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专题:重难点(70题25考点)(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专题:重难点(70题25考点)(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地理期末专题:重难点(70题25考点)
重难点01 经、纬线和经、纬度
重难点02 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判断
重难点03 经纬网定位及定向
重难点04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
重难点05 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与昼夜长短的变化
重难点06 二分二至日位置的判读或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重难点07 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
重难点08 地球公转图的判读
重难点09 在地图上判断方向、量算距离
重难点10 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的地图
重难点11 电子地图的阅读及应用
重难点12 等高线的性质及应用
重难点13 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
重难点14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特点
重难点15 七大洲的分界线
重难点16 板块构造学说
重难点17 等温线图的判读
重难点18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规律
重难点19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规律
重难点20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征
重难点2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重难点22 人口数量与人口问题
重难点23 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重难点24 聚落分布的影响因素
重难点25 地域发展差异及国际经济合作
重难点01 经、纬线和经、纬度
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所在纬线长度的排序,正确的是( )
A.乙>甲>丙>丁 B.丙>甲>乙>丁
C.丙>丁>甲>乙 D.丙>丁>乙>甲
2.关于图中四地,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位于南半球 B.乙地位于中纬度地区
C.丙地位于低纬度地区 D.丁地位于热带地区
3.关于图中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线的形状是圆圈 B.甲、乙、丙、丁所在经线长度相等
C.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D.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4.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丙两地所在经线相互平行
B.丙丁两地所在的纬线平行
C.丁地位于南温带,甲地一年有一次阳光直射现象
D.甲丙两地有两艘船同时沿所在的纬线驶向东经100°,且同时到达,速度较慢的是丙地的船
【答案】1.C 2.C 3.B 4.B
【解析】1.由图可知,甲地纬度为60°N,乙地纬度为90°N,丙地纬度为23.5°N,丁地纬度为30°S,在地球仪上,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缩短,所以甲乙丙丁四地的纬线长度按由长到短的顺序为丙、丁、甲、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由图可知,甲地位于赤道以北为北半球,A错误。乙地纬度为90°N,位于高纬度,B错误。丙地位于北回归线上,属于低纬度,C正确。丁地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属于南温带,D错误。故选C。
3.经线的形状是一个半圆,A错误;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所以甲、乙、丙、丁所在经线长度都相等,B正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C错误;经线指示南北方向,D错误。故选B。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不相互平行,A错误。纬线相互平行,丙丁两地所在的纬线平行,B正确。丁地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属于南温带,甲位于北温带,没有阳光直射,C错误。甲丙两地有两艘船同时沿所在的纬线驶向东经100°,且同时到达,速度较慢的是甲地的船,因为甲所处的纬度更高,纬线更短,D错误。故选B。
重难点02 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判断
5.美国纽约的经纬度位置大约为(42°N,73°W),那么它所处的半球位置是( )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答案】B
【详解】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20°W和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美国纽约的经纬度位置大约为(42°N,73°W),位于北半球、西半球,B正确,故选B。
重难点03 经纬网定位及定向
6.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计划于2022年2月4日开幕,2月20日闭幕。北京(北纬39°56′、东经116°20′)所在区域为( )
