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7.1《自由平等的真谛》课件+教案+素材-部编版道法【课件研究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下7.1《自由平等的真谛》课件+教案+素材-部编版道法【课件研究所】

资源简介

7.1《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自由、平等在法治意义上的内涵;懂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认同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的保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道德修养:感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体会法治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体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领会平等的真谛所在,树立自由、平等的意识。 法治观念:知道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明确无法治不自由,崇尚法治精神,增强自由平等观念,学会正确行使自由和权利,做尊纪守法的好公民。 责任意识:知道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望底线才享自由。初步培养学生用法律的视角认识自由和平等的真谛的意识和能力,珍视公民权利,培养责任意识, 让法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学情分析 近年来,由于受到一些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有些青少年的法治意识淡薄、缺乏正义感,这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或多或少地给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培养他们追求自由平等、守护公平正义的意识显得很有必要。
教法学法 情境议学、合作探究
重点 法律视角下自由、平等的含义;
难点 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呈现广州日报新闻:广州地铁新年要静静 思考:广州为什么要打造静音地铁 选取真实新闻——广州地铁要静静,标题激发趣,把学生注意力转移到课堂
新课新授 议题一:无法治不自由——静音地铁 地铁上追剧外放声音沉浸其中,总有这些现象出现,而出现这些行为的市民认为上述行为都是他们的自由。 设问:如何评价他们认识里的自由? 呈现微博关于坐地铁调查,广州人大对此向公众征求修改广州地铁条例的意见通知。 设问:表达自己的不满是否是自由?如何评价这样的自由 呈现修改后《广州市地下铁道管理条例》和市民对此的态度 设问:为什么要禁止外放设备? 呈现修改后的《广州市地下铁道管理条例》中禁止行为与法律责任行为条款规定 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条例出台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认识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呈现地铁爱心座位图 设问:乘客是否有坐爱心专座的自由? 过渡:爱心座位是专为特殊人群所设立的位子,那类似的规定在《条例》中也比较多见。 议题二:法眼看平等——有爱地铁 1、呈现不准带犬除导盲犬外的规定节选 设问:这种规定是否平等?为什么? 2、播放罗翔说平等视频 依据视频,说说平等在法律上的含义 3、头脑风暴:“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否存在矛盾呢? 4、议学情境:市民A在乘坐地铁时旁边的乘客是刚下工地的工人,A嫌弃工人衣服沾有灰尘,边嗑瓜子边和朋友诋毁工人,还将瓜子皮吐在地上。 呈现宪法第三十三条以及《条例》节选 设问:请评价A的行为?如何理解平等? 呈现《条例》 依据《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说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有哪些? 评价他们认识里的自由 再次认识自由,树立法律自由观,拓展延伸人类追求自由的意义。 根据市民对于修改后的条例的态度来思考为什么要禁止外放设备与前文打造静音地铁形成认知闭环。 小组合作,相互交流归纳结论,认识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法治既规定自由又保障自由。 各抒己见,对爱心座位的看法 在思辨中选择判断、认识,澄清问题,理解平等的内涵 观看视频,归纳平等的内涵 辨析平等的两种情况。两者并不矛盾。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也是对宪法精神和平等原则的体现和尊重。 依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运用自由平等的知识来评价A的行为。通过阅读法律条文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根据条例中具体内容解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通过选取地铁声音外放的真实情境图片,学生容易链接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声音外放的原因以及他们眼中的自由,认识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是有限制的。 通过民意调查和征求意见,民众自由表达言论,正确阐述对文明坐地铁的建议表明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够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增强广州人大对于人民群众所忧之市积极作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认同感。同时理解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认识这一规定有助于维护地铁公共场所的秩序和环境,保障乘客的出行体验。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公共道德意识。用图示的方式简明扼要表达自由与法治的关系,利于学生把握其核心概念。 选用地铁上特殊人群专坐引出有爱地铁。 设置思辨性问题,让学生在不准带犬但导盲犬却可以的冲突中认识不同情况差别对待也是属于平等。 通过视频总结概括平等的两方面表现。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通过辨析,澄清误区,增强价值引领,树立法律视角下的平等观。 通过创设市民对农民工以及图瓜子皮的行为的情境,来融合自由与平等相关知识,以评价方式作出回答,做到情境线任务线知识线三线合一。 通过条例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是权利平等、义务平等,平等受保护、平等地追究,与第二单元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相对照。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自由、平等在法治意义上的内涵;懂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增强自由平等观念,学会正确行使自由和权利。自由、平等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成要素,也是法律价值的基本构成要素。法治是社会文明的基石,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真正实现自由平等,让我们坚定平等的信念,依靠法律和道德的力量,为每一个人撑起一片自由的天空,为社会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作业设计 1、基础性作业一: 绘制本课的思维导图 2、实践性作业二:请你以自由与平等为主题,撰写一份地铁乘坐公告。
板书设计(共30张PPT)
NEWS
嘘!广州地铁新年要“静静”
广州地铁为什么打造静音地铁?
