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九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联考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九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联考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九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联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4八上·南浔期中)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有(  )
A.300万平方千米 B.960平方千米
C.960万平方千米 D.1260万平方千米
【答案】A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有300万平方千米。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领海的宽度是12海里。按照《联合国海洋公约》的规定,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我国的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多千米,接壤的国家有14个;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2.(2024八上·南浔期中)诗句”南国春意暖,北国正冰封”反映出我国 (  )
A.经度跨度较大 B.海岸线漫长曲折
C.纬度跨度较大 D.海陆兼备的特点
【答案】C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诗句”南国春意暖,北国正冰封”反映出我国纬度跨度较大。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南方的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光热多,气温高;我国北方的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光热少,气温低。所以,当黑龙江(北方)还是冰天雪地时,海南岛(南方)已春耕生产。
(2024八上·南浔期中)读“中国沿北纬30°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3.上图直接反映了我国(  )
A.地形类型多样,高原山地为主
B.地形类型多样,平原盆地为主
C.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D.山脉纵横交错,地势南高北低
4.上图反映的特征使得(  )
A.地势落差巨大,水能丰富
B.水汽不易深入,仅沿海地区湿润
C.东西部差异大,沟通不畅
D.冷空气受阻,东部地区四季温暖
【答案】3.C
4.A
【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
【解析】【点评】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第三阶梯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江南丘陵 。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上图直接反映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4.这样的地势特点有利于海洋上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使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的时候,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因此,上图直接反映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使得我国地势落差巨大,水能丰富。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5.(2024八上·南浔期中)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玉米 B.大豆 C.水稻 D.小麦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是水稻,以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小麦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的以北区域,一般以长城为界,以北大体为春小麦,以南则为冬小麦。主要产区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
6.(2024八上·南浔期中)“对于中国来说,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下列表述中,对材料中“界碑”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阶级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C.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D.中国市场的大门被打开
【答案】A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可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项正确;
阶级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中国市场的大门被打开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为线索,考查的是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影响的理解情况.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鸦片战争的影响,并且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区分.
7.(2024八上·南浔期中)有学者评价近代某革命纲领:“交织着现实和幻梦,交织着彻底的斗争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图画。既有由革命的烈火燃起来的大胆的想象,又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实际主义。”这一革命纲领(  )
A.体现了农民反封建愿望 B.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C.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D.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答案】A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交织着现实和幻梦,交织着彻底的斗争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图画。既有由革命的烈火燃起来的大胆的想象,又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实际主义。”典型的反映的是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的思想,反映了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愿望,A项正确;
《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推动小农经济发展,因为它是空想,很难实施,排除B项;
《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排除C项;
《天朝田亩制度》没有反应资产阶级的要求,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太平天国纲领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8.(2024八上·南浔期中)在香港九龙地区有一条分界线“界限街”,始于1860年,大清帝国将九龙半岛南部一大半割让给英国,界限街的由来与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北京条约》
【答案】D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清朝确认中英《天津条约》有效性;清朝割让广东新安县(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给英国;清朝增开天津为商埠;增加中英《天津条约》的赔款至800万两等,据题干关键信息“1860年,大清帝国将九龙半岛南部一大半割让给英国”并结合所学,D项正确;
《南京条约》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
《虎门条约》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
《望厦条约》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
9.(2024八上·南浔期中)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学习日本的热潮,留学日本、翻译日本书籍成为时尚。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甲午战争中国失败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新式学制的创立
【答案】B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学习日本的热潮,留学日本、翻译日本书籍成为时尚。”并结合所学知识,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走上强盛,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出现的严重的民族危机,使中国认识到要主要学习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B项正确;
洋务运动的兴起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
新式学制的创立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分析。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的关系。
10.(2024八上·南浔期中)导致下表中列强办厂数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898年 1900年
列强办厂数目(个) 800 1231
A.开辟五口通商
B.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增开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答案】C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所给信息“1898年、1900年”“列强办厂数目”可知,1898年后,列强在中国开始工厂的数目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导致列强在中国办厂增多,C项正确;
五口通商、增开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导致外国在中国销售商品增多,不是工厂增多,排除AD项;
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与列强办厂无关,排除B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马关条约》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1.(2024八上·南浔期中)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进化论 B.民主和科学
C.三民主义 D.“自强”“求富”