A. B.
C. D.
【答案】A
【详解】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以上四个选项中,北京(北纬39°56′,东经116°20′)是位于向北增大的北纬和向东增大的东经,与A区域相符,B和D表示的是南半球,C表示的是西半球,故BCD错误。故选A。
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地的经纬度 ,位于五带中的 。
(2)从东西半球来看,C地位于 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B地位于 半球;从低中高纬度看,D地位于 纬度地区。
(3)D在A的 方向,A在C的 方向。
(4)A、C两地所在纬线较长的是 地所在纬线。
【答案】(1) (60°N,40°W) 北温带
(2) 西 北 低
(3) 东南 正北
(4)C
【分析】本大题以经纬网为材料,涉及经纬网的定位、定向、半球、纬度的划分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详解】(1)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读图可知,A地的经纬网坐标是(60°N,40°W),根据纬度位置判断位于北温带。
(2)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到160°E是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是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纬度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从东西半球来看,C地(40°W)位于西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B地(40°N)位于北半球;从低中高纬度看,D地(20°S)位于低纬度地区。
(3)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读图可知,D在A的东南方向,A在C的正北方向。
(4)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其余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A、C两地,C点的纬度较低,纬线圈较长。
重难点04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
“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星儿移,月儿转,地球自个儿也在转……”儿歌中蕴含着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地球绕着太阳跑”与“地球自个儿也在转”的相同点为( )
A.旋转方向相同 B.旋转周期相同
C.旋转中心相同 D.旋转平面相同
9.下列“地球绕着太阳跑”产生的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A.昼夜长短变化 B.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C.一天中物影长短变化 D.昼夜更替
【答案】8.A 9.A
【解析】8.“地球绕着太阳跑”是公转、“地球自个儿也在转”是自转,自转和公转的旋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A正确;公转旋转周期是一年,自转旋转周期是一天,B错误;公转旋转中心是太阳,自转旋转中心是地轴,C错误;公转旋转平面是地球公转轨道平面,自转旋转平面是赤道面,D错误。故选A。
9.“地球绕着太阳跑”是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属于地球公转现象,A正确;日月星辰东升西落、一天中物影长短变化、 昼夜更替属于地球自转现象,BCD错误。故选A。
10.读地球自转图,完成下列小题。
(1)地球绕着 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
(2)从图中观察,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线叫做 ,此时北京市正处于 (填“日出”或“日落”)时刻。
(3)假设A点所在经线的经度为30°E,时间是早上的6点钟,请问B点的时间是 。
(4)当地球上太阳直射情况如图所示时,推测北京的景色是 。
A.蝉鸣林更幽 B.无边树叶悄悄落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草长莺飞二月天
【答案】(1) 地轴 自西向东 24小时(一天)
(2) 晨昏线(晨昏圈) 日出
(3)10:00
(4)C
【分析】本大题以地球自转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地球自转的特征、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
(2)读图分析,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北京市位于晨昏线上,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此时北京市正处于日出时刻。
(3)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A点所在经线的经度为30°E,时间是早上的6点钟,B点的经度是90°E,两地相差60°,相差四个时区,也就相差4小时,B点位于A点东边,时间比A点早,B点的时间是10:00。
(4)当地球上太阳直射情况如图所示时,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北京属于冬季;蝉鸣林更幽是夏季,A错误;无边树叶悄悄落是秋季,B错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冬季,C正确;草长莺飞二月天是春季,D错误;故选C。
重难点05 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与昼夜长短的变化
读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运动轨迹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运动轨迹图中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关于图中A、B、C三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A点的经纬度是(40°N,90°W) B.A点位于中纬度、北温带、西半球
C.B点位于A点的东南方向 D.A、B、C三点中C点所在纬线最长
13.受地球运动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点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B.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
C.A、B、C三点最先看到日出的是C
D.该日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最大
【答案】11.B 12.D 13.B
