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熟悉草原之国 课件(共28张PPT)《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概况》(航空工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熟悉草原之国 课件(共28张PPT)《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概况》(航空工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概况
项目二
亚洲旅游区(上)
任务三
熟悉草原之国
——蒙古国
基本国情
文化简况
民俗风情
旅游业简况
每年7月的“国庆—那达慕”大会,是蒙古国人为了庆祝丰收而举办的极具草原游牧民族风情的文体娱乐大会。大会上不仅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射箭比赛,还有引人入胜的歌舞表演。在为期 3 天的活动期间,来自蒙古国各地的骑手、搏克手(蒙古国人将摔跤称为“搏克”)及箭手们将进行激烈的角逐并决出名次。
近几年,“国庆—那达慕”大会已成为吸引外国游客到蒙古国旅游的主要活动之一。
问题:除了“国庆—那达慕”大会,你对蒙古国还有哪些了解?
任务导入
(一)位置和面积
蒙古国位于亚洲中部(属东亚国家),东、南、西三面与中国接壤,北面与俄罗斯相邻。
领土总面积约156万平方千米,是仅次于哈萨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家。
(二)自然环境
地势高亢,多山地和高原,全国平均海拔1 580米,大部分领土被草原覆盖。
山地主要集中在西部,群山之间分布着许多盆地和谷地;东部为地势平缓的高原;南部是大片戈壁,约占全国领土面积的1/3。
大小湖泊3 000多个,主要湖泊有乌布苏湖、库苏古尔湖、哈尔乌苏湖、吉尔吉斯湖等。库苏古尔湖是蒙古国最大的淡水湖泊,素有“东方的蓝色珍珠”之美誉。
典型的温带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夏季短暂而干热,昼夜温差大,戈壁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冬季漫长且寒冷,常有暴风雪,最低气温可至 50℃。
(三)人口、民族和语言等
人口和民族:蒙古国人口约330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主要民族是喀尔喀蒙古族,约占全国人口的80%,此外还有哈萨克等少数民族。
语言:语言为喀尔喀蒙古语,文字为蒙古文。过去,蒙古国人学习的外语多为俄语,现多为汉语和英语。
宗教:喇嘛教。
首都:乌兰巴托。
国旗:蒙古国国旗长宽比为2∶1,由3个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两边长方形为红色,中间长方形为蓝色。
国徽:外环为“万字不到头”图案,象征国家永远成长不息;顶部为“三宝”图案,象征国家蕴藏着丰富的宝藏;中间是一匹飞奔的骏马,象征国家如千里马般快速发展,前途无限;马的下方是一朵白色的荷花,花瓣上有一个法轮,象征喇嘛教是蒙古国的国教。
(四)国家象征
国歌:《蒙古国国歌》。
国花:翠雀花。
国鸟:猎隼。
在蒙古国的草原上经常可以看到猎隼搏击长空的英姿。猎隼为中型猛禽,以鸟类和小型动物为食,可驯养用于狩猎,主要分布在蒙古国、中国、印度、中欧和北非。
猎隼大都单独活动,捕食俯冲时的速度可达280公里/小时。由于过度捕猎导致猎隼种群日益稀少,猎隼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猎隼在我国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2012年,蒙古国政府将猎隼确定为国鸟,并于同年1月12日宣布未来5年内禁止出口猎隼,此举对保护猎隼种群的生存繁衍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行政区划
首都乌兰巴托和21个省。
乌兰巴托是蒙古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蒙古国将近一半的人口居住于此。
(六)国民经济
蒙古国的货币为图格里克。2021年3月25日,1人民币元≈435图格里克,1美元≈2 849图格里克。
1.货币与汇率
(六)国民经济
主要产业有工矿业、农牧业和服务业,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
(1)工矿业。金矿、银矿、铜矿、煤矿、锌矿、铁矿等矿产资源丰富,工业以采矿业和畜牧加工业为主。
(2)农牧业。有“畜牧业王国”之称,是传统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主要饲养羊、牛、马和骆驼等。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和土豆等。
2.经济概况
(一)艺术
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音乐方面的传统艺术形式主要有长调歌、马头琴和呼麦等。
