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1张PPT)第五章 楼梯第五章 楼梯、电梯、台阶、坡道建筑各楼层间的垂直交通联系,是依靠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爬梯、台阶 和坡道等交通设施实现。根据这几种交通设施的使用功能,本章重点介绍了楼梯 、电梯、台阶、坡道等的设计要求、设计尺度、组成和类型,其中以讲解钢筋混 凝土楼梯的形式、特点、构造及细部构造处理为主,了解室外台阶和坡道的构造 做法及电梯和自动扶梯的基本知识。5.1 楼 梯楼梯是建筑各楼层间的主要交通设施,除交通联系功能之外,还是紧急情况下安全疏散的主要通道,因此楼梯既要满足使用功能要求,也要确保使用安全需要。 5.1.1 概 述1.楼梯的设计要求楼梯的设计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为满足使用功能,楼梯要求通行顺畅,行走舒适,楼梯的数量、位置、楼梯段 的宽度以及整个建筑物楼梯的总宽度都应满足一些基本的规定。主要楼梯应与主 要出入口近邻,位置明显,同时还应避免垂直交通与水平交通在交接处的拥挤堵 塞。楼梯间内必须有良好的自然采光。2)符合结构、构造、施工、防火等方面要求。楼梯属承重结构,除承受自重,还 承担使用中产生的较大的活荷载,并且楼梯是整个建筑中刚度较薄弱的部分,因 此楼梯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并适当地考虑楼梯间的位置,采用一 定的加强措施,以保证结构的坚固、安全。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合理的构造方案,使施工简单,经济合理。民用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宜设置楼梯间。楼梯间在受火灾时又有竖向井筒的烟囱 作用,因此,要具有一定的防火能力,符合国家防火规范的规定。从防火、防烟的角 度看,楼梯间可分为开敞式楼梯间、封闭式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几种形式。供疏散用 的楼梯间,除一、二、三级耐火等级的公共建筑和六层以下的单元住宅建筑外,其余 如医疗、影剧院、体育类建筑以及超过五层以上的其他民用建筑,均应设置封闭楼梯 间。此外,高层建筑中一类建筑和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单元式和走廊式住宅除 外),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3)注意美观。楼梯也是建筑装饰、装修设计的重要部分之一,尤其是公共建筑的主 要楼梯,楼梯的形式、栏杆的式样,细部处理都要考虑建筑环境空间的艺术效果。2 .楼梯的组成和类型(1)楼梯的组。 楼梯一般由楼梯段、楼梯平台和栏杆、扶手三部分组成(图5.1)。1)楼梯段,是指设有若干踏步供层间上下行走的通道段落,也称梯段或梯跑。是楼 梯联系两个不同标高平台的倾斜构件,也是楼梯主要使用和承重部分。为减少人们上 下楼梯时的疲劳和适应人们的习惯, 一段楼梯段的踏步数最好不超过18级,最少不少 于3级。2)平台,是指两楼梯段间的水平板,起缓解行人疲劳和改变行进方向的作用。楼层 之间的平台让人们在连续上楼时可稍加休息,故也称作中间平台或休息平台。与楼层地面标高相同的平台还有 用来缓冲、分配从楼梯到达各楼层的人流的 功能,称作楼层平台。3)栏杆(栏板)和扶手,是指楼梯段及平台边 缘的安全保护构件, 供上下楼梯时倚扶之 用,要可靠、坚固并有足够的安全高度,当 楼梯宽度不大时可只在梯段临空面设置,当 楼梯宽度较大时(大于1.4m),非临空面也应 加设扶手,当楼梯宽度很大时(大于2.2m)还 应在梯段中间加设扶手。实心的称栏板,漏空的称栏杆。栏杆栏板 上部供人们倚扶的配件称为扶手。(2)楼梯的类型。楼梯的类型形式选择,主要根据建筑物的 使用性质、楼层高度、楼梯的位置,楼梯 间 的平面形状、材料的提供、人流的多少与缓 急等因素综合考虑。按材料分类有木楼梯、钢筋混凝土楼梯、 金属楼梯等。图5.1 楼梯的基本组成按使用性质分类:1)主要楼梯, 一般布置在建筑门厅内明 显的位置或靠近主入口的位置。2)辅助楼梯,在建筑的次要出入口或建 筑适当的位置设置,如建筑走道转折 处, 容纳比较小的人流,或仅供紧急疏散用。