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猪的杂交利用 课件(共23张PPT)《猪生产》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猪的杂交利用 课件(共23张PPT)《猪生产》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一、选种的方法
个体表型选择
后裔测定
同胞选择
系谱选择
综合指数选择法
猪的选种方法
任务三 猪的杂交利用
选种:种猪选择程序化
发情合格配种或者精液品质检测
基础群
产仔
种猪断奶
核心群评估制定有配方案
疾病监测
体型外貌
选择指数
达100kg体重日龄
背膘厚
眼肌厚度
性能测定
核心群
繁殖群
淘汰
父、母系指数
育种软件
繁殖指数
1、个体表现选择
个体表型选择法:
根据猪本身性状的表型值进行选择。遗传力高的性状,个体表型
选择才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胴体性状为高遗传力性状,而繁殖性状为低遗传力性状,生长
性状则为中等遗传性状。
猪的主要经济性状
性状 内容
繁殖性状 总产仔数、产活仔数、21日龄窝重、产仔间隔时间、初产日龄等
生长性状 生长速度(平均日增重)、50kg体重的日龄、100kg体重日龄、100kg体重背膘厚、饲料转化率(料肉比)等
胴体性状 瘦肉率、眼肌面积、腿臀比例等
肉质性状 pH值、肉色、滴水损失、大理石纹等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的主要性状及评估方法
分类 项目 评估方法
繁殖性状 总产仔数 出生时同窝的仔猪总数,包括活仔、死胎、木乃伊和畸形猪在内
产活仔数 出生24h内存活的仔猪数,包括弱小即将死亡的仔猪在内
21日龄窝重 同窝仔猪21日龄时的全窝重量,包括寄养仔猪体重在内,寄出仔猪体重不算,补料前进行称重
胎产间隔 母猪前、后两胎产仔日期间隔的天数
初产日龄 母猪头胎产仔时的日龄
生长性状 50kg体重日龄 待测定种猪体重达到40-60kg的范围,空腹称重测定,记录日龄,并校正成达50kg体重的日龄
100kg体重日龄 待测定种猪体重达到80~105kg的范围,空腹称重测定,记录日龄,校正达100kg
100kg体重背膘厚 测定种猪背部P2点处背腰厚度,与测定100kg体重日龄同步进行
饲料转化率 体重日龄30-100kg期间的料肉比
胴体性状 眼肌面积 在测定活体背膜厚同时进行,利用B超扫描测定同一部位的眼肌面积,用平方厘米表示
腿臀比例 指腿臀部重量占胴体重量的百分数,沿胴体倒数第一、二腰椎间垂直切下的后腿重量
肉质性状 肌肉pH值 在屠宰后45~60min内测定。采用pH计,将探头插入倒数第3~4肋间处的眼肌内,待读数稳定5秒以上,记录pH值
肉色 在屠宰后45~60min内测定,以倒数第3-4肋间处眼肌横切面用五分制目测对比法评定
大理石纹 肌肉大理石纹是指可见的肌肉脂肪,取左半胴体最末胸椎与第一腰椎连接部的背最长肌横切面(眼肌),于冰箱冷藏层4℃条件下存放24h后,对照肌肉大理石纹评分标准图,用目测评分法评定
滴水损失 在不施加其他任何外力而只受重力作用的条件下,肌肉蛋白质系统在测定时的液体损失量,称为滴水损失
2、系谱选择
系谱选择∶
系谱是一个体各代祖先的记录资料。系谱选择就是根据个体的双
亲以及其他有亲缘关系的祖先的表型值进行选择。
系谱选择的效率不太高。在实际选种中,一般不单独使用系谱选
择,而是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3、同胞选择
同胞选择法:
根据同胞或半同胞的表型值进行选种称之为同胞选择。
同胞选择是在鉴定时间上可以大大缩短,这样可以缩短世代间隔,
提高选种效率, 所以同胞选择在猪的选种上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4、后裔测定
后裔测定法:
根据后代表型值进行选种的方法称为后裔测定。它是准确性较高
的选种方法。
特点∶历史悠久;改良速度慢;投资大;利用后代数量少。
后裔测定仅在以下情况下采用∶
①被选性状的遗传力低或是一些限性性状;
②被测公猪所涉及的母猪的数量非常大,为采用人工受精的公猪。
5、综合指数选择
综合指数选择法:
即把几个性状表型值综合成一个使个体间可以相互比较的选择指数,
然后根据选择指数进行选种的方法。
此选种方法可以解决以上选种方法的每次只能针对一个性状进行选
种的不足。
二、猪的选配方法
亲缘选配
表型选配
猪的选配方法
猪的表型选配
同质选配
表型选配
性能或外形相似的优秀公母猪配种,要求在
下一代获得与公、母猪相似的后代
异质选配
异质选配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选择性状不同的优秀公母猪配种,以获得兼得双亲不同优异质选配点的后代。另一种是选则同一性状或同一品质而表现优劣程度不同的公母猪配种(一般是公猪优于母猪),希望把后代性能进一步提高。
