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与法治重要知识归纳汇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一政治与法治重要知识归纳汇总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一政治与法治重要知识归纳汇总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是什么?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2)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2.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要性、理论基础、阶级基础、意义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什么?★
(1)必要性: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力量凝聚革命力量。
(2)理论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3)阶级基础: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4)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5)意义: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3.如何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①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②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4.新中国成立的政治意义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5.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1)三年恢复期:1949—1952年,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在内的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
(2)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颁布。
(4)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中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我国改革开放的地位、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1)改革开放的开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改革开放的地位: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改革开放的实质(目的):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4)改革开放的成就(意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7.我国进入新时代具有什么重大意义?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能得出什么结论?★
(1)地位: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2)意义:①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②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三个意味着)
(3)成就:①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并迈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4)结论: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8.请简要概括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使我国走向民富国强。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并迈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9.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10.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1)是什么: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2)为什么: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3)怎么样:①在任何时候,党都应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更不允许任何党员凌驾于群众之上。②全体共产党员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三个务必)
1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什么?
(1)立党为公: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
(2)执政为民:就是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与幸福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12.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依据是什么?★
①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③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决定的。
13.如何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①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②必须坚持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4.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坚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
(1)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宗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这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2)人民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3)党的执政理念的要求。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与幸福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永远的奋斗目标。
15.中国共产党怎样坚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
(1)党的性质和宗旨角度:
在任何时候,党都应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更不允许任何党员凌驾于群众之上。
(2)践行党的执政理念角度:
①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②必须坚持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16.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7.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原因是什么?★★★
①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在于它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②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实践证明,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四大法宝)
③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永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8.新时代共产党员应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要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2)更加珍惜工人阶级先锋队战士的光荣称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做学习的模范,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做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模范,做服从组织、严守纪律的模范,做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的模范,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模范,做密切联系群众的模范,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做八个模范)
19.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
(1)从历史和人民角度看: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1课)
(2)从党的先进性角度看:(第2课)
①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性质、根本宗旨、根本立场、执政理念、奋斗目标、初心和使命)。②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党的指导思想、四大法宝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从党的地位角度看: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4)从党的领导的重要性看: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20.新时代应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最高原则: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的决定性意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两个维护”)。
(2)根本遵循: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3)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可靠制度保障。
(4)我们党还要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等等。
【特别提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但中国共产党并不是国家重大事务的决定者,国家重大事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共产党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国家职能,不负责国家具体事务的管理,管理国家具体事务的职能由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行使。
21.为什么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1)必要性:①在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个考验(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四大危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②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2)重要性:治国必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党的建设的一贯方针和要求,关系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22.怎样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1)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人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加强党的建没,必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3)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执政方式。
23.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1)科学执政: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长期执政能力,并按照客观规律执好政、掌好权。。
(2)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执政。民主执政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3)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国理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4)关系: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有机统一的,其中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
24.中国共产党要做某事的原因(答题要点)★★★
(1)党的性质(两个先锋队)、根本立场(人民立场)和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决定的。
(2)党的地位决定的(领导核心、最本质的特征、最大优势)。
(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决定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4)是加强党自身建设的需要(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5)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需要。
(6)有利于……
25.中国共产党做某事的措施(答题要点)★★★
(1)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2)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
(3)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四大法宝),使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4)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5)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建立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6)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7)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执政方式。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1.我国的国体(国家性质)是什么 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的根本性意义是什么?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它明确规定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庄严宣示了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
2.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是什么?
(1)我国国家政权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①领导阶级——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
②阶级基础——工农联盟:不仅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2)我国的国家政权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群众基础——爱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维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我国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原因是什么?★
(1)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①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奋斗。②一百多年来,我们党高举人民民主旗帜,领导人民在一个有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近代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4.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1)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③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14亿多人民共同持续参与,56个民族共同平等享有,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不同群体均实现全面覆盖的民主体系。
(2)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①我国已经形成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已经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能够确保人民有序政治参与。②人民的意愿和呼声,经过民主决策程序顺利成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进而通过政权体系顺利转化为实现人民意愿的具体实践,能够确保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3)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既发扬民主,又正确集中,能够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紧密融合在一起,实现各方面在共同思想、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基础上的团结一致,使党、国家和人民成为目标相同、利益一致、相互交融、同心同向的整体。
5.我国为什么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人民民主)?★
(1)必要性: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2)意义:只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保持蓬勃的生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6.我国坚持专政职能的原因、任务是什么?