3)消防楼梯等,专为防火使用。当建筑内部楼梯的数量与位置未满足 防火要求时,经常在建筑的端部设置开敞式疏散楼梯。按外型分类(图5.2):图5.2 楼梯形式示意图1)单跑楼梯。直行单跑楼梯多用在层高不大或楼梯较陡的建筑中,造型优美、丰富 建筑空间的弧形单跑楼梯和螺旋楼梯,具有很好的装饰性,但其受力复杂,施工难 度较大,因此使用受到限制,尤其是螺旋楼梯,坡度较陡,不宜做为疏散楼梯;对 人流较大和防火要求较高的多层公共建筑应考虑使用交叉楼梯。2)双跑楼梯。平行双跑楼梯是一般建筑物中常见的,平面形状和尺寸与一般房间相 近,是便于平面组合的楼梯形式;直行双跑楼梯适用于人流很大、楼层很高的大厅 内主楼梯,导向性较强;折行双跑楼梯适用小住宅、过厅等;另外还有常用于公共 建筑的主要楼梯的双分式、双合式楼梯和剪刀式楼梯、交叉楼梯等。3)三跑楼梯。将层高分成三个梯段,并围成较大尺寸的楼梯井, 一般在层高较大、 楼梯间接近方形时采用,也常用于结合楼梯井设置电梯时采用。此外,有些公共建筑中也采用四跑或多跑楼梯。3 .楼梯的尺度(1)梯段宽度与平台宽度。楼梯的宽度应满足疏散要求,从确保安全角度出发,楼 梯宽度主要由通过该梯段的人流数来确定的,还应考虑建筑的类型、耐火等级、层 数及通过的居住或工作人数等因素。 一般按每股人流宽为0.55+(0~0.15)m的尺寸确 定,每部楼梯应不少于两股人流,尺寸(0—0.1Sm)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的摆幅,人流 较多的公共建筑中应取上限值。 一般单股人流通行梯段宽0.85m,双股人流通行梯段 宽为1.1~1.4m,三股人流通行时梯段宽1.65—2.1m[图5.3(a)]。图5.3 楼梯的宽度与平台宽度楼梯平台的净宽度不得小于梯段的净宽度,以确保通过楼梯段的人流和货物也能顺 利地在楼梯平台上通过,避免发生拥挤堵塞[图5.3(b)]。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 再适量加宽。(2)楼梯的坡度与踏步的尺寸。楼梯的坡度是指梯段的斜率, 一般用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表示,也可用斜面在垂 直面上的投影高与在水平面的投影宽之比表示。坡度小时,行走舒适, 但占地面积 大,增加造价;反之可节约面积,但行走吃力。 一般楼梯的坡度范围在25 ° ~45 °之间,室内楼梯坡度常用26 °—35 °为宜。小于20 °应采用坡道,大于45°采 用爬梯(图5.4)。楼梯的坡度还应根据各种房屋使用 性质的不同而进行设计,如人流量 大的公共建筑中楼梯应较平坦,其 坡度一般采用l:2。人流量小的居住 建筑的户内楼梯或辅助楼梯可较 陡,最高可达1:1。但专供老人和幼 儿使用的楼梯则需平坦些。踏步的 高宽比构成楼梯的坡度,一般以h表 示踏步高,‘ 表示踏步宽。踏步尺寸 与人们的步幅有关,通常用下列经 验公式表示:图5.4 楼梯坡道爬梯的坡度范围踏步由踏面(踏步宽度)和踢面(踏步高度或踢板)组成(图5.5)。为了适应人在上楼梯时脚的活动情况,踏面应适当放宽,在不增加楼梯间进深 的情况下可加踏口或将踢面做倾斜,使踏面宽度增大。踏口长度约挑出踢面20~40 ㎜。楼梯越陡则踏口出挑应越大.这样也能解决楼梯间深度受到限制,致使踏面宽度 不足最小尺寸的情况。2h+b=600~620㎜ 或h+b=450㎜600~620表示一般人的步幅。民用建筑中楼梯踏步的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的限值见表5.1。表5.1 一般楼梯踏步尺寸图5.5 踏步尺寸(3)栏杆、扶手的高度。扶手高度是指自踏步前缘线至扶手顶面的垂直距离。扶手的高度与楼梯 坡度、楼梯的使用要求有关,很陡的楼梯扶手高度大些。 一般扶手高度为 900㎜,托幼建筑应符合儿童身材,扶手高度一般为600㎜。楼梯顶层水平扶 手及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超过500㎜长时,其高度宜为1000㎜以上(图 5.6)。(4)楼梯净空高度。指楼梯平台下或梯段下通行人或物件时应需要的竖向净空高度,平台下 净高一般应大于2.00m,梯段下净高应大于2.20m。对于楼梯的净空高度设计 时应特别注意楼梯平台构件所需的高度(图5.7)。图5.7 楼梯的净高设计图5.6 楼梯栏杆的高度图5.8 楼梯平台下设入口的几种方式底层楼梯间平台下的出入过道,净高应不小于2.00m。