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本试卷共5页, 19题, 考试用时 60分钟, 全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个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要求)1.某中学在暑假组织研学活动,参观了陕西一处古人类遗址,在这里他们看到粟的遗存、彩陶和半地穴式房屋复原模型。他们参观的遗址可能是A.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C.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 D.我国南方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A.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统一货币为五铢钱B.唐太宗——提出“君舟民水”的民本思想,形成“开元盛世”的局面C.明太祖——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皇权进一步加强D.乾隆帝——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历史试题卷 第 1 页 共 5 页6.中国近代史上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下列说法与《辛丑条约》相关的是A.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鸦片战争,签订了此条约B.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C.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D.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写道: “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下列对这段材料解读最为准确和全面的是A.毛泽东分析了辛亥革命胜利的原因B.毛泽东阐述了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C.毛泽东客观评价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存在的局限性D.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结束了封建制度8.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如下时间轴中方框空白处应填入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9.八年级某班同学收集了下列照片,根据这些照片推测,同学们要研究的主题是A.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B.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C.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变革D.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0.2024年3月19日,香港特区立法会三读全票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这标志着香港特区落实了基本法第 23 条规定的宪制责任,完善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取得重大进展,是“爱国者治港”综合实力和效能的体现。这一事件成功实践了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一国两制”方针历史试题卷 第 2 页 共 5 页12.根据历史现象探究历史原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表格中,历史现象与原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选项 历史现象 原因A 7世纪, 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基督教创立和传播B 11世纪,西欧普遍存在以土地为纽带的封赐 封君封臣制C 14世纪, 意大利人开始发扬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西欧大学兴起D 1453年, 君士坦丁堡陷落, 拜占庭帝国灭亡 日耳曼人的进攻13.辣椒不是中国的原产作物,它原产于南美洲。1493年辣椒传入西班牙,随后在16世纪中叶风靡整个欧洲 16世纪末辣椒开始传入中国。辣椒传入中国后,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辛辣调味品和蔬菜,大大改变了传统的饮食结构。上述材料反映辣椒在世界广泛传播的背景是A.整个南美洲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B.郑和下西洋C.世界经济全球化 D.新航路开辟14. 读“1870年和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可以推知这个阶段石油产量发生变15.在同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虽然不时会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他们的共同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他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材料中的“同盟”指的是A. 三国同盟 B.三国协约C.轴心国集团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6.以下是一些重要国际组织的标识,其首要宗旨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的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第 17题18分, 第18题16分, 第 19题18分, 共52分)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8分)【文明篇】材料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 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23年6月2日 )(1)根据材料一,概况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 (4分)分别举一例说明“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4分)【交流篇】材料二(2)观察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请回答图 1 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图2有什么关系 (2分)图2和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体现出什么共同主题 (2分)【管理篇】材料三 秦统一全国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邵县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唐朝时期,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元朝建立后,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清政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稳定和巩固边疆地区,进一步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维护政治上大一统”的措施。 (4分)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从中得出什么认识 (2分)8.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伟大复兴,中国近现代史上涌现了无数英雄楷模,他们铸就了民族的脊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人物 主要事迹 人物言论摘记A 虎门销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杨靖宇 在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最后壮烈牺牲 国既不国, 家何能存 黄继光 B 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王进喜 建设大庆油田 宁可少活二十年, 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邓稼先 两弹元勋, 中国核武器的开 拓者和奠基者 人民的事业高于一切, 科学家的责任重于 泰山。历史试题卷 第 4 页 共 5 页(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表格中A、B两处应填入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4分)概括这些英雄模范身上体现的共同的精神品质。 (4分)(2)阅读上述表格,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8分。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9.人类历史的发展波澜壮阔,各国的崛起历程各有特色,世界政治格局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8分)材料一 从1793年到1815年的20多年间,欧洲各国先后组织了7次反法联盟,虽然各次同盟中参加国并不尽一样,但基本上都可以说是整个欧洲对法国的战争,是对法国主权的干涉;拿破仑掌权后,为维护法兰西民族的利益和法国在欧洲的霸权而进行的战争被称为拿破仑战争,这一战争用武力把法国大革命的原则带到欧洲各地,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封建欧洲的革命改造。可以说,拿破仑战争是对欧洲封建势力的一次大震动,封建欧洲的元气从此再也恢复不起来了。———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掌权后发动的战争对欧洲有何积极影响。 (4分)材料二彼得一世又被称为“彼得 大帝”(1682~1725 年在位)。 他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 欲与冒险精神。他曾亲自操纵 船只出海探险,险些坠海溺死。 他假扮成水手, 随使节团前往 西欧各国考察, 对西方的科学 技术深感兴趣,并虚心学习; 他又聘请外国专家、工匠和技 师到俄国传授技术。 ——摘编自部编版《世界历 史》九年级下册 明治天皇于明治四年(1871年) , 也就 是他十九岁亲政以后,全力去实行“求知识于 世界”“大振皇基”的誓言, 在亲政当年11 月就派出了岩仓具视、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 和伊藤博文等率领的大型使节团, 到美、英、 法、德、俄等十二国进行考察。这次考察直到 明治六年(1873年)九月结束, 共用了近两 年时间,名义上是谋求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修 改不平等条约,实际上是学习欧美的政治、经 济、军事和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经验, 以用来 进行维新,实现日本资产阶级的近代化。 ——摘编自《世界历史·日本明治维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的目标及性质分析彼得一世改革与明治维新的异同。 (6分)材料三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3)请给上图的A、B处填上合适的历史信息。 (4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世界格局演变与国家发展之间有何关系 (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