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型 新授课课 标 解 读 通过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事,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教 材 分 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即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三部分内容反映出明朝的对外关系既有友好交往又有战争冲突。这表明明朝在努力发展对外友好、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在积极进行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学 情 分 析 1、初一学生对古代历史了解较少,而且他们的生活体验与这些历史知识较远,所以,在教学时,通过史料、图片、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初一学生正处于理性意识较弱,感性体验为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事物的感知、学习仍以模仿为主。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课堂练习等方式突破教学难点,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教 学 目 标 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到达地区及意义等相关史实,认识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知道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jué)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基本史实,正确评价戚继光,学习戚继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3.正确认识我国明朝的对外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历史解释)重点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相关史实难点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教学准备 教材、PPT课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导入 出示大海的图片,出示材料: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为什么会这样说?我们通过今天这节课来找一找答案。 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兴趣新课教学 郑和下西洋 1、出示郑和像,介绍郑和其人(或请学生介绍) 2、观察地图,找出西洋的位置 3、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①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 ②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③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4、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内容,知道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内容 时间1405—1433年次数7次规模27000多人、200多艘海船到达地点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5、出示三则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分析郑和能成功实现下西洋的条件有哪些? 6、出示《15-16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较表》,引导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7、出示图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明朝中期,以葡萄牙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出于追求财富和传播宗教的目的,在地理大发现的推动下来到了东亚。世界历史开始由分散走向整体。 亚洲的日本,因为国内动荡,很多失去军职的武士成为海盗,不断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走私 贸易和武装抢夺。在这种背景下,明朝的对外关系呈现出什么特点?过渡到下一目 二、戚继光抗倭 1、出示图片,介绍何为倭患和倭寇。面对这样的情况明朝是如何应对的呢?引出戚继光 2、出示戚继光图片,介绍戚继光和戚家军。 3、出示视频、了解戚继光为倭寇特意设计的鸳鸯阵,感受古人智慧 4、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地图,指出戚继光的抗倭成就抗倭成就 5、出示材料,分析为什么戚继光能取得抗倭斗争的胜利? 6、出示戚继光的诗句,引导学生理解戚继光的远大抱负,总结其情怀: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继而引出其是民族英雄结论。并以此上升价值,引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有无数这样的英雄不怕牺牲得来的,英雄千古,家国永念。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通过教材和相关事实,简单了解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过程。引导学生知道澳门何时回归祖国怀抱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通过识读图文信息等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思维,提升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让学生养成有序的叙述历史事件的思维模式。 通过同同时代的航海家活动做对比,了解中国古代在此时的先进,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观看视频,增加直观感受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让学生养成有序的叙述历史事件的思维模式拓展阅读 观看视频,了解海洋命运共同体课程小结 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是推动我们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定要抓好。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 通过小结总结本课内容,继而引导学生了解对外关系的两种方式,并了解对外交往方式的不同与综合国力息息相关。 采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以古鉴今。作业布置 查阅资料,从国家、个人角度谈一谈如何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板书设计(共37张PPT)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明朝的COURSEWARE RESEARCH INSTITUTE课件研究所初中历史课件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到达地区及意义等相关史实,认识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知道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jué)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基本史实,正确评价戚继光,学习戚继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3)正确认识我国明朝的对外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历史解释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ZHENG HE'S VOYAGES原姓马,回族,云南人。12岁丧父,在流离被明军掳去,送进皇宫当了太监。