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动作以抖肩、翻腕等为主。传统舞蹈有安代舞、盅碗舞、顶碗舞、筷子舞等。
马头琴是深受蒙古族人喜爱的一种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如图2-36所示。马头琴琴身为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由马皮蒙面。马头琴声音婉转、悠扬,非常适合演奏长调歌,能传达出一种独特的沧桑感。
(二)教育
实行国家普及免费普通教育制,从小学到高中的学制为12年。
全国有高校100多所,国立高校主要有国立大学、科学技术大学、教育大学等,私立高校主要有伊赫扎萨克大学、奥特根腾格尔大学等。
(三)体育
摔跤、赛马和射箭是蒙古国人最喜爱的三大民族体育项目,每年的“国庆—那达慕”大会都会进行这三项体育比赛。
(一)服饰和饮食
1.服饰
传统服饰为蒙古袍,主要由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组成,因地区不同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
(一)服饰和饮食
2.民居
传统民居为蒙古包,其外观为圆形凸顶,顶上和四周以厚毡覆盖。
蒙古包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合游牧生活。
(一)服饰和饮食
3.饮食
蒙古国人爱吃奶制食品。由牛、羊、马、驼的奶为原料加工制作而成,有奶豆腐和奶酪等。
爱吃烧、烤、焖的菜肴,不爱吃糖醋类和油炸类的菜肴。烤羊肉、手扒肉是蒙古国人最爱吃的肉食和待客佳肴。
传统饮品有蒙古奶茶和马奶酒等。
(二)主要节庆
1.白月节(农历正月初一)
白月节是蒙古国的“春节”,是蒙古国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蒙古国人会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庆祝新春。
拜年是白月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拜年时,晚辈要向长辈敬献哈达,长辈则亲吻晚辈面颊,赠送小礼品,并致以美好的祝福。
(二)主要节庆
2.国庆节(7月11日至13日)
蒙古国的国庆节称为“国庆—那达慕”。
“那达慕”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包括传统歌舞表演及摔跤、赛马、射箭等比赛,其中以在首都乌兰巴托举办的“国庆—那达慕”大会最为盛大和著名。
(三)礼仪禁忌
1.日常礼仪
热情好客,遇有客人临门,主人会站在蒙古包门前热情迎候,向客人问候“您好”“向您请安”。客人进出蒙古包时,不能踩蒙古包的门槛;进入蒙古包后,要在主人的引导下绕过火炉入座,而不能跨越火炉。离开时,须走原路线。
会用茶、酒、食招待客人,如果客人什么也不吃就走,会被认为是对主人不尊敬。当主人向客人敬茶或敬酒时,客人应欠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当主人向客人敬酒时,客人若是一饮而尽,主人会认为是对自己的尊敬和诚意。
敬献哈达是蒙古国人常见的社交礼仪,是蒙古国人对他人表达敬意和祝福的主要方式。献者躬身双手托着哈达递给受者,受者也应躬身双手接过哈达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
(三)礼仪禁忌
2.禁忌
(1)蒙古国人将黑色视为不祥,送黑色礼品会令其不快。
(2)蒙古国人忌讳生人倚坐蒙古包或触碰蒙古包的顶毡;忌讳用烟袋、筷子或手指等指点人的头部。蒙古国人崇拜火,忌讳在火炉上烤脚、烤湿靴或脚蹬火炉等。
(3)在递接物品时,蒙古国人以双手递接为敬,也可只用右手递接物品,但不能只用左手。
1.入境旅游
20世纪90年代以后,蒙古国的旅游业发展速度开始加快。
主要来自中国、俄罗斯、韩国、日本和美国等,其中中国游客占比超过30%。
2.出境旅游
目的地主要是中国、俄罗斯、韩国、日本和美国;
旅游目的主要是贸易和购物,其次是观光和休闲。2017年,蒙古国出境旅游人数约244万人次。
(一)国际旅游市场
(二)中蒙旅游关系
蒙古国2008年来华游客约71万人次,2011年约99万人次,2018年约192万人次。蒙古国来华游客的主要旅游目的是边境贸易和购物等。
中国目前是蒙古国最大的旅游客源国。
旅游的方式主要是边境旅游;旅游目的主要是贸易,其次是观光和休闲。
(三)主要旅游资源
1.乌兰巴托
乌兰巴托是蒙古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有着3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建立在草原上的城市。
主要旅游景点有成吉思汗广场、博格多汗宫博物馆、蒙古国家历史博物馆、特日勒吉国家公园等。
(三)主要旅游资源
2.哈拉和林
哈拉和林位于乌兰巴托西南、前杭爱省北部,是蒙古国古都,于13世纪初建成。
哈拉和林历史古迹众多,其中以蒙古国最古老的喇嘛庙额尔德尼召最为著名。
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