【答案】C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其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C项正确;
进化论是西方科学思想,严复曾借用其宣传变法,不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旗帜,排除B项;
自强和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12.(2024八上·南浔期中)下面示意图反映出民国初年(  )
A.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B.专制独裁从未改变
C.军阀割据贯穿始终 D.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A
【知识点】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从此进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为了建立独裁统治,袁世凯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肆意践踏辛亥革命的成果。1913年,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史称“宋教仁案”,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讨伐袁世凯,发动了“二次革命”。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镇压。镇压二次革命后,1913年10月,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1915年12月,袁世凯为了完成做皇帝的梦想公然实行帝制,自称中华帝国皇帝,次年改元中华民国洪宪元年,并准备将在这一年登基。1916年,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全国性的反袁风暴-护国战争,护国战争后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革命党人继续探索民主道路。仔细观察图示并结合所学,图上下两部分反映了民主进程的艰难曲折;A项正确;
专制独裁从未改变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B项;
军阀割据贯穿始终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C项;
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相关知识。
13.(2024八上·南浔期中)近代中国的一些革命运动中,先进青年知识分子起了先锋作用。某次运动发布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写道:“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内除国贼……”,此次运动为(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可知,材料与五四运动有关。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1919年中国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前期以学生为主力,运动的中心是北京,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
戊戌变法与“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无关,排除A项;
辛亥革命与“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无关,排除B项;
新文化运动与“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4.(2024八上·南浔期中)“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
A.五四运动 B.遵义会议
C.井冈山会师 D.中国共产党诞生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船精神”来源于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项正确;
五四运动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
遵义会议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
井冈山会师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2024八上·南浔期中)下面是某历史学习小组进行项目化学习时搜集的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江南制造总局 戊戌六君子 武昌起义 《新青年》
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侵略
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四张图片依次反映的事件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中国近代化探索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其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运动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第二阶段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为此,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发动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第三阶段主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B项正确;
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侵略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
屈辱——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以及特点。
16.(2024八上·南浔期中)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小明和小强是八年级(1)班的同学,小明和小强的关系属于(  )
A.朋友关系 B.血缘关系 C.地缘关系 D.业缘关系
【答案】D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业缘关系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关系,小明和小强是八年级(1)班的同学,小明和小强的关系属于业缘关系,所以D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选项中的关系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会关系分为不同的类型,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以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17.(2024八上·南浔期中)下图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心手标”。我国每年都有很多志愿者,尤其是青年志愿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志愿服务,他们的行为是我国大力倡导的亲社会行为。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志愿服务是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②获得他人的认可只有通过志愿服务才能实现
③青少年只有成为志愿者才能参与社会生活
④亲社会行为能使我们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分析】志愿者的行为是服务和奉献社会的行为,因此, 志愿服务是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所以①④正确。
②③的观点都太绝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亲社会行为的认识,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18.(2024八上·南浔期中)“彬彬有礼是高贵的品格中最美丽的花朵。”下列古语所表达含义与之最相近的一项是(  )
A.“良言一句三冬暖”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业精于勤荒于嬉”
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答案】A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本题要求选出体现文明有礼的选项, “良言一句三冬暖” 体现文明用语,所以A符合题意,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选项中的古语与文明有礼无关,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明有礼的认识,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以礼相待,要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
19.(2024八上·南浔期中)在《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的身上。这启示我们(  )
①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②要学会换位思考
③要做到诚实守信
④要热心帮助他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的身上。这启示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与人为善,所以①②正确。
③④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尊重他人的认识,尊重他人要学会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
20.(2024八上·南浔期中)游客李某故意刻划长城墙砖,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被处行政拘留5日并处罚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李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B.公民的违法行为都要接受罚款处罚
C.李某的行为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
D.李某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答案】C
【知识点】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
【解析】【分析】 客李某故意刻划长城墙砖,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被处行政拘留5日并处罚款,这说明李某的行为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承担了行政法律责任,所以C正确。
A错误,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李某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
B错误,犯罪行为才受刑罚处罚。
D错误,李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认识,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二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21.(2024八上·南浔期中)十一国庆黄金周记者走访了某景区公园发现,随地吐痰、乱扔乱丢、大声喧哗等不文明现象逐渐减少,绝大多数游客都能遵守文明游览的行为规范。大家之所以要文明旅游,是因为(  )
