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棉织物设计5 课件(共45张PPT)- 《纺织品设计》同步教学(纺织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章 棉织物设计5 课件(共45张PPT)- 《纺织品设计》同步教学(纺织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第五章
棉织物设计
本章内容:
一、棉织物概述
二、棉织物的品种及其风格特征和各类产品的设计(重点)
第一节 棉织物概述
一、棉织物的特点
棉织物以其优良的天然纤维性能和穿着舒适性而为消费者所喜爱,其面料品种齐全、风格各异。
(1)手感柔软,光泽自然柔和。
(2)吸湿性强,染色性良好,透气性、保暖性良好。
(3)织物耐碱不耐酸,利用18%~25%的浓碱处理棉织物,可使布面光泽增加,吸湿性、染色性提高,尺寸稳定性提高。
(4)织物耐洗涤,耐老化,不易虫蛀,但易受微生物侵蚀而霉烂变质。
(5)织物硬挺性差,保形性差,易折皱,弹性差。
二、棉织物的分类
(1)按原料分:纯棉、混纺、交织、纯化纤
(2)按纱线体系分:纱、丝、线
(3)按后加工:本色布、色织布、印染布
(4)按用途分:服用、装饰用和产业用
(5)按不同风格分:
白织物:平布、府绸、哔叽、华达呢、卡其、直横贡、府纱和绒布。
色织物:线呢类、绒布、被单布、府绸与细纺、泡泡纱、灯芯绒、平绒等。
三、织制棉织物的工艺流程
经纱:络筒 整经 浆纱 穿经
纬纱:直接纺纬纱或络纬 定捻
织造、整理
四、棉织物的染整工艺流程
五、棉织物的原料和纱线
第二节 棉织物主要品种及风格特征(一)平布平纹组织,经纬纱、经纬密度相近或相等。根据所用经纬纱的粗细,可分为粗平布、中平布和细平布。粗平布:大多用纯棉粗特纱织制,经纬纱在32tex及以上(18s)以下,低级棉纺制 。布身粗糙、厚实,布面棉结杂质较多,坚牢耐用。市销粗布主要用作服装衬布等。在山区农村、沿海渔村也有用市销粗布做衬衫、被里的。中平布:经纬纱在31-21tex(19s~28s),3~3.5级棉纺制
⑴ 市布 以本色直接上市,系用中特棉纱或粘纤纱、棉粘纱、涤棉纱等织制。其特点是结构较紧密,布面平整丰满,质地坚牢,手感较硬。可制作衬衫裤、被里、衬布或产业用布。
⑵ 坯布 可后加工,染色漂白等,可制作衣服、床上用品等。
细平布:经纬纱在19-10tex(29s~59s),布身细薄,布面均匀,手感柔软,克重一般80~120g/m2 。通常加工为漂、色、花布,可作内衣裤、罩衫、夏季外衣、床上用品、印花手帕和医药橡胶底布等。
细纺
细纺是特细号精梳纱织成的平纹布料织物,具有丝绸感。织物表面平整致密,很轻簿,细而平滑,绸身柔软。即具有薄(细薄),平(柔嫩平滑),牢(坚牢)的效果。
用途分为衣着用和刺绣用两类,其不同特点是衣着用经纬纱常为6-7.5 tex(100s~80s),刺绣用经纬纱常为7.5-10tex(80s~60s)。
细纺经特殊后整理,有不缩不皱、快干免烫、吸湿好和穿着舒适特点,适宜制作夏季衬衫。刺绣用细纺密度稍稀,通过刺绣加工成手帕、床罩、台布、窗帘等装饰用品。
平布布料设计
1、平布(粗布面料)
粗平布采用平纹组织。规格是:经纬纱密度150—250根/10cm,克重150—200g/m2。
2、中平布(平布面料)
中平布的规格经纬纱密度200—270根/10cm.G=100—150g/m2。
3、细平布(细布)
细平布的规格是:经纬纱密度240—370/10cm.G=80~120g/m2。
Ej=Ew=35%-60%.
