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南阳市2024年春期高中二年级期中质量评估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丰厚资源,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培育提供不竭的精神源
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作为传统文化传承载体的文化经典、历史遗存和文物古迹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我们要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礼敬、保护文化经典、历史遗存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其文化资源,去粗取精,推陈出新,进一步挖掘和揭示传统文化蕴含的传统道德价值,努力实现对中华传统美德在继承中创造性转化,在实践中创新性发展,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不断的丰富滋养。
弘扬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的嘉言懿行,让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更好植根于人
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
强调:“要学会做人的准则,就要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
士仁人都是中华民族千年优秀杰出人物的代表,他们每一位身上都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美
德。有的以家国社稷为己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有的舍
身为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新时代弘扬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
的优秀品格,可以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和个人道德意识,培养民众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以尚和合思想中所倡导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推进社会层面的和谐相处,做到个人友善待人;以守诚信思想中所提出的“失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实现人与人之间诚实守信,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由此可见,中华传统美德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源泉,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传播中华传统美德的主体。
(摘编自尹传政《以中华传统美德涵养新时代公民道德》)
材料二:
在谈到传统伦理道德时,就必须注意将其根本精神与其由政治经济及社会制度所形成的
派生条件严格地区别开来。
每一种道德伦理的根本精神,都是和当时由政治经济及社会制度所形成的派生条件混在
一起的。倘使我们不坚持形式和内容是同一的僵硬观点,就应该承认它们两者是有区别的、
可分的。冯友兰由于担心可能发生全盘否定道德的继承性,提出了抽象继承法,就是依据上
述可分性的原则。可分与不可分这两种不同的观点,导致了道德可以继承与不可以继承的分
歧。如果认为是不可分的,传统道德观念中的根本精神及其由当时社会制度所形成的派生条
件是等同的,那么在古代一些杰出人物身上还有什么崇高精神、优秀品格和善良人性?任何
一个人都不能完全超越他的时代,完全摆脱由当时社会制度所形成的派生条件。不能要求他
们活在和我们一样的社会制度中,从而在派生条件上也具有和我们完全一样的道德观念。如
果坚持思想的根本精神和当时的社会制度所形成的派生条件两者是不可分的.那么道德继承
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一位友人曾说他每次读《红楼梦》,读到元妃省亲贾政启奏那一节,都不禁为之酸鼻,
觉得“忠中有悲,忠中有情,这种中国式的忠的感情,真是令人唏嘘感动”。可是遗憾的是,
后来他却把《三国演义》看作是一部争龙椅的“相砍书”,似乎赵云除了为主子效力之外就不
存在“忠中有悲,忠中有情”了。如果我们不、是因袭过去那种“刘备长厚似伪,诸葛多智近妖”的说法,那么就可以从赵云身上发现比贾政更多可以打动我们的东西。
此外,东西文化融会调和是极其复杂的,其中不少问题至今仍悬而未决。持调和论者主
张开发传统资源,使之与西方文化接轨。但是在许多方面,传统资源十分贫乏。比如,民主