A.社会秩序是靠强制命令来维持的
B.违背社会秩序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C.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
D.社会秩序保障社会规则的实现
【答案】C
【知识点】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所以 大家 文明旅游,遵守文明游览的行为规范,所以C正确。
A错误,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规则不一定具有强制性。
B错误,违法行为要受法律制裁,违背社会秩序的行为不一定都是违法行为。
D观点错误,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社会秩序的认识,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常见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环境,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22.(2024八上·南浔期中)社会上有些人自恃“财大气粗”“智力超群”或者“体力过人”而认为自己“高人等”,由此鄙视他人。可见,他们不懂得(  )
A.换位思考 B.理解他人
C.关注他人 D.平等对待他人
【答案】D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 社会上有些人自恃“财大气粗”“智力超群”或者“体力过人”而认为自己“高人等”,由此鄙视他人,这是不尊重他人,没有平等对待他人的表现,因此,D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与题意无关,应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尊重他人的认识,平等对待他人,要对所有人要一视同仁,不能以家庭、身体、智能、性别等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23.(2024八上·南浔期中)图示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表示概念关系的直观方法,下图所示是犯罪与违法的关系。下列概念可以用该图所示方式表示的是(  )
A.刑罚与主刑 B.刑法与民法典
C.罚款与拘留 D.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
【答案】A
【知识点】犯罪的特征及危害
【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本题要求选出包含关系的两个概念,根据所学,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所以A正确。
B错误,刑法与民法典都是普通法律是并列关系,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C错误,罚款与拘留属于行政法律责任,是并列关系,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D错误,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是同一关系,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刑罚的认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的违法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24.(2024八上·南浔期中)关于诉讼,以下说法正确的(  )
A.俗称打官司,必须律师代理起诉
B.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C.人民检察院主持的处理纠纷活动
D.应对侵害最常用、最常见的手段
【答案】B
【知识点】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所以B正确。
A错误,诉讼可以由自己和代理人提起诉讼,不一定由律师代理起诉讼。
C错误,诉讼由人民法院主持处理纠纷。
D错误,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不是最常用,最常见的手段。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诉讼的认识,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受到非法侵害,通过非诉讼手段不能解决问题,就要通过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25.(2024八上·南浔期中)青少年要不断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当你遇到不法分子欲绑架你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
A.快速向人群奔跑并呼救
B.记住歹徒相貌特征,事后及时报警
C.与歹徒拼死搏斗
D.在保证自身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机智应对
【答案】C
【知识点】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我们要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与歹徒拼死搏斗不利于保护自己,做法不可取,所以C正确。
ABD做法正确,是机智勇敢的表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认识,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不仅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做到见义智为,才能最有效地打击犯罪。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0分)
26.(2024八上·南浔期中)读下面沿北纬32°我国地形的剖面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的特点是什么?
(2)图中序号代表的是:④   平原 ③   盆地,②   山脉,①   高原。
(3)试从气候、交通三个角度来谈谈我国地势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答案】(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2)黄;长江中下游;四川;横断青藏
(3)气候:季风影响面积广,季风气候显著,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河流流向:河流大多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交通:东部地势平坦,距海近,交通便利,对外交流方便。
【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的特点是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序号代表的是:④长江中下游平原;③是四川盆地;②横断山脉;①是青藏高原。
(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种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①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深入内陆,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大量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②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同时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③地势对交通的影响:这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开发;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点评】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该地势对我国气候所产生的影响是有利于海洋上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对河流的影响是使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的时候,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27.(2024八上·南浔期中)【人物风云】孙中山先生“集毕生之精力”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摘自《吴玉章文集》
材料三: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过此共和之福,非共和之罪也,执共和国政之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也。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的演讲
(1)为建立至完美的国家,孙中山先生作了很多努力,请列举相关两例史实予以说明。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划线部分内容的理解。
(3)为什么孙中山认为“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过此共和之福”?
【答案】(1)①1894年,成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口号;
②1905年,成立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③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④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2)辛亥革命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所以,人们不再接受“皇帝”。
(3)1915年末,袁世凯复辟帝制。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回顾所学知识,可以列举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装起义等。1894年,成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1905年,成立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并发动武装起义;1907年,与黄兴等人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认为“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过此共和之福”的原因是中国依然是专制统治,1915年末,袁世凯复辟帝制。他把共和的敌人指向了北洋军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三民主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能力。
28.(2024八上·南浔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卡1
5月4日学生流行路线示意图
5月4日学生流行路线示意图
资料卡2
六月三日,北京学生大批被捕的消息传来,上海的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出现了大规模的工厂罢工和商店罢市。那时,上海的产业工人近二十万人,加上交通运输工人、手工业工人和店员共达五十万人。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通过学生游行路线可以看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 写出学生在图中A处的主要活动,并指出他们在五四运动中发挥怎样作用?