后来跟随燕王朱棣,屡立战功。朱棣称帝,是为明成祖。明成祖十分器重他,提拔为内宫太监,并赐姓郑。1431年,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封郑和为“三宝太监”。三宝太监西洋地理概念。明初,人们把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主要目的成祖疑惠帝(注:建文帝朱允炆)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明史·郑和传》材料MATERIAL①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②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③寻找失踪的建文帝郑和下西洋主要概况时间 1405—1433年次数 7次规模 27000多人、200多艘海船到达地点 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郑和下西洋分析郑和能成功实现下西洋的条件有哪些?洪武(明太祖)末年:“仓廪(盛装谷物的场所)充积,天下太平。”到永乐(明成祖)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明仁宗实录》记载材料一MATERIAL 1教材71页相关史事材料二MATERIAL 2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好转,眼光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健全朝贡体系。材料三MATERIAL 3经济基础: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技术条件:先进的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和指南针的应用政府态度:明成祖的支持个人能力:郑和的个人能力出众15-16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较表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1519-1522年次数 7次 4次 2次 1次船队规模(第一次) 大船62艘(连小船共有200多艘),最大的有1500吨左右 3艘,最大船120吨左右 4艘,最大船110吨左右 5艘,最大船130吨左右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洲 印度 环球航行1、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2、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特点1:历时长特点2:次数多特点3:规模大特点4:范围广西洋3、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4、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榜葛剌进麒麟图》明代青花瓷盘装饰在肯尼亚的穆斯林古墓上明永乐青花瓷的颜料来自渤泥国的苏泥勃青明朝中期,以葡萄牙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出于追求财富和传播宗教的目的,在地理大发现的推动下来到了东亚。世界历史开始由分散走向整体。亚洲的日本,因为国内动荡,很多失去军职的武士成为海盗,不断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走私 贸易和武装抢夺。在这种背景下,明朝的对外关系呈现出什么特点?QI JIGUANG REPELS JAPANESE PIRATES《倭寇图卷》仇英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明朝中期,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弛,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倭患字元敬,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民族英雄。他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1528—1588)主力是义乌的农民和矿工成员明嘉靖三十八年建立时间“戚家军”训练有素、军纪严明、能征善战特点鸳鸯阵技能台州九战九捷战绩抗倭成就(一)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倭患。本朝鲜京师(北京)海渤东海海南登州徐州淮安南京芜湖徽州义乌金华台州蓬莱临海横屿仙游牛田平海卫广州河黄江江大大倭寇侵扰地区倭寇侵扰路线主要地点戚继光抗倭广东山东浙江福建(二)随后,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为什么戚继光能取得抗倭斗争的胜利?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满千船 ——《倭变事略》材料一MATERIAL 1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 ——鲁教版《中国历史》材料二MATERIAL 2戚继光的军事著作。(见下图)材料三MATERIAL 3合作探究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当地军民的支持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情怀: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安危为己任戚继光号训练舰李大钊谢士炎左权杨靖宇袁玉冰孙生泽王步文丁思林吉鸿昌马宝玉汪雅臣刘胡兰徐宝珊孔庆同杨子荣蔡启荣黄君钰丁思林陈奇马毅陈为人王学风周子昆张宗兰孙炳文童长荣何昆许包野杨弘明孙春林张雅萍何孟雄贺锦斋胡幼松PORTUGAL SEIZES THE RIGHT TO RESIDE IN MACAU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的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澳门居住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综合国力外交关系澳门回归澳门区旗课堂小结明朝前期明朝中后期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国力强盛国力衰落(和平交往)(战争与冲突)1、(2023·云南省·历年真题)“明初以如此巨大规模的船队,历时近30年,遍访‘西洋’30余国……船队规模之大,航程之远,在当时世界航海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材料评价的是( )A.张骞通西域 B. 鉴真东渡 C. 郑和下西洋 D. 玄奘西行2、(2023·山东省·历年真题)如图是某老师在上课时列举的史实。这些史实共同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经济交流 B. 海上交通C. 民族关系 D . 对外交往遣唐使来华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3、(2021·四川省·历年真题)明朝抗倭将领戚继光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和诗人,更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之所以被称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赶走了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抵抗了英国殖民者的侵略C. 收复了被外国势力占领的新疆D. 解除了我国东南沿海倭患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是推动我们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定要抓好。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习近平REC1..2..0..1..2拓展阅读:海洋命运共同体课后作业查阅资料从国家、个人角度谈一谈如何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MEETING AFTER MEETING MOUNTAINS AND RIVER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下3.15《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docx 七下3.15《明朝的对外关系》视频1.mp4 七下3.15《明朝的对外关系》视频2.mp4 七下3.15《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