当楼梯子台下做通道或出入口时,为满足净高的要求,在楼梯间进深较大、底层平台较宽的 条件下,可采用将底层首跑加长,形成长短跑的办法解决[图5.8(a))。也可利用建筑物的室内外 高差,梯段长度不变,降低入口处平台下地面的标高,使平台下净高达到要求。为防雨水内 溢,平台下应比室外至少高一级台阶[图5.8(b)]。这种方法楼梯梯段构造简单。综合上述二种方法,既采取长短跑梯段,又降低平台下的地坪标高,以满足净空要求。这是 一种常用的手法[图5.8(c)]。也可底层用直行单跑或宜行双跑楼梯直接从室外上到二楼[图 5 .8(d)],南方多使用这种方式。(5)楼梯梯段尺寸。楼梯梯段尺寸包括梯段宽度、梯段长度和梯段高度。1)梯段宽度,是指梯段边缘或墙面之间垂直与行走方向的水平距离。若楼梯间的开间已定,应按开间确定梯段宽度,如双跑楼梯的梯段宽度B1为:B1=(B-B2)/2式中:B为楼梯间的净宽; B2为梯井宽度。梯井宽度是指上下两梯段内侧之间缝隙的水平距 离。考虑梯段的施工,应有一定的梯井宽度, 一般为60-200㎜。梯段宽度应采用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数,必要时可采用1/2的整数倍。2)梯段长度,是指梯段始末两踏步前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梯段长度(L)与踏步宽度(b)及该 梯段的踏步数量(N)有关。梯段的踏步数量与该梯段所在楼层的高度(H)和踏步高度(h)有关。若为双跑楼梯,且两个梯段为等跑,则梯段的踏步数量为N=H/2h;由于梯段上行的 最后一个踏步面的标高与平台一致,在计算梯段长度时,应减去一个踏步宽度梯段 长度,即L =(N一1)b。3)梯段高度,与梯段的踏步高度和数危有关,楼梯各部分尺寸见图5.9,例如某住宅 层高2 .80m,楼梯间开间2700㎜,进深5400㎜,一梯两户,入户门宽900㎜,门侧 墙垛120㎜。室内外高差0.6m。设计一平行双跑楼梯,要求平台板下作出入口。梯段宽度刀1 =(2700—2×120—60)÷2=1210㎜(120㎜为半砖墙厚, 60㎜为梯井尺 寸)。中间休息平台宽应不小于月1。根据层高H确定每层楼梯踏步高度h和步数N。按关系式h=H/2N。采用等跑梯段, h =2800/2×8=175㎜, h =2800/2×9 =155.6㎜, 16步和18步的 踏步高度h都在正常范围,考虑住宅建筑的性质,确定N=8步,h =175㎜ 又根据2h+b =600~620。则有b =600—2×175 =250㎜。根据规范规定住宅踏步宽度应大于260㎜,故取b = 260㎜标准层梯段长度L=(N一1)b =(8一1)×260 =1820㎜。为了平台板下作出入口,根据所给条件, 采用长短跑和降低平台板下地坪相结合的 办法。楼梯间和室外地面留一级150㎜高台阶,则平台板下地坪标高一0.45m。首层 第一跑楼梯加长到 11 步,则首层中间平台标高为1.925m ,该子台梁下净高为 1925+450-250(平台梁高):2125㎜,满足大于2m的要求。5.1.2 钢筋混凝土楼梯由于钢筋混凝土的耐火耐久性能均比其他 材料好, 并且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因此在一 般建筑中采用最为广泛。它有现浇式(又称整 体式)和预制装配式两种。1.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梯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梯是指楼梯段、楼梯 干台等整浇在一起的楼梯。它整体性好,刚度 大,对抗震有利,但模板耗费多,施工速度慢,故 多用于工程比较大、抗震设防要求高或形状复 杂的楼梯形式。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梯有板式 楼梯和梁板式楼梯两种。(1)板式楼梯。板式楼梯是指楼梯段作为一块整板搁在楼 梯梁上,是以板的受力方式承受荷载,两个平台 梁的距离就是板式梯段的跨度[图5.10(a)];若 平台梁影响其下部空间高度或认为视觉不美 观,可取消干台梁,将梯段与楼梯平台形成一 块整体折板,图5.9 楼梯各部尺寸但这样会增加楼梯段板的计算跨 度,增加板厚[图5.10(b)]。板式楼梯 底面平整,外形简洁,支模容易。