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月期末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月期末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月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 24 小题,每小题2分,共 48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4七上·嘉兴期末)2023年10月,国务院公布《未成年人____条例》,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将进一步为未成年人保护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
A.社会保护 B.学校保护 C.环境保护 D.网络保护
【答案】D
【知识点】2023年时事热点
【解析】【分析】根据时事,2023年10月,国务院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将进一步为未成年人保护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所以D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时事, 条例明确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网络欺凌行为;此外,《条例》还要求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建立、完善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游戏规则,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并予以适龄提示。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应当合理限制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在使用其服务中的消费数额,防范和抵制流量至上等不良价值倾向。
2.(2024七上·嘉兴期末)2023年12月1日至7日是我国第六个宪法宣传周,本次宣传周的活动主题是“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____”。(  )
A.法治文化 B.法治体系 C.法治国家 D.法治社会
【答案】A
【知识点】2023年时事热点
【解析】【分析】根据时事,2023年12月1日至7日是我国第六个宪法宣传周,本次宣传周的活动主题是“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文化 ”。所以A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时事,“宪法宣传周”是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公室联合部署开展的宣传活动,2018年12月4日的“宪法宣传周”活动是中国第一个“宪法宣传周”。2023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也是第六个“宪法宣传周”。
3.(2024七上·嘉兴期末)在第 19届亚运会游泳比赛中,覃海洋斩获五枚金牌。有人评价道: “他的训练很刻苦,在比赛前给他设定一个目标,他一定坚韧不拔,达到目标。”这启示我们要(  )
①树立目标,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②坚定信念,努力而不轻易放弃
③相信自我,不要在意他人评价
④坚持锻炼,就能成为体育名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 “他的训练很刻苦,在比赛前给他设定一个目标,他一定坚韧不拔,达到目标。”这启示我们要树立目标,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坚定信念,努力而不轻易放弃,所以①②正确。
③错误,我们要重视他人的评价,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④错误,我们要学习的是覃海洋的精神,而不是成为体育名将。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努力的认识,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我们自己。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4.(2024七上·嘉兴期末)嘉兴两名“90后”青年沈东、陆晓婷,张开双臂徒手接住了坠楼女童,挽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也拯救了一个家庭的未来。他们“张开双臂”的行为(  )
①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
②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③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
④是珍爱他人生命的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珍爱和尊重生命
【解析】【分析】 “90后”青年沈东、陆晓婷,张开双臂徒手接住了坠楼女童,挽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也拯救了一个家庭的未来。这体现对生命的敬畏, 是珍爱他人生命的表现,所以①④正确。
②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生命的接续。应排除。
③不符合题意,他们“张开双臂”的行为是为了挽救他人生命,体现对生命的敬畏,而不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敬畏生命的认识,敬畏生命要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5.(2024七上·嘉兴期末)《诗经·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由此可见,友谊是(  )
A.亲密无间的关系 B.平等、双向的
C.一种心灵的相遇 D.一种等价交换
【答案】B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意思是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这说明友谊是平等、双向的,所以B正确。
AC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D错误,选项观点是对古语的曲解,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友谊的特质的认识,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接受帮助,也学习帮助对方;感受关怀,也学习关怀对方。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6.(2024七上·嘉兴期末)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这启迪我们(  )
A.编织人生梦想,我们就能取得成功
B.莫问窗外世事,专心致志学业成绩
C.树立远大理想,不止心动更要行动
D.立志好高骛远,事事务求不同凡响
【答案】C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 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这启迪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不止心动更要行动,要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实现人生理想,担当时代责任,所以C正确。
A错误,人生梦想的实现需要努力,才可能成功。
B错误,我们要关心社会发展,参与社会实践,不能莫问窗外世事。
D错误, 好高骛远,事事务求不同凡响的做法脱离实际,做法不可取。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少年梦想和努力的认识,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我们自己。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7.(2024七上·嘉兴期末)歌曲《是妈妈是女儿》中唱道: “你的嘘寒问暖,我知道是为我好的,但又让我觉得,我不曾被信任着。”这歌词唱出了现实生活中家人之间(  )
A.亲人的离散 B.亲情的碰撞 C.爱心的失落 D.孝心的传递
【答案】B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 “你的嘘寒问暖,我知道是为我好的,但又让我觉得,我不曾被信任着。”这反映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说明亲子之间存在冲突与矛盾,歌词唱出了现实生活中家人之间的亲情的碰撞,所以B正确。
ACD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亲子冲突的认识,作为两代人,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有时难以避免。
8.(2024七上·嘉兴期末)漫画警示我们(  )
A.远离网络才能健康成长 B.网友的情谊都是虚假的
C.虚拟世界的交往要谨慎 D.要将网友转化到现实中
【答案】C
【知识点】网络交往
【解析】【分析】漫画反映网络上一些人举着情谊无价的晃子进行诈骗,这警示我们,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网络交友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所以C正确。
A错误,网络有利有弊,我们要合理利用,而不是远离网络。
B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
D错误,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网络交友的认识,网络交往有利有弊,我们要发挥网络的利,尽量避免网络的弊。要在网络交往中学会自我保护,慎重将网友转化为现实的朋友,认清现实交往的重要性。
