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种猪选留工作任务1-5 种猪选留相关知识一拓展知识二种猪各阶段的选留方法猪的选种方法相关知识一(一)种猪各阶段的选留方法断乳阶段根据父母和祖先的品质(即亲代的种用价值),同窝仔猪的整齐度以及本身的生长发育(断奶重)和体质外形进行鉴定。相关知识一1、后备猪的选留6月龄阶段日增重或体重、背膘厚(活体测膘)和体长,同时可结合体质外貌和性器官的发育情况,并参考同胞生长发育资料进行选种。相关知识一2、鉴定母猪的选留以本身的繁殖成绩为主要依据。当母猪已产生第一窝仔猪并达到断奶时,首先淘汰产生畸形、脐疝、隐睾、毛色和耳形等不符合育种要求的仔猪的母猪和公猪,然后再按母猪繁殖成绩和选择指数高的留作种猪。相关知识一3、鉴定公猪的选留一般以该公猪的生长速度为主,繁殖成绩为辅的原则,结合活体测膘材料,进行选留。种公猪的繁殖成绩可用它的全部同胞兄妹和这头公猪的全部女儿繁殖成绩的均值代表。相关知识一(二)选种方法1、个体选择根据种猪本身的一个或几个现在性状的表型值进行选择叫做个体选择,这是最普通的选择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对遗传力高的性状选择有良好效果,对遗传力低的性状选择效果较差。而我国的太湖猪、东北民猪和珠江三角洲的大花白猪有极高的繁殖力,我们应珍惜这些珍贵的遗产。采用个体表型选择对于胴体品质和生长速度等高或中等遗传力性状是有效的,它比后裔测验更为经济实用。相关知识一(二)选种方法为了充分发挥个体选择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采用个体选择,要缩短世代间隔,加速世代的更迭。为此,育种场的成年母猪头数势必减少,青年母猪头数增多,由于成年母猪的生产性能高于青年母猪,这就造成育种猪的经济负担。所以,应当合理解决。②选择的主要性状为猪的日增重和6月龄背膘厚,为此,仔猪断乳时不要大量淘汰,应多留后备幼猪参加发育测定。③为了使个体选择能在稳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公猪测定站,这样所获取的结果,更加可靠与准确。相关知识一(二)选种方法2、同胞选择同胞选择就是根据全同胞或半同胞的某性状平均表型值进行选择。这种测验方法的特点就是能够在被选个体留作种用这前,即可根本其全同胞的肥育性状能和胴体品质的测定材料做出判断,缩短了世代间隔,对于一些不能从公猪本身测得的性状,如产仔数、泌乳力等,可借助于全同胞或半同胞姐妹的成绩作为选种的依据。相关知识一(二)选种方法3、系谱选择系谱选择是根据父本戒母本、或双亲以及有亲缘关系的祖先的表型值进行选择的。因此,这种选择方法必须持有祖先的系谱和性能记录。4、后裔测验5、合并选择相关知识一种猪的淘汰淘汰是任何遗传改良计划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商品猪群中,只要母猪能提供大量生长快、饲料省、胴体品质好的强壮猪只,则这些母猪将被继续饲养。可是,母猪的快速周转可增加遗传变化的速度,从而加快改良。表2显示了几种不同方案的淘汰和更新水平。如果母猪只养育5或6胎,则每年必须更新40%,对种畜生产者来说,更新水平仍是较高(大多数调查表明在商品住群众更新率实际上约为30%)。拓展知识二每头母猪分娩窝数 按155天产仔间隔计,母猪在群年数 每年的更新率(%)3 1.27 794 1.70 595 2.13 476 2.55 397 2.98 338 3.40 299 3.83 2610 4.25 23表2 :每头母猪分娩窝数对更新率的影响种猪的淘汰淘汰母猪的一般原则:①无论何时获得可用于更新的优秀后备母猪,就可淘汰母猪;②淘汰出生至7月龄以后毫无发情征兆的母猪;③淘汰所产仔猪在生产速度和胴体品质方面均低于平均值的母猪;④淘汰外阴部特别小;⑤淘汰具有无效乳头的母猪,或肢蹄有问题的母猪;拓展知识二种猪的淘汰⑥淘汰连续配种3次以上没有受胎;⑦淘汰断奶后(哺乳停止后)2个月没有发情征兆,或发情持续期明显延长;⑧淘汰哺乳能力差的母猪(咬死仔猪,泌乳量少,不让仔猪吮乳等);⑨淘汰窝产仔数连续2次在5头以下;⑩淘汰患有传染病的种猪,或子宫炎久治不愈者,或产生畸形后代者。拓展知识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