同质选配与异质选配在工作中是互为条件的,如较长期的采用同质选配,可导致群体中出现清晰的类型,为异质选配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样在异质选配所得的后代群体中,可及时转入同质选配,以稳定新的性状。
利用: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在选育初期阶段利用异质选配,可以综合公母猪双方的优良性状,丰富后代的遗传基础,并提高创造新的类型,后代的适应性和生活力。
利用:在选育实践中,当猪群中出现符合选育目标的优良性状或理想个体时,可采用同质选配,用以固定具有该优良性状的后代。
猪的亲缘选配
近交
亲缘选配
当猪群中出现个别或少数特别优秀的个体时,为了尽量保持这些优秀个体的特征,固定其优良性状,提高群内纯合型(即理想型)的基因频率多采用近交。
远交
亲缘远的个体间的交配,包括种内种间亲缘关系较远的个体之间交配。为防治物种灭绝,可采取
远亲交配,远亲交配可提高杂种优势。
是根据交配双方有无亲缘关系和亲缘关系远近所确定的选配组合,若交配双方到共同祖先的总世代数不超过6个世代,称为近亲交配,否则为远缘交配。
近交也具有不利的一面近交后代繁殖性能下降,生活力、适应力下降,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生产性能降低,猪群内遗传缺陷的个体数增加等一系列不良表现。
因此在运用近交时,必须有明确的近交目的,反对无目的的近交,掌握好近交的程度,不要一开始就用高度的近交。
三、杂种优势
1、杂交:不同品种、品系或类群之间的猪相互交配
2、杂种:由杂交而产生的后代
长白猪
民猪
3、杂种优势:子一代在生活力、饲料利用率、生长速度等方面都超过亲本平均值的遗传效应。
现有长白公猪平均产仔12头和东北民猪母猪14头,二者杂交后代产仔数平均为13.46头,请问杂种优势值是多少?
4、影响杂种优势效果的因素
不同近交系间的杂种优势不同
不同经济性状表现的杂种优势不同
杂交亲本间遗传差异的程度
杂交亲本的种类及数量
营养因素
杂交亲本双方基因纯合度
四、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环节
(一)杂交亲本的选择
1、杂交父本选择
重点:肥育性能和胴体品质
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品质好;
父本群类型与对杂种的要求相一致;
数量要求少,故适应性和种源问题放在次要地位
一般多为引入的瘦肉型品种(长白、大白、杜洛克、皮特兰、汉普夏)
第一父本:应具有较好的繁殖性能。
2、杂交母本选择
重点:繁殖性能、适应性
数量多、适应性强;
繁殖力高、母性好、泌乳力强的品种或品系;
品种:地方品种、培育品种
引入品种中繁殖力较高的,如长白、大白
四、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环节
(二)杂交方法
1、二元杂交
(1)概念:两个品种杂交一次,后代全作商品育肥。
(2)评价:
优点:简单易行,应用广泛
缺点:母系杂种优势得不到利用
X
大白(长白)♂
二元土杂(商品肉猪)
本地猪♀
X
大白(公/母)
长大或大长(二元种猪)
长白(母/公)
2、三元杂交
(1)概念:先用二品种杂交, 在杂种一代中,选优秀杂母猪做母本,再用第二个品种公猪交配,产生的后代全部用做商品育肥。
(2)评价:
优点:综合了三个品种的优点,遗传基础广泛; 利用了母猪繁殖性能的杂种优势;国内大多数规模化养猪场,普遍采用杜、长、大的三元杂交方式
缺点:制种复杂且时间长,需要两次配合力测定,不能利用父系杂种优势
A B♀
X
C♂
A B C
长白♂
X
大白♀
长大(大长)♀
X
杜洛克♂
杜长大(杜大长)
外三元商品肉猪(应用最多)
三元杂商品肉猪
A ♂X B♀
2、三元杂交
地方品种♀
X
大白(长白)♂
大地(长地)♀
X
杜洛克♂
杜长地(杜大地)
内三元
外三元
3、四元杂交
(1)又称双杂交:即用4个品种(系)分别两两杂交,获得杂种父本和母本进行杂交,获得四元杂交的商品育肥猪。
(2)评价:
优点:获得更好的杂种优势
缺点:组织工作、制种和技术要求更高
长白♂
X
大白♀
长大♀
X
杜汉♂
杜汉长大
(四元杂交商品育肥猪)
杜洛克♂
X
汉普夏♀
4、轮回杂交
(1)概念:由2个或3个品种(系)轮流参加杂交,杂交过程中逐代选留优秀的杂种母猪作母本,每代用组成亲本的各品种公猪轮流作父本的杂交方式。
(2)评价:
优点:利用了母系杂种优势,能综合两个或三个优良品种的优良特性,能保持杂种后代个体和母体杂种优势不消失。
缺点:一代杂交后,后代杂种优势率略有降低每代需更换种公猪,配合力测定较繁琐。
5、配套系杂交
(1)概念:通过培育各具特点的专门化品系(父系和母系),再通过配合力测定,选择适合的杂交组合和杂交方式,生产高效优质的商品育肥猪。
(2)评价:
优点:可利用杂种公、母猪双方的杂种优势;可发现和培育出“新品系”。
缺点:技术要求和难度更大
PIC杂交配套系
托佩克(Topigs)杂交配套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