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二)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二)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神州音韵》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适用年级 七年级
所需时间 共用一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展各项活动,掌握本单元的内容,调动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单元主要学习方式是欣赏、唱歌、小组合作。学生预期能够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凤阳主题单元围绕“神州音韵”,选择了《凤阳花鼓》、《赛龙夺锦》、《姑苏行》、《斑鸠调》、《幸福歌》、《洞庭鱼米香》等优秀歌曲,以演唱、聆听、欣赏等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不同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可分三个专题:专题一:学唱《凤阳花鼓》,欣赏:《幸福歌》、《洞庭鱼米的主奏乐器音色。通过三个专题的划分及单元主题的问题设计,在听赏和演唱活动中有机的融入音乐知识的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开花鼓》,懂得香》;专题二:欣赏《姑苏行》《将军得胜令》,学习打击乐合奏《龙腾虎跃》;专题三:学唱《斑鸠调》,欣赏《赛龙夺锦》《赤兔嘶风》。重点是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学唱《凤阳花鼓》《斑鸠调》,学会欣赏、分析歌曲。难点是把握歌曲风格并能表达,辨析广东音乐和福建南音所用怎样处理音乐作品才能更好地表达情感,并能够与小组合作展示一首表达该歌曲。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加强对民族五声调式的认知。 2.了解民歌体裁和民间器乐演奏的多样性过程与方法: 1.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江淮、浙赣、楚湘、闵粤地区音乐文化的丰富情感。 2.了解不同地区民歌和器乐作品的地方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不同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了解民族音乐的体裁、形式、调式。2.认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文化财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1.能够感知音乐作品中的力度、速度等音乐表现要素,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2.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3.能够跟随琴声视唱乐谱。4.能够依据歌曲、乐曲的内容及情绪,进行即兴编创表演活动。 5.能对他人的演唱进行评价。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为什么有些歌曲能够打动你?2、如果你是一名听众,你该如何欣赏、评价一首歌曲的好坏?
专题划分 专题一:学唱《凤阳花鼓》,欣赏:《幸福歌》、《洞庭鱼米香》专题二:欣赏《姑苏行》《将军得胜令》,学习打击乐合奏《龙腾虎跃》 专题三:学唱《斑鸠调》,欣赏《赛龙夺锦》《赤兔嘶风》
专题一 学唱《凤阳花鼓》,欣赏:《幸福歌》、《洞庭鱼米香》《幸福歌》、《洞庭鱼米香》、《姑苏行》、《将军得胜令》、《斑鸠调》、《赛龙夺锦》、《赤兔嘶风》
所需课时 课内共用1课时,每周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一、知识与技能1、 能够用正确的演唱方法,准确表达民歌风格的实践能力。2、 欣赏歌曲《洞庭鱼米乡》,对节拍的韵律感及变换具有感知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 在学唱歌曲和欣赏民歌的过程中,分析歌曲的旋律、节拍、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感受、体验各地区民歌不同的音乐风格。2、 在民歌《凤阳花鼓》的学习中,用聆听作品、找出骨干音等方法,辨别民族五声调式。在歌曲乐段分析中,探究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三、情感 态度 价值观1、 在演唱体验和欣赏实践的动态解读中,领略传统音乐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品质。2、 在与教师共同的学习中,积极思辨、开启心智,初识民歌在其形成的过程中一直有着外向的吸纳和融合与动态流变的特性。
专题问题设计 专题一:1.《凤阳花鼓》是哪种曲艺表演形式,你知道吗?2.《幸福歌》在演唱形式上运用了何种方式? 3.《洞庭鱼米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你能分辨什么是鱼咬尾吗?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凤阳花鼓》、《幸福歌》、《洞庭鱼米香》等视频、音频文件。常规资源 钢琴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请以活动1、活动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一、导入:(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中感受音乐,创设情境。