(3) 根据资料卡1、2,说说五四运动的中心和主力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根据资料卡1、2和所学知识,印证以下两个观点。
①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②五四运动中,各族各界群众以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答案】(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A处:齐集天安门,游行示威。 先锋作用。
(3)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主力:从青年学生转变为工人阶级。
(4)①:五四运动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要求收回青岛主权,严惩曹汝霖等亲日派官员,火烧赵家楼等,体现它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②:五四运动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工、学、商参加的全国的群众爱国运动,体现它以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材料可知,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走上街头,举行集会、抗议等活动,五四运动爆发。
(2)学生在图中A处的主要活动是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他们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3)根据资料卡1、2可知,五四运动的中心发生的变化是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主力的变化是由青年学生转变为工人阶级。
(4)根据资料卡1、2和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工人、商人等各阶层广泛参与,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因而说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工人、商人等各阶层广泛参与,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因而说五四运动中,各族各界群众以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等相关史实。
29.(2024八上·南浔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网络普及率越来越高,微信交友、淘宝购物、网上看病、在线旅游、直播带货……网络使我们过上了古人无法想象的生活。
材料二:
漫画一 漫画二 漫画三
材料三:“四有好网民”,即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网络空间文明秩序的建立,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某校801班向全校学生发出争做“四有好网民”的行动倡议。
(1)根据材料一,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材料二中的三幅漫画分别反映了网络生活中存在什么问题?
(3)联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出倡议书的内容要点。
【答案】(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漫画一: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和生活;漫画二:网络中存在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漫画三:网络上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3)要提高媒介素养;要学会“信息节食”;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网络谣言等不良信息;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等。
【知识点】网络交往
【解析】【分析】(1)微信交友、淘宝购物、网上看病、在线旅游、直播带货… 这说明网络丰富日常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漫画一反映沉迷网络的问题。漫画二体现网络中存在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漫画三:网络上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3)倡议书即做法,可以从如何合理利用网络的角度回答,具体可以从要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辨析网络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在网上传播正能量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网络的利与弊端,合理利用网络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网络有利有弊,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30.(2024八上·南浔期中)阅读小王同学的暑期日记,回答问题。
日记一:5月14日 今天我带着我表弟和表妹去我家附近的养老院,我们给爷爷奶奶讲故事,还帮助他们擦桌子,扫院子。今天过得真有意义啊!
日记二:6月4日 今天我的妹妹出生了!我无比幸福!两年前,我就希望爸爸妈妈给我添个妹妹,可他们说国家政策不允许。那为什么现在……
日记三:7月11日 今天我看到一则法制新闻:“16岁中学生王某,因父母工作忙,疏于管教,常与社会上的闲散青年交往,无意中卷入‘江湖’。为满足自己的生活消费,他和同伙们疯狂撬车100余辆,造成经济损失数十万元.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最终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看完后我为之感到惋惜。
(1)日记一中小王作为表哥的身份是通过哪种社会关系确定的?从亲社会行为角度说说小王这一天的“意义”在哪里。
(2)请从社会规则的角度,为小王解开日记二中的疑惑。
(3)日记三中“易某和其同伙疯狂撬车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请结合材料写出你的判断理由。
【答案】(1)血缘关系。小王的这种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2)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规则需要废除,一些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3)刑事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造成经济损失数十万元”,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受到了刑罚处罚,应受刑罚处罚性;“触犯了《刑法》”,体现刑事违法性。
【知识点】犯罪的特征及危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1) 小王作为表哥的身份是通过血缘关系确定的。根据所学,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可以从 有利于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现实自己的人生价值等方面回答即可。
(2)根据所学,本题可以从规则不是一成就变的,规则的需要废除和调整完善的条件等方面回答即可。
(3) 易某和其同伙疯狂撬车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理由可以从犯罪的三大特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亲社会行为,改进规则和犯罪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1 / 1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九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联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4八上·南浔期中)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有(  )
A.300万平方千米 B.960平方千米
C.960万平方千米 D.1260万平方千米
2.(2024八上·南浔期中)诗句”南国春意暖,北国正冰封”反映出我国 (  )
A.经度跨度较大 B.海岸线漫长曲折
C.纬度跨度较大 D.海陆兼备的特点
(2024八上·南浔期中)读“中国沿北纬30°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3.上图直接反映了我国(  )
A.地形类型多样,高原山地为主
B.地形类型多样,平原盆地为主
