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记叙文之整体感知,揣摩主旨-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阅读专题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01 记叙文之整体感知,揣摩主旨-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阅读专题 素材

资源简介

记叙文之整体感知,揣摩主旨 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据此,将着重围绕记叙文阅读中“探究文章主旨”这一考点,依照中考主旨把握类试题,结合教材典例,总结方法,学以致用。
【中考要点】
整体感知文章的大致内容。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归纳内容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把握感知文章内容的切人点。
2.学会由切人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通过阅读实践,总结出整体感知一般记叙文主要内容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由切人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中考主旨题目的答题策略
课时安排:1课时
【相关知识】
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文的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依据记叙文的记叙顺序划分层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记叙文的特点和分类:记叙文种类繁多,内容广阔。凡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都可以叫记叙文。包括小说、散文、随笔、回忆录、游记等文学作品,也包括史传、神话传说、童话、寓言和故事等,还应包括新闻报道(如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等。
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
(师过渡)今天我们将一同探寻中考记叙文的一个关键点,整体感知,揣摩主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是从文章的整体上着眼,把握文章写了什么,揣摩主旨就是理解文章为什么这么写。记叙文的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价值所在。那么,如何准确捕捉这些主旨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归课本,结合真题,整体感知文章,寻找和领悟记叙文主旨。
二、了解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1.能准确把握感知文章内容的切人点。
2.学会由切人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通过阅读实践,总结出整体感知一般记叙文主要内容、揣摩主旨的步骤和方法。
三、直击考题
师引导:整体感悟、分析文章主旨,实际上是考查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既包括理解分析文章内涵的能力,又包括概括、提炼、表达的能力。由于此考点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思维量较大。因此难度较大,往往得分不高。不过,只要考生能够掌握其解题规律和方法,还是能够达到“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效果。
师过渡:中考题中,主旨题一般怎么考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2023年的中考真题是如何考记叙文主旨的:
1.2023山东威海《锻打》——请概括归纳本文的主题。(3分)
2.2023兰州《老屋记》——读完这篇文章,也许你会联想到这些词语:童年、故乡、记忆……请结合全文内容,选择其中一个词语谈谈你对主题的理解。(4分)
3.2023湖南长沙《圆满》——小说中不同的人对“圆满”有不同的理解,请结合小说主旨,说说你对这些“圆满”的看法。(7分)
(2)这些关于主旨探究的中考题,其实在课文里也有这样的类似问法
1.七年级《植树的牧羊人》: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阅读这两段,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2.八年级《社戏》: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是让“我”昏昏欲睡的戏,但是文章最后却说是“好豆”“好戏”,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3.九年级《变色龙》:变色龙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奥楚蔑洛夫“变色”的原因又是什么?这一人物形象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对我们认识社会有什么意义?
师总结:整体感知、揣摩主旨一般考查方式为:
A归纳概括类:要求直接概括文章的观点(主旨),如“读完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题。”
B理解意义类:考查对体现主旨的关键句子的理解,实际上是间接概括主旨。如:“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再把这把土扔了,就等于扔掉了我的整个人生’的深刻含义。”
C题目理解类:通过考查对题目内涵的理解来考查对主旨的理解。如:“作者为什么用‘痴心石’作为文章的题目?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D看法启示类:根据阅读感受谈启示(体会、看法)的题。如:×××的事迹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选择一点,结合本文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提醒学生做笔记并板书 )
四、方法点拨
1.(师提问)一篇文章,准确地把握了中心,理清了思路,就可以说读懂了文章。做好阅读分析题的前提条件是读懂文章,如果不清楚文章的主旨,怎么谈得上准确答题呢?那么,同学们在阅读完文章后,一般文章的主旨会藏在哪呢?你会回文章的哪里寻找呢?
(请2位学生回答)
明确:(1)分析文章的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有时会直接点明主旨,有时会借助其他事物突显主旨。例如《秋天的怀念》《再塑生命的人》的文章标题就表明了文章的中心。
(2)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记叙文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要善于抓住这个“睛”来看文章的中心思想。
(4)在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
(5)文章的主旨包括文章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2.(师提问)知道主旨的位置后,面对主旨题,我们应该如何作答呢?
例如:《散步》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答案:①“慢慢地”“稳稳地”行走,可以看出中年人照顾一家老小、肩负家庭责任时的小心、稳重。②“这个世界”暗示着中年人承受着扶老携幼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使命感。③表达了我和妻子对生活的敬畏和热爱,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深深承担。
(请学生来回答解析这三分是从哪方面解答的?)
明确:表层含义——表;深层含义——深;思想情感——情
引导学生抓抓住关键词解读,并做好笔记,板书内容
3.小结
如何领悟主旨——答题方法: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思想情感。即领悟主旨时要抓住核心事件,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体到群体的去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规范作答: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事/人物,表达了/表现了……思想/精神/道理。
五、达标训练
牵着母亲过马路
①周末下午携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絮架叨叨,别人不听儿女们还能不听?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走到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20 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公路已改造成混凝土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良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渔网。
1、同学们阅读完之后,请告诉我,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找到的。
(提示学生用好刚才教授的方法。(1)抓文章题目、可以抓关键句、也可以抓全文线索等等。《牵着母亲过马路》一文的题目就可以作为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切人口,首先判断出该题目属于“事件型”题目,我们再从文中找出与题目揭示事件相对应的段落——第⑦段,接着再看第⑦段的上文第⑤、⑥段,其中第⑤段插叙了20年前母亲牵着我的手过马路。第⑥段写了我回忆后的感受。再看上文依次写了我内心的震颤;引发震颤的原因——母亲熟悉的动作;我陪母亲上街、听母亲絮叨;我携妻儿回家、母亲喜悦。(2)找主题句,即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例文《牵着母亲过马路》一文的主旨,应抓住两个核心事件“20年前母亲牵着我的手过马路”和“现在我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再抓住文中“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渔网”两句话,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传达母爱永恒的同时,也表达了儿女的点滴回报,也会让母亲无比的慰藉与喜悦)
2、请同学完成考题。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2)第②段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
(给学生6分钟时间作答,并寻找典型答案,拿好的答案进行对比)
3、展示标准答案,让学生核对自己的答案,找出自己答案与标准答案的差距,思考如何作答以后的同类型题目。
【参考答案】
本文主要写了20年前母亲牵着我的手过马路以及20年后我又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两件事,表达了母爱永恒以及不求回报的无私与伟大。
不能删掉。因为这一段表现了我对母亲的理解与爱,写了我与母亲走人行道时,听母亲絮叨生活琐事的情景,为“母亲”熟悉动作的发出作了极好的铺垫,同时也紧扣了“亲情”的主题,表现了我对母亲的理解与爱。
(给2分钟让学生自己分析原因,总结失误,获得做题启发)
请3位同学分别谈谈自己的作答,给自己多少分,丢分原因,做题经验总结。
六、课堂总结
希望你们在阅读的道路上,能用上今天老师所教授的方法,更加用心去体会,去感悟,去评价。让每一次的阅读都成为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一次的领悟都成为一次思想的升华。
【板书设计】
整体感知,揣摩主旨
标题 开头、结尾 议论、抒情句
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