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制度。不少学者举出孟子的君轻民贵、黎民不饥不寒之类,这是很勉
强的。民主制是需要法治来保证的,但传统思想乃内在超越,重修身,而治国则是修身的延
续,故法治理论与法治经验在传统资源中极为稀薄。内在超越者重道德而轻法律,外在超越
者重法律而轻道德。如何使之融合,是需要仔细研究的。
西方重个性,故这方面十分发达。但在中国传统中则很难寻觅这方面的资源。梁漱溟曾
明白宣告:“数千年以来,使人不能从种种在上的权威解放出来而得自由,个性不得伸展,社会性亦不得发达,这是我们人生上一个最大的不及西洋之处。”杜亚泉也说传统思想以克己为处事之本,认为传统思想也“并非没有流弊,以其专避危险之故,致才智不能发达,精神不能振起,遂成卑屈萎靡,畏葸荀且之习惯”。在他们看来,在这些方面就需要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
中国文化不是一个封闭体系。如果只承认文化传统的特性,不承认各民族由人类共性所
形成的相等的价值标准,而拒绝国际公法和人性原则,那么道德继承问题就更为突出了。
(摘编自王元化《简论道德继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则材料都谈道德的继承问题,也都谈了道德继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二者写作的
出发点并不完全相同。
B.充分挖掘和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传统道德价值,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可涵
养新时代公民道德。
C.想从赵云身上发现更多能打动我们的东西,只要不因袭过去“刘备长厚似伪,诸葛多
智近妖”的说法就行。
D,中国传统思想属内在超越,重道德而轻法律,与属外在超越的西方民主思想不同,这
决定了前者优于后者。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坚持形式和内容是同一的观点,就应该不会承认它们两者是有区别的、可分的。
B.古人有着和我们不一样的社会制度,所以在派生条件上不会有与我们一样的道德观念。
C.东西文化融会调和的复杂性,证明开发传统资源使之与西方文化接轨主张的谬误性。
D.中国传统中很难寻觅个性方面的资源,梁漱溟等人也分别指出了缺乏该资源的后果。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第二段综合运用了引证法、举例法和对比法,增强了文章的逻辑性和可信度。
B.材料二开门见山,提出传统伦理道德的根本精神与其派生条件应加以区别的观点。
C.材料一以尚和合、守诚信思想为例,指出传统美德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和源泉。
D.材料二第四段从民主思想的角度论证了东西方两种文化融会调和的复杂性。
4.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证明材料二画横线句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论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处的“学”当时指诗、书、礼、乐等。
B.东汉末年政治家曹操在《短歌行》中剖白求贤若渴之心:“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唐代杰出的文学家韩愈在《师说》-文中指出:“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D.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禁军教头林冲忍无可忍,毅然反抗,杀死了富安与陆虞侯。
5.如何使中华传统道德在继承中创造性转化,在实践中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漫川关
王剑冰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古戏台,两个紧紧并排在一起,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同高同大,不
离不弃,一起走过数百年的岁月。它们是两个雕塑,两个标本吗?不,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
走马灯似的晃动着,一声声道白与声腔,分明还在戏台的上空飘荡。台下那么多百姓,他们
聚精会神,目不转睛,跟着台上的人物同欢笑,共悲伤。激动处,或发一声喊,或落一串泪。
①那喊穿越了重重大山,那泪就那么挂着,来不及擦,顾不上抹。
就此,我似乎看到了上下合一的和谐场面,感受到长盛不衰的民间风情。
当然,第一次站在这里的人,都会有许多疑惑,为何两个戏台跟鸳鸯似的相依相伴,难
道一台不够,还要一台?以前有对台戏的说法,难道常常以实景再现?那样,老百姓是看戏呢,还是看争抢?