公共建筑和庭园建筑的外部楼 梯也较多的采用悬臂板式楼梯,其 特点是梯段和平台均无支承,完全 靠梯段与平台组成空间板式结构与 上下层楼板结构共同受力,造型新 颖、空间感好[图5.10(c)]。板式楼梯梯段上踏步的三角形 截面不能起结构作用,板厚和混凝 土耗量较大,因此,宜在梯段长度 的水平投影不大于3.6m时使用。图5.10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2)梁板式楼梯。当楼梯段较宽或负荷较大时,采用板式楼梯往往不经济,这时增加梯段斜梁, 以承受板的荷载并将荷载传给平台梁,这种梯段称为梁板式楼梯。这种形式能减小板的跨度,从而减小板的厚度,节省用料,结构合理。缺点是 模板比较复杂,当楼梯斜梁截面尺寸较大时,造型显得比较笨重。梁板式楼梯在结 构布置上有双梁布置和单梁布置两种。双梁式梯段系将梯段斜梁布置在梯段踏步的两端,这时踏步板的跨度便是梯段 的宽度。这样板跨小,对受力有利[5.11(a.b)]。梯梁在板下部的称正梁式梯段,也称 明步楼梯。有时为了让梯段底表面干整或避免洗刷楼梯时污水沿踏步端头下淌,弄 脏楼梯,常将楼梯斜梁上反,梯段下表面平整, 这种形式称为反梁式梯段,也称暗 步楼梯。在梁板式结构中, 单梁式楼梯的每个梯段由一根梯梁支承踏步。梯梁布置有两 种方式: 一种是将梯段斜梁布置在踏步的一端, 而将踏步的另一端向外挑出作成单 梁悬臂式楼梯[图5.12(a)];另一种是将梯段斜梁布置在梯段踏步的中间,让踏步从梁 的两侧悬挑,称为单梁挑板式楼梯。单梁楼梯受力复杂,梯梁不仅受弯,而且受 扭,特别是单梁悬臂式楼梯,更为明显。但这种楼梯外形轻巧、美观,常为建筑空 间造型所采用。图5.11 现浇钢筋混凝土粱板式楼梯图5.12 现浇钢筋馄凝土单梁式楼梯单梁挑板楼梯受力较单梁悬臂式楼梯合理,其梯梁的支承方式有两种: 一是将双跑梯的两 根梯梁组合成一刚架.支承在与楼层同高的平台或立柱上,而中间平台部分与梯粱刚接 [图5.12(b)];另一种则在中间平台处设平台梁,由平台梁、支承梯梁,并将荷载传到平台 梁下的立柱上。也有靠墙的梯段,在踏步板的一端设斜梁,而踏步板的另一端则搁置在楼梯间的承重墙 上;或将踏步板的一侧插入墙体,另一侧悬空形成悬臂式楼梯;有时将暗步楼梯的斜粱减 薄加高,结合栏板设计,形成栏板梁式楼梯,将建筑要求与结构形式有机结合。2.装配式钢筋混凝上楼梯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是将梯段、平台等构件单独预制,现场装配的楼梯。这种形式的 楼梯,工业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现场湿作业少,不受季节性施工限制。根据生产、运 输、吊装和建筑体系的不同, 一般可分为中小型构件装配式楼梯和大型构件装配式楼梯两 类。(1)中、小型构件装配式楼梯。中、小型构件装配式楼梯构件小而轻,易制作,便于安装,但施工速度较慢,适用于施 工条件较差的地区。 一般预制踏步和支承结构是分开进行的。1)基本预制构件。①预制踏步。钢筋混凝土预制踏步的构件截面形式一般有一字形、 L形和三角形三种。 一字形踏步制作简单,在踏步板间砌斗砖做为踢板。 L形踏步板有正、反两种形式, 其受 力相当于带肋板,结构合理。三角形踏步板有实心和空心两种,安装后底面平整(图 5.13)。图5.13 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梯踏步的形式②预制干台梁。预制平台梁可制作成矩形,为加大梁下净高也可制成L形或预留缺 口,斜梁搁置在平台梁桃出的翼缘上或插入缺口内[图5 .14(a)]。⑧预制平台板。一般常做成条形简支板,搭在楼梯间承重墙上或平台梁上(图 5.14)。④预制斜梁。一般在三角形踏步下做等截面预制斜梁,而在一字形、 L形踏步下做 锯齿形锯形梁(图5.14)。2)支承结构。中小型构件装配式楼梯按其支撑方式可分为墙承式、梁承式和悬臂式 三种形式。①墙承式。这种楼梯最适宜直行单跑楼梯或中间有电梯的三折楼梯。若采用平行双跑楼梯时,需在楼梯间中央加一道墙,支撑两边的踏步板,这样造成 了行人视线被遮挡,搬运大型家具也较困难。通常在中间墙上开设观察孔,以使上下 行人流视线相通,避免碰撞(图5.15)。图5.14 预制梁承式楼梯构造图5.15 预制墙承式楼梯构造墙承式楼梯踏步的安装与砌墙同步进行,比较方便,构件制作简单,造价较低, 同时,由于省去平台梁,也增加了平台下的净空高度。②梁承式。