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税收概述 课件(共16张PPT)《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税收概述 课件(共16张PPT)《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第3章
税收法律制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税收的种类、特点、作用
(2)理解并掌握税法的构成要素
(3)掌握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有关规定
(4)掌握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方式、税务代理、税收检查及相关法律责任等相关法律规定。
2.能力目标
(1)能正确计算应纳税额、运用纳税申报方式完成纳税申报工作
(2)能正确进行开业登记、变更登记、停业和复业登记、注销登记及外出经营报验、税种登记
(3)能正确使用和管理发票
(4)能针对不同纳税人确定不同税款征收方式
(5)能依法维护自己涉税合法权益
第一节 税收概述
一、税收的概念与分类?
(一)税收的概念与作用
1.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方式。
2. 税收的作用
(二)税收的特征
1.强制性
2.固定性
3.无偿性
(三)税收的分类
1.按征税对象分类------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资源税类和行为税类五种类型。
2.按征收管理的分工体系分类-------工商税类、关税类。
3.按照税收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4.按照计税标准不同进行分类------从价税、从量税和复合税。
二、税法及构成要素
(一)税收与税法的关系
1.税法的概念
2.税收与税法的关系
(二)税法的分类
1.按照税法的功能作用分类-----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
2.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分类-----国内税法、国际税法、外国税法。
3.按照税法法律级次分类------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税收规章和税收规范性文件。
(三)税法的构成要素
1.征税人征税对象又叫课税对象、征税客体,在实际工作中也笼统地称之为征税范围,它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即对什么征税。征税对象包括物或行为 ,不同的征税对象是区别不同 税种的主要标志。
(三)税法的构成要素
2. 纳税人亦称纳税义务人、课税主体,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国家无论课征什么税,要由一定的纳税义务人来承担,舍此就不成其为税收,因此,纳税人是税收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
(三)税法的构成要素
1.征税人征税对象又叫课税对象、征税客体,在实际工作中也笼统地称之为征税范围,它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即对什么征税。征税对象包括物或行为 ,不同的征税对象是区别不同 税种的主要标志。
2. 纳税人亦称纳税义务人、课税主体,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国家无论课征什么税,要由一定的纳税义务人来承担,舍此就不成其为税收,因此,纳税人是税收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
(三)税法的构成要素
3. 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包括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所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其他所得和清算所得。包括居民企业来源于境内和境外的各项所得,以及非居民企业来源于境内的应税所得。
4.税目
5.税率
(1) 比例税率
(三)税法的构成要素
4.税目,是指在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的征税项目,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是对课税对象质的界定。设置税目的目的首先是明确具体的征税范围,凡列入税目的即为应税项目,未列入税目的,则不属于应税项目。其次,划分税目也是贯彻国家税收调节政策的需要,国家可根据不同项目的利润水平以及国家经济政策等制定高低不同的税率,以体现不同的税收政策。
(三)税法的构成要素
5.税率
(1) 比例税率 是指不论征税对象数量或金额的多少,统一按一个百分比征税的税率。我国现行的产品税、关税、牲畜交易税等都实行比例税率
(2) 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
(3)定额税率
6.计税依据
计税依据是指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或标准,即根据什么来计算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分为三种:
(1)从价计征
(2)从量计征
(3)复合计征
7.纳税环节
8.纳税期限
9.纳税地点
10.减税、免税
(1) 减税和免税
(2) 起征点
(3)免征额
问题: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对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2 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其中,2000元为起征点还是免征额?
11.法律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