后来弄明白,处于商洛山阳之地的漫川关,昔为秦楚之畛域,今是鄂陕之边界。在这里,
南北文化相互交融,也相互包容。北边的戏楼对着关帝庙,每年三月三、九月九开戏唱秦腔,
人们就称它“秦腔楼”。南侧的戏楼对着马王庙,每年二月二、五月五演汉剧,所以又叫“汉
阳楼”。

金钱河在不远处静静地流着,那里有水码头。水码头接纳来自南方的船帮客商,想象不
到,秦头楚尾的漫川关,曾经百船联樯,千篙并奏,上货卸货,喧闹繁忙,颇负“小汉口”
之名。②那货物有铁、钒、石灰石、煤,还有柑橘、茶叶、油桐、棕榈及木耳、蘑菇。水路
通着湖北的上津古镇,过夹河关入汉江,可直达武汉。还有繁闹的旱码头,接纳来自北方的
骡帮商贾。水旱码头由来已久,早在秦代,苻菁就在漫川关通关市,招远商,到了明清时期,
古街上已是十户九商。
现在看这漫川关,建筑特色非南即北,南方细致讲究,北方粗犷朴实。多是青砖老墙,
雕梁画栋,楼台相连。白色的封火墙,有致地现出一片亮眼奇观。穿过一道道老街,就如穿
过一曲别具风情的《梅花三弄》。
漫川关是骡帮和船帮的交易中心。船帮建有武昌会馆、湖广会馆;盐帮、西马帮、北马
帮、关中帮建有北会馆、骡帮会馆。镇上的老鲁说,每年三月三为骡帮交流会,要在鸳鸯戏
楼唱大戏;五月端午是船帮交流会,也会在戏台上唱大戏,在河上赛龙船。凡遇节日,漫川
关从来都是热闹得很,有灯会、火狮、锣鼓、旱船,那个时候,使船的、走马的都要赶来凑
这热闹。
老鲁,高个子,宽肩膀,黑脸膛,显得十分豪爽。他说,这里深受秦楚文化的影响,既
含北方之犷悍,又兼南方之灵秀。人情淳厚,民风简朴,重礼仪,讲义气。这帮那会的,相
熟不相熟的,要有什么疙瘩,都会在这漫川关解决。解决绝不是拼杀火并,而是在帮会头人
的操持下,摆一桌席,喝一场“摔碗酒”,之后便各自大笑着上路,再见面就成了兄弟。
漫川关除了金钱河,还有靳家河和万福河,可谓水域宽衍。而四围都是险峻的高山,南
有郧岭,东靠太平,西有猛柱,北有天竺。山山连绵,构成这险要的一片天地。这里也就成
了鄂陕咽喉,山水要道。
多少年来,古道在山间盘绕,流水在山下回环。古道是接连不断的骡马铃声,水上是高
亢沉郁的船工号子。人们从远方赶来这漫川关,绝对要到这双戏台前,看两场舒筋活络的大
戏,在老街上吆五喝六,喝一通畅快的老酒。高兴够,潇洒完,然后离去,重新踏上过关中、
走西口的万里征程。那征程就有了念想,想着何时回返,还在这里看一看,吼一吼。那样,
可真的是痛快地享受了一场人生。

离开漫川关,走上来时的路,那路在群山峻岭间盘绕,不知是不是当年的骡马古道,也
许骡马古道比这更绕,它一直没入了白云之中。偶尔看到的那条水,早没有了大大小小的船
只。有了高速公路,有了铁路,并且还有了高铁,水旱码头也已成了古董。倒是山腰间那些
梯田,还像以前一样,生长着绿油油的庄稼以及丹参、杜仲和山茶。
③落凤山、如意山深深浅浅,层层叠窨,云气蒸腾,蒸腾出无尽的青山绿水。人们在其
中,还在劳作,那是祖辈的形象。刚才从漫川关出来时,看到老百姓在路边,摆卖的都是自
家的收获,那带有露珠的农家关味,让多少人对这里流连忘返。他们的身后,是广阔的田野,
永远带有希望的田野。
我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丰厚与神秘,蘑菇、核桃、葡萄、大枣,都带有一种纯粹的野性,
这种野性制作出琼瑶,酿造成美酒。一个个小作坊,大厂房,无不告诉我们,旧的漫川关成
了景点,新的漫川关仍旧是景点。你看那些不断涌到这里的人们,这里走那里看,吃着小吃,
装着土特产,赶上时候,还可以看两场不同风味的大戏。
④日月更迭.世事变迁,不变的是商洛永久的气质与情怀。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一一呈现了漫川关的戏台、码头、风土人情和古道等,让我们从中领略到了以漫
川关为代表的商洛地区厚重的历史文化。
B.漫川关两座古戏台所上演的戏剧风格并不相同,一为北方秦腔,一为南方汉剧,这充
分体现了南北文化在此相互交融的特征。
C.漫川关的帮会虽众多,但有什么矛盾都会用摆席喝酒的方式解决,绝不是拼杀火并,
之后就成为兄弟,足见其民风的淳厚简朴。
D.如今漫川关的景色虽己没有了往昔的影子,但作者通过描绘其交通便利、百姓生活富
足、游客流连忘返的现状,抒发了赞美之情。
7.下列对文本画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画线句子①对“喊”与“泪”的细致描写表现了台下百姓被戏感染,沉醉其中的状态。
B.画线句子②展现了码头运送的货物丰富,意在以码头当年繁华之景反衬如今萧条之态。
C.画线句子③中的叠词形象描绘出漫川关山峰连绵起伏,在蒸腾云气中若隐若现的状态。
D.画线句子④运用短句,简洁有力,直接点出了商洛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亘古未变、永远
流传的特点。
8.文本画波浪线的部分运用多个问句,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9.文本将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