细纺织物设计
1、纱要求
(1)原料:纤维线密度为1.25~1.3dtex。采用优质长绒棉或棉与涤混纺,混纺比可采用65/35、40 /60、 30/70(T/c);
(2)纱线:条于均匀、毛羽少、强力较高。
2、纱线的配置
经纬纱采用特数相等或相接近的特细特精梳纱,一般为(60一100英支)。具体数值由特定的织物确定。
3.纱线捻系数
采用340-350
4.织物紧度
Ej=40%-50%,Ew=36%-41%,Ej:Ew=1.08-1.1
5.布边
边经用合股线,布边加宽加密
(二)府绸
一种质地细密、平滑而有光泽的平纹棉织品。
1、织物的基本特征
府绸为细特高密平纹织物,其细密光洁,丰满匀整,手感柔软、滑爽。优良的府绸织物具有“软、滑、爽、薄”的风格,即柔软不硬、滑而不腻、爽而不糙、轻薄如绸。
2、织物种类
(1)府绸织物按其原料可分为纯棉府绸和涤棉府绸。
(2)府绸按纺纱工艺不同,可分为普通府绸、半精梳府绸(经纱精梳、纬纱非精梳)、全精梳府绸。
(3)府绸按纱线结构不同,可分为纱府绸、半线府绸(线经或线纬)、全线府绸。
(4)府绸按组织不同,可分为普通府绸、提花府绸。
(5)府绸按生产工艺不同,可分为白织府绸和色织府绸。白织府绸是用本色纱线织成府绸织物,而后经过或漂白、或染色、或印花加工工艺形成的别具特色的织物。白织府绸主要注重菱形颗粒的突出饱满。
白织府绸:
它的主要特点是经向紧度大,经向紧度为65%~80%,而普通平纹织物只有55%~65%。其纬向紧度较普通平纹稍低,一般为40%~50%。经纬向紧度的比值在(5~6):3的范围内。
由于府绸的经密比纬密大得多,因此织物的纬纱弯曲较大,经纱比较平直,而且经组织点的浮长比纬组织点的浮长长,造成织物表面具有由经纱凸起部分所形成的菱形颗粒,一般称此为府绸效应。
府绸效应示意图
色织府绸:
着重色彩效应和花纹效果图案上,而不是去获取复仇效应。特点在于具有由纱线或组织所形成的特殊外观风格。例如:文静含蓄的隐条、隐格府绸,大方别致的闪色府绸,金银丝府绸等。
C100% 规格:40×40/140×70 门幅:57/58"
T/C 45×45/133×72 T80/C20 45×45/110×76/150CM
棉65%,锦纶30%,氨纶5% 65%cotton,30%polyamide,5%spandex产品风格:光泽柔亮,回弹性好,抗皱,布面强度高
天丝/棉混纺府绸:棉60%,40%Tencel / 60%cotton,40%Tencel
产品风格:单独成条的天丝与高支棉混纺,平纹设计,面料轻薄,光泽柔和,手感柔软有弹性,悬垂性好
缎条府绸
3、其细度范围:⑴ 纱府绸29~10tex(20~60英支)经纬纱多为40英支(14.5tex),克重在110~125g/m2之间⑵ 线府绸14tex×2~5tex×2(42/2~120/2英支)一般经纱为股线,纬纱为单纱高级纯棉线府绸则用120/2~80/2英支股线制织可做衬衫、睡衣、床上用品等。品 名:全棉色织弹力府绸成 分:100%C经纬纱:40×40+40D经纬密:130×72幅 宽:43″/44″品 名:全棉色织府绸成 分:100%C经纬纱:50×50经纬密:120×96幅 宽:43″/44″4、常见府绸的规格
(1)常见白织府绸的规格如表所示
(2)常见色织府绸的规格如表所示
各种府绸织物均有布面洁净平整,质地细致,粒纹饱满,光泽莹润柔和,手感柔软滑糯等特征。
但府绸面料有一大缺点,即用其缝制的服装易出现纵向裂纹,这是因为府绸经、纬密相差很大,经、纬纱间强度不平衡,造成经向强度大于纬向强度近一倍的结果。
4、府绸织物设计
白织府绸:(1)组织 织物为平纹组织。
