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广水市2024年九年级四月适应性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广水市2024年九年级四月适应性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水市2024年九年级四月适应性练习
道德与法治·历史答案
第一部分 道德与法治
1-5 BCDBD 6-10 CCAAD 11-14 BBCA
15.(1)①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拼搏,勇于追梦;②激发自身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做更好的自己;③磨砺坚强意志,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④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活出生命的精彩,创造生命的价值。(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2)(写出榜样姓名得1分,赞美、致敬、向其学习得3分)
16.(1)①骑自行车上下学或乘坐校车②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引导人们自觉遵守交规。(每点2分,共4分)
(2)父亲的说法是错误的。父亲的回答忽略了遵守规则的要求,是方便自己、损害他人的违法行为。(2分)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启示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依法律己,增强法治意识,做遵纪守法的人。(4分)(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17.(1)①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②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③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④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⑤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⑥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不需要进一步提高。⑦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⑧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⑨促进发展,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⑩国际竞争是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依据材料从创新角度和高质量发展角度答题,任意三点得6分)
(2)答案一: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①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③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和法治环境。④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⑤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重视企业创新。⑥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创新人才。(任意三点得6分)
答案二:生态环境保护不够
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③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④坚持绿色富国和绿色惠民。⑤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⑥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任意三点得6分)
第二部分 历史
18—29 DCCAD DABAA AD
18.D 根据所学可知,秦汉时期的特征是大一统的建立和巩固,这一时期,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则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了大一统和中央集权,D正确;分封制度形成于西周,瓦解于春秋战国,排除A;“秦统一中国与秦朝的暴政”与汉朝无关,排除B;“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与延续”是西汉初年的特征,排除C。
19.C 根据所学可知,东晋南朝时期、唐朝中期、南宋时期,由于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工具,南方经济发展,并最终超过北方,C正确;铁器牛耕的推广是在战国时期,A错误;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利于促进中西方文明交流,排除B;唐朝是统一的,不是多民族政权并立时期,排除D。
20.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52年,荷兰人为巩固其在台湾的殖民统治,建造了普罗民遮城,城楼砖瓦皆赤色,因此又称“赤崁楼”,这体现了荷兰侵略台湾。金奔巴瓶体现了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的特征,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理。《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体现的是乾隆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由此可见,三个历史事件反映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C正确;题干主要强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未涉及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未体现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未阐释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成就,排除A、B、D。
21.A 根据“评价百日维新时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她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并结合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通过开办新式学堂、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开放言论,在思想上起到了启蒙作用,A正确;B内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D内容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相关,排除。
22.D 依据所学可知,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D正确;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A错误;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但“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且“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指正面战场,B错误;“武汉失守”反映了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C错误。
23.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激发民族抗战的意志,艺术家们创作了许多抗日救亡歌曲、画作和广告等。“请用国货”“挽回利权”是当时的口号,反映了当时国人的爱国意识。材料中这些内容凸显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D符合题意。A、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24.A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1974年实行人民公社,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因此,“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到1980年,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成了“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A正确;材料说的是农业,不是国有企业,排除B;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最终确立,排除C;十八大以后,我国提出要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排除D。
25.B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反映的是我国选择走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B正确;计划经济体制、原油和石油产品自给、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C、D。
26.A 根据题干“实行民主制其实只是无政府状态,然后导致专制暴政”“民主制远远不是城邦的最好治理方式,更谈不上是穷人的政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民主制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有明显的缺陷,A符合题意。
27.A 根据题干可知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非洲人并将其卖掉,其中一部分被卖给了南美洲的种植园主,反映了黑奴贸易的情况,A符合题意。
28.A 根据材料“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所作所为使世人知道了真相。以前,人民曾认为国王是地球上的神……通过现在这一变化,统治人民更困难了”及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A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法国大革命“扼制了欧洲社会主义发展”,排除B;材料没有描述“废除旧制度的不彻底性”的内容,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法国大革命过程的反复性,排除D。
29.D 联合国的成立、经济全球化反映出世界走向和平与发展,D正确;A的主题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不匹配,B的主题与不结盟运动不匹配,C的主题与三国同盟不匹配,故A、B、C排除。
30.(8分)
(1)趋势:自秦到五代以铜钱为主;宋元时期,纸币诞生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明清时期,白银逐渐成为法定货币。(4分)
(2)价值:材料二描绘了当时的生活场景,有利于我们从日常生活消费的角度了解白银流通的情况;但要区别艺术创作与历史真实,要考虑作者的立场与意图,需要其他史料印证。(言之成理即可)(4分)
31.(10分)
(1)15-17世纪:新航路的开辟。说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物种交流,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等英语新词出现。(4分)
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的广泛应用,促使电话、电报、电子等英语新词出现。
(2)主要原因:①政治方面,经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逐渐确立君主立宪制;②经济方面,经过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③国际关系方面,通过殖民扩张,英国建立“日不落帝国”。(6分)
32.(8分)
(1)变化:由合作走向对抗。原因: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或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和国家利益的冲突)。(4分)
(2)实质区别:“世界新秩序”目的在于称霸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目的在于合作共赢。(4分)
33.(10分)
示例:观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阐述: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才能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晚清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的戊戌变法运动有可能引导中国走向资本主义社会,但是戊戌维新未能成功。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有可能通过推翻清政府把中国引导到资本主义社会,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软弱性,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这证明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综上所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一条走上胜利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经验的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