广州日报:当年只有一、二号线的时候,车站非常安静,没有扶梯上的“大声公”,没有自带扩音器的站务员,也没有电视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地乘客因初次搭地铁不太熟悉,为此还增加大量的广播、喇叭提醒。然而过量的声音给市民带来困扰,有乘客直言:“闹哄哄的就像个乡村俱乐部。”现在,广州地铁致力打造安静、温馨、舒适的乘车环境,在所有的引导岗位上实施安静引导模式,减少自动广播的播放频率。
撤销“大声公”
出现静音引导
总议题 :地铁上的那些事
子议题一
无法治不自由——静音地铁
法眼看平等——有爱地铁
子议题二
自主学习
AUTONOMOUS LEARNING
1)自由的意义
2)法律上自由的内涵
3)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4)法律上平等的内涵
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阅读教材内容,思考问题。
·自由平等的真谛 ·
八年级下册
COURSEWARE RESEARCH INSTITUTE
课件研究所
地铁上的那些事
MORAL CULTIVATION
道德修养
感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体会法治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体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领会平等的真谛所在,树立自由、平等的意识。
主要核心素养
CORE COMPETENCIES
THE CONCEPT OF RULE OF LAW
法治观念
知道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明确无法治不自由,崇尚法治精神,增强自由平等观念,学会正确行使自由和权利,做尊纪守法的好公民。
POLITICAL IDENTITY
政治认同
知道自由、平等在法治意义上的内涵;懂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认同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的保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责任意识
知道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望底线才享自由。初步培养学生用法律的视角认识自由和平等的真谛的意识和能力,珍视公民权利,培养责任意识, 让法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无法治不自由
静音地铁
议题一
议学活动:如何评价他们认识里的自由?
议学情境:地铁外放声音
DISCUSSION SITUATION
地铁上总有这些现象出现,追剧外放声音,手机外放听歌......而出现这些行为的市民认为上述行为都是他们的自由。
手机外放刷剧
手机外放听歌
议学活动:表达自己的不满是否是自由?如何评价这样的自由
议学情境:地铁外放声音
DISCUSSION SITUATION
自由的意义
自由是人类美好的渴望。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够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议学情境:地铁外放声音
DISCUSSION SITUATION
议学情境:地铁外放声音
DISCUSSION SITUATION
我每天下班挤地铁,本来就够烦了,某些人还超大声外放短视频的声音,更烦了。政府早就应该实行,让大家都可以安静地乘坐地铁。
在广州地铁,很少有人制止手机外放声音的行为,偶尔有人出声劝导,也被“关你什么事”回怼。如果这个政策实施,相信以后的情况会好很多。
为什么要禁止外放设备?
市民文韬
市民小文
自由为什么是有限制的?
1)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2)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 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法律上的自由
自由主要是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法律责任方面《条例》规定,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场所容貌和环境卫生的,由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责令改正,采取补救措施,并可按下列规定予以罚款:
议学活动:条例出台的意义是什么?
如何认识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条例》第二十二条明确在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内,禁止9类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场所容貌、环境卫生的行为
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1)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的合法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2)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法法律可能失去自由的代价。
标定
保障
法治
法治
有限制的、相对的
相互联系
不可分割
自由
乘客是否有坐爱心专座的自由?
法眼看平等
有爱地铁
议题二
思考:这种规定是否平等?为什么?
依据视频,说说平等在法律上的含义。
说平 等
说平等
法律上的平等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头脑风暴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否存在矛盾呢?
不矛盾。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也是对宪法精神和平等原则的体现和尊重。
议学情境
DISCUSSION SITUATION
市民A在乘坐地铁时旁边的乘客是刚下工地的工人,A嫌弃工人衣服沾有灰尘,边嗑瓜子边和朋友诋毁工人,还将瓜子皮吐在地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议学活动:请评价A的行为?如何理解平等?
地铁条例说平等
依据《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说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有哪些?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内容
【权利平等、义务平等】
① 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平等受保护、平等地追究】
② 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③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Lesson summary
课堂小结
自由平等的真谛
拥有自由的意义
自由的内涵
无法治不自由
法眼看平等
平等的含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平等享有权利
平等地适用法律
平等履行义务
课堂练习
ABCD
1.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下列对自由的理解,有误的是( )
A.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
B.拥有自由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
C.拥有自由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D.自由就是为所欲为,它是无限制的
自由平等的真谛
THE TRUE ESSENCE OF FREEDOM AND EQUALITY
课堂练习
2.小峰所在的社区常有一大群中老年人在晩上跳广场舞,大声播放音响,扰得邻里不安。小峰与他们交涉,他们却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有跳舞锻炼的自由。”小峰据理力争,理由是(  )
①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任何人不得触碰法律红线
②跳舞者享有娱乐自由时,不能侵害其他居民的休息权
③无法治不自由,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④跳舞者要以小区居民利益为重,自觉放弃跳舞权利
ABCD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自由平等的真谛
THE TRUE ESSENCE OF FREEDOM AND EQUALITY
作业设计
实践作业
1)基础性作业:绘制本课的思维导图
2)拓展性作业:请你以自由与平等为主题,撰写一份地铁乘坐公告。
自由平等的真谛
THE TRUE ESSENCE OF FREEDOM AND EQUALITY
作业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