(1)人民民主专政包含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两个方面。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被消灭,阶级矛盾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
(2)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担负着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维护国内正常社会秩序,抵御国外敌对势力侵略和颠覆活动的历史任务。
7.我国国家职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对内职能主要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①维护国家稳定:依法打击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破坏活动,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统一的各种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打击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犯罪活动,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
②促进社会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对外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坚定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坚定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坚定维护国家的各项安全和发展利益,坚定维护国家的尊严,构建和维护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
8.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必要性:
①对人民实行民主: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只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保持蓬勃的生机。P41
②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担负着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维护国内正常社会秩序,抵御国外敌对势力侵略和颠覆活动的历史任务。P42
(2)重要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履行职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障。对内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对外可以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构建和维护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P43
9.在我国,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
(1)在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
(3)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的意志,根据人民的利益行使权力。
(注:人民间接行使国家权力)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职权、常设机关是什么?★
(1)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职权:国家最高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注:有立法权的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是唯一的立法机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所有设区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授权立法,有立法权,但不是立法机关,只能制定地方性法规;人大具有监督权,但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检察院)
(4)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宪法规定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5)委员长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委员长会议,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日常工作。
11.人大代表如何产生?职权有哪些?怎样发挥作用?★
(1)产生:由民主选举产生(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
(2)权利(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3)义务:①应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意见和要求,回答询问,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作。——要进一步健全代表联络机制,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②应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1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基本功能是什么?
(1)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定期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人民民主专政历史任务的政权组织形式。(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
(2)基本功能:把体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照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并使之成为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
13.为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突出强调权为民所赋,最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国家的其他制度,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立法创制出来的,都受其统领和制约。
14.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突出的制度优势。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P52-53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P53
15.怎样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
(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4)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16.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是什么?
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1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1)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注: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相互监督,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2)首要前提与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政党之间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主要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注: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在组织上是相互独立,不存在隶属关系;在法律上是地位平等)
(3)政治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包括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等等。
(4)活动准则:各政党包括执政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1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创立了一种新型的政党关系与政党制度形式,在当今世界独具特色。
(1)我国政党制度的中国特色:①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而不是互相反对。②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而不是轮流执政。
(2)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这一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
19.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型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体的弊端。(实现利益代表的广泛性)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失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体现奋斗目标的一致性)
(3)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促进决策实施的科学性)
2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的性质、主题、职能、作用和要求是什么?★
(1)性质:①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③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④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⑤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注: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国家职能;人民政协≠民主党派≠政党联盟)
(2)主题:团结和民主
(3)职能:①政治协商——决策之前或决策实施中进行协商(党或国家机关主动)。②民主监督——决策之后的意见、批评、建议(协商式监督)。③参政议政——主动建议(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
(4)作用: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5)要求:①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丰富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②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职能,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21.我国民族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1)特点: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2)表现:①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②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3)要求: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22.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形成原因是什么?
(1)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原因: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进行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平等的旗帜,致力于铲除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赖。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为建设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什么?★★★
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1)民族平等: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义务。(注:民族平等≠消除差异;坚持民族平等≠已经实现民族平等)
(2)民族团结: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注:共同繁荣≠同步繁荣、同时繁荣)
24.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1)必要性:
①根本原因: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国情:由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以及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决定的。P61
③制度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P63
(2)重要性(意义):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保证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P63
②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P63
2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什么?内容有哪些?★
(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现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内容:①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②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注: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不包括民族乡;自治机关只指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不包括自治地方的司法机关;民族区域自治不能说高度自治、完全自治)
26.怎样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维护民族权益)
(2)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稳妥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以及境内外敌对势力。(打击分裂势力)
(3)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深化团结教育)
27.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什么?★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注:宗教信仰自由不是鼓励公民信教,也不是反对公民信教,而是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①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②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③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和司法。④我国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⑤我国的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①重要任务: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不断推进我国宗教的中国化。②要求: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28.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是什么?
人民群众在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29.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是什么?★
(1)村民委员会。①性质: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②职能: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③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④村民自治:在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2)居民委员会。①性质: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②职能:其任务是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③产生: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④意义:居委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这大大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注:村委会、居委会≠国家机关≠基层政权机关)
30.我国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和方式是什么?★
(1)民主选举。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按法律规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选举产生。在农村,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产生采取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在城市,社区居委会正从过去的居民代表选举,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选举发展,选举程序更加规范,给城市基层治理带来显著变化。
(2)民主协商。①原因:城乡基层的公共事务千头万绪,应该也必须由众人商量着办。只有本着有序参与的原则,让居民或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促成基层社会的和谐。②开展:我国城乡的基层民主协商,在街道或乡镇、社区或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开,也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全过程。
(3)民主决策。①原因:城乡基层的公共决策与每家每户的利益直接相关。②要求:在农村,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做出决定。在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
(4)民主管理。①原因:在法律上,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属于本村的全体村民或本区的全体居民;在现实运作中,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授权给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来进行。②措施: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5)民主监督。①原因:负责城乡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居委会和村委会,事实上都掌握一定的权力。要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必须实行民主监督。②要求:凡是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需要让基层群众知晓的事项都应公开,让每个居民或村民了解,还应对基层自治组织的实际管理工作进行评议。
31.我国发展基层民主的必要性是什么?★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P67
(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P69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1.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是什么?