9.(2024七上·嘉兴期末)《吕氏春秋·劝学》有言: “事师之犹事父也。”(事,对待的意思) 这说明构建良好师生关系需要我们(  )
A.尊重老师 B.平等沟通 C.乐于学习 D.虚心求教
【答案】A
【知识点】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
【解析】【分析】“事师之犹事父也”的意思就是说对待老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表明对老师的尊重,这说明构建良好师生关系需要我们尊重老师,所以A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师生交往的认识,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尊重老师不仅体现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
10.(2024七上·嘉兴期末)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重要内容。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应当(  )
①虚心接受老师的一切意见
②不当面作任何的申辩
③注意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④反省自己、改正缺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所以③④正确。
①错误,老师的观点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接受老师的一切意见的观点太绝对。
②错误,不当面作任何的申辩观点太绝对,应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师生交往的认识,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面对老师的表扬我们要再接再厉。
11.(2024七上·嘉兴期末)张海斌幼时患小儿麻痹导致右腿肢残,用了 20余年时间钻研技艺,终于从普通裁缝成长为优秀的私人定制服装设计师。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主要是(  )
A.居安思危,积极防范灾难 B.关爱他人,热情奉献社会
C.成就事业,只能单打独斗 D.直面挫折,增强生命韧性
【答案】D
【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张海斌幼时患小儿麻痹导致右腿肢残,用了 20余年时间钻研技艺,终于从普通裁缝成长为优秀的私人定制服装设计师,这说明张海斌能自立自强,正确面对挫折,战胜挫折,这启示我们面对挫折,需要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增强生命韧性,所以D正确。
AB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C错误, 只能单打独斗的观点错误,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战胜挫折的认识,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我们要发掘生命的力量。
12.(2024七上·嘉兴期末)我们守护生命,既要爱护身体,又要养护精神。下列选项体现养护精神的是(  )
①作息有规律,适当运动锻炼
②与同学一起收看“天宫课堂”
③通过演练掌握自护自救技能
④参加红心向党主题读书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珍爱和尊重生命
【解析】【分析】收看“天宫课堂”可以提高科学素养,激发探索精神,是养护精神的表现。 参加红心向党主题读书活动,可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品德,是养护精神的表现,所以②④正确。
①不符合题意, 作息有规律,适当运动锻炼,这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爱护身体的表现。
③不符合题意, 通过演练掌握自护自救技能,在灾难面前可以保护生命,这体现爱护身体的表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养护精神的认识,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活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2024七上·嘉兴期末)有一则“菲律宾海军炮艇非法侵闯中国南海黄岩岛邻近海域,中国海警依法采取措施予以驱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新闻,引起了七年级小睿同学的关注。为了解相关信息,他开展了研究学习。回答下题。
13.小睿想知道黄岩岛属于中国的哪个省区,最好查询(  )
A.中国政区图 B.中国地形图 C.世界政区图 D.世界地形图
14.通过网络搜索,小睿了解到黄岩岛的位置信息(图) 。嘉兴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28'东经121°16'左右。黄岩岛在嘉兴的(  )
A.东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 D.西北方
15.小睿在“1:50000000”的地图上测得嘉兴到黄岩岛的图上直线距离约为5.5厘米,嘉兴距黄岩岛的实际直线距离约为(  )
A.275千米 B.1750 千米 C.2750 千米 D.5000 千米
【答案】13.A
14.B
15.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时,先把比例尺的文字式和线段式写成统一的数字式,再进行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反之比例尺越大。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
13.根据题意,小睿想知道黄岩岛属于中国的哪个省区,最好查询中国政区图。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14.根据题意,通过网络搜索,小睿了解到黄岩岛的位置信息(图) 。嘉兴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28'东经121°16'左右。黄岩岛在嘉兴的西南方。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15.小睿在“1:50000000”的地图上测得嘉兴到黄岩岛的图上直线距离约为5.5厘米,嘉兴距黄岩岛的实际直线距离约为 5.5X50000000=275000000厘米=2750千米。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16.(2024七上·嘉兴期末)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琮琮”的名字源于出土文物玉琮,代表有五千多年历史的良渚文化。下列文物与良渚文化大致属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是(  )
A.山顶洞人遗址出土的骨针和装饰品
B.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
C.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镶嵌绿松石铜牌
D.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答案】D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也是新石器时代的文物,D项正确;
山顶洞人遗址出土的骨针和装饰品属于旧石器时代,排除A项;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属于商朝时期,排除B项;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镶嵌绿松石铜牌属于夏朝时期,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学生作答本题要细心严谨,
17.(2024七上·嘉兴期末)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有一学派主张“兼爱”、 “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这一学派是(  )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答案】A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兼爱”就是反对人对人的压迫,主张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尽力帮助别人。“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A项正确;
儒家倡导仁与礼,排除B项;
法家主张建立中央集权,排除C项;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百家争鸣相关知识的识记。识记墨子的思想。
18.(2024七上·嘉兴期末)中国古代,科技灿烂,文化繁荣。下列古代人物与其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
A.南朝祖冲之——编写《水经注》
B.东晋顾恺之——撰写《兰亭集序》
C.北朝贾思勰——创作《齐民要术》
D.三国华佗——著有《伤寒杂病论》
【答案】C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为减轻病人疼痛,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医学体操,叫做“五禽戏”,华佗被称为“神医”。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齐民要术》是北朝贾思勰所著的农学著作,C项正确;
《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所著的地理学著作,排除A项;
《兰亭集序》是东晋王羲之所著的书法著作,排除B项;
《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的医学著作,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成就。
