习题3:下面是对某无色溶液所含溶质的记录,其中合理的是(  ) A. CuCl2、Ba(OH)2、NaCl B. Na2SO4、HCl、Ba(NO3)2 C. KCl、HCl、Al2(SO4)3 D. HCl、FeCl2、Na2SO4 我们发现这道题中对溶液有了要求是无色,那同学们还记得有色的溶液吗? 解析:通过颜色我们可以排除A和D,B. Na2SO4和Ba(NO3)2会反应,所以答案是C。 可见我们还要题目中注意隐形条件。 练习题4:在pH=7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 NH4+、K+、OH-、MnO4- B. Na+、Ba2+、NO3-、SO42- C. Na+ 、H+ 、Cl-、CO32- D. Na+ 、K+、NO3-、Cl- 练习题5. 下列各组物质同时放入足量水中,既能生成沉淀,又能产生气泡,测得溶液pH=2的一组可能是(  ) A. NaCl、CuSO4、H2SO4 B. Na2CO3、AgNO3、HCl C. BaCl2、KNO3、H2SO4 D. NaOH、CuSO4、HCl 请同学们自己来完成并相互讲解。 在识记离子对的基础上来理解物质共存的条件,并学会判断物质能否共存。 独立思考,完成题目。 回答: Cu2+(蓝色)、 Fe2+(浅绿色)、Fe3+(黄色) MnO4-(紫色) 独立思考,认真分析隐性条件;互相合作,相互解疑。 理解概念,学会分析。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自我观点、敢于质疑、科学求真的态度。 学生在学习中会有困难,时适对学生的认知加以鼓励、肯定,能给予他们信心。 层层递进,难度加大,符合学生认知要求。 引导学生审题细致,分析并寻找隐性条件。 题目设置难度加大,但是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互帮互助的形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小结) 1. 物质共存的条件 (1)组内物质均可溶; (2)在同一溶液中,物质(即所含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即不会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 2. 物质共存中的隐含条件 (1)溶液为电中性(不显电性),即在同一组物质的离子中,既含阳离子又含阴离子。 (2)“酸碱性或pH”条件型:酸性或pH<7,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等,说明溶液中存在_____;碱性或pH>7,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等,说明溶液中存在_______。 (3)“无色”条件型:溶液中没有Cu2+(蓝色)、Fe2+(浅绿色)、Fe3+(黄色)MnO4-(紫色)等。 学生聆听、归纳总结,适当地记笔记。
〔回顾目标〕 最后我们一起来回顾本课学习目标 学会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归纳并记住常见离子对;2.学会根据离子对判断物质在溶液中共存的问题。 你是否已经达到目标?你是否还有疑惑?你都有哪些收获可以自由交流一下。 反思交流本节课收获。 培养学生反思、总结、交流能力。
作业: 物质的共存 练习页 巩固知识
五、板书设计    
物质的共存
常见反应离子对
一水 二气 八沉淀
物质共存的判定
物质彼此不反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