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下18《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自理识记“囊”,学会正确书写。读好多音字“盛”、“数”。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3.借助注释、扩词、插图理解课文每句话的意思,感受车胤勤勉好学的品质。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运用方法读明白每句话的意思。教学难点:读准多音字,运用注释、扩词、插图等方法理解课文每句话的意思,并进行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字理追源1.师:今天我们一起进入第六单元的学习,学的是《文言文二则》中的其中一则,谁来帮我读一读课题?2.(课件出示课题)指生读。3.看这个“囊”字的小篆,多像上下两头都扎住的口袋,它的意思是——用口袋装。4.教师范写“囊”字,学生自主书写。(师:这个字的笔画有点多,写得时候要注意,特别是两个口要写在横中线上)5.书写课题。指生说一说课题的意思。6.这是个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走进《囊萤夜读》吧。二、读通读顺,关注长句1.请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把注释也读一读。2.指生读,齐读。3.重点指导“盛”、“数”两个多音字在句子中的读音。(联系句子具体意思来辨别)(再次读好长句。)4.要读出文言文的味道,就得注意停顿。(出示正确的停顿,学生自由练习。试着读一读)三、理清脉络,悟通文义1.读通了课文,知道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了吗?2.指生说。你是如何知道的?(联系注释——《晋书 车胤转》)3.很会学习。文中的第一句话其实就向我们介绍了车胤这个人,(指生读),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车胤?(试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看样子,你读懂了这句话。4.能说说你是怎么读懂的吗?(你们听,他一下子就向我们介绍了两种理解文言文的好办法,是什么?引出看注释和扩词法并板书)5.咱们就马上学以致用,试着用上这些方法自主学习课文的第二句话吧。(出示学习要求:你说我听:通过借助注释、扩词等方法,将这句话说给同桌听。你读我说:一人读句子,一人说意思。四、拓展迁移,语言运用(一)借助学习单,学习第二句。1.出示句子。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单。2.交流。(谁来说说?同桌合作学习?一生读句子,一生说意思)(这样的学习真是有滋有味。)请两组。3.你们是怎么读懂这个句子的?(生交流学习方法)4.学到这儿,你觉得车胤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生:勤奋、好学不倦)5.是的,这就是文中第一句话说到的:恭勤不倦,正是因为他工勤不倦,所以才会:博学多通。6.孩子们,车胤虽家贫但志不短,在艰苦的条件下,他立志识遍天下字,读尽圣贤书。我们来看看《晋书》中车胤的介绍吧。(观看微课小视频)(二)有感情通读全文,尝试背诵7.通读全文。(现在,你再来读读整篇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车胤好学不倦的优秀品质)(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师评语:你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仿佛把我带到1600多年前的那个夜晚)8.让我们将经典咏流传,带着这份感动来试着背诵全文。(三)拓展阅读1.古往今来,像车胤这样勤勉好学的人还有许许多多,你瞧,这则故事叫(出示PPT)指生读故事名字《凿壁借光》。谁能借助刚刚的好方法把这个故事读懂?2.生自主学习。3.指生读全文,并说一说故事的大意。板书设计: 囊萤夜读恭勤不倦 胤 博学多通 贫教学反思:我执教的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囊萤夜读》,设计这堂课,我考虑了两点:一是作为学生学习的第四篇文言文,我该立足在怎样的基点上来教学 二是如何“扶放有度”,让每一个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这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读懂文言文的内容,充分激发学习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他们爱上文言文。由此,我确定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1.运用自理识记“囊”,学会正确书写。读好多音字“盛”、“数”。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3.借助注释、扩词、插图理解课文每句话的意思,感受车胤勤勉好学的品质。根据学习目标,我主要抓住了三个方面来展开教学。一、抓诵读,铺设文雅问学的多级台阶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方法。在初读环节,我关注字音、断句、力求读通、读顺。在悟读环节,我引导学生解析方法,迁移运用,力求“读懂”,更通过教师范读,感受人物形象,力求让学生读“好”!二、抓方法,落实文言文教学重难点本节课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运动方法读懂课文,并迁移运用,为学习其他的课文奠定基础。我以谁囊萤夜读?为引,开展第一句的学习,在生生的交流、讨论中发现、总结出“扩词法”、“看注释”、“看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接着运用这些方法自主学习第二句,小试牛刀,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三、抓文化,传承文言文学习的民族基因文言文学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之一是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陶冶情操,在学习中得到启发,获得力量。《囊萤夜读》刻画车胤萤火之下如痴如醉忘我读书的形象。全文只用了33个字,但这一画面却定格千年,成为勤勉之典范,好学之标杆。勤勉好学的文化传承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未间断。我在引导学生从读懂走向读活的过程中,迁移学习《凿壁偷光》,扩大阅读视野,使学生在这条文化链中发现其相同与不同:虽家境贫寒,但依然酷爱读书。困难面前,永不放弃,最后都成为十分了不起的人。由此得到文化的濡染与启迪:伟大出自平凡。无论是车胤、匡衡、孙康,他们都是伟大的行动者,是学习路上的好榜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