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蛋白质的营养(2)课件(共26张PPT)《畜禽营养与饲料》同步教学(高教版第三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蛋白质的营养(2)课件(共26张PPT)《畜禽营养与饲料》同步教学(高教版第三版)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蛋白质营养
三、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一)动物蛋白质的消化代谢特点
1.单胃动物蛋白质的消化代谢特点
饲料蛋白质

胃蛋白酶
初级消化
未消化的蛋白质
小肠
肠氨肽酶
胰蛋白酶
AA
器官(肝脏)
体蛋白
脱氨基
脂肪酸
合成体脂肪或氧化供能

肝脏
尿素
以尿由肾排出
未消化蛋白质(占10%~25%)
大肠
细菌
氨、AA
MCP
未消化的蛋白质
粪中排出
利用
三、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一)动物蛋白质的消化代谢特点
1.单胃动物蛋白质的消化代谢特点(以猪为例)
猪的蛋白质消化和吸收的部位主要在小肠。
猪的蛋白质营养实质是氨基酸营养。
猪体蛋白质并非是饲料蛋白质的简单转移,而是经过分解和有选择的重新组合的过程。
三、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1.单胃动物蛋白质的消化代谢特点(以猪为例)
三、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1.单胃动物蛋白质的消化代谢特点(马、兔等)
马、兔等单胃食草动物的盲肠和结肠相当发达,在小肠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和氨化物,可在盲肠和结肠内被细菌利用合成菌体蛋白而被利用,利用饲料中氨化物转化为菌体蛋白的能力比猪强,但比反刍动物差。
饲料中的
非蛋白氮