【解析】11.从太阳光照示意图中可以看出该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因此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对应的序号为②。B正确,故选B。
12.由图可知,A点位于赤道以北,本初子午线以西,经纬度位置为(40°N,90°W),处于中纬度、北温带、西半球,AB正确;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B点位于A点的东南方向,C正确;所有纬线中,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递减,B点位于赤道,因此B点所在纬线最长,D错误。故选D。
13.读图可知,B点位于赤道,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分别在春分日与秋分日,A正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顺时针(北逆南顺),B错误;A、B、C三点中,C点位于最东侧,最先看到日出,C正确;该日为夏至日,北极圈内极昼范围达到最大,D正确。故选B。
重难点06 二分二至日位置的判读或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2023年9月23日到10月8日,杭州举办19届亚运会,来自45个国家,12500多名运动员齐聚杭州。读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亚运会举办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位于(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
15.杭州亚运会开幕当天(9月23日)地球公转至③位置,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 ),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
A.春分;赤道 B.夏至;北回归线 C.秋分;赤道 D.冬至;南回归线
16.地球表面南回归线的度数是( )
A.23.5°S B.23.5°N C.22.5°E D.22.5°W
【答案】14.C 15.C 16.A
【解析】14.读图分析,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日期分别是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对应二分二至日,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第19届亚运会举办期间是9月23日至10月8日,地球运动到③④(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之间,故选C。
15.读图可知,杭州亚运会开幕当天(9月23日)地球公转至③位置,为北半球的秋分,时间是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地球上回归线是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其中南回归线是热带与南温带的分界线,纬度度数是23.5°S。故选A。
重难点07 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遗产。左图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右图为“北半球某地正午太阳光照示意图”房屋坐北朝南,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8.从立春到芒种,蚌埠地区各学校校园内正午旗杆的影子( )
A.越来越短 B.越来越长 C.长度不变 D.没有影子
19.右图房屋可能位于( )
A.北寒带 B.北温带 C.热带 D.南温带
【答案】17.B 18.A 19.C
【解析】17.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是夏至节气。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结合左图,从立春到芒种,太阳直射点一直北移,蚌埠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大,所以各学校校园内正午旗杆的影子越来越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右图为北半球某地正午太阳光照示意图,排除D。由图可知,太阳光线垂直于地面,说明当地存在太阳直射现象,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所以当地只可能位于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没有太阳直射现象,AB错误,C正确。故选C。
重难点08 地球公转图的判读
20.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届亚洲夏季运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成功举办。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9月23日,亚运会开幕式当天,地球公转至图中 位置。当天,杭州的日出时间可能为北京时间 。
A.6点左右B.4点左右C.7点左右D.8点左右
(2)亚运会期间,杭州市全城开满了各种鲜花,人们的着装多以薄外套和长裤为主,据此推测杭州可能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带,该温度带的特点是 。
(3)亚运会结束后,太阳直射点向 (方向)移动,此时杭州的昼夜变化情况为 ,正午物体的影子朝向 方(方向)。
【答案】(1) C A
(2) 北温 四季分明
(3) 南 昼变短夜变长 北
【分析】本题以地球公转示意图为材料,考查地球公转图的判读、五带的划分等知识,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和知识运用能力。
【详解】(1)9月23日,亚运会开幕式当天,太阳直射赤道附近,为秋分日。读图,B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D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根据地球公转方向,C为秋分日。所以9月23日地球公转至图中C位置。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杭州的日出时间可能为北京时间6点左右。故选A。
(2)9月23日至10月8日期间,杭州市全城开满了各种鲜花,人们的着装多以薄外套和长裤为主,说明当地四季分明,杭州为北半球,所以杭州可能位于地球五带中的北温带。
(3)亚运会结束后为10月8日,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并且位于南半球,此时杭州的昼夜变化情况为昼变短夜变长,昼短夜长,杭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全年正午物体的影子朝向都为北。
重难点09 在地图上判断方向、量算距离
21.【项目式学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项目主题:走进新校园
项目背景:同学们对新校园充满了好奇,为熟悉校园环境、加强同学间的沟通协作,增强其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的情感,学校发起了“走进新校园,体验新环境”的活动。
