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件(共21张ppt)+学案(2份打包)-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件(共21张ppt)+学案(2份打包)-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三课 第1课时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通过联系实际,明确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并且能够结合具体事例作出理解和区分;体会思维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掌握科学思维的客观性、预见性和可检验性;树立科学精神。
2.通过学习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自觉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科学思 维的两 个基本 条件 任何思维都是①____________的统一。内容真实和②__________是科学思维
的两个基本条件
内容与形式
形式正确
含义 (1)这里所说的科学思维,泛指符合③__________、遵循逻辑规则的思
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2)科学思维与不科学思维相对立。不科学思维是④____________、不合
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
(3)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
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
方式的统称
认识规律
主观臆想的
特征 (1)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⑤
__________。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
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
客观规律。
(2)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⑥________________的分
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
推断。
(3)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⑦______的检验。越是复杂
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科学思维能够以⑧________
__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认识对象
历史与现实材料
实践
实事求是
续表
试一试
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尊
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这体现了科学思维的( ) 。
B
A.量化性 B.客观性 C.可检验性 D.预见性
1.科学思维就是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
[答案] 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这里所说的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科学思维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形式正确、遵循逻辑规则,只是科学思维的必备条件之一,科学思维还必须内容真实,因此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未必是科学思维。
2.科学思维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
[答案] 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
3.科学思维的特征是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答案] 科学思维的特征,不仅表现在追求认识的客观性,还表现在其结果具有预见性、可检验性。
4.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就是科学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
[答案] 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是指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是指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5.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意味着科学思维与客观实际完全一致。
[答案] 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但不意味着科学思维与客观实际完全一致。
议题 1 感悟科学思维的含义
情境分析
2023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开始施行。本次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是继2005年、2018年两次修改后的一次全面修订。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在原有规定基础上,积极适应新时代、新任务,就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全面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由原9章61条,调整为10章86条,丰富了妇女权益保障的制度内容,完善了政府相关保障措施。修订中,草案两次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70多万条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征求各方意见后,多次集中审议才最终表决通过。
思维碰撞
上述材料体现的是不是科学思维?结合材料谈谈对科学思维的理解。
[答案] 上述材料体现的是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材料中指出,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在原有规定基础上,积极适应新时代、新任务,由原9章61条,调整为10章86条,丰富了妇女权益保障的制度内容,完善了政府相关保障措施,所以是科学思维。
典例精讲 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
果的思维。下列选项中,关于科学思维说法正确的有( ) 。
C
①科学思维要以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②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③科学思维与主观臆想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相对立 ④只要具有科学思维,就一定能实现预期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科学思维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①说法错误。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②正确。科学思维与主观臆想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相对立,③正确。科学思维有利于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并非只要具有科学思维,就一定能实现预期目的,④说法过于绝对。故本题选C。
归纳提升
1.科学思维方法不等于科学方法
(1)科学方法主要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的方法。它既包括具体的实践活动所采用的方法,如具体的工作方法、科学实验的方法等,也包括人们思考问题、认识问题的方法,即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是包括与被包括的关系,其外延不同。
(2)科学思维方法是人们在长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逐步总结出来的,它能帮助人们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能提高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2.如何做到自觉地走向科学思维?
