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2课 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课件)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22.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
目录
朗读古诗、注意节奏

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品读古诗、理解诗意

概括主旨、背诵古诗

学习任务一
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送别
导入新课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世称王江宁。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人称“诗家夫子王江宁”。
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采莲曲》等。
作者简介
王昌龄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开元二十七年远谪岭南;次年北归,自岁末起任江宁丞,仍属谪宦。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今镇江)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首诗当为此时所作。
写作背景
学习任务二
朗读古诗、注意节奏
听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再试着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初读古诗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读出节奏,读流畅
小结:
读好古诗的方法:
声断气连,音断意连,
古诗的节奏就出来了。
芙蓉楼送辛渐
朗读诗题,思考:你从这个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这是一首送别诗。
送别地点:芙蓉楼。
人物:王昌龄与辛渐。
事件:王昌龄给辛渐送行。
芙蓉楼在哪里?
你还想知道哪些信息?
什么时间送别?
两个人说了些什么话?
心情如何?
……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rónɡ
luò








朗读古诗



是“业”不是“亚”

指导书写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上下收,中间放;中间横钩的横要写得长一点,托上包下。
上中下

指导书写
学习任务三
品读古诗、理解诗意
芙蓉楼送辛渐
诗题“芙蓉楼送辛渐”点明了哪些内容?
“送”点明这是一首送别诗;“芙蓉楼”是送别的地点;“辛渐”是送别的对象。
朗读古诗
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下临长江。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诗意: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
品读古诗
天刚亮。
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
镇江在古代属于吴地。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景中藏情
“寒”
增添了冷清的意味,渲染了离别的气氛。
“孤”
既写出了雨后楚山的孤影,也表现了诗人孤寂的心情。
品读古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想到了许多,但是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
“一片冰心在玉壶”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意: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品读古诗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玉壶:用玉做成的晶莹剔透的盛酒器。
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
品读古诗
诗人为何以“冰心”和“玉壶”自喻?
“冰心”指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玉壶”指用玉做成,晶莹剔透的盛酒器,形容人的纯洁与正直。诗人以“冰心”和“玉壶”自喻,表明自己有像冰一样晶莹、玉一样纯洁的心。
品读古诗
朗读全诗,结合课前查阅的诗人的资料,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绪,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
品读古诗
学习任务四
概括主旨、背诵古诗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意,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
课堂小结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诵读古诗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
冰心
楚山
玉壶
孤寂
高洁
表明心志
板书设计
下节课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