是由预制斜梁支撑预制踏步板所构成的楼梯,楼梯斜梁的两端搁置 在干台梁上,平台梁搁置在两侧墙上,平台板大多搁在横墙上,也有的一端搁在 平台梁上,而另一端搁在纵墙上(图5.14)。③悬臂式。也称悬臂式墙承楼梯,是将预制单个踏步板的一端嵌固在楼梯间侧墙上, 另一端悬挑。踏步板一般选用L形,压入墙内部分可为矩形,嵌入墙内长度不小于一 砖。踏步板有正放和倒放两种,正放踏步,受力合理,上下踏步板的接缝位于踢面板 的上部,当用水冲洗时不致渗水。踏步板的长度可控制在1.2~1.5m以内。当遇到楼 板搁置处,踏步的矩形端部需做特殊处理(图5.16)。图5.16 顶制悬臂踏步楼梯(2) 大型预制构件装配式楼 梯。足由楼梯段和楼梯平台 各为一个单独构件装配而 成。这种楼梯构件数量少, 工业化程度高,但施工需要 大型运输和吊装设备。1)平台板。将平台板和平 台梁分开单独预制,这样能 减小构件的重量,平台板一 般采用预制圆孔楼板、 L形 平台梁,也有将平台和干台 梁预制成一个构件。为了减 轻自重,节约材料,平台板 一般采用槽形板或空心板(5.21)7楼)。梯段。 在跨度不太大的楼梯段中,使用板式楼梯底面平整,并且预制简单方 便。可将梯段做成空心断面以降低构件重量。斜梁与踏步预制成一个构件的梁板式 楼梯,可减轻踏步的重量,节约材料, 一般做成抽孔踏步、底板提高去角或折板式 踏步(图5.18)。图5.17 预制楼梯平台与梯段连接构造3)连平台预制楼梯。在建筑千面设计和结构布置有一定需要的场所,或工业化程度 高、专用体系的大型装配式建筑中,也可将平台板和楼梯段共同预制(图5.19)。图5.19 梯段连平台预制构件楼梯图5.18 楼梯梯段为防止行人在上下楼梯时滑倒,尤其是人流较集中拥挤的楼梯中,踏步表面应做 防滑和耐磨处理。 一般是在踏步近踏口处用不同于面层的材料,如:水泥铁屑、金刚 砂、金属条、马赛克、橡塑条等,做出略高出踏面的防滑条;也可用带有槽口的陶土 块或金属板包住踏口,作成防滑包口(图5.21)。2.栏杆(栏板)扶手楼梯的栏杆是防护措施,应安全、坚固、耐久和造型美观。5.1.3楼梯的细部1.踏步(1)踏步的面层楼梯踏步的踏面应 耐磨、防滑、耐冲击、 易于清扫,常采用水泥 砂浆面层、水磨 石 面 层、缸砖面层及石材面 层等。在有些高级或特 殊要求的建筑中尚有木 面层及铺设地毯做面层 (图5.20)。(2)踏步的防滑构造图5.20 踏步面层构造(1)栏杆。1)透空式栏杆。栏杆多 采用方钢、圆钢、钢管或 扁钢等材料,并可焊接或 铆接成各种图案,既有防 护作用又起装饰作用。方 钢截面的边长与圆钢的直 径一般为15—25㎜,扁钢 截面不大于6㎜×40㎜。 栏杆钢条花格的间隙对居 住建筑或儿童使用的楼梯 均不宜超过110㎜,在儿 童使用的建筑楼梯中,为 防止儿童攀爬,应不宜设 水平横杆栏杆。也有用铝 合金、木材制作的栏杆 (图5.22)。图5.21 踏步的防滑构造图5.22 空花栏杆栏杆与梯段、踏步、平台的连接方式有锚接、焊接和栓接三种。锚接是在梯段或平台上预留 孔洞,孔宽50㎜×50㎜,深至少80㎜,将栏杆插入孔内,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嵌固。焊接 则是在梯段平台预埋铁件与栏杆焊接,在折板式楼梯中宜采用栓接,利用螺栓将栏杆固定在踏 步上(图5.23)。图5.23 栏杆与梯段的连接构造2)栏板栏板多采阔钢筋混凝 土: 、加筋砖砌体以及用钢 丝网水泥板制作,也可用透 明的钢化玻璃或有机玻璃镶 嵌j:栏杆立柱之间,把栏板 作得空透简洁。砖砌栏板常 敝立砖砌筑,外侧用钢筋网 加 固 , 或 在 栏 板 内 每 隔 1000—1200㎜ 设 竖向小构造 柱, 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扶 手连成性体[图5.24(a.b)]。图5.24 栏板式、组合式栏杆构造3)组合式栏杆。是将空花栏杆和栏板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种栏杆形式,拦板部分 采用砖、钢筋混凝土,钢丝水泥板等,也町采用木板、玻璃金属板等轻质美现的材 料[图5.24 (c)]。(2)扶手扶手位于栏杆顶部,是供人们上下楼梯依扶之用,扶手一般多山硬木制作,也 有金属扶手、塑料扶手、水磨石扶手、天然或人造石材扶子等;按构造分有空花栏 杆扶手栏板扶手和靠墙扶手等。(3)栏杆扶手的连接构造。1)栏杆与扶手的连接。木扶手靠木螺丝通过一通长扁铁与空花栏杆连接,扁铁与 栏杆顶端焊接并每隔300㎜左朽开一小孔,穿过木螺丝固定;金属扶手足通过焊接的 方法连接;塑料扶手是利用其弹性卡在扁钢带上;靠墙扶手则是靠预埋开义扁铁用 木螺丝来固定。