19.(2024七上·嘉兴期末)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列推论与史实相符合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禹传位于启 禅让制代替了世袭制
B 黄巾起义 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C 曹丕建立魏国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D 八王之乱 导致东晋从此衰弱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B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符合题意,B项正确;
禹传位于启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排除A项;
孙权建立吴国,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排除C项;
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黄巾起义,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0.(2024七上·嘉兴期末)以下是某同学做的课堂笔记。通过笔记内容可以确定他学习的主题是(  )
①交战双方:东晋8万精兵和前秦百万大军。
②特点:以少胜多。
③结果:前秦大败,逃回北方。
④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A.牧野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D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淝水之战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D项正确;
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与题干中的“东晋”“前秦”不符,排除A项;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与题干中的“东晋”“前秦”不符,排除B项;
漠北之战是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对匈奴进行的战争,与题干中的“东晋”“前秦”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淝水之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1.(2024七上·嘉兴期末)每一次生产工具的进步都会推动社会的巨大进步。图所示生产工具出现是在(  )
A.西周 B.秦朝 C.汉代 D.西晋
【答案】C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筒车,筒车是唐朝时期发明的灌溉工具,C项正确;
西周时期还没有发明筒车,排除A项;
秦朝时期还没有发明筒车,排除B项;
西晋时期还没有发明筒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西汉农业发展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22.(2024七上·嘉兴期末)《中国通史》 (吕思勉著) 记载:“江南之地,汉时火耕水耨,而无积聚; 东晋南北朝时,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江南地区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优越 B.曹魏政权高度重视农业生产
C.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 D.大批北方人为躲避战祸南迁
【答案】D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批北方人为躲避战祸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是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
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优越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
曹魏政权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
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人南迁与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等知识。
(2024七上·嘉兴期末)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 回答下题。
23.我国古代历史上某一改革明确规定:“僇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 ,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推行此次改革的历史人物是(  )
A.管仲 B.商鞅 C.王莽 D.苻坚
24.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鲜卑姓为汉姓,汉服代替鲜卑服,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这些举措的意义主要是(  )
A.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 B.大大促进了民族交融
C.巩固了君主专制制度 D.使国家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23.B
24.B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点评】 本题以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民族融合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23.根据题干材料“偶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织致翠帛多着'复其身(免除徭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内容,选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
管仲改革是指春秋时期齐国国相管仲在齐国实施的一系列改革,主要包括富国强兵、尊王攘夷等内容,没有材料中的规定,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他没有实行过材料中的改革,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苻坚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他没有实行过材料中的改革,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2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汉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民族融合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B项正确;
孝文帝改革前已经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排除A项;
巩固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是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意义,排除C项;
使国家经济重心南移不是孝文帝改革的意义,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52分)
25.(2024七上·嘉兴期末)2023年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705班同学围绕“一带一路”这一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1)地理位置小组采用“绘地图,明方位”的方式绘制“一带一路示意图” (图) 。请指出图中 A、B所示大洲、C、D所示大洋的名称。
(2)自然条件小组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到“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气候差异很大。下图是同学们收集到的上海、莫斯科、罗马三座城市的气候资料(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 图。
请指出图分别是哪座城市的气候资料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其气候类型。
(3)人文小组关注到“一带一路”上的 E 所示半岛(图)上独特的人文景观。请指出生活在该区域的居民所属人种和主要语言。
【答案】(1)A:亚洲B:非洲C:太平洋D:印度洋
(2)上海亚热带季风气候图;罗马地中海气候莫斯科温;带大陆性气候。
(3)白色人种阿拉伯语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A:亚洲,B:非洲,C:太平洋,D:印度洋
(2)、根据题意,该图分别是上海亚热带季风气候图;罗马地中海气候;莫斯科,温带大陆性气候。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E所示半岛是阿拉伯半岛,生活在该区域的居民所属人种是白色人种,主要语言是阿拉伯语
【点评】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据规律“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进一步确定其气候类型。
26.(2024七上·嘉兴期末)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王朝更替表(局部)