小肠
肝脏
肾脏
以尿形式排出
盲、结肠
细菌
菌体蛋白质

肝脏
由肾以尿排出
三、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1.单胃动物蛋白质的消化代谢特点
单胃动物猪和家禽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主要是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水解过程,微生物的消化作用极其微弱;
单胃动物猪和家禽所吸收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饲料蛋白质本身的氨基酸组成和比例;
生产中在配置日粮时应注重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比例。
三、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2.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代谢特点
(1)前胃的消化(主要指瘤胃)
饲料真蛋白质在细菌和纤毛原虫分泌的蛋白酶等的作用下水解成肽和氨基酸;
所降解的氨基酸部分被细菌用于合成菌体蛋白,另一部分则被细菌进一步降解产生氨、二氧化碳和挥发性脂肪酸;
饲料中的非蛋白氮如尿素、胺盐等,则在细菌脲酶作用下产生氨和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氨也可用于合成MCP。
三、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2.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代谢特点
(2)皱胃与小肠的消化
有60%~80%被细菌在前胃消化降解,剩余20%~40%的蛋白质未被消化,这部分过瘤胃而未被微生物降解的蛋白质称为过瘤胃蛋白(RBPP)或未降解蛋白质(UDP),这部分蛋白质一起转移到真胃,随后进入小肠进行化学消化,消化吸收过程与单胃动物基本相同。
(3)蛋白质消化产物的吸收
瘤胃壁具有强烈吸收氨的能力,也可吸收部分游离氨。小肠吸收的含氮物质主要是氨基酸。
三、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4)瘤胃-肝脏的氮素循环
饲料蛋白质在瘤胃被微生物降解生成氨,除被细菌利用合成MCP外,多余的则被瘤胃壁吸收,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合成尿素:其中一部分进入肾脏随尿排出体外;另一部分通过瘤胃壁的血液扩散又回到瘤胃;再一部分进入唾液腺随唾液返回瘤胃。后两种方式返回瘤胃的尿素均可再次被细菌利用合成MCP,由于这一过程不断反复循环,也称为瘤胃—肝脏的氮素循环。
瘤胃氮素循环不但可以提高饲料中粗蛋白的利用率,还可将食入的植物性粗蛋白反复转化为菌体蛋白,供动物体利用,从而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品质,但反复转化,对于优质蛋白质,反而降低了蛋白质的吸收率。
三、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三、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反刍动物蛋白质代谢特点:
蛋白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瘤胃,靠微生物的降解,其次是在小肠,在酶的作用下进行。
反刍动物不仅能大量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而且也能很好地利用氨化物。
饲料蛋白质在瘤胃进行较大改组,通过微生物合成饲粮中不曾有的氨基酸。
反刍动物的小肠可消化蛋白质来源于瘤胃合成的微生物蛋白质和饲料过瘤胃蛋白质。
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品质好,仅次于优质动物蛋白质,与豆饼、苜蓿叶蛋白质相当,而优于大多数谷物蛋白质。
三、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5)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NPN)的利用
NPN主要是指尿素、双缩脲和铵盐,可被瘤胃微生物分解后作为合成菌体蛋白的氮源。利用原理如下:
利用NPN的意义:节约蛋白质,降低成本
1Kg尿素经转化后,可以提供相当于4.5Kg豆饼的蛋白质,据报道,在蛋白质不足的日粮中加入1Kg尿素,奶牛可多产奶6-12kg,肉牛多增重1-3kg。
尿素
NH3 + CO2
CH2O
VFA + 酮酸
NH3 + 酮酸
AA
菌体蛋白
三、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5)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NPN)的利用
NPN中毒——氨中毒:
原因:NPN释放氨的速度大大超过微生物利用氨的速度,使血液氨浓度大大增加,(100g瘤胃内容物能在1小时内把100mg尿素转化为NH3)。
中毒水平:
血氨浓度>8ppm:出现中毒,表现神经症状,肌肉震颤;
血氨浓度>20ppm:呼吸困难、强直性痉挛,运动失调;
血氨浓度>50ppm:死亡。
三、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提高尿素利用率的措施:
①为细菌蛋白质合成创造有利的条件
日粮必须含有适量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瘤胃微生物在合成菌体蛋白时需要能量和碳架,主要由碳水化合物提供。
日粮中要有一定比例的蛋白质:为提高尿素的利用率,日粮中蛋白质水平要适宜。
日粮中要保证供给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控制喂量:脲酶活性很强,致使尿素很快在瘤胃中被分解为氨,但细菌利用氨的速度仅为分解速度的四分之一,所以要控制饲喂数量。
注意饲喂方法:均匀搅拌到精粗饲料中,严禁单独饲喂,开始少喂,逐渐加量。
三、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提高尿素利用率的措施:
②减缓尿素分解速度
向尿素饲料中加入脲酶抑制剂,脂肪酸盐,如硼酸钠等。
包被尿素,使尿素缓慢释放。
制成颗粒凝胶淀粉尿素。
尿素舔块。
饲喂尿素衍生物,如磷酸脲,与尿素相比,其降解速度减慢,具有较好的饲用效果和安全性。
三、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提高尿素利用率的措施:
③正确的使用技术
用量:不超过总氮的20-30%,不超过饲粮干物质的1%,不超过精料补充料的2-3%,每100kg体重20-30g;
适应期:2-4周;
不能加入水中饲喂;
制成舔砖;
不与含脲酶活性高的饲料混合;
尿素青贮
三、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过瘤胃蛋白的保护技术
1.物理处理法
(1)青草干制,可显著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
(2)热处理是一种保护过瘤胃蛋白质的有效办法。
2.化学处理法
利用化学药品,如甲醛、单宁、戊二醛、乙二醛、NaCl等。可对高品质蛋白质饲料进行保护处理,目前常用的化学药品有甲醛、NaOH、锌盐和单宁等。
3.包埋法
用某些富含抗降解蛋白质的物质或某些脂肪酸对饲料蛋白质进行包埋,以抵抗瘤胃的降解。
三、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二)动物对饲料蛋白质要求
1.氨基酸的种类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根据是否必须由饲料提供,通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两类。
(1)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对于成年动物,必需氨基酸有8种,即: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
生长动物10种,除上述8种外,还有精氨酸和组氨酸,雏鸡还需要甘氨酸、胱氨酸和酪氨酸。
三、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二)动物对饲料蛋白质要求
(2)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可不由饲料提供、动物体内的合成完全可以满足动物需要的氨基酸。
(3)限制性氨基酸:是指饲料缺乏一种或几种必须氨基酸时,会影响其他氨基酸的利用,致使整个日粮中蛋白质的利用率下降,这种氨基酸被称为限制性氨基酸。可用氨基酸的化学评分来计算判定,分别称为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
三、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二)动物对饲料蛋白质要求
2.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是指蛋白质被动物吸收利用,以满足其对蛋白质需要的程度。衡量蛋白质利用率高低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可消化粗蛋白质(DCP)
DCP=粗蛋白质含量×粗蛋白消化率,可粗略反映饲料蛋白质的质量。
三、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二)动物对饲料蛋白质要求
(2)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BV)
BV是指蛋白质在动物体内被消化吸收的氮量与沉积氮量之比,BV越大,营养价值越高,一般在50-80范围内。有“表观”和“真实”两种。
从粪氮中扣除来自内源的代谢粪氮(MFN),从尿氮中扣除非饲料来源的内源尿氮(EUN),则可计算出真实生物学价值(TBV):
三、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二)动物对饲料蛋白质要求
(3)净蛋白利用率(NPU)
NPU是指动物体内沉积的蛋白质或氮占食入的蛋白质或氮的百分比,即通常的利用率,计算公式为:
(4)蛋白质效率比(PER),是指动物食入单胃蛋白质或氮的体增重,可用下式表示:
三、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三)理想蛋白质模型与饲料的氨基酸平衡
(1)理想蛋白质
理想蛋白质是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即供给与需要之间是平衡的,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为100%。
(2)饲料的氨基酸平衡
①氨基酸的缺乏;②氨基酸的失衡;③氨基酸的互补:是指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饲料蛋白质的配合,使各种氨基酸互相取长补短,弥补氨基酸的缺陷,使饲粮氨基酸比例达到较理想的状态;④氨基酸的拮抗:某种氨基酸的过量影响另外氨基酸的代谢;⑤氨基酸中毒:注意防止氨基酸过量。
三、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四)提高饲料蛋白质转化效率的措施
1.配合日粮时饲料应多样化
豆饼中赖氨酸高,芝麻饼中蛋氨酸高,将二者混合配合饲料饲喂雏鸡,比单独喂豆饼或芝麻饼效果好。
2.补饲氨基酸添加剂
3.日粮中蛋白质与能量有适当比例
正常情况下被吸收的蛋白质约70%~80%被畜禽用以合成体组织或产品,20%~30%分解供能,当供给能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不足时,必然会加大蛋白质的供能部分,减少合成体蛋白质和畜禽产品的部分,导致蛋白质转化效率降低。
三、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四)提高饲料蛋白质转化效率的措施
4.控制饲粮中的粗纤维水平
大约粗纤维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蛋白质消化率降低1.0~1.5个百分点,因此要严格控制猪、禽饲粮中粗纤维的水平。
5.掌握好饲粮中蛋白质的水平
蛋白质数量适宜,品质好蛋白质转化效率高,喂量过多,蛋白质转化效率下降,多余蛋白质只能做能源,造成浪费。
6.豆类饲料的湿热处理
7.保证与蛋白质代谢有关的VA、VD、VB12及Fe、Cu、Co等的供应。
四、蛋白质研究新进展
1.氨基酸的代谢
2.蛋白质的合成
3.蛋白质代谢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