栏板上的扶手多采用水磨石或用水泥砂浆粘结的石材、面砖扶手(图 5.25)。2)栏杆扶手与墙、柱的连接。靠墙扶手以及楼梯顶层的水平栏杆扶手应与墙、柱 连接。可以在砖墙上预留孔洞,将栏杆扶手铁件插入洞内并嵌固;也可以在混凝土 柱相应的位置上预埋铁件,再与栏杆扶手的铁件焊接(图5.26)。图5.25 扶手式及扶手与栏杆的连接构造图5.26 栏杆扶手与墙柱连接构造将上下行扶手在转折处断开各自收头,因扶手断开,栏杆的整体性受到影响,需在 结构上互相联系(图5.27)。(4)楼梯转折处扶手处理在平行双跑楼梯的平台转折处,当上行楼梯和下行楼梯的第一个踏步口设在一 条线上,如果平台栏杆紧靠踏步口设置,则栏杆扶手的顶部高度会出现高差,这时 可以将楼梯扶手进行处理,做成一个较大的弯曲线.以解决扶手的高差变化,即鹤 颈扶手。也可以将平台处栏杆移至臣踏步口约半步的地方,或将上下行梯段的第一 步踏步口错开一步布置,这样扶手连接较为顺畅,但减小了平台的有效宽度,还可图5.27 转折处扶手高差处理方法5.2 电 梯在当房屋的层数较多(如超过6层以上的住宅或最高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底层室内地 面的高度在16m以上的住宅)或高层建筑中,使用楼梯上下楼需消耗较大的体力并且 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因此要设置电梯作为垂直交通工具. 另外有些建筑虽然层数不 多,但建筑级别较高或有特殊需要(如宾馆、医院),或经常有较重的货物要运送(如 商店多层仓库工厂)中常设电梯。5.2.1 电梯的设计要求电梯不能作为建筑垂直交通的安全出口,设置电梯的建筑物仍应按防火规范规定 的安全疏散距离设置疏散楼梯,电梯最好不被楼梯围绕布置。在以电梯为主要垂直 交通的建筑中,每栋建筑物内或建筑物内每个服务区,乘客电梯的台数不应少于2 台;单侧排列的电梯不应超过4台;双侧排列的电梯不应超过8台,且不应在转角处 紧邻布置。电梯的候梯厅的深度应满足表5 .2的规定。5.2.2 电梯的种类及构成(1)电梯的种类。电梯的种类按其功能可分为乘客电梯、载货电梯、病床电梯和小型杂物等(图 5.28)。(2)电梯的构成。电梯是由轿箱、电梯井迫及机械设备等三部分构成。电梯轿箱是直接作载入或 载货之用,其内部造型用材应美观,经久耐用,井易于清洗。现今轿箱常用金属框 架结构,内部用光洁有色钢板壁面或有色有孔钢板壁面、花格钢板地面、荧光灯局 部照明以及不锈钢操纵板等。入口处采用钢板铝材制成的电梯门槛。电梯井道是电 梯运行的垂直通道,应按其种类的不同而设汁平面形式、尺寸, 并具有足够的强度 和刚度。表5.2 电梯候梯厅深度5.2.3 电梯的设计及有关细部构造为使电梯正常安全地使用,应设置电梯井道、电梯门套和电梯机房等。 1.电梯井道电梯井道内设有电梯轿箱、电梯出入口以及导轨、导轨撑架,平衡锤和缓冲器等图5.29 电梯井道内部示意(图5.29)。`(1)井道的尺寸。应根据电梯的型号,机器设备的大小和检修需要而确定井道的平面尺寸。 一般井道 净尺为1800㎜×2100㎜、 1900㎜×2300㎜、 2200㎜×2200㎜、 2400㎜× 2300㎜、2600㎜×2300㎜、 2600㎜×2600㎜等。(2)井道的防火。井道是在高层建筑中穿通各层的垂直通道,容易形成火灾中火焰及烟气从中蔓延,因此井道和机房四周的围护结构必须具备足够的防火性能,其耐火极限不低于该建筑 物的耐火等级的规定, 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墙或砖墙。当井道内超过两部电梯时,需 用防火维护结构隔开。(3)井道的通风。为有利于通风和一旦发生火警时能迅速将烟和热气排出室外,井道的顶层和中部适 当位置(高层时)及坑底处设置不小于300㎜×600㎜或其面积不小于井道面积的3.5%的 通风口,并且通风口总面积的1/3应经常开启。通风管道可在井道顶板上或井道壁上 直接通往室外。(4)井道的隔声为了减轻机器运行时对建筑物产生 振动噪声,应采取适当的隔声措施。 一 般在机房机座下设置弹性垫层隔振。当 电梯运行速度超过1.5m/s时,除设弹性垫 层外,还应在机房与井道间设隔声层, 高度为1500~1800㎜(图5.30)。电梯井道外侧应避免作为居室,否 则应注意设置隔声措施,最好楼板与井 道壁脱离开,另作隔声层;也可只在井 道外加砌混凝土块衬墙。