材料二:中国古代史上前后相继的两个王朝的形势图(图8、图9)
材料3:知识结构表---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问题 措施 影响
政治 “王国问题”严重威胁汉王朝的统治 ① ②
经济 国家的经济命脉被富商大贾控制 ③ 改善了国家财政,为大一统奠定了经济基础。
思想 诸子百家学说流行,影响中央集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
(1)表中 A、B是中国历史上两个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封建王朝,它们分别是哪个王朝 其中 A 王朝的统一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2)图9是哪个王朝的形势图 与图8王朝的疆域相比,该王朝疆域在西北有何拓展 请以史实说明。
(3)请将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答案】(1)A:秦朝B:西晋
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西汉。西汉疆域西北拓展到今天新疆地区。史实: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3)①“推恩令”。②解决了王国问题,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③铸造五铢钱、盐铁专卖、平抑物价。④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王朝更替表(局部)。”可知,根据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故A处填:秦朝。B处填:西晋。秦的统一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根据材料二“中国古代史上前后相继的两个王朝的形势图(图9)。”可知,图9是西汉王朝的形势图。与图8王朝的疆域相比,该王朝疆域在西北的拓展:西汉疆域西北拓展到今天新疆地区。史实: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这样削弱诸侯国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答案为:①“推恩令”。②解决了王国问题,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故答案为:③铸造五铢钱、盐铁专卖、平抑物价。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思想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故答案为: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点评】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推恩令,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张骞通西域;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27.(2024七上·嘉兴期末)下面是七年级学生明明手账本中的几则片段。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手账本片段 问 题
我自觉语文比较薄弱,就报名参加了“悦读会”,这次作文得到老师表扬,有进步, 好开心呀。 (1) 指出明明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
今天好友偷偷带了手机到学校, 他让我保守秘密,不要告诉老师,我该怎么办呢 (2) 你认为明明该怎么做, 并运用友谊的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唉, 今天又和妈妈冷战了…… (3) 请为明明出谋划策, 化解他和妈妈之间的“冷战”。
【答案】(1)他人的评价认识自己
(2)正确的做法,如选择告诉老师,或者劝好友主动将手机交给老师等。因为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好朋友带手机到学校,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予规劝反而会影响学习,损害朋友,伤害友谊。
(3)①爱是需要呵护的。明明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自己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②运用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明明要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如关注事实;把握时机;留意态度;选择方式;考虑环境等,化解矛盾,增进感情。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塑造良好道德;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
【解析】【分析】(1) 自觉语文比较薄弱,就报名参加了“悦读会” ,这体现通过自我评价认识自己。 这次作文得到老师表扬,有进步, 好开心呀,这体现通过他人的评价认识自己。
(2) 正确做法是选择告诉老师,或者劝好友主动将手机交给老师等 ,理由可以友谊不能没有原则的角度结合材料说明好朋友带手机到学校,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予规劝反而会影响学习等方面具体分析回答即可。
(3)根据所学,化解亲子冲突的做法可以从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自己的变化和需要, 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等方面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认识自己的途径,友谊的澄清,亲子冲突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身发展,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自我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28.(2024七上·嘉兴期末)“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少年筑梦】
英雄航天员邓清明回到母校,通过“从小立志从军” “相信梦想的力量”等内容向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追梦故事,鼓励他们不负韶华,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书山逐梦】
18岁之前,邓清明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是邻乡,他在那里读的高中。13公里的上学路,每每得走两三个小时,但他坚持下来了。
【航天圆梦】
20年, 7305天, 175320 个小时, 做一件事; 68个日夜, 4600余万公里, 绕地1069圈,寻一个梦。2022年11月邓清明终于踏上神舟十五号,迎来圆梦时刻。有人问他: “如果你到退休都没能圆梦,怎么办 ”邓清明淡淡一笑: “在载人航天这样一个备受关注的伟业中,最重要的是任务成不成,而不是谁上没上,个人的荣辱得失实在微不足道。 ”
(1)材料表明少年的梦想有哪些特征
(2)请从“学习点亮生命”角度阐述邓清明奔波 13 公里坚持上学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邓清明是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
【答案】(1)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少年的梦想,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2)①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让我们能够拥有更充实的生活;②学习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③在学习中,我们分享生命经验,获得成长;④学习能够让我们可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幸福生活奠基;等等。
(3)①从贫乏走向充盈,邓清明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不断得到滋养;②拒绝冷漠,关切他人,邓清明给学弟学妹分享,在照亮他人的同时也将自己的生命照亮;③在平凡中创造伟大,邓清明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生命便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1)分析材料结合所学,少年梦想的特征可以从与个人的人生目标,与时代脉搏,与中国梦密不可分等方面回答即可。
(2)根据所学,邓清明奔波 13 公里坚持上学的原因可以从学习的意义的角度分析回答,具体可以从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让我们能够拥有更充实的生活,学习是激发前进的动力,学习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学习可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幸福生活奠基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3)分析材料根据所学,邓清明活出生命的精神彩的表现可以从充盈生命,关切他人,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少年梦想,学习的意义,生命的贫乏与充盈,关切生命,生命的平凡与伟大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其地位的高低,而在于他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1 / 1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月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 24 小题,每小题2分,共 48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4七上·嘉兴期末)2023年10月,国务院公布《未成年人____条例》,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将进一步为未成年人保护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