任务一:收集信息
为了尽快熟悉环境,同学们绘制了一幅校园整体规划图,如下图所示。
(1)图中判定方向的依据是 。
(2)若量得图中学苑路长约4厘米,实地长度约为200米,则此图的比例尺为 。
任务二:分析探究
有同学认为,宿舍楼到多功能室需经过多个运动场,距离较远。
(3)据图判断,校门在宿舍楼的 方向,篮球场在羽毛球场的 方向。
(4)某同学从宿舍楼前往多功能室上课,测得其图上距离约为2.2厘米,若他保持50米/分钟的速度步行,需要约 分钟(利用⑵题的计算结果)。
任务三:思考迁移
同学们通过了解校园各功能区的布局,分析各功能区的合理性,为美化校园,提升文化内涵提出见解。
(5)校园里有甲、乙两块空地,学校要在其中选择一处修建学生宿舍楼,应建在 ,理由是 。
【答案】(1)指向标
(2)1∶5000
(3) 西南 东南
(4)2.2
(5) 甲 甲远离道路,较为安静
【分析】本题以“校园整体规划图”与“走进新校园”主题为材料,涉及地图方向的判别、比例尺的计算等知识点,考查对这些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
【详解】(1)该地图为有指向标的地图,故图中判定方向的依据是指向标。
(2)根据比例尺=,所以比例尺为:4厘米∶200米=4厘米∶20000厘米=1∶5000。
(3)据图上指向标判断,校门在宿舍楼的西南方向,蓝球场在羽毛球场的东南方向。
(4)根据⑵题的计算结果可知,此图的比例尺为1∶5000,则宿舍楼到多功能室的距离为2.2厘米÷(1∶5000)=11000厘米=110米,故需要约:110米÷50米/分钟=2.2分钟。
(5)甲地远离嘈杂的公路,靠近休息时间期间相对安静的足球场和篮球场,故选甲处修建宿舍较为合理,而乙处靠近公路,不够安静,会影响学生的休息和睡眠。
重难点10 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的地图
国庆小长假期间,烟台中学生吴浩一家自驾去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和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下图(a)为天安门地区平面图,(b)为吴浩拍摄的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22.吴浩一家自驾去北京最合适使用的导航地图是( )
A.手机电子地图 B.政区地图 C.旅游地图 D.纸质交通地图
23.吴浩一家下车后前往国家博物馆,行进的方向是( )
A.先向南,再向东B.先向北,再向西 C.先向西,再向北 D.先向东,再向南
【答案】22.A 23.C
【解析】22.吴浩一家自驾去北京最合适使用的导航地图是手机电子地图,A正确;政区图、旅游图及纸质交通图都无法帮助驾驶员快速、精准规划出从发地到目的地的最佳路线,BCD错误。故选A。
23.在没有指向标的时候,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吴浩一家下车点前往国家博物馆,行进的方向是先向西,再向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重难点11 电子地图的阅读及应用
北斗系统是我国规模最大、覆盖最广、服务性能最好、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航天系统。西安的小明使用北斗导航软件进行地图查询。在屏幕上通过缩放操作获得图左右两幅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关于此款软件电子地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信息无法实现实时更新 B.图中表示方向
C.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偏差 D.不能用来判定方向
25.在屏幕上进行放大操作时,显示的范围( )
A.将会变大 B.将会变小 C.不会变化 D.无法比较
26.在屏幕上进行缩小操作时,比例尺( )
A.将会变小 B.将会变大 C.无法比较 D.不会变化
【答案】24.B 25.B 26.A
【解析】24.北斗系统是我国规模最大、覆盖最广、服务性能最好、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航天系统,电子地图能实现实时更新,故A错误。图中符号表示方向,故B正确。电子地图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以数字方式存储和查阅的地图,与实地情况偏差较小,故C错误;电子图不仅能用来判定相关方向,还可以快速地获取地理信息、规划出行线路等,应用广泛,故D错误;故选B。
25.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在屏幕上进行放大操作时,比例尺将会变大,地图内容更加详细,显示的范围将会变小,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26.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在屏幕上进行缩小操作时,显示的范围将会变大,地图内容变简略,比例尺将会变小。故A正确,排除BCD,故选A。
重难点12 等高线的性质及应用
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27.图中海拔最高的地方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右下角 D.左上角
28.关于该区域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的海拔高度大于400米 B.甲位于乙的西北方向
C.丙的坡度比丁的坡度陡 D.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答案】27.B 28.A
【解析】27.图中路甲处海拔在300~400米之间,乙处海拔在400~450米之间,右下角海拔在400米以下,左上角海拔在200米以下,故乙处的海拔最高,故选:B。
28.从图示来看,乙处的海拔大于400米、小于450米,A正确;甲位于乙的西南方向,B不正确;丙处等高线较丁处稀疏,故丙处的坡度比丁处的坡度缓,C不正确;西北部的海拔较整体趋向低于东南部的海拔,D不正确。故选:A。
重难点13 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
小伟同学打算暑假去攀登长城,攀登前对某地长城等高线地形图进行了研究。完成下面小题。
29.小伟研究地图发现( )
A.烽火台海拔最高 B.关城四面环山
C.城墙沿着山脊修建 D.道路沿山谷修建,难度大
30.小伟攀登长城到达③地时,此处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
A.700米 B.850米
C.820米 D.800米
【答案】29.C 30.C
【解析】29.烽火台海拔为650—700米,图中最高处大于850米,A错误;四面环山为盆地地形,关城位于两条等高线相对平行的地方,地势平坦,B错误;城墙沿等高线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修建,沿着山脊,防御功能强,C正确;道路沿山谷修建,难度小,D错误;故选C。
30.读图分析,图中等高距海拔是50米,③地海拔高度在800—850米,820米符合条件,故选C。
31.读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处地形为 ,D处地形部位是 ,E地形部位是 。