(1)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2)本质: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
(3)作用:法律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2.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是怎样的?
(1)古代: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①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②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③唐朝时,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
(2)近代: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最终归于失败。
3.法的本质、决定因素、历史类型和特征是什么?
(1)产生: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2)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3)决定因素: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历史类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5)法的特征:①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③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④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
4.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5.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①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②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③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6.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4)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
7.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8.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是什么?★
(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P81
(2)法治是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P73第三单元导言)
(3)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实行法治,才能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P74第七课导言)
(4)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P81
9.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是什么?★★★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②要求: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①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②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①原因: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②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①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②要求: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要求: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10.法治国家的含义是什么?
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11.法治国家的特征是什么?★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①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②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意愿,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
(2)坚持良法之治。①原因: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②良法的标准: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③要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①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②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①国家的各项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等),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②为了规范权力的运行,就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12.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1)推进宪法实施。①原因: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②要求: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①原因: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②要求: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①原因:已经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实施。②要求: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13.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是什么?★
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14.法治政府的含义是什么?
法治政府就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
15.法治政府的特征是什么?★★★
(1)职能科学的政府。政府不能什么都管,也不能该管的不管。政府部门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关系的配置必须科学合理。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都是法治政府必须承担的基本职能
(2)权责法定的政府。①原因:如果政府权力没有严格的法律界定,就会出现权力行使的错位、缺位和越位等现象。②要求:需要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3)执法严明的政府。①原因:只有执法严明,才能保证政府有效履行职能,服务社会公众,确保宪法和法律的实施。②要求:执法严明重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求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从事执法活动。
(4)公开公正的政府。①原因:通过公开公正执法,能够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②要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正执法要求将公平正义作为政务诚信的基本准则,将其贯彻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
(5)智能高效的政府。政府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促进依法行政,优化革新政府治理流程和方式,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6)廉洁诚信的政府。①原因:政府必须清廉,不得利用公权力谋求私人或团体利益;政府要做到诚实守信,不能朝令夕改、言而无信。②要求: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贪腐和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7)人民满意的政府。政府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不断提升行政执法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看到风清气正、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16.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1)建设法治政府,就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
(2)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17.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是什么?★
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
18.法治社会的含义和地位是什么?
(1)含义: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2)地位: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
19.法治社会的特征是什么?★
(1)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在法治社会中,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体公民、社会组织对于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和接受,普遍认可法律是社会生活中所有人都应遵守的基本规范。
(2)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无论是在私人生活领域,还是在公共生活领域,法律的要求得到普遍遵守,权利得以实现,义务得到履行,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3)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在纠纷发生后,人们普遍依据法律主张自己的权利,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有效处理纠纷、化解矛盾。
20.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建设法治社会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进行全方位、长期性的努力。
(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21.我国为什么要建设法治社会?★
(1)根本原因:国家性质决定。
(2)必要性: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建设法治社会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P94
(3)意义:通过建设法治社会,能够使全社会更好地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P94
22.科学立法的含义是什么?
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23.如何推进科学立法?★★★
(1)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立法要符合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
(2)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3)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要明确划分不同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法律体系。
(4)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
(5)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3)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4.严格执法的含义是什么?
严格执法,就是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
在法律实施体系中,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行政机关要带头严格执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能。
25.严格执法的意义是什么?★
(1)严格执法,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政府必须带头严格执法。只有这样,政府才能带动全社会尊崇和敬畏法律。
(2)严格执法,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3)严格执法,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府。各级政府能否切实做到严格执法,体现国家法治文明程度,关系法治中国建设成效。只有不断推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才能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任务和目标。
26.如何推进严格执法?★★★
(1)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2)坚持规范执法。①原因:严密的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②要求:要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点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执法行为。
(3)坚持公正执法。行政执法要坚持公正,同等情况平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要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得违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则。要有效杜绝执法不公、随意执法,不断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
(4)坚持文明执法。执法部门要改进执法方式,做到语言、行为规范,融法、理、情于一体,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力求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
27.公正司法的含义和意义是什么?
含义: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
意义: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28.公正司法的特征是什么?
具体就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
(1)司法的程序要公正。①含义:程序的公正意味着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②意义: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2)司法的结果要公正。①含义:结果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②意义:只有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法律的公平正义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公正的判决而得以实现的
29.如何推进公正司法?★
(1)推进公正司法,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
(2)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
(3)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
(4)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
30.全民守法的含义和意义是什么?
含义: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意义: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31.全民守法的要求是什么?★★★
(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3)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
32.如何推进全民守法?★★★
(1)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2)推进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3)推进全民守法,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3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