A.社会保护 B.学校保护 C.环境保护 D.网络保护
2.(2024七上·嘉兴期末)2023年12月1日至7日是我国第六个宪法宣传周,本次宣传周的活动主题是“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____”。(  )
A.法治文化 B.法治体系 C.法治国家 D.法治社会
3.(2024七上·嘉兴期末)在第 19届亚运会游泳比赛中,覃海洋斩获五枚金牌。有人评价道: “他的训练很刻苦,在比赛前给他设定一个目标,他一定坚韧不拔,达到目标。”这启示我们要(  )
①树立目标,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②坚定信念,努力而不轻易放弃
③相信自我,不要在意他人评价
④坚持锻炼,就能成为体育名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4七上·嘉兴期末)嘉兴两名“90后”青年沈东、陆晓婷,张开双臂徒手接住了坠楼女童,挽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也拯救了一个家庭的未来。他们“张开双臂”的行为(  )
①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
②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③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
④是珍爱他人生命的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4七上·嘉兴期末)《诗经·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由此可见,友谊是(  )
A.亲密无间的关系 B.平等、双向的
C.一种心灵的相遇 D.一种等价交换
6.(2024七上·嘉兴期末)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这启迪我们(  )
A.编织人生梦想,我们就能取得成功
B.莫问窗外世事,专心致志学业成绩
C.树立远大理想,不止心动更要行动
D.立志好高骛远,事事务求不同凡响
7.(2024七上·嘉兴期末)歌曲《是妈妈是女儿》中唱道: “你的嘘寒问暖,我知道是为我好的,但又让我觉得,我不曾被信任着。”这歌词唱出了现实生活中家人之间(  )
A.亲人的离散 B.亲情的碰撞 C.爱心的失落 D.孝心的传递
8.(2024七上·嘉兴期末)漫画警示我们(  )
A.远离网络才能健康成长 B.网友的情谊都是虚假的
C.虚拟世界的交往要谨慎 D.要将网友转化到现实中
9.(2024七上·嘉兴期末)《吕氏春秋·劝学》有言: “事师之犹事父也。”(事,对待的意思) 这说明构建良好师生关系需要我们(  )
A.尊重老师 B.平等沟通 C.乐于学习 D.虚心求教
10.(2024七上·嘉兴期末)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重要内容。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应当(  )
①虚心接受老师的一切意见
②不当面作任何的申辩
③注意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④反省自己、改正缺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24七上·嘉兴期末)张海斌幼时患小儿麻痹导致右腿肢残,用了 20余年时间钻研技艺,终于从普通裁缝成长为优秀的私人定制服装设计师。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主要是(  )
A.居安思危,积极防范灾难 B.关爱他人,热情奉献社会
C.成就事业,只能单打独斗 D.直面挫折,增强生命韧性
12.(2024七上·嘉兴期末)我们守护生命,既要爱护身体,又要养护精神。下列选项体现养护精神的是(  )
①作息有规律,适当运动锻炼
②与同学一起收看“天宫课堂”
③通过演练掌握自护自救技能
④参加红心向党主题读书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4七上·嘉兴期末)有一则“菲律宾海军炮艇非法侵闯中国南海黄岩岛邻近海域,中国海警依法采取措施予以驱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新闻,引起了七年级小睿同学的关注。为了解相关信息,他开展了研究学习。回答下题。
13.小睿想知道黄岩岛属于中国的哪个省区,最好查询(  )
A.中国政区图 B.中国地形图 C.世界政区图 D.世界地形图
14.通过网络搜索,小睿了解到黄岩岛的位置信息(图) 。嘉兴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28'东经121°16'左右。黄岩岛在嘉兴的(  )
A.东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 D.西北方
15.小睿在“1:50000000”的地图上测得嘉兴到黄岩岛的图上直线距离约为5.5厘米,嘉兴距黄岩岛的实际直线距离约为(  )
A.275千米 B.1750 千米 C.2750 千米 D.5000 千米
16.(2024七上·嘉兴期末)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琮琮”的名字源于出土文物玉琮,代表有五千多年历史的良渚文化。下列文物与良渚文化大致属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是(  )
A.山顶洞人遗址出土的骨针和装饰品
B.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
C.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镶嵌绿松石铜牌
D.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17.(2024七上·嘉兴期末)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有一学派主张“兼爱”、 “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这一学派是(  )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18.(2024七上·嘉兴期末)中国古代,科技灿烂,文化繁荣。下列古代人物与其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
A.南朝祖冲之——编写《水经注》
B.东晋顾恺之——撰写《兰亭集序》
C.北朝贾思勰——创作《齐民要术》
D.三国华佗——著有《伤寒杂病论》
19.(2024七上·嘉兴期末)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列推论与史实相符合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禹传位于启 禅让制代替了世袭制
B 黄巾起义 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C 曹丕建立魏国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D 八王之乱 导致东晋从此衰弱
A.A B.B C.C D.D
20.(2024七上·嘉兴期末)以下是某同学做的课堂笔记。通过笔记内容可以确定他学习的主题是(  )
①交战双方:东晋8万精兵和前秦百万大军。
②特点:以少胜多。
③结果:前秦大败,逃回北方。
④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A.牧野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1.(2024七上·嘉兴期末)每一次生产工具的进步都会推动社会的巨大进步。图所示生产工具出现是在(  )
A.西周 B.秦朝 C.汉代 D.西晋
22.(2024七上·嘉兴期末)《中国通史》 (吕思勉著) 记载:“江南之地,汉时火耕水耨,而无积聚; 东晋南北朝时,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江南地区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优越 B.曹魏政权高度重视农业生产
C.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 D.大批北方人为躲避战祸南迁
(2024七上·嘉兴期末)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 回答下题。
23.我国古代历史上某一改革明确规定:“僇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 ,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推行此次改革的历史人物是(  )
A.管仲 B.商鞅 C.王莽 D.苻坚
24.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鲜卑姓为汉姓,汉服代替鲜卑服,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这些举措的意义主要是(  )
A.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 B.大大促进了民族交融
C.巩固了君主专制制度 D.使国家经济重心南移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52分)
25.(2024七上·嘉兴期末)2023年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705班同学围绕“一带一路”这一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1)地理位置小组采用“绘地图,明方位”的方式绘制“一带一路示意图” (图) 。请指出图中 A、B所示大洲、C、D所示大洋的名称。
