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一2024学年第二学期4月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物理(A)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2.答題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无线电技术中,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流最强,这种现象叫作电谐振,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叫作A.调制B.调谐C.解调D.检波2.唐朝诗人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的诗句对笛声进行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笛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B.笛声的音调越高,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快C.笛声是横波D.笛声通过空气传人诗人的耳朵3.如图所示,让白炽灯发出的光通过偏振片P和Q,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旋转偏振片P和Q,可以看到透射光的强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光的偏振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仅旋转偏振片P的过程中,透射光的强度一定不会发生变化B.仅旋转偏振片Q的过程中,透射光的强度不一定会发000生变化C.同时旋转偏振片P、Q的过程中,透射光的强度一定会发生变化D.仅旋转偏振片P或Q的过程中,透射光的强度一定会发生变化4,手持软长绳的一端O点,在竖直平面内连续向上、向下抖动软绳(可视为简谐运动),带动绳上的其他质点振动形成水平传播的简谐波,P、Q为绳上的两点。(=0时O点由平衡位置开始振动,至t1=4s时刻恰好传到P位置,至t红=6s时刻恰好传到Q位置,如图所示为t2时刻软绳的波形图。则A.波源起振方向向下B.t时刻P点的运动方向向上C.t2时刻P点运动方向向上D.t 时刻P点运动至Q点5.地壳深处的岩层活动产生强烈震动而引发地震。地震波的纵波传播速度较快,约为6km/s;横波传播速度较慢。2022年3月26日在青海某无人区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2km。地震测试仪显示横波比纵波晚1s到达地面,横波的传播速度是A.5km/sB.4km/sC.3km/sD.2km/s6,光刻机是制作芯片的核心装置,主要功能是利用光线把掩膜版上的图形印制到硅片上。如图所示,DUV光刻机使用的是深紫外线,其波长为l93m。为提高投影精细图的能力,在光刻胶和投影物镜之间填充液体以提高分辨率,紫光的波长为390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高二物理(A)第1页共4页2023-2024 学年第二学期 4月高二期中考试试卷物理 参考答案1.B【解析】在无线电技术中,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流最强,这种现象叫作电谐振,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叫作调谐。2.D【解析】笛声属于机械波,机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则其通过空气传入诗人的耳朵,故 A 错误,D 正确。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与笛声的音调、响度、音色均无关,故 B 错误。笛声是纵波,C 错误。3.D【解析】仅旋转偏振片 P或 Q透射光的强度一定会发生变化,D 正确。4.B【解析】图示为 t2 时刻软绳的波形图,Q点起振,根据同侧法判断 Q点的起振方向向上,因此波源的起振方向向上,t1 时刻 P点起振,因此 P 点的运动方向向上,t2 时刻 P点已完成半个周期的运动,此时 P点的运动方向向下,质点的振动形式进行传播,质点不会随波迁移,B 正确。d d5.B【解析】 - t,解得 v横 4km/sv v ,B 正确。横 纵6.B【解析】深紫外线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紫光的速度,A 错误;深紫外线进入液体后传播速度变小,B 正确;深紫外线进入液体频率不变,C 错误;深紫外线比紫光波长短,更不容易发生明显衍射,D 错误。7.A【解析】如图所示,光线在 E 处发生了全反射,sinC 1 1 ,即C 30 ,n CAE 300 ,CE a tan 30 3a 。2 38.AC【解析】变阻箱位置不变,温度增加,热敏电阻减小,电流表示数增加,电压表示数减小,;温度降低,热敏电阻增大,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增大,AC 正确。9.BD【解析】屏上的 P点为中央亮条纹,说明 P点到两狭缝的距离差等于 0,Q为第一级亮条纹,说明 Q点到 a、1 1 3b两狭缝的距离差等于波长的一倍,若将单缝向上平移,Sb Sa ,P 点的光程差为 ,Q 点的光程差为 ,2 2 2PQ为暗条纹,中央亮纹的光程差为零,故单缝上移后,中央亮纹会下移。