(2)图中abc三处,不属于河流的支流的是 ;属于支流的两条河流中,水流速度较快的是 ,流速较快的判断理由为 。
(3)若将小河水引向疗养院,图中有两条计划线路,①、②线路中合理的是 ,请说明一下判断的理由 。
(4)拟从甲处向乙处修一条公路,③、④线路中,较为合理的是 ,试解释原因 。
【答案】(1) 盆地 山顶 鞍部
(2) c a a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越陡,水流速度较快。
(3) ① 从海拔高处流向低处
(4) ④ ④线路大部分在同一条等高线上,易于修建
【分析】本大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A处四周高中部低为盆地地形,D处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的为山顶;E地位于两个山顶之间,地势较为低洼,是鞍部。
(2)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发育河流;读图可知,c 处为山脊,不能发育河流,不属于河流的支流。属于支流的两条河流中,水流速度较快的是a,因为a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河流流速较快。
(3)若将小河水引向疗养院,图中有两条计划线路,①、②线路中合理的是①,①处海拔较高,可以实现自流引水。
(4)拟从甲处向乙处修一条公路,③、④线路中,较为合理的是④,因为线路④穿越较少的等高线,坡度较为平缓,易于修建。
重难点14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湖南省某中学地理小组到某一山区研学。左图为该山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为该地正在建设的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32.对图中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
A.ab段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B.ca河段流速比de河段快
C.丁处是观赏瀑布的最佳地点 D.丙地易受山洪的影响
33.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适宜建在(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34.沿着图中甲乙两点连线所做地形剖面示意图是( )
A.B.C.D.
【答案】32.B 33.C 34.A
【解析】32.读图可知,图中指向标指向北,河流自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由此判断,ab段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A错误;ca河段等高线密集,坡度陡,de河段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因此ca河段流速比de河段快,B正确;丁处没有陡崖,没有瀑布形成,C错误;丙位于山脊,没有河流发育,不易受山洪影响,D错误。故选B。
33.光伏电站站址宜选择在地势平坦的地区或向阳的地区。甲处位于山谷,坡度陡,采光不好,A错误;指向标指示的方向为北方,由此可知,乙处、丁处的坡地,位于阴坡,不利于采光,BD错误;丙处位于向阳坡,且等高线稀疏,坡度缓,C正确。故选C。
34.读图可知,从甲处到乙处地势变化特征为,海拔在甲右侧的河流先降低至100~200米之间,后在丙左侧的山脊升高至300~400米之间、再在乙丙之间的河流海拔降低至100~200米之间、再升高至乙处的200~300米之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重难点15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5.【竖版地图看世界】由湖南地图出版社与湖北省测绘学会共同编制的竖版世界知识地图是对传统横版世界地图的一种突破,这意味着使用了400多年的横版地图不再“一统天下”,在地图制图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乙为( )
A.亚洲 B.北美洲 C.非洲 D.大洋洲
(2)图中甲大洲和乙大洲的分界线为 。
(3)①②③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 。(填代号)
(4)赤道横穿了南美洲和大洋洲,另外还横穿了 和 (选填甲、乙、丙、丁)两大洲。
(5)在甲、乙、丙、丁大洲中,位于北半球,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的是 洲(选填甲、乙、丙、丁)。
【答案】(1)C
(2)苏伊士运河
(3)②
(4) 甲 乙
(5)丙
【分析】本题以竖版地图为材料,涉及世界大洲大洋的分布,大洲的分界线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调动及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乙位于欧洲南侧,亚洲西南侧,因此为非洲。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由图可知,甲为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乙为非洲,亚洲和非洲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为印度洋,②为太平洋,③为大西洋,大洋面积排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因此面积最大的是②太平洋。
(4)读图可知,赤道没有穿过丙-北美洲,赤道穿过丁-南美洲北部,赤道穿过甲亚洲的南部;赤道穿过乙非洲的中部。因此,赤道横穿了南美洲和大洋洲,另外还横穿了甲亚洲和乙非洲两大洲。
(5)读图可知,在甲、乙、丙、丁大洲中,位于北半球,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的是丙北美洲。
重难点16 板块构造学说
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土耳其连续发生两次7.8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图为“土耳其两次地震和世界局部板块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6.土耳其多火山地震是因为位于( )
①板块交界,地壳运动活跃②环太平洋地带③板块内部,地壳稳定④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37.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野外应躲在崖壁下 ②应及时、有序撤离到空旷地带
③在高楼中,不乘坐电梯 ④在高楼中,应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8.土耳其西北部的土耳其海峡是( )
A.亚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B.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C.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D.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答案】36.C 37.D 38.D