(2)自然条件小组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到“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气候差异很大。下图是同学们收集到的上海、莫斯科、罗马三座城市的气候资料(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 图。
请指出图分别是哪座城市的气候资料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其气候类型。
(3)人文小组关注到“一带一路”上的 E 所示半岛(图)上独特的人文景观。请指出生活在该区域的居民所属人种和主要语言。
26.(2024七上·嘉兴期末)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王朝更替表(局部)
材料二:中国古代史上前后相继的两个王朝的形势图(图8、图9)
材料3:知识结构表---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问题 措施 影响
政治 “王国问题”严重威胁汉王朝的统治 ① ②
经济 国家的经济命脉被富商大贾控制 ③ 改善了国家财政,为大一统奠定了经济基础。
思想 诸子百家学说流行,影响中央集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
(1)表中 A、B是中国历史上两个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封建王朝,它们分别是哪个王朝 其中 A 王朝的统一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2)图9是哪个王朝的形势图 与图8王朝的疆域相比,该王朝疆域在西北有何拓展 请以史实说明。
(3)请将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7.(2024七上·嘉兴期末)下面是七年级学生明明手账本中的几则片段。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手账本片段 问 题
我自觉语文比较薄弱,就报名参加了“悦读会”,这次作文得到老师表扬,有进步, 好开心呀。 (1) 指出明明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
今天好友偷偷带了手机到学校, 他让我保守秘密,不要告诉老师,我该怎么办呢 (2) 你认为明明该怎么做, 并运用友谊的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唉, 今天又和妈妈冷战了…… (3) 请为明明出谋划策, 化解他和妈妈之间的“冷战”。
28.(2024七上·嘉兴期末)“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少年筑梦】
英雄航天员邓清明回到母校,通过“从小立志从军” “相信梦想的力量”等内容向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追梦故事,鼓励他们不负韶华,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书山逐梦】
18岁之前,邓清明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是邻乡,他在那里读的高中。13公里的上学路,每每得走两三个小时,但他坚持下来了。
【航天圆梦】
20年, 7305天, 175320 个小时, 做一件事; 68个日夜, 4600余万公里, 绕地1069圈,寻一个梦。2022年11月邓清明终于踏上神舟十五号,迎来圆梦时刻。有人问他: “如果你到退休都没能圆梦,怎么办 ”邓清明淡淡一笑: “在载人航天这样一个备受关注的伟业中,最重要的是任务成不成,而不是谁上没上,个人的荣辱得失实在微不足道。 ”
(1)材料表明少年的梦想有哪些特征
(2)请从“学习点亮生命”角度阐述邓清明奔波 13 公里坚持上学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邓清明是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2023年时事热点
【解析】【分析】根据时事,2023年10月,国务院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将进一步为未成年人保护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所以D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时事, 条例明确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网络欺凌行为;此外,《条例》还要求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建立、完善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游戏规则,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并予以适龄提示。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应当合理限制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在使用其服务中的消费数额,防范和抵制流量至上等不良价值倾向。
2.【答案】A
【知识点】2023年时事热点
【解析】【分析】根据时事,2023年12月1日至7日是我国第六个宪法宣传周,本次宣传周的活动主题是“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文化 ”。所以A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时事,“宪法宣传周”是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公室联合部署开展的宣传活动,2018年12月4日的“宪法宣传周”活动是中国第一个“宪法宣传周”。2023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也是第六个“宪法宣传周”。
3.【答案】A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 “他的训练很刻苦,在比赛前给他设定一个目标,他一定坚韧不拔,达到目标。”这启示我们要树立目标,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坚定信念,努力而不轻易放弃,所以①②正确。
③错误,我们要重视他人的评价,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④错误,我们要学习的是覃海洋的精神,而不是成为体育名将。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努力的认识,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我们自己。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4.【答案】B
【知识点】珍爱和尊重生命
【解析】【分析】 “90后”青年沈东、陆晓婷,张开双臂徒手接住了坠楼女童,挽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也拯救了一个家庭的未来。这体现对生命的敬畏, 是珍爱他人生命的表现,所以①④正确。
②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生命的接续。应排除。
③不符合题意,他们“张开双臂”的行为是为了挽救他人生命,体现对生命的敬畏,而不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敬畏生命的认识,敬畏生命要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5.【答案】B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意思是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这说明友谊是平等、双向的,所以B正确。
AC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D错误,选项观点是对古语的曲解,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友谊的特质的认识,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接受帮助,也学习帮助对方;感受关怀,也学习关怀对方。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6.【答案】C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 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这启迪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不止心动更要行动,要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实现人生理想,担当时代责任,所以C正确。
A错误,人生梦想的实现需要努力,才可能成功。
B错误,我们要关心社会发展,参与社会实践,不能莫问窗外世事。
D错误, 好高骛远,事事务求不同凡响的做法脱离实际,做法不可取。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少年梦想和努力的认识,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我们自己。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7.【答案】B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 “你的嘘寒问暖,我知道是为我好的,但又让我觉得,我不曾被信任着。”这反映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说明亲子之间存在冲突与矛盾,歌词唱出了现实生活中家人之间的亲情的碰撞,所以B正确。
ACD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亲子冲突的认识,作为两代人,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有时难以避免。