C.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D.山脉纵横交错,地势南高北低
4.上图反映的特征使得(  )
A.地势落差巨大,水能丰富
B.水汽不易深入,仅沿海地区湿润
C.东西部差异大,沟通不畅
D.冷空气受阻,东部地区四季温暖
5.(2024八上·南浔期中)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玉米 B.大豆 C.水稻 D.小麦
6.(2024八上·南浔期中)“对于中国来说,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下列表述中,对材料中“界碑”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阶级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C.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D.中国市场的大门被打开
7.(2024八上·南浔期中)有学者评价近代某革命纲领:“交织着现实和幻梦,交织着彻底的斗争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图画。既有由革命的烈火燃起来的大胆的想象,又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实际主义。”这一革命纲领(  )
A.体现了农民反封建愿望 B.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C.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D.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8.(2024八上·南浔期中)在香港九龙地区有一条分界线“界限街”,始于1860年,大清帝国将九龙半岛南部一大半割让给英国,界限街的由来与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北京条约》
9.(2024八上·南浔期中)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学习日本的热潮,留学日本、翻译日本书籍成为时尚。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甲午战争中国失败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新式学制的创立
10.(2024八上·南浔期中)导致下表中列强办厂数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898年 1900年
列强办厂数目(个) 800 1231
A.开辟五口通商
B.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增开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11.(2024八上·南浔期中)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进化论 B.民主和科学
C.三民主义 D.“自强”“求富”
12.(2024八上·南浔期中)下面示意图反映出民国初年(  )
A.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B.专制独裁从未改变
C.军阀割据贯穿始终 D.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13.(2024八上·南浔期中)近代中国的一些革命运动中,先进青年知识分子起了先锋作用。某次运动发布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写道:“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内除国贼……”,此次运动为(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4.(2024八上·南浔期中)“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
A.五四运动 B.遵义会议
C.井冈山会师 D.中国共产党诞生
15.(2024八上·南浔期中)下面是某历史学习小组进行项目化学习时搜集的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江南制造总局 戊戌六君子 武昌起义 《新青年》
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侵略
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16.(2024八上·南浔期中)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小明和小强是八年级(1)班的同学,小明和小强的关系属于(  )
A.朋友关系 B.血缘关系 C.地缘关系 D.业缘关系
17.(2024八上·南浔期中)下图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心手标”。我国每年都有很多志愿者,尤其是青年志愿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志愿服务,他们的行为是我国大力倡导的亲社会行为。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志愿服务是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②获得他人的认可只有通过志愿服务才能实现
③青少年只有成为志愿者才能参与社会生活
④亲社会行为能使我们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2024八上·南浔期中)“彬彬有礼是高贵的品格中最美丽的花朵。”下列古语所表达含义与之最相近的一项是(  )
A.“良言一句三冬暖”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业精于勤荒于嬉”
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9.(2024八上·南浔期中)在《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的身上。这启示我们(  )
①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②要学会换位思考
③要做到诚实守信
④要热心帮助他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24八上·南浔期中)游客李某故意刻划长城墙砖,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被处行政拘留5日并处罚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李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B.公民的违法行为都要接受罚款处罚
C.李某的行为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
D.李某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21.(2024八上·南浔期中)十一国庆黄金周记者走访了某景区公园发现,随地吐痰、乱扔乱丢、大声喧哗等不文明现象逐渐减少,绝大多数游客都能遵守文明游览的行为规范。大家之所以要文明旅游,是因为(  )
A.社会秩序是靠强制命令来维持的
B.违背社会秩序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C.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
D.社会秩序保障社会规则的实现
22.(2024八上·南浔期中)社会上有些人自恃“财大气粗”“智力超群”或者“体力过人”而认为自己“高人等”,由此鄙视他人。可见,他们不懂得(  )
A.换位思考 B.理解他人
C.关注他人 D.平等对待他人
23.(2024八上·南浔期中)图示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表示概念关系的直观方法,下图所示是犯罪与违法的关系。下列概念可以用该图所示方式表示的是(  )
A.刑罚与主刑 B.刑法与民法典
C.罚款与拘留 D.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
24.(2024八上·南浔期中)关于诉讼,以下说法正确的(  )
A.俗称打官司,必须律师代理起诉
B.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C.人民检察院主持的处理纠纷活动
D.应对侵害最常用、最常见的手段
25.(2024八上·南浔期中)青少年要不断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当你遇到不法分子欲绑架你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
A.快速向人群奔跑并呼救
B.记住歹徒相貌特征,事后及时报警
C.与歹徒拼死搏斗
D.在保证自身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机智应对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0分)
26.(2024八上·南浔期中)读下面沿北纬32°我国地形的剖面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的特点是什么?