君乃为之地①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及善长罢,帝欲以杨宪为相。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帝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基曰:“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辜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有删改)
材料二: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伸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勿已,则隰朋其可乎?”“隰朋之为人也,有鲲鹏之志,而不耻下问,愧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谁可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①为之地:地,余地。这里指为他说话。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3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勋旧,文中指有功勋的旧臣,其中的“旧”与“因循守旧”中的“旧”意思相同。
B.义理,文中指合乎一定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或道理,有时也指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
C.善,文中指交好,与《归去来兮辞》中“善万物之得时”的“善”意思不相同。
D.耻,文中为意动用法,与《种树郭橐驼传》中“非有能硕茂之”的“硕茂”用法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帝想撤掉李善长的丞相职务让刘基来担任,刘基表示,立相这件事就像更换房柱,
必须得用大木头。
B.刘基认为目前还没有担任丞相的合适人选,并从不同方面分析了杨宪、汪广洋和自
己不适合担任丞相的原因。
C.管仲告诉桓公,不得己的话可以立隰朋为相,原因是他无论对待国政还是待人接物
的做法都是作为相国应该有的。
D.国人两次称善,不仅仅是因为祁黄羊有高尚的品格,也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能听
从祁黄羊的建议,大胆任用人才。
13.把材料中画线句子及教材中所学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4分)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4分)
14.刘基、祁黄羊在用人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和赵直中提干韵
辛弃疾
万事推移本偶然,无亏何处更求全。
折腰曾愧五斗米,负郭元无二顷田。
城碍夕阳宜杖履,山供醉眼费云烟。
怪君不顾笙歌误,政拟新诗去乌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强调万事发展的偶然性,分析欠缺和求全的关系,富有思辨性。
B.诗歌颔联反用典故,以“愧”字表现诗人为五斗米折腰的羞惭之情。
C.“负郭元无二顷田”承接前文,进一步表现诗人家中世代没有田产的无奈。
D.全诗寄寓了诗人历经升沉挫折而趋于平和的心境,亦有对人生的思考。
16.本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在《项脊轩志》中,归有光描写祖母的文字,简洁细腻,其中“ ”和“ ”两句中的动作,饱含了祖母对孙子的呵护和勉励之情。
(2)李密在《陈情表》中运用典故,向晋武帝表明自己来日当全力回报陛下恩德的句子是“ , 。”
(3)古诗文中,常借“飞鸟”传情达意。《蜀道难》中“ ”以飞鸟也难以逾越烘托蜀道高险难行;《蜀相》中“ ”一句写飞鸟叫声美好却无人赏识,喑含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时光,并没有遗忘乡村。倚碧枕流.静观四季代序:春日百花竞放,绚丽多姿:夏日细
流如梳,婉约妖娆;秋日山峦铺金,层林尽染;冬日霜露如珠, A 。人文古韵和田
园风光 B ,炊烟袅袅的乡村田园,隐藏着生息的秘境。客家风土人情在这里浓缩并
且升华。白墙青瓦,简单而清静:高堂深院,朴素而典雅。
①阳光晒懒了身心,轻风拂尽了疲惫。②夕照中的大地,安谧祥和。且把红尘抛之脑后,
在回忆、思索、星月、甜梦中,不知不觉地沦陷。③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一年四季 C ,
意味看成熟、昌盛和繁荣,也意味着愉快、欢乐和富强。④这里的古老乡村,让我们享受到
一种充满活力的美好时光。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到”与文中加点的“到”,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他终于只好挤出堆外,站在后面看,替别人着急,一直到散场。
B.翠翠,翠翠,人那么多,好热闹,你一个人敢到河边看龙船吗?