BD 正确。10.BD【解析】以向右为正方向,Q点向右回到平衡位置时,在波的图像上正处于平衡位置向正方向运动,P点正处于负向位移最大处,PQ之间小于一个波长的图像如图所 n 1 示,所以有 0.6m n 0,1,2, 2.4,解得 m n 0,1,2, ,由 0.25s 后4 4n 1 P点 1 向右回到平衡位置,有 m T 0.25s m 0,1, 2, ,由于周期T 0.25s ,所以m 0 ,解 4 2.4得周期T 1s ,波速 v m / s n 0,1,2, ,易知 n 0 时, v1 2.4m / s ,n 1时, v1 0.48m / s ,故选 BD。T 4n 1sin 11.答案(1)P3和 P1、P2的像。(2)见解析 (3) (每空 2 分)sin 【解析】(1)竖直插上大头针 P4 时应使 P4挡住 P3和 P1、P2的像。(2)连接 P3、P4 作出出射光线,再连接入射点和 cd上的出射点即为光在玻璃中的光线,该次实验光线的径迹如图所示;{#{QQABbYIEggggAoAAABhCEQUSCAGQkAGACCoGBBAMsAAACQFABCA=}#}(3)如上图所示,根据折射定律 nsin sin 2t π2 (n 1)2L12.答案(1)BCD (2) g 2 (3)B (每空 2 分)n 1 t【解析】(1)单摆在摆角小于 5 度时的振动为简谐运动,A 错误;为减小空气阻力对实验的影响,摆球质量大些、体积小些,B 正确;为保证摆长不变且减小周期测量的误差,摆线尽量细些、长些、伸缩性小些,C 正确;实验时须使摆球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不能使单摆成为圆锥摆,D 正确。答案 BCDn 1 2t(2)小球第一次通过光电门开始计时,依次每通过两次为一周期,所以 t时间为 个周期,所以周期T ,2 n 12 2根据T 2π L π (n 1) L,解得: g g t 22 2T 2 4π L 4π (l r) 4π2l 4π2r(3)测量摆长时忘了加上摆球的半径,也就是将摆线的长度 l作为摆长,则 ,g g g g斜率未受影响。B 正确。13.(1) 60 2 3R( )传播时间为c【解析】(1)根据几何关系可知,光线从 B点射出时的入射角为 45 (1 分)sin 6根据折射定律可知,玻璃球的折射率为 n (2 分)sin 45 2则光束在 B点的出射角为 60 (2 分)(2)由几何知识可知,AB 间的距离 d 2R(2 分)c光线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 v (2 分)nd 3R传播时间为 t (2 分)v c14.(1) v 20m/s 质点 P的振动方程为 y 2sin10πtcm (2)0.55s3【解析】(1)由甲图可知 3m (1 分)4可得 4m (1 分){#{QQABbYIEggggAoAAABhCEQUSCAGQkAGACCoGBBAMsAAACQFABCA=}#} 由乙图可知周期为T 0.2s (1 分),波速 v (1 分)T可得 v 20m/s (1 分)由乙图可知质点 P的振幅为 2cm(1 分)由以上可知质点 P的振动方程为 y 2sin10πtcm 。(1 分)(2)由甲图可知 EQ点间的距离 d 8m波传播到Q d点的时间 t1 (1 分)v解得 t1 0.4s(1 分)由图甲可知 E点的振动方向向下,因此波源的起振方向向下,Q点的起振方向也向下(1 分)Q 3点起振到第一次到达最高点的时间 t2 T (1 分)4解得 t2 0.15s(1 分)t t1 t2 0.55s (1 分) (其他方法合理,答案正确也可给分)15.(1)1m,2m (2)2.5s (3)8 个v1 v2解析:(1)在 ON的波长 1 1m(2 分);在 OM的波长 2 2mf f (2 分)(2)波在 OM传播的时间 tOM 1.5s ON1 (2 分) 波在 ON传播的时间 t1 1sv v (2 分)2 1传播时间 t t1 t2 2.5s (1 分)(3)从图中可知,两列波的波源起振方向向上,故振动情况完全相同,A=15cm 为振动加强点(1分)t 1.5s 时两列波传至 O点时振动方向均向上,O点为振动加强点。(1 分)ON间的振动加强点 在 ON的波长 1 1m ,半波长为 1 0.5m(1 分)2两列波在 ON间的波程差为-2m 至 2m半波长的偶数倍为 n 1(n=1,2,3…)n可取-1,0,1 共 3 个(1 分) 在 OM的波长 2 2m ,半波长为 2 1m(1 分)2两列波在 OM间的波程差为-6m 至 6m半波长的偶数倍为m 2 (m=1,2,3…){#{QQABbYIEggggAoAAABhCEQUSCAGQkAGACCoGBBAMsAAACQFABCA=}#}m可取-2,-1,0,1,2 共 5 个(1 分)一共有 9 个振动加强点(1 分){#{QQABbYIEggggAoAAABhCEQUSCAGQkAGACCoGBBAMsAAACQFABC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河北新时代NT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卷物理(A卷).pdf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河北新时代NT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卷物理(A卷)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