(2)图中序号代表的是:④   平原 ③   盆地,②   山脉,①   高原。
(3)试从气候、交通三个角度来谈谈我国地势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7.(2024八上·南浔期中)【人物风云】孙中山先生“集毕生之精力”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摘自《吴玉章文集》
材料三: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过此共和之福,非共和之罪也,执共和国政之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也。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的演讲
(1)为建立至完美的国家,孙中山先生作了很多努力,请列举相关两例史实予以说明。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划线部分内容的理解。
(3)为什么孙中山认为“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过此共和之福”?
28.(2024八上·南浔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卡1
5月4日学生流行路线示意图
5月4日学生流行路线示意图
资料卡2
六月三日,北京学生大批被捕的消息传来,上海的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出现了大规模的工厂罢工和商店罢市。那时,上海的产业工人近二十万人,加上交通运输工人、手工业工人和店员共达五十万人。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通过学生游行路线可以看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 写出学生在图中A处的主要活动,并指出他们在五四运动中发挥怎样作用?
(3) 根据资料卡1、2,说说五四运动的中心和主力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根据资料卡1、2和所学知识,印证以下两个观点。
①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②五四运动中,各族各界群众以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29.(2024八上·南浔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网络普及率越来越高,微信交友、淘宝购物、网上看病、在线旅游、直播带货……网络使我们过上了古人无法想象的生活。
材料二:
漫画一 漫画二 漫画三
材料三:“四有好网民”,即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网络空间文明秩序的建立,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某校801班向全校学生发出争做“四有好网民”的行动倡议。
(1)根据材料一,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材料二中的三幅漫画分别反映了网络生活中存在什么问题?
(3)联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出倡议书的内容要点。
30.(2024八上·南浔期中)阅读小王同学的暑期日记,回答问题。
日记一:5月14日 今天我带着我表弟和表妹去我家附近的养老院,我们给爷爷奶奶讲故事,还帮助他们擦桌子,扫院子。今天过得真有意义啊!
日记二:6月4日 今天我的妹妹出生了!我无比幸福!两年前,我就希望爸爸妈妈给我添个妹妹,可他们说国家政策不允许。那为什么现在……
日记三:7月11日 今天我看到一则法制新闻:“16岁中学生王某,因父母工作忙,疏于管教,常与社会上的闲散青年交往,无意中卷入‘江湖’。为满足自己的生活消费,他和同伙们疯狂撬车100余辆,造成经济损失数十万元.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最终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看完后我为之感到惋惜。
(1)日记一中小王作为表哥的身份是通过哪种社会关系确定的?从亲社会行为角度说说小王这一天的“意义”在哪里。
(2)请从社会规则的角度,为小王解开日记二中的疑惑。
(3)日记三中“易某和其同伙疯狂撬车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请结合材料写出你的判断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有300万平方千米。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领海的宽度是12海里。按照《联合国海洋公约》的规定,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我国的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多千米,接壤的国家有14个;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2.【答案】C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诗句”南国春意暖,北国正冰封”反映出我国纬度跨度较大。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南方的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光热多,气温高;我国北方的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光热少,气温低。所以,当黑龙江(北方)还是冰天雪地时,海南岛(南方)已春耕生产。
【答案】3.C
4.A
【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
【解析】【点评】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第三阶梯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江南丘陵 。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上图直接反映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4.这样的地势特点有利于海洋上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使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的时候,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因此,上图直接反映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使得我国地势落差巨大,水能丰富。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5.【答案】C
【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是水稻,以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小麦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的以北区域,一般以长城为界,以北大体为春小麦,以南则为冬小麦。主要产区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
6.【答案】A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可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项正确;
阶级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中国市场的大门被打开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为线索,考查的是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影响的理解情况.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鸦片战争的影响,并且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区分.
