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测量物体的密度(1)测小石块密度 能够淹没且不超过量程实验步骤:①用天平称出小石块的质量m;②往量筒中注入 水,读出体积为V1;③用细绳系住小石块缓慢放入量筒中,浸没,读出体积为V2。计算表达式:(2)测液体密度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盛适量待测液体,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1;②将烧杯中的 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为V;③用天平测出剩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计算表达式:(3)利用浮力测密度思路: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力,可计算得m;利用浮力算出V排,可得 V物。步骤:a.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 ;b. 将弹簧测力计挂着物体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测力计 ;计算表达式:思路:利用 时,物体 ,可得m;利用排水法,可得V。步骤:a. 往量筒中倒人适量的水,记录体积 ;b. 将物体放人水中,记录体积 ;c. 将物体刚好压人水中,记录体积 ;计算表达式:例:小明同学想用家里的电子秤测量哑铃片的密度。他分别进行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次测量,对应的电子秤示数分别为m1、m2、m3。若电子秤单位为kg,水的密度用ρ表示,则图丙中哑铃片所受浮力表达式F (m -m )g 浮=_____3____2______;该哑铃片的密度表达式ρ1=__________。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对象:卡片质量比两侧的钩码小得多,可以忽略卡片自重的影响。 二力平衡的条件: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同一物体上④作用在同一直线上3、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平衡状态: 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 便于直接在杠杆上读出力臂的长度 另一侧换用测力计的作用:便于改变力的方向 多次测量的目的:避免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4、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的大小: F浮=F2-F3 排开液体的重力: G排液=F4-F1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5、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甲 乙 丙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实验结论: 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6、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实验结论: 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处,朝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同一液体,深度越大,压强越大;在相同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7、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实验结论: 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8、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实验结论: 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9、探究影响物体势能大小的因素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实验结论: 质量一定时,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高度一定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10、测量机械效率(1)斜面的机械效率 斜面的机械效率= Gh / Fs 影响因素:斜面越光滑,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Gh / Fs 影响因素:物体质量越大,动滑轮质量越小,机械效率越高。11、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实验方法: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多次测量,避免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12、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实验结论: 材料和横截面积一定时,长度越长,电阻越大;材料和长度一定时,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电阻大小还与材料、温度有关。13、探究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关系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实验结论: 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滑动变阻器 探究I与U时:保护电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的作用: 探究I与R时:保护电路、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多次测量的目的: 避免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14、伏安法测电阻U 实验原理: R= I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护电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多次测量的目的:取平均值,减小误差,使结果更准确。15、伏安法测电功率 实验原理:P=UI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护电路、调节电阻使小灯泡两端为额定电压。 多次测量的目的:研究小灯泡的亮度与电功率的关系,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越亮。16、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实验结论: 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电阻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电流和电阻一定时,通电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17、电与磁现象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收到力的作用。应用:电动机。G电磁感应现象。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应用:发电机。应用:电磁铁。18、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实验结论: 线圈匝数一定时,通过的电流越大,磁性越强;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19、探究光的反射 实验要求:较暗环境、纸板与平面镜垂直 多次测量的目的:避免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 光的反射定律:①三线共面②法线居中③两角相等 应用: 镜子、倒影、潜望镜、激光测距、自行车尾灯20 实验要求:、平面镜成像较暗环境、较薄的玻璃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镜垂直 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 平面镜成像特点:①等大②等距③垂直④虚像21、探究光的折射 实验要求:较暗环境、光线斜射 多次测量的目的:避免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 光的折射定律:①三线共面②法线居中③速度大角大 应用: 海市蜃楼、水中折筷、池水变浅、彩虹、眼镜22、凸透镜成像 实验要求: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