图5.30 电梯机隔振,隔声构造井道底、坑壁及底须作防水处理,坑底设排水设施。为便于检修需考虑,坑壁 设置爬梯和检修灯槽。坑底位于地下室时,宜从侧面开检修小门。坑内预埋件按电 梯要求确定。2 .电梯门套1)电梯间的厅门口即井道各层的出入口,由于电梯间厅门是人流或货流频繁(5)并道的检修。井道内为了安装检 修和缓冲,井道的上下 均应留有必要的空间, 尺寸与运行速度有关,见表 5.3。表5.3 井道顶层及底坑尺寸经过之处,要坚固、适用、美观,因此在厅门洞 口上部和两侧装上门套。 电梯厅电梯间门门套构造 做法应与电梯厅的装修统 一,可采用水泥砂浆抹面、水磨石、大理石及硬 木板或金属板贴面。除金 属板为电梯厂定性产品外,其余材料均为现场制 作或预制(图5.31)。图5.31 电梯厅门门套构造2) 在 出 入 口 处 的 地 面,应在电梯门洞下 缘的位置向井道内挑 出一牛腿,作为乘客 进入轿箱的踏板处。 牛腿出挑长度随电梯 规格而定,通常由电 梯厂提供数据。牛腿 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现 浇 或 预 制 构 件 ( 图 5.32)。图5.32 门厅牛腿构造3)导轨撑架与井道内壁的连接构造可采用锚接、栓接和焊接(图5.33) 。 3.电梯机房电梯机房一般设在电梯间的顶部。机房的平面尺寸需根据机械设备尺寸的安排和管理维修等需要来确定。常用平面尺寸有1800㎜×3600㎜、 1900㎜×3900 ㎜、 3800㎜×3600㎜、 4000㎜×3900㎜、 2400㎜×3900㎜、 5000㎜×3900 ㎜、 2600㎜×4000㎜、 5400㎜×4000㎜。4.自动扶梯自动扶梯是一种在一定方向上能大量、 连续输送客流的装置。它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耗电省、安装维修方便等优点,多用于持续有大量人流上下 并且使用要求较高的建筑物,如机场、大型商店、火车站、展览馆、地铁站 等,其位置应设在大厅的明显位置。自动扶梯可以正逆方向运行,既可做提 升,又可做下降。在机械停止运转时,可作临时性的普通楼梯使用,但自动 扶梯不得计作安全出口(图5.34)。图5.33 导轨撑架固定构造图5.34 自动扶梯在大型交通建筑中,可采用自动人行道,这是一种可连续输送乘客的装置,安全 可靠,运输效率高。 一般是水平式,特殊需要时最大倾斜角为12 ° ,通常设置在室 内,可单台、双台、多台并联或交叉布置。由于电梯、自动扶梯的型号不同,生产厂家的区别,规格和数据各不相同,设计 时必须依据具体的资料进行。5.3 台阶与坡道台阶与坡道多是设置在建筑物出入口处的辅助构件,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在形式 上有所区别。在一般民用建筑中,是在车辆通行及专为残废人使用的特殊情况下才设 置坡道。有时在走廊内为解决小尺寸高差时也用坡道。台阶和坡道在入口处对建筑物 的立面还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因而设计时既要考虑实用,还要注意美观。自动扶梯的布置形式有平行排列、交叉排列、连贯排列、集中交叉式。自动扶梯的坡度一般采用30°,按运输能力分单人和双人两种型号,见表5.4。宽 度为600㎜(单人) 、800㎜(单人携物) 、1000㎜, 1200㎜(双人)。表5.4 自动扶梯型号规格(倾斜角为30°)5.3.1 室外台阶台阶有室内台阶和室外台阶之分,室内台阶主要用于室内局部之间的高 差联系,室外台阶主要用于联系室内外地面。由于室外台阶使用较多,本节 仅介绍室外台阶。为防潮、防水, 一般要求首层室内地面至少要高于室外地 坪150㎜,这部分高差要用台阶联系。1.台阶的形式台阶由踏步和平台组成,其形式有单面踏步式、两面踏步式和三面踏步 式等(图8.35)。台阶坡度较楼梯平缓,每级踏步高为100—150㎜,踏面宽为 300~400㎜,当台阶高度超过lm时,宜设有护栏。在出入口和台阶之间设平 台, 平台应与室内地坪有一定高差, 一般为40~50㎜,且表面应向外倾斜1 %~3%坡度,避免雨水流向室内。2.台阶的构造台阶构造是由面层、结构层和基层构成(图5.36)。面层应具有耐磨、光洁、易于清扫等功能, 一般采用耐磨、抗冻材料, 常见有水泥砂浆、水磨石、缸砖以及天然石板等。水磨石在冰冻地区容易造 成滑跌,应慎用,如使用必须采取防滑措施。缸砖、天然石板等多用于大型 公共建筑大门出入口处,但也应慎用光滑表面的材料。