C.阿Q无可适从的站着。远远的走来了一个人,他的对头又到了。
D.于是忽而想到赵太爷的威风,而现在是他的儿子了,便自己也渐渐的得意起来。
20.“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两句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如今,一些年轻的戏曲演员,开始把手机屏幕当成一方舞台, ① ,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并收获了流量。对此,有人颇有微词,认为戏曲演员对着镜头又唱又舞,过度曝光和
商业化,有失艺术家的尊严。
殊不知,戏曲传播载体的网络化、多元化是大势所趋,没有直播, ② 。这些年,戏曲也一直在谋求“破圈”。京剧裘派传人裘继戎的《惊·鸿》,在B站跨年晚会惊艳了许多年轻人;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则又让大江南北的年轻人迷上了粤剧。窃以为, ③ ,更是对戏曲生态的一种良性修复,是“破茧重生”。
当然,戏曲直播只是手段。一个戏曲演员若丢掉了线下舞台,沉湎于手机屏幕,甚至“吆
喝求赏钱”,那就成了乞儿行径。毕竟,戏曲是“唱念做打”的艺术,不能只有手机屏幕上的一个个老唱段。与此同时,中国戏曲的薪火相传,是源于《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
一个个经典剧目的世代流传。戏曲直播,还需要在流量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含量,才能实现创
新与守正平衡下的持续发展。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简述第三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70个
字。(5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本试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的思想境界赢得了朝野内外的赞誉。由此,“祁奚之举”被后世传为佳话。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这个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时代特征和自身发
展,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年春期高中二年级期中质量评估
语文参考答案
1.B(A项,材料一没有谈及道德继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C项,“只要……就……”表达条件关系,而原文是假设关系;D项,“前者优于后者”表述不当。)
2.C(前后无必然关系,原文并未明确说明这一主张是谬误。)
3.A(“对比法”表述不当。)
4.C(《师说》中的这句话是人们的共识,古今意义固定,超越了时代。)
5.①让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更好植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中;②坚持思想道德的根本精神和当时的社会制度所形成的派生条件两者是可分的原则,依据这一可分性原则,实施抽象继承法;③承认各民族文化传统的共性,融合借鉴西方道德的价值标准,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6.D(“已没有了往昔的影子”表述不当。)
7.B(“反衬如今的萧条之态”表述有误。)
8.①三个问句从戏台的设置、戏台的作用和百姓的关注点等角度提出问题,是对前文疑惑的具体阐释;②引出下文对漫川关历史文化的介绍;③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关注和想象。(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给4分,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
9.①既能表现漫川关过去的繁华景象,又能表现如今漫川关的发展,展现商洛的气质与情怀;②使文章的行文富于变化,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历史厚重感;③拉开了时间距离,能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漫川关。(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0.CDG
11.A(前者指老的、资深的;后者指传统的、固化的、陈旧的。)
12.B(“从不同方面分析”表述不当,杨宪和汪广洋是同一方面的问题。)
13.(1)看到(或“对待”)不如自己的人,便不和人家亲近;一旦听到别人的过失,一辈子也不能忘记。(“不己若”“比”“过”各1分,大意1分)