(1)科学思维的含义: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它与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不科学思维相对立。
(2)人人都有思维,但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正确的思维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我们遵循认识规律、逻辑规则,才能够更加自觉地走向科学思维。
(3)科学思维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
议题 2 解析科学思维的特征
情境分析
2022年11月3日9时32分,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中国向着建成空间站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
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动力来源就是发动机,而高温合金被称为“先进发动机基石”。研制团队通过不断调整配方的化学成分,在两年中做了上百次试验,终于研制出了抗高温高压的高温合金。而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接下来每一步都无比艰难。在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的初期,失败接连发生了四次爆炸。“因为所谓
的新型号就是新的技术,客观规律的认识还不清楚,一定要把所有的问题暴露出来,不怕失败。”一个阀门问题的试验,他们连续做了100多次。经过近一年的摸索,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2006年,液氧煤油发动机进行了600秒长程试车,取得成功。2016年,液氧煤油发动机在长征五号首飞任务中获得成功。
思维碰撞
分析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研制历程体现了科学思维的哪些特征。
[答案] 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论证,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强大的动力来源就是发动机,而高温合金被称为“先进发动机基石”。两年中做了上百次试验,终于研制出了抗高温高压的高温合金。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从研制抗高温高压的合金,到液氧煤油发动机,实现长征五号B承担运载的任务,进行合乎逻辑的推断。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在两年中做了上百次试验,在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的初期,失败接连发生了四次爆炸。一定要把所有的问题暴露出来,不怕失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典例精讲 某气象专家指出,除非人类认识到自身行为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并采取
切实行动来减缓这种影响,否则,人们所熟悉的自然界“将不再存在”。这表明( ) 。
B
A.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B.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C.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D.科学思维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
[解析] 材料体现了该气象专家对人类破坏环境恶果的预见,B符合题意,入选。A、C、D均与题意不符,不选。
1.在广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提出了几个与观测有关的预言,如光线在经过巨大星体
时,在引力场的作用下会发生弯曲。1919年5月29日,借助出现日全食的机会,英国天
文学家爱丁顿等人率领两支考察队,分别在非洲西部几内亚湾的普林西比岛和南美洲
巴西的索布拉尔进行观测,从两地测得星光经过太阳时的平均偏转值与爱因斯坦预言
的1.75″相差无几。这一材料揭示科学思维的特点是( ) 。
C
A.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B.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能动性
C.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D.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解析] 爱因斯坦关于光线在星体附近会发生偏转的预言后来被考察队证实,且数值相差很小,说明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本题选C。
2.所谓科学思维,是指人们为了正确认识客观世界而应该具有的思辨模式和认识方法,
它是连接实践与理论的桥梁。下列对科学思维的理解,正确的有( ) 。
B
①正确反映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 ②正确反映认识对象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思维 ③内容与形式真正实现统一的思维 ④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科学思维是正确反映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是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①④符合题意。科学思维即正确的思维,是对认识对象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②说法错误。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但思维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内容与形式统一的思维不一定是科学思维,③说法错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思维,这是因为( ) 。
D
①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②正确的思维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③它们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能够达到正确的认识结果 ④它们与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相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①②是正确思维所产生的作用和条件,不是原因,排除。③④符合题意。本题选D。第1课时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学习目标】
1.通过联系实际,明确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并且能够结合具体事例作出理解和区分体会思维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掌握科学思维的客观性、预见性和可检验性:树立科学精神
2.通过学习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自觉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科学思维 的两个基 本条件  任何思维都是①    的统一。内容真实和②    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含义 (1)这里所说的科学思维,泛指符合③    、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2)科学思维与不科学思维相对立。不科学思维是④    、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 (3)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
特征 (1)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⑤    。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 (2)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⑥       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3)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⑦    的检验。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科学思维能够以⑧    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答案】  ①内容与形式 ②形式正确 ③认识规律 ④主观臆想的 ⑤认识对象 ⑥历史与现实材料 ⑦实践 ⑧实事求是
试一试
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这体现了科学思维的(  )。
A.量化性 B.客观性
C.可检验性 D.预见性
【答案】 B
易错明辨
1.科学思维就是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
【答案】 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这里所说的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科学思维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形式正确、遵循逻辑规则,只是科学思维的必备条件之一,科学思维还必须内容真实,因此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未必是科学思维。
2.科学思维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
【答案】 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
3.科学思维的特征是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答案】 科学思维的特征,不仅表现在追求认识的客观性,还表现在其结果具有预见性、可检验性。
4.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就是科学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
【答案】 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是指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是指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5.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意味着科学思维与客观实际完全一致。