8.【答案】C
【知识点】网络交往
【解析】【分析】漫画反映网络上一些人举着情谊无价的晃子进行诈骗,这警示我们,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网络交友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所以C正确。
A错误,网络有利有弊,我们要合理利用,而不是远离网络。
B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
D错误,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网络交友的认识,网络交往有利有弊,我们要发挥网络的利,尽量避免网络的弊。要在网络交往中学会自我保护,慎重将网友转化为现实的朋友,认清现实交往的重要性。
9.【答案】A
【知识点】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
【解析】【分析】“事师之犹事父也”的意思就是说对待老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表明对老师的尊重,这说明构建良好师生关系需要我们尊重老师,所以A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师生交往的认识,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尊重老师不仅体现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
10.【答案】D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所以③④正确。
①错误,老师的观点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接受老师的一切意见的观点太绝对。
②错误,不当面作任何的申辩观点太绝对,应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师生交往的认识,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面对老师的表扬我们要再接再厉。
11.【答案】D
【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张海斌幼时患小儿麻痹导致右腿肢残,用了 20余年时间钻研技艺,终于从普通裁缝成长为优秀的私人定制服装设计师,这说明张海斌能自立自强,正确面对挫折,战胜挫折,这启示我们面对挫折,需要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增强生命韧性,所以D正确。
AB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C错误, 只能单打独斗的观点错误,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战胜挫折的认识,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我们要发掘生命的力量。
12.【答案】C
【知识点】珍爱和尊重生命
【解析】【分析】收看“天宫课堂”可以提高科学素养,激发探索精神,是养护精神的表现。 参加红心向党主题读书活动,可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品德,是养护精神的表现,所以②④正确。
①不符合题意, 作息有规律,适当运动锻炼,这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爱护身体的表现。
③不符合题意, 通过演练掌握自护自救技能,在灾难面前可以保护生命,这体现爱护身体的表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养护精神的认识,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活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答案】13.A
14.B
15.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时,先把比例尺的文字式和线段式写成统一的数字式,再进行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反之比例尺越大。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
13.根据题意,小睿想知道黄岩岛属于中国的哪个省区,最好查询中国政区图。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14.根据题意,通过网络搜索,小睿了解到黄岩岛的位置信息(图) 。嘉兴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28'东经121°16'左右。黄岩岛在嘉兴的西南方。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15.小睿在“1:50000000”的地图上测得嘉兴到黄岩岛的图上直线距离约为5.5厘米,嘉兴距黄岩岛的实际直线距离约为 5.5X50000000=275000000厘米=2750千米。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16.【答案】D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也是新石器时代的文物,D项正确;
山顶洞人遗址出土的骨针和装饰品属于旧石器时代,排除A项;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属于商朝时期,排除B项;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镶嵌绿松石铜牌属于夏朝时期,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学生作答本题要细心严谨,
17.【答案】A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兼爱”就是反对人对人的压迫,主张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尽力帮助别人。“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A项正确;
儒家倡导仁与礼,排除B项;
法家主张建立中央集权,排除C项;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百家争鸣相关知识的识记。识记墨子的思想。
18.【答案】C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为减轻病人疼痛,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医学体操,叫做“五禽戏”,华佗被称为“神医”。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齐民要术》是北朝贾思勰所著的农学著作,C项正确;
《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所著的地理学著作,排除A项;
《兰亭集序》是东晋王羲之所著的书法著作,排除B项;
《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的医学著作,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成就。
19.【答案】B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B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符合题意,B项正确;
禹传位于启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排除A项;
孙权建立吴国,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排除C项;
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黄巾起义,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0.【答案】D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淝水之战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D项正确;
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与题干中的“东晋”“前秦”不符,排除A项;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与题干中的“东晋”“前秦”不符,排除B项;
漠北之战是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对匈奴进行的战争,与题干中的“东晋”“前秦”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淝水之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1.【答案】C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筒车,筒车是唐朝时期发明的灌溉工具,C项正确;
西周时期还没有发明筒车,排除A项;
秦朝时期还没有发明筒车,排除B项;
西晋时期还没有发明筒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西汉农业发展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22.【答案】D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批北方人为躲避战祸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是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
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优越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
曹魏政权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