7.【答案】A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交织着现实和幻梦,交织着彻底的斗争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图画。既有由革命的烈火燃起来的大胆的想象,又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实际主义。”典型的反映的是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的思想,反映了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愿望,A项正确;
《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推动小农经济发展,因为它是空想,很难实施,排除B项;
《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排除C项;
《天朝田亩制度》没有反应资产阶级的要求,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太平天国纲领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8.【答案】D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清朝确认中英《天津条约》有效性;清朝割让广东新安县(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给英国;清朝增开天津为商埠;增加中英《天津条约》的赔款至800万两等,据题干关键信息“1860年,大清帝国将九龙半岛南部一大半割让给英国”并结合所学,D项正确;
《南京条约》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
《虎门条约》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
《望厦条约》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
9.【答案】B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学习日本的热潮,留学日本、翻译日本书籍成为时尚。”并结合所学知识,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走上强盛,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出现的严重的民族危机,使中国认识到要主要学习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B项正确;
洋务运动的兴起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
新式学制的创立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分析。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的关系。
10.【答案】C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所给信息“1898年、1900年”“列强办厂数目”可知,1898年后,列强在中国开始工厂的数目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导致列强在中国办厂增多,C项正确;
五口通商、增开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导致外国在中国销售商品增多,不是工厂增多,排除AD项;
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与列强办厂无关,排除B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马关条约》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1.【答案】C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其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C项正确;
进化论是西方科学思想,严复曾借用其宣传变法,不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旗帜,排除B项;
自强和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12.【答案】A
【知识点】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从此进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为了建立独裁统治,袁世凯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肆意践踏辛亥革命的成果。1913年,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史称“宋教仁案”,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讨伐袁世凯,发动了“二次革命”。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镇压。镇压二次革命后,1913年10月,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1915年12月,袁世凯为了完成做皇帝的梦想公然实行帝制,自称中华帝国皇帝,次年改元中华民国洪宪元年,并准备将在这一年登基。1916年,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全国性的反袁风暴-护国战争,护国战争后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革命党人继续探索民主道路。仔细观察图示并结合所学,图上下两部分反映了民主进程的艰难曲折;A项正确;
专制独裁从未改变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B项;
军阀割据贯穿始终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C项;
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相关知识。
13.【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可知,材料与五四运动有关。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1919年中国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前期以学生为主力,运动的中心是北京,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
戊戌变法与“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无关,排除A项;
辛亥革命与“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无关,排除B项;
新文化运动与“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4.【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船精神”来源于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项正确;
五四运动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
遵义会议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
井冈山会师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四张图片依次反映的事件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中国近代化探索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其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运动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第二阶段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为此,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发动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第三阶段主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B项正确;
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侵略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
屈辱——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以及特点。
16.【答案】D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业缘关系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关系,小明和小强是八年级(1)班的同学,小明和小强的关系属于业缘关系,所以D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选项中的关系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会关系分为不同的类型,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以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17.【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分析】志愿者的行为是服务和奉献社会的行为,因此, 志愿服务是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所以①④正确。
②③的观点都太绝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亲社会行为的认识,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18.【答案】A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本题要求选出体现文明有礼的选项, “良言一句三冬暖” 体现文明用语,所以A符合题意,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选项中的古语与文明有礼无关,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明有礼的认识,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以礼相待,要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
19.【答案】A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的身上。这启示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与人为善,所以①②正确。
③④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尊重他人的认识,尊重他人要学会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
20.【答案】C
【知识点】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
【解析】【分析】 客李某故意刻划长城墙砖,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被处行政拘留5日并处罚款,这说明李某的行为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承担了行政法律责任,所以C正确。
A错误,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李某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
B错误,犯罪行为才受刑罚处罚。
D错误,李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认识,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二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21.【答案】C
【知识点】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所以 大家 文明旅游,遵守文明游览的行为规范,所以C正确。
A错误,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规则不一定具有强制性。
B错误,违法行为要受法律制裁,违背社会秩序的行为不一定都是违法行为。