【答案】 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但不意味着科学思维与客观实际完全一致。
【合作探究】
议题1 感悟科学思维的含义
情境分析
2023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开始施行。本次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是继2005年、2018年两次修改后的一次全面修订。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在原有规定基础上,积极适应新时代、新任务,就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全面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由原9章61条,调整为10章86条,丰富了妇女权益保障的制度内容,完善了政府相关保障措施。修订中,草案两次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70多万条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征求各方意见后,多次集中审议才最终表决通过。
思维碰撞
上述材料体现的是不是科学思维 结合材料谈谈对科学思维的理解。
【答案】 上述材料体现的是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材料中指出,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在原有规定基础上,积极适应新时代、新任务,由原9章61条,调整为10章86条,丰富了妇女权益保障的制度内容,完善了政府相关保障措施,所以是科学思维。
典例精讲 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下列选项中,关于科学思维说法正确的有(  )。
①科学思维要以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②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③科学思维与主观臆想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相对立 
④只要具有科学思维,就一定能实现预期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科学思维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①说法错误。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②正确。科学思维与主观臆想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相对立,③正确。科学思维有利于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并非只要具有科学思维,就一定能实现预期目的,④说法过于绝对。故本题选C。
归纳提升
1.科学思维方法不等于科学方法
(1)科学方法主要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的方法。它既包括具体的实践活动所采用的方法,如具体的工作方法、科学实验的方法等,也包括人们思考问题、认识问题的方法,即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是包括与被包括的关系,其外延不同。
(2)科学思维方法是人们在长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逐步总结出来的,它能帮助人们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能提高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2.如何做到自觉地走向科学思维
(1)科学思维的含义: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它与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不科学思维相对立。
(2)人人都有思维,但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正确的思维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我们遵循认识规律、逻辑规则,才能够更加自觉地走向科学思维。
(3)科学思维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
议题2 解析科学思维的特征
情境分析
2022年11月3日9时32分,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中国向着建成空间站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
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动力来源就是发动机,而高温合金被称为“先进发动机基石”。研制团队通过不断调整配方的化学成分,在两年中做了上百次试验,终于研制出了抗高温高压的高温合金。而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接下来每一步都无比艰难。在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的初期,失败接连发生了四次爆炸。“因为所谓的新型号就是新的技术,客观规律的认识还不清楚,一定要把所有的问题暴露出来,不怕失败。”一个阀门问题的试验,他们连续做了100多次。经过近一年的摸索,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2006年,液氧煤油发动机进行了600秒长程试车,取得成功。2016年,液氧煤油发动机在长征五号首飞任务中获得成功。
思维碰撞
分析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研制历程体现了科学思维的哪些特征。
【答案】 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论证,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强大的动力来源就是发动机,而高温合金被称为“先进发动机基石”。两年中做了上百次试验,终于研制出了抗高温高压的高温合金。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从研制抗高温高压的合金,到液氧煤油发动机,实现长征五号B承担运载的任务,进行合乎逻辑的推断。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在两年中做了上百次试验,在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的初期,失败接连发生了四次爆炸。一定要把所有的问题暴露出来,不怕失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典例精讲 某气象专家指出,除非人类认识到自身行为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并采取切实行动来减缓这种影响,否则,人们所熟悉的自然界“将不再存在”。这表明(  )。
A.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B.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C.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D.科学思维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了该气象专家对人类破坏环境恶果的预见,B符合题意,入选。A、C、D均与题意不符,不选。
【课堂总结】
1.在广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提出了几个与观测有关的预言,如光线在经过巨大星体时,在引力场的作用下会发生弯曲。1919年5月29日,借助出现日全食的机会,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等人率领两支考察队,分别在非洲西部几内亚湾的普林西比岛和南美洲巴西的索布拉尔进行观测,从两地测得星光经过太阳时的平均偏转值与爱因斯坦预言的1.75″相差无几。这一材料揭示科学思维的特点是(  )。
A.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B.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能动性
C.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D.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答案】 C
【解析】 爱因斯坦关于光线在星体附近会发生偏转的预言后来被考察队证实,且数值相差很小,说明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本题选C。
2.所谓科学思维,是指人们为了正确认识客观世界而应该具有的思辨模式和认识方法,它是连接实践与理论的桥梁。下列对科学思维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正确反映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 ②正确反映认识对象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思维 ③内容与形式真正实现统一的思维 ④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科学思维是正确反映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是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①④符合题意。科学思维即正确的思维,是对认识对象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②说法错误。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但思维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内容与形式统一的思维不一定是科学思维,③说法错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思维,这是因为(  )。
①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②正确的思维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③它们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能够达到正确的认识结果 
④它们与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相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②是正确思维所产生的作用和条件,不是原因,排除。③④符合题意。本题选D。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