通过对视频初步了解打击乐器及其敲法,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观看视频《扭一扭——花鼓》,欣赏凤阳花鼓舞蹈片段,观察花鼓的敲法以及歌曲《凤阳花鼓》。你知道它是哪种曲艺表演形式吗?(花鼓 民间歌舞形式之一,表演时一男一女手拿锣鼓边歌边舞。安徽凤阳的花鼓又称“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流行于明清时期,最初表现形式为姑嫂二人表演,同时口唱小调。是安徽凤阳民间古老戏曲艺术的瑰宝。)二、学唱歌曲《凤阳花鼓》(出示歌谱)1、聆听歌曲,你能小声跟着哼唱吗?(通过聆听歌曲,培养学生专注聆听的习惯以及模唱的能力。)2、请跟着老师的琴声将歌曲唱一唱。强调歌唱的基本要素:呼吸、发声、共鸣、语言。(对演唱方法进行辅导,用正确的方法演唱歌曲。)3、念一念、唱一唱。歌曲中“手拿着”、“别的”、“单会”三处有什么共同之处?(这三处都是切分音),说说切分音有什么特点?(对切分节奏型进行练习,加深节奏型的记忆,更好地解决节奏上存在的问题。)4、听音乐律动,学生用手拍出音乐中的强拍。(培养学生节奏感。对衬词的分析,有利于掌握歌曲的音乐风格。)解决难点:板书“得儿另当飘一飘,得儿另当飘一飘,得儿飘,得儿飘,得儿另当飘得儿飘得儿另当一得儿飘。”,教师演唱,请学生进行模仿,每一组进行模仿比赛。(请演唱对的同学教唱他们自己组的同学。)5、随伴奏演唱,你认为歌曲在感情、声音的表现上应该注意什么?(能用正确的演唱方法,准确表达民歌风格的实践能力。)6、认识打击乐器,这是凤阳花鼓表演时用到的小鼓和鼓锤。7、你的身边可以用什么来代替花鼓和鼓槌?让我们随音乐表演一下吧!(加入打击乐器,完整地演唱全曲)(加入打击乐器,还原情境,体会民间艺人的心酸苦乐。)8、凤阳花鼓表演的内容多是生活中的故事或演唱者对生活的真实感悟,多为即兴之作。请你试着说一说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唱一唱我们美好的生活,小组讨论并创作——“新编凤阳花鼓”。 (培养学生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9、作品展示:“我唱我歌”。 (培养学生展示才艺的能力。)教师出示自己的作品:“说滕州,唱滕州,滕州就是好地方,自从改革和开放后,一年更比一年强。”再由学生听音乐自己创编。(展示学生作品)三、欣赏歌曲《幸福歌》《洞庭鱼米乡》《幸福歌》、《洞庭鱼米香》、《姑苏行》、《将军得胜令》、《斑鸠调》、《赛龙夺锦》、《赤兔嘶风》1、同学们!当你们看到家乡美丽的景色时,当你们品尝到家乡柑桔的甜美时,当你了解到父老乡亲的腰包逐渐鼓起来时,当你们目睹一座座新房在家乡的大地上崛起时……我想大家都会感觉到了农村的巨大变化,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和幸福!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反映农村村民满怀信心建设新家乡的经典歌曲——《幸福歌》。2、教师简单分析歌曲。(从分析音乐各要素着手,客观分析作品,了解新民歌的特点)《幸福歌》具有典型鄂中南传统民间歌曲音调风韵,其旋律表现出细腻、婉转、流畅、抒情的特点,是浓郁的江汉平原民歌风格。其节奏明朗、跳跃,含有欢快的情感和动力感。穿插在歌曲主词中演唱的衬词“呀嗬依嗬”,特别具有人们情感宣泄方式的地域性特征。3、看谱子,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这首民歌欢快、活泼,情绪热烈。)(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4、说一说它在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可多选)(通过欣赏让学生能更好地总结演唱形式上的特点。)A. 用方言演唱 B. 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C. 句尾的下滑音 D. 衬词5、请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下面几个字的方言读音:啊(ei) 出(qu) 颗(kuo) 唱(cang) 歌(guo) 事(si) 学(xio) 收(sou) 河(huo)6、请你试着用方言跟唱歌曲。(民歌来源于劳动人民,民歌应展现它原生态的美。)7、欣赏《洞庭鱼米乡》(认真聆听,以问题和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归纳。)(1)作品描绘了怎样一幅壮美的画面?(《洞庭鱼米乡》白帆远影的湖光山色,湖区人民的淳朴乡情尽在歌声中。)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4、说一说它在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可多选)(通过欣赏让学生能更好地总结演唱形式上的特点。)A. 用方言演唱 B. 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C. 句尾的下滑音 D. 衬词5、请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下面几个字的方言读音:啊(ei) 出(qu) 颗(kuo) 唱(cang) 歌(guo) 事(si) 学(xio) 收(sou) 河(huo)6、请你试着用方言跟唱歌曲。(民歌来源于劳动人民,民歌应展现它原生态的美。)7、欣赏《洞庭鱼米乡》(认真聆听,以问题和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归纳。)(1)作品描绘了怎样一幅壮美的画面?(《洞庭鱼米乡》白帆远影的湖光山色,湖区人民的淳朴乡情尽在歌声中。)
评价要点 一、评价要点:1. 能够准确表达所听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与内涵2.能够总结归纳力度、速度等常用音乐记号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二:评价方法:自评、互评、组评、师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