(2)经纬纱线密度的配置
经纬纱线密度的不同配置,会引起织物结构的变化,从而使织物的外观效应及其物理机性能发生变化。经纬纱线密度的配置有以下3种情况。
①经纱线密度小于纬纱线密度。由于经纱细,经纱容易弯曲,屈曲波高较大,织物表面菱形颗粒明显而凸出,纬纱较粗,在相同的紧度条件下,纬密可以减小,故织机生产效率得以提高,这种配置有利于生产和布面风格,但是,因纬纱较粗,织物的手感和光泽稍差。
②经纱线密度与纬纱线密度相同。这种配置与上述配置相比,织物的菱形颗粒明显,但很凸出,织物的光泽及手感有所改善。
③经纱线密度大于纬纱线密度。由于纬纱变细,经纱屈曲波减小,织物表面的菱形颗粒够明显、突出,织机产量也在下降,但布面的光泽较好,而且织物厚度减小,显得薄而软。
综合上述3种配置的优缺点,可得出如下结论:府绸经、纬纱线密度的配置应该采用经、纱线密度相同或经纱线密度略小于纬纱线密度。
(3)经纬密度配置
根据府绸的风格特征,要求府绸的几何结构相应接近于第九结构相。在第九结构相不仅织物表面没有空隙(即经纱紧度达100%),而且织物中的经纱屈曲波高最大,而纬纱呈直线状态。符合府绸的菱形颗粒效应,又有利于织造。
在第九结构相时,织物最大经密Pjmax的计算公式:
织物最大纬密Pwmax的计算公式:
当经纬纱线密度相等(dj=dw)时,则: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当经纬纱线密度相等时,府绸的经纬密比值应为2:1
(4)经、纬纱捻度与捻向的配置
经、纬纱捻度的大小,对织物手感、光泽、菱形颗粒有较大的影响。经纱捻度适当小一些,能使菱形颗粒饱满而突出,而纬纱捻度适当大些,可以弥补由于经纱捻度减小而引起织物挺爽感减弱的缺点,又能增加织物的光泽。
经、纬纱捻向配置相同,经、纬纱交接处的捻向也相同(组织点处),经、纬纱易于吻合密切,组织点不明显。此时由于布面外观上的纤维排列方向相反,反光不一致,导致光泽较暗,染色后色泽稍差。
经、纬纱捻向配置相反,经、纬纱交接处(组织点处)的纤维排列方向相反(捻向相反),此处的经、纬纱排列不紧密,组织点明显,此时,布面上的纤维排列方向相同,反光一致,故光泽较好。
(5)对原纱的要求
①由于府绸产品经密大,对经纱的张力要求较高;(牢)
②棉结杂质要小而少;(洁)
③条干均匀;(匀)
④毛羽要少。(光)
色织府绸的配色
色织府绸色调应清爽、雅致,条格应细密。
常见府绸织物规格设计实例
CVC 4.9tex/2府绸的开发实例
风格特征:经后整理,布面挺括有弹性、柔软、光滑如绸,其作为一种高难度、高档次、高附加值的产品,一直为国内外男女高档衬衫的首选优质面料。
1、产品规格
原纱混纺比T/C:45/55
经纬纱特数:4.9tex/2×4.9tex/2
经纬密度:610×350根/10cm,紧度比1.7:1。
织物组织:平纹
幅宽:160CM
捻度及捻向
经纬纱可采用异向捻。单纱捻系数约为348,股线为441。经纱的捻度较纬纱适当小一些。
2、工艺流程
因纱支较细,强力较低,纺纱时纱线质量要求较高,织造难度也较大,故整个工序多尽量采用先进国产和进口设备等专纺器材。
纺部工艺流程
根据棉与涤纶纤维的不同性能特点,原棉与涤纶各用一套清花和梳棉设备。
棉:清花(FA002→FA106→FA103→FA022→FA106C→FA046→FA142)→梳棉(A186F)→预并(FA311)→条卷(A191B)→精梳(A201C)→混并
涤:清花→梳棉(A186C)→纯并(A272F)→混并
棉、涤:混一并(1242改)→混二、混三(A272F)→粗纱(A454)→细纱(FA506A)→ESPERO自动络筒→捻线机(1391)
