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法概述任务一 了解旅游法的基础知识一、什么是旅游法二、旅游法的调整对象三、旅游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四、旅游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五、我国旅游立法情况一、什么是旅游法旅游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用于调整旅游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这些法律规范规定了旅游业各主体的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创设了一套完整的法律秩序。①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与旅游业相关的法律;② 国务院制定的与旅游业相关的各种行政法规;③ 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④ 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旅游法规、规章;⑤ 我国政府缔结、承认的国际旅游公约。在我国,旅游法主要包括以下法律规范:“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才能发布的法律规范。其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一般以“法”称谓,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等。“法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国务院制定,并由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发布的行政法规;另一种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而制定和发布的地方性法规。“法规”的法律效力次于“法律”,一般以“条例”“规定”或“办法”等称谓,如由国务院发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规章”同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国务院直属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另一种是由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性规章。“规章”的法律效力次于“法规”,一般以“规定”或“办法”等称谓(不能以“条例”称谓),如由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导游管理办法》。123提示:在我国,“法律”“法规”“规章”都属于法律规范,但它们的立法权限和法律效力不同,主要区别如下:旅游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二、旅游法的调整对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与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之间的关系。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旅游经营者内部的关系。具有涉外因素的关系。三、旅游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旅游法律关系是指由旅游法律规范确认和调整的,在旅游活动中形成的各方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的关系。只有经过旅游法律规范调整之后的社会关系,才具有法律的性质,才能构成法律关系。(一)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旅游法律关系的管理、监督主体:①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包括国家和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它们分别负责管理、监督全国和地方的旅游工作;② 根据法律的规定,在旅游法律关系中实行监督权的各级公安、物价、审计、税务、海关、园林、文物等部门。旅游法律关系的实施主体:① 旅游经营者;② 旅游从业人员;③ 旅游者,包括国内旅游者和国外旅游者。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旅游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任何一个旅游法律关系至少涉及两个主体。(二)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旅游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又分为权利客体和义务客体,主要包括有意识的行为、具有经济价值的物、非物质财富、人格等。① 作为行为。作为行为是指行为人积极的举止行为。例如,旅行社向旅游者提供游览服务;旅游饭店向旅游者提供食宿服务等。② 不作为行为。不作为是相对于作为而言的,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义务,并且能够实施但不实施的行为。例如,旅行社能够但不按合同的约定向旅游者提供游览服务。1.有意识的行为:指旅游法律关系成立后,其主体为实现旅游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和义务)而实施的有意识的活动。(二)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① 旅游景观;② 旅游经营设施设备;③ 旅游商品;④ 货币和有价证券;⑤ 其他有形物品。2.具有经济价值的物:指存在于人身之外,能够被旅游法律关系主体控制和支配,并且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物质财富。(二)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3.非物质财富:旅游法律关系中的非物质财富包括智力成果和其他非物质财富。所谓智力成果,是指人们在智力活动中所创造的非物质财富,如旅游企业的商标、品牌、发明专利、管理方案等。4.人格:旅游法律关系的人格是指与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的且可以显现的利益,它一般表现为生命、身体、健康、姓名(或名称)、名誉、荣誉、肖像、尊严、人身自由、隐私等。(三)旅游法律关系的内容旅游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在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一方主体的权利是另一方主体的义务,二者缺一不可。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在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一方主体的权利是另一方主体的义务,二者缺一不可。旅游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权利① 旅游法律关系主体有权依法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② 旅游法律关系主体有权要求另一方依法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③ 当旅游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因另一方或他人的行为而不能行使和实现其权利时,有权要求国家有关机关依据法律,运用强制手段帮助实现其权利,或赔偿因此而遭受的损失。(三)旅游法律关系的内容旅游法律关系主体的义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义务① 旅游法律关系主体按照其权利享有人的要求作出一定的行为。② 旅游法律关系主体按照其权利享有人的要求,停止一定的行为。③ 旅游法律关系主体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义务,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三)旅游法律关系的内容四、旅游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产生旅游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之间形成了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变更旅游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因某种法律事实,使已形成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发生了变化。终止旅游法律关系的终止,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消灭。旅游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并非无缘无故,而是要合法有据。五、我国旅游立法情况旅游立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和立法依据,在可以行使的职权范围内制定、修改、废止旅游法律规范的法制建设行为。(一)旅游业立法类型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可以规范旅游活动的各种通用法律规范。从立法意图来说,这些法律并非专门针对旅游社会关系,但依然是目前我国旅游活动的重要法律规范。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行社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等专门针对旅游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从适用范围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由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由国务院直属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由地方政府部门制定的地方性规章等。从立法机关看(二)旅游业基本法立法情况我国旅游业的基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以下简称《旅游法》)。《旅游法》将旅游业主要参与主体,包括旅游经营者、旅游者、政府主管机构等纳入其法律体系中,明确了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有效地规范了旅游市场秩序,因此,它的制定和施行对我国旅游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扫一扫了解为什么制定旅游法(三)旅行社设立与经营立法情况由国务院发布。该法规包括旅行社的设立、外商投资旅行社、旅行社经营、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内容,用于规范我国境内旅行社的设立及经营活动。旅行社条例由原国家旅游局(现为文化和旅游部,下同)发布。该规章根据《旅行社条例》制定,是对《旅行社条例》条款的解释和细化。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由原国家旅游局发布。该规章用于规范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和保险公司承保旅行社责任保险的行为。旅行社责任保险管理办法(四)导游管理与导游活动立法情况由国务院发布。该法规主要用于规范导游活动,保障旅游者和导游人员的合法权益。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由原国家旅游局发布。该规章对导游执业许可、导游执业管理、导游执业保障与激励等进行了规定,并明确了对导游违规的处罚。导游管理办法由原国家旅游局发布。导游人员等级考核评定管理办法(试行)(五)旅游饭店经营立法情况行政法规主要有《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部门规章主要有《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住宿业卫生规范》等;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主要有《中国饭店管理公司运营规范(试行)》《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等。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来规范旅游饭店的经营。实践中,对旅游饭店的监管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也适用于我国旅游饭店。(六)旅游安全管理立法情况除《旅游法》外,我国用于旅游安全管理的专门法主要是《旅游安全管理办法》。该规章由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用于规范旅游经营者的安全生产、旅游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督管理,以及旅游突发事件的应对等。(七)出入境旅游管理立法情况我国用于出入境管理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规章主要有《出入境人员携带物检疫管理办法》。我国专门用于出入境旅游管理的法规主要有《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出国旅游管理办法》);规章主要有《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管理办法》《边境旅游暂行管理办法》。(八)旅游交通运输管理立法情况民航运输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规章主要有《中国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航班正常管理规定》铁路运输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法规主要有《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章主要有《铁路旅客运输规程》《铁路旅客运输安全检查管理办法》道路运输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规章主要有《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九)旅游资源保护与管理立法情况法律主要有《旅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规主要有《风景名胜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城市绿化园林管理条例》等;规章主要有《旅游资源保护暂行办法》《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也有保护旅游资源的条款。(十)旅游者消费权益保护立法情况除上述介绍的一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外,我国适用于旅游者消费权益保护的法律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此外,当旅游者消费权益受到损害时,可根据《旅游投诉处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投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