(2)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石之铿然有声者”“是”“名”各1分,大意 1分)
14.共同之处:任人唯贤(或“唯才是举”),不避仇人。(1分)刘基:虽李善长多次陷害他,但他不计前嫌替李善长说好话。祁黄羊:解狐是他的仇人,但觉得解狐有能力胜任南阳令而举荐解狐。(2分)(答出共同之处给1分,联系材料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15.C(该句表现了诗人耻于为米折腰却无田糊口的无奈。)
16.①颈联运用拟人的手法。②“碍”字写城墙好像在有意妨碍诗人观赏夕阳,“供”字则表现了山为了满足诗人的眼睛而不停安排云烟,两个字赋予城和山以人的特点和思想感情,语言灵动活泼,富有情趣。③表达了诗人流连于山水之间的超脱旷达的心境。(手法、分析、情感各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7.(1)以手阖门 持一象笏至 (2)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隔叶黄鹂空好音
18. A.晶莹剔透/晶莹夺目/玲珑剔透 B.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C.生生不息/生机勃勃/生机盎然(每空1分)
19.D(A项,状语,表明动作到此时的状况;B项,动词,表示去、往;C项,动词,表示到达、达到;D项,动词的补语,表示动作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
20.B
21.①以“直播”的方式 ②也会有其他传播手段 ③这不只是破圈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2.戏曲演员不能丢了线下舞台,沉湎于手机屏幕(2分),因为戏曲是“唱念做打”的艺术,而戏曲直播只是手段,需要注入更多文化含量才能获得持续发展(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23.祁黄羊胸怀坦荡,处事公正,公而忘私;以大局为重,心怀国家。在当今时代,仍然需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的品质,以促进个人的成长、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兴盛。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以前,明太祖因事责怪丞相李善长,刘基说:“善长是有功勋的老臣子,能协调各位将领。”太祖说:“他以前有几次要害你,你却为他说好话吗?我想让你做丞相。”刘基磕头作礼后说:“立相这件事就像更换房柱,必须有大木头。”等后来李善长被罢相,太祖想让杨宪为相。杨宪和刘基关系素来很好,刘基却极力说不能立杨宪为相,他说:“杨宪有丞相的才干,但没有丞相的气度。宰相,保持心境像水一样的清明平正,用义理作为执行权力的标准,而不掺杂个人私见,但杨宪不是这样的。”皇帝又问汪广洋如何,刘基说:“这个人大概比杨宪还要偏颇浅薄。”太祖说:“我要选的丞相,确实没有人能超越你。”刘基说:“我太过于疾恶如仇,又经不住繁杂的事务,如果做了丞相会辜负了您的恩德。天下不愁没有人才,只要明主尽心寻访,眼前的几个人真的是不能胜任啊。”
材料二:
管仲得了重病,齐桓公去问候他,说:“仲父您的病,非常严重了,百姓都不忌讳(说您的生死)了,我将把国家托付给谁呢?”管仲恭敬地答应了说:“您打算让谁担任相呢 ”齐桓公说:“鲍叔牙行吗?”管仲回答说:“不行。我和鲍叔牙交情很好。鲍叔牙为人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看到不如自己的人,便不和人家亲近;一旦听到别人的过失,一辈子也不能忘记。”齐桓公说:“不得已的话,那么隰朋大概可以吗?”管仲回答说:“隰朋的为人,有鲲鹏的志向,不耻于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以自己赶不上黄帝为羞愧,怜惜赶不上自己的人。他对于国政,细枝末节不去过问;他对于事物,不需要了解的就不去过问;他对于人,无关大节的,就装作没看见。不得已的话,那么隰朋还行吧。”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缺个县令,哪一个是担任这官职的合适人选呢?”祁黄羊说:“解狐可以胜任。”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说:“好!”就任用了解狐。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担任合适?”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是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平公说:“好!”就又任用了祁午,都城的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推荐外面的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