织部工艺流程
经纱准备:管经→络筒(1332M)→整经(贝宁格)→浆纱机(祖克S432)→穿筘(G177-200)
纬纱纬纱:管纬→络筒(1332M)
织造(ZA205i喷气织机)→验布(GA801-180)→码布(GA841-180)→打包。
3、工艺技术及措施
(1)纺部:提高产品半成品的质量。
原料选配:采用的全部为长度长、成熟度高的新疆长绒棉,其主体长度在38mm;涤纶纤维选择的高强低伸型,同时,涤纶纤维较棉纤维略长、细。
开清棉:清花流程宜短,应充分开松,均匀混合,多松早落,采用较低的打手速度,较大的梳理隔距;涤纶纤维的生产则应采取多梳少排除,加强均匀混合的方法,加工中防粘、防绕,通道保持光洁。
梳棉与精梳:梳棉应遵循“慢速度,轻定量,强梳理,紧隔距,多除尘,少损伤,转移好”的原则。精梳采用适当多落的原则,提高棉网清晰度,减少棉结。涤纶纤维在采取强梳少除杂等原则外,还因注意避免因产生静电而出现的易缠,易堵,易毛等现象。
并条:涤棉条在并条工序混合。并条时头、二道总牵伸采用“顺牵伸”配置,后区牵伸采用头并大,二并小,喇叭口偏小配置。
粗纱:宜采用轻定量,小张力,速度低、较大捻系数的工艺路线。
细纱:为减少纱线断头和短片段细节,提高成纱条干均匀度,采取低锭速,小钢丝,轻钢丝圈的工艺路线。
络筒:采用自动络筒机,电子清纱器和空气捻结器,保证成纱质量光洁无疵点。
捻线:经向单纱与股线的捻系数比为1:1.267,纬向单纱与股线捻系数比为1:1.028,捻线时应适当提高钢丝圈的重量,均衡并纱张力,避免“螺丝”线,提高捻匀率。
(2)前织工艺及关键技术措施
采用1332M型络筒机,电容式电子清纱器,空气捻接器;络筒速度应适当放慢。速度为1850转/分;张力要小,张力圈重量为6g。
采用贝宁格整经机,由于纱线细,重量轻,易出现空关车,调整张力适宜,同时尽量降低车速,但车速太低不利于张力均匀。速度为700米/分,卷绕压力5档。
浆纱
上浆原则“高上浆,重被覆,保弹性,减伸长”;
浆料的选择
化学与变性淀粉混合浆料,PVA和变性淀粉的混合比例宜50/50为宜,增加纱线强度,贴服毛羽。
加入浆膜柔软剂,增加乳化油的用量。加入少量的抗静电剂,达到保弹,减伸,减摩的作用。
上浆设备:选用S432型祖克浆纱机,双浆槽浆纱机。
上浆工艺
工艺路线“采取小张力、中车速、单浸双压,上浆辊压力前轻后重,上浆率的控制适宜”等措施。
回潮率的控制要适宜。采取后上蜡。
(3)织造
采用日本津田驹ZA205i喷气织机。
上机工艺要求严格,关键技术措施如下:
织造时采取早开口,大张力的织造工艺。采用小双层梭口,减少纱线的磨擦,减少断头。
采用早开口,可使上下层纱交错角大,打入织口的纬纱不易回跳,而且布面外观效果好。
增大上机张力,减小“三跳”疵点,使布面颗粒饱满。
由于纱线较细,又为股线,织造时纬纱到达时间应控制适当,可减少纬向停台。
选择双喷头织机,可避免由于捻度不匀所产生的横档等疵点。
具体织造工艺参数如下:
织机转速: 550r/min
第一、二页综平时间 300mm
第三、四页综平时间 270mm
纬纱到达时间 230mm以内
上机张力 190 kg
后梁T型高度 80mm
停经架前后 40mm,高度25mm
主喷咀压力 2.8kg/cm2
辅喷咀压力 2.5kg/cm2
辅喷咀高度 3格
辅喷咀角度 40
纬密牙 50t×99t
作业:
1、府绸织物的基本特征和设计、生产要点是什么?
2、府绸织物在设计上和细纺、巴里纱有什么异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