结构层承受作用在台阶上的荷载, 应采用抗冻、抗水性能好且质地坚实的 材料,常见有粘土砖、混凝土、天然石 材等。普通粘土砖抗冻、抗水性能较差,砌做台阶整体性也不好,容易损坏,即使做了面层也会剥落,故除次要 建筑或临时性建筑中使用外, 一般很少 用。大量的民用建筑多采用混凝土台图5.36 台阶的构造类型 图5.35 台阶与坡道的形式基层为结构层提供良好均匀的持力基础, 一般较为简单,只要挖去腐殖土做一垫层即 可。在严寒地区如台阶下为冻胀土(粘土或亚粘土)可采用换土(砂土)法来保证台阶基 层的稳定。为预防建筑物主体结构下沉时拉裂台阶,应将建筑主体结构与台阶分开,并待主 体结构有一定沉降后,再做台阶;或者把台阶基础和建筑主体基础做成一体,使二者 一起沉降,这种情况多用于室内台阶或位于门洞内的台阶;也有将台阶与外墙连成整 体,做成由外墙的挑出式结构。5.3.2 坡道当室外门前有车辆通行及特殊的情况下,要求设置坡道。如医院、宾馆、幼儿 园、政办公楼以及工业建筑的车间大门等处就应设置。坡道多为单面坡形式。有些大 型公共建筑,为考虑车辆能在出入口处通行,常采用台阶与坡道相结合的形式。或在 有残疾人轮椅车通行的建筑门前,应在有台阶的地方增设坡道,以方便出入。坡道的 坡度一般在l;8—1:12之间。室内坡道不宜大于1:8;室外坡道不宜大于1:10;供轮椅 使用的坡道不应大于1:12。当坡度大于l:8时须做防滑处理一般做锯齿状或做防滑条 (图5.37)。坡道也是由面层结构层和基层组成,要求材料耐久性抗冻性好,表面耐磨。常见 结构层有混凝土或石块等,面层以水泥砂浆居多,基层也应注意防止不均匀沉降和冻 胀土的影响。图5.37 坡道的构造小 结楼梯是建筑中楼层间的垂直交通联系的构件,应满足交通和疏散要求, 还应符合结构、施工、防火、经济和美观等方面的要求。楼梯由梯段、平 台、和栏杆及扶手组成。学习楼梯一节应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1.有关楼梯设计方面的知识,包括楼梯组成、功能、形式等,另外楼梯 段的宽度、坡度及楼梯有关的净空高度等必须掌握,楼梯的坡度既要便于通 行,又要节省面积, 一般不宜超过38°。踏步尺寸与楼梯坡度、人脚长度、 人的步距等有关。楼梯平台深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00 ㎜,平台净高不应小于2000㎜。楼梯底层中间平台下做通道而平台净高不满 足要求时,可采取降低梯间地坪、增加第一梯段的踏步数量或两者结合的办 法解决。2.有关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要求,包括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的特点及结 构形式,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构造特点与要求, 以及楼梯的细部处 理等都必须重点掌握。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有板式和单梁式和双梁式几种结 构形式。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梯的预制构件有小型、中型和大型。小型构件装 配式楼梯的预制踏步有三角形、L形和一字形三种,预制踏步的支撑方式有 梁承式、墙承式和悬挑式等。平台板可采用预制空心板、槽型板等,中型构件装配式楼梯的预制梯段有板式 和梁式两种结构形式。平台梁和平台板 可预制成一个构件,也分开预制预制梯段与平台梁应有可靠的连接。楼梯的 细部包括楼梯踏步面层应耐磨、便于行走、易于清洁,踏面通常应做防滑处 理。楼梯栏杆与踏步以及与扶手应有可靠地连接,并应做好扶手转弯处理。 电梯和自动扶梯都是用电作为动力的垂直交通设施。电梯由轿箱、电梯井道 及运载设备等三部分组成。学习电梯一节应掌握电梯设计方面和细部构造要 求。电梯应注意井道的防火、通风、防潮或防水以及机房的隔声、防火防水 和保温隔热等构造。其细部构造包括厅门的门套装修、厅门牛腿的处理、导 轨与井壁的固结处理。自动扶梯应掌握其排列方式、适用坡度及使用宽度。室外台阶和坡道均为建筑物入口处连接室内外不同标高地面的构件。学 习台阶一节主要掌握台阶和坡道的类型和构造,台阶和坡道应坚固耐磨,具 有较好的耐久性、抗冻性和抗水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