【解析】36.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耳其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壳活跃,多发地震,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C。
37.当地震发生时,在野外应及时、有序撤离到空旷地带,远离陡崖,以防发生崩塌,①错误,②正确;在高楼中,不乘坐电梯逃生;来不及到空旷地带时,应选择浴室、厕所等狭小空间,③④正确。故选D。
38.土耳其海峡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该海峡沟通了黑海和地中海,D正确,ABC错误。故选D。
重难点17 等温线图的判读
读“等温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39.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温度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0.若阴影部分为海洋,非阴影部分为陆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北半球冬季B.该图表示北半球夏季C.该图表示南半球冬季 D.该图表示南半球夏季
【答案】39.C 40.B
【解析】39.读图可得,①点的气温范围是10﹣15℃,②点的气温范围是5﹣10℃,③点的气温范围是15﹣20℃,④点的气温范围是20﹣25℃,所以四点的气温由高到低依次是④>③>①>②,故C错误,ABD正确,故选C。
40.图中等温线向北降低,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图,CD错误,图中所示同纬度地区的①点和②点,①点气温高于海洋,此图所示的是夏季,A错误,故选B。
重难点18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规律
下图是某区域1月平均气温分布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1.造成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42.造成乙、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43.甲地所在的大陆位于( )
A.亚欧板块 B.美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44.一般而言,北温带同纬度的一月平均气温( )
A.海洋高于陆地 B.陆地高于海洋
C.高原高于平原 D.荒漠高于森林
【答案】41.B 42.A 43.C 44.A
【解析】41.由图可知,甲、乙两地的纬度大致相同,但此时甲的气温高于乙,这是由于夏季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受海陆因素的影响,故B正确,和纬度、地形和人类活动无关,故ACD错误,故选B。
42.由图可知,乙地和丙地都在南太平洋上,两的气温是乙地高于丙地,这是由于两的纬度不同,乙地纬度低、气温高,故A正确,和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和人类活动无关,故BCD错,故选A。
43.由图可知,甲地是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上,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陆,该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4.一般而言,北温带同纬度的一月平均气温海洋高于陆地,因为海洋的比热容大,冬季降温慢,故A正确,B错误;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故C错误;荒漠的比热容大于森林,降温快,1月气温荒漠低于森林,故D错误。故选A。
重难点19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规律
受海陆、纬度、地形等因素影响,世界各地降水差异很大。结合世界局部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5.图中①山脉东西两侧降水差异很大,主导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索 D.人类活动
46.下列有关图中②③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地年降水量低于1000毫米 B.②地是湿热的热带季风气候
C.③地年降水量大于200毫米 D.③地是寒冷干燥的寒带气候
47.图中④箭头所示方向,年降水量的大致分布特点是( )
A.先诚少,再增加B.自东南向西北递减C.先增加,再递减 D.自西北向东南递减
【答案】45.B 46.D 47.B
【解析】45.图中①山脉是落基山,受来自太平洋的盛行风的影响,受地形阻挡,西侧降水多,东侧降水少,故①山脉东西两侧降水差异很大,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故选B。
46.由图分析可知,图中②地年降水量高于1000毫米,②地是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③地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③地是寒冷干燥的寒带气候,ABC错误,D正确。故选D。
47.图中④箭头为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由东南吹向西北,经过美国中央大平原,故图中④箭头所示方向,年降水量的大致分布特点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重难点20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征
图1为“中国部分城市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图2为“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8.关于图1中①、②、③城市的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个城市冬季都很寒冷
B.三个城市中,③城市多雨期最长
C.三个城市都具有雨热同期的特征
D.三个城市中,②城市气温季节变化最大
49.图2反映的我国的气候特征是( )
A.冬季南北温差大 B.降水量南方多,北方少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雨季南方长,北方短
50.若图1中的①、②、③三个城市与图2中的甲、乙、丙三地相对应,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①—甲,②—乙,③—丙 B.①—乙,②—丙,③—甲
C.①—丙,②—乙,③—甲 D.①—丙,②—甲,③—乙
【答案】48.C 49.C 50.D
【解析】48.由图可知,图1中②城市冬季气温在10°C以上,冬季温和,故A错误;三个城市中,②城市多雨期最长,为4到9月,故B错误;三个城市都具有雨热同期的特征,故C正确;三个城市中,②城市气温季节变化最小,故D错误。故选C。