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人南迁与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等知识。
【答案】23.B
24.B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点评】 本题以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民族融合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23.根据题干材料“偶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织致翠帛多着'复其身(免除徭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内容,选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
管仲改革是指春秋时期齐国国相管仲在齐国实施的一系列改革,主要包括富国强兵、尊王攘夷等内容,没有材料中的规定,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他没有实行过材料中的改革,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苻坚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他没有实行过材料中的改革,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2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汉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民族融合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B项正确;
孝文帝改革前已经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排除A项;
巩固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是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意义,排除C项;
使国家经济重心南移不是孝文帝改革的意义,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25.【答案】(1)A:亚洲B:非洲C:太平洋D:印度洋
(2)上海亚热带季风气候图;罗马地中海气候莫斯科温;带大陆性气候。
(3)白色人种阿拉伯语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A:亚洲,B:非洲,C:太平洋,D:印度洋
(2)、根据题意,该图分别是上海亚热带季风气候图;罗马地中海气候;莫斯科,温带大陆性气候。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E所示半岛是阿拉伯半岛,生活在该区域的居民所属人种是白色人种,主要语言是阿拉伯语
【点评】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据规律“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进一步确定其气候类型。
26.【答案】(1)A:秦朝B:西晋
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西汉。西汉疆域西北拓展到今天新疆地区。史实: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3)①“推恩令”。②解决了王国问题,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③铸造五铢钱、盐铁专卖、平抑物价。④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王朝更替表(局部)。”可知,根据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故A处填:秦朝。B处填:西晋。秦的统一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根据材料二“中国古代史上前后相继的两个王朝的形势图(图9)。”可知,图9是西汉王朝的形势图。与图8王朝的疆域相比,该王朝疆域在西北的拓展:西汉疆域西北拓展到今天新疆地区。史实: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这样削弱诸侯国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答案为:①“推恩令”。②解决了王国问题,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故答案为:③铸造五铢钱、盐铁专卖、平抑物价。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思想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故答案为: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点评】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推恩令,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张骞通西域;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27.【答案】(1)他人的评价认识自己
(2)正确的做法,如选择告诉老师,或者劝好友主动将手机交给老师等。因为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好朋友带手机到学校,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予规劝反而会影响学习,损害朋友,伤害友谊。
(3)①爱是需要呵护的。明明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自己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②运用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明明要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如关注事实;把握时机;留意态度;选择方式;考虑环境等,化解矛盾,增进感情。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塑造良好道德;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
【解析】【分析】(1) 自觉语文比较薄弱,就报名参加了“悦读会” ,这体现通过自我评价认识自己。 这次作文得到老师表扬,有进步, 好开心呀,这体现通过他人的评价认识自己。
(2) 正确做法是选择告诉老师,或者劝好友主动将手机交给老师等 ,理由可以友谊不能没有原则的角度结合材料说明好朋友带手机到学校,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予规劝反而会影响学习等方面具体分析回答即可。
(3)根据所学,化解亲子冲突的做法可以从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自己的变化和需要, 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等方面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认识自己的途径,友谊的澄清,亲子冲突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身发展,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自我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28.【答案】(1)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少年的梦想,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2)①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让我们能够拥有更充实的生活;②学习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③在学习中,我们分享生命经验,获得成长;④学习能够让我们可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幸福生活奠基;等等。
(3)①从贫乏走向充盈,邓清明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不断得到滋养;②拒绝冷漠,关切他人,邓清明给学弟学妹分享,在照亮他人的同时也将自己的生命照亮;③在平凡中创造伟大,邓清明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生命便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1)分析材料结合所学,少年梦想的特征可以从与个人的人生目标,与时代脉搏,与中国梦密不可分等方面回答即可。
(2)根据所学,邓清明奔波 13 公里坚持上学的原因可以从学习的意义的角度分析回答,具体可以从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让我们能够拥有更充实的生活,学习是激发前进的动力,学习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学习可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幸福生活奠基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3)分析材料根据所学,邓清明活出生命的精神彩的表现可以从充盈生命,关切他人,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少年梦想,学习的意义,生命的贫乏与充盈,关切生命,生命的平凡与伟大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其地位的高低,而在于他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