D观点错误,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社会秩序的认识,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常见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环境,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22.【答案】D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 社会上有些人自恃“财大气粗”“智力超群”或者“体力过人”而认为自己“高人等”,由此鄙视他人,这是不尊重他人,没有平等对待他人的表现,因此,D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与题意无关,应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尊重他人的认识,平等对待他人,要对所有人要一视同仁,不能以家庭、身体、智能、性别等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23.【答案】A
【知识点】犯罪的特征及危害
【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本题要求选出包含关系的两个概念,根据所学,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所以A正确。
B错误,刑法与民法典都是普通法律是并列关系,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C错误,罚款与拘留属于行政法律责任,是并列关系,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D错误,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是同一关系,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刑罚的认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的违法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24.【答案】B
【知识点】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所以B正确。
A错误,诉讼可以由自己和代理人提起诉讼,不一定由律师代理起诉讼。
C错误,诉讼由人民法院主持处理纠纷。
D错误,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不是最常用,最常见的手段。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诉讼的认识,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受到非法侵害,通过非诉讼手段不能解决问题,就要通过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25.【答案】C
【知识点】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我们要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与歹徒拼死搏斗不利于保护自己,做法不可取,所以C正确。
ABD做法正确,是机智勇敢的表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认识,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不仅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做到见义智为,才能最有效地打击犯罪。
26.【答案】(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2)黄;长江中下游;四川;横断青藏
(3)气候:季风影响面积广,季风气候显著,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河流流向:河流大多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交通:东部地势平坦,距海近,交通便利,对外交流方便。
【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的特点是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序号代表的是:④长江中下游平原;③是四川盆地;②横断山脉;①是青藏高原。
(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种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①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深入内陆,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大量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②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同时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③地势对交通的影响:这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开发;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点评】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该地势对我国气候所产生的影响是有利于海洋上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对河流的影响是使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的时候,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27.【答案】(1)①1894年,成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口号;
②1905年,成立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③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④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2)辛亥革命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所以,人们不再接受“皇帝”。
(3)1915年末,袁世凯复辟帝制。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回顾所学知识,可以列举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装起义等。1894年,成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1905年,成立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并发动武装起义;1907年,与黄兴等人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认为“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过此共和之福”的原因是中国依然是专制统治,1915年末,袁世凯复辟帝制。他把共和的敌人指向了北洋军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三民主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能力。
28.【答案】(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A处:齐集天安门,游行示威。 先锋作用。
(3)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主力:从青年学生转变为工人阶级。
(4)①:五四运动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要求收回青岛主权,严惩曹汝霖等亲日派官员,火烧赵家楼等,体现它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②:五四运动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工、学、商参加的全国的群众爱国运动,体现它以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材料可知,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走上街头,举行集会、抗议等活动,五四运动爆发。
(2)学生在图中A处的主要活动是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他们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3)根据资料卡1、2可知,五四运动的中心发生的变化是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主力的变化是由青年学生转变为工人阶级。
(4)根据资料卡1、2和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工人、商人等各阶层广泛参与,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因而说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工人、商人等各阶层广泛参与,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因而说五四运动中,各族各界群众以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等相关史实。
29.【答案】(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漫画一: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和生活;漫画二:网络中存在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漫画三:网络上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3)要提高媒介素养;要学会“信息节食”;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网络谣言等不良信息;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等。
【知识点】网络交往
【解析】【分析】(1)微信交友、淘宝购物、网上看病、在线旅游、直播带货… 这说明网络丰富日常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漫画一反映沉迷网络的问题。漫画二体现网络中存在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漫画三:网络上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3)倡议书即做法,可以从如何合理利用网络的角度回答,具体可以从要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辨析网络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在网上传播正能量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网络的利与弊端,合理利用网络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网络有利有弊,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30.【答案】(1)血缘关系。小王的这种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2)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规则需要废除,一些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3)刑事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造成经济损失数十万元”,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受到了刑罚处罚,应受刑罚处罚性;“触犯了《刑法》”,体现刑事违法性。
【知识点】犯罪的特征及危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1) 小王作为表哥的身份是通过血缘关系确定的。根据所学,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可以从 有利于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现实自己的人生价值等方面回答即可。
(2)根据所学,本题可以从规则不是一成就变的,规则的需要废除和调整完善的条件等方面回答即可。
(3) 易某和其同伙疯狂撬车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理由可以从犯罪的三大特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亲社会行为,改进规则和犯罪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