49.由图可知,图2反映的我国南部普遍均温28°C,北方20°C,气候特征是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故C正确;图中没有反映出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故A错误;图中没有反应出我国降水降水分布规律和 雨季变化,故BD错误。故选C
50.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是南多北少,我国跨纬度广,南部气温高,北部气温低。由图可知,若图1中的①、②、③三个城市与图2中的甲、乙、丙三地相对应,组合正确的是①—丙,②—甲,③—乙,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世界的气候类型+气候与人类活动主题】
【研究性学习】
主题:世界气候差异及其影响
方法:气候类型分布——气候特点——影响因素——气候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材料一:每年夏季,高温总会以各种姿态刷屏,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某年8月更有报道称,北板圈内出现罕见高温,甚至高达32℃,致使冰川迅速融化。
材料二:(图1)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局部图,(图2)为①②③三地气候资料图。
(1)将(图1)中①②③三地所属的气候类型与(图2)中字母所示的气候资料进行搭配,按顺序依次写出来。
(2)说出①②两地中降水更少的地区,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
(3)说出(图2)中B气侯类型夏季的气候特点,根据水果的生长习性,下列三种水果中在该气候区盛产的是哪种?
(4)材料中描述“某年8月更有报道称,北极圈内出现罕见高温,甚至高达32℃,致使冰川迅速融化。”从全球气候背景看,产生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而导致的全球升温。为防止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说出生活中我们中学生能做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答案】(1)①-A;②-C;③-B
(2)②;海陆因素
(3)夏季炎热干燥;油橄榄
(4)植树造林;低碳出行等
【分析】本题以亚洲气候图为材料,涉及气候、农业、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等知识,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区域认知素养。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①为温带海洋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对应A;②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对应C;③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少雨,冬季多雨,对应B。
(2) ②地相比①地,深居内陆,距海远,所以降水更少,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
(3)B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根据盛产油橄榄生长习性,喜光照,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照充足,早春、晚冬生长阶段需水较多,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故适合油橄榄生长。
(4)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会导致全球变暖,可以采取措施有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低碳出行等。
重难点2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宁宁在旅游期间拍摄到一种奇特的树——猴面包树,这种树树干粗大,喜温耐旱,干季时落叶以减少水分蒸发,湿季时可大量储水于树干中。下图示意甲、乙两地位置与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2.根据猴面包树的生长习性,推断拍摄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53.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答案】52.B 53.C
【解析】52.热带雨林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两季;热带沙漠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少雨;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读材料可知,猴面包树为了能够顺利度过干季,干季时落叶以减少水分蒸发,在湿季时可大量储水于树干中,热带草原气候最适合猴面包树的生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3.读图可知,该岛屿的盛行风向为东南风。甲地主要位于东南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乙地位于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图为大兴安岭两侧自然条件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4.乙地所处的地形区是(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
55.与乙地气候相比,甲地气候特征是( )
A.夏季气温高 B.冬季气温高 C.年降水总量小 D.气温年较差小
56.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人类活动 B.纬度 C.植被 D.地形地势
【答案】54.D 55.C 56.D
【解析】54.图中山脉为大兴安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侧为东北平原,西侧为内蒙古高原,即乙为东北平原,甲为内蒙古高原。故选D。
55.乙地为东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甲为内蒙古高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总量少,C正确。结合图可知,甲夏季气温比乙低,冬季气温比乙低,气温年较差比乙大,ABD错误。故选C。
56.甲乙分别位于大兴安岭两侧,乙为夏季风的迎风坡,甲为背风坡,所以两地降水量产生差异,因此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势,D正确。人类活动对降水影响较小,A错误。两地纬度相同,B错误;两地植被因降水量不同而不同,C错误。故选D。
重难点22 人口数量与人口问题
读图某地某时间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57.该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时段是( )
A.①-②和②-③ B.①-②和③-④
C.①-②和④-⑤ D.②-③和④-⑤
58.据图判断,该地区人口增长最快的年份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9.当处于②前后时段,该国可能出现( )
①住房紧张 ②失业率增加 ③人口老龄化严重 ④交通拥堵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57.A 58.B 59.A
【解析】5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时,表示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因此从图中得知,①-②和②-③两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人口数量不断增加,A正确。在③以后,自然增长率为负,人口开始减少,BCD错误。故选A。
依据题意。 故选:A。(2)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①时期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且到②时期不断增加,②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③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零,④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小,当处于③-④时段,人口出现负增长并达到最低,此时出现的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等。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58.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反映人口增长的快慢,读图分析可知,①时期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且到②时期不断增加,人口增长较快;②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人口增长最快;③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零,人口不增不减;④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小,人口增长最慢;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9.读图分析可知,①时期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且到②时期不断增加,②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③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零,④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小,当处于②前后时段,人口增长快,可能出现住房紧张、失业率增加、交通拥堵等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是由于人口增长过慢导致的。故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A。
重难点23 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60.图示意世界人口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地区是亚洲的 部和南部、欧洲的 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2)世界人口分布最为稠密的地区从海陆位置上看,人口主要集中在 地区。从地形来看,主要分布在盆地和 地区。
(3)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南/北)半球,甲地人口稠密,其原因是 。(答对1点即可)
(4)图中乙地所处大洲的人口密度非常 (大/小),其原因是 。
【答案】(1) 东 西
(2) 沿海 平原
(3) 北 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工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4) 小 纬度高,气温低(终年气候寒冷)
【分析】本大题以“世界人口分布图”为材料,设置了4个问题,涉及世界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人口密度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由图可知,图中人口密度100人/平方千米以上的区域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为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地区。
(2)读图可知,从海陆位置上看,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交通方便,水源条件好;从地形来看,主要分布在盆地和平原地区,地势低平,便于建设和生产。
(3)由图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甲地位于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其原因是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工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4)图中乙地所处大洲是南极洲,人口密度非常小,原因是纬度高,气温低(终年气候寒冷)。
重难点24 聚落分布的影响因素
廊桥是桥与屋紧密结合的建筑,桥上的廊屋既可以保护桥体的木结构不受侵蚀,又可为路人提供避风遮雨、避暑纳凉、歇脚停担之所。浙闽山区是中国现存木拱廊桥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1.浙闽山区木拱廊桥分布较多的原因是( )
①森林茂密,木材丰富 ②地形崎岖,交通不便③沟谷纵横,溪流众多 ④山石众多,石料充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木拱廊桥能反映出当地的气候特征是( )
A.春季干旱 B.夏季多雨 C.秋季凉爽 D.冬季寒冷
63.导致木拱廊桥损毁的自然灾害主要是( )
A.旱灾 B.寒潮 C.洪涝 D.沙尘暴
【答案】61.A 62.B 63.C
【解析】61.浙闽山区地形崎岖,河流众多;森林茂密,木材丰富;交通不便,需要建桥,因此这里修建的廊桥多;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62.浙闽山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中小河流众多,森林资源丰富,当地可就地取材,修建木拱廊桥;该桥为拱形构造,安全稳固且利于洪水期泄洪;河流两岸多岩石,以河岸两侧坚固的岩体为桥台基座,廊桥稳定性强;桥土建造屋檐,可以保护木桥免受日晒雨淋的侵袭,延长廊桥寿命。故选:B。
63.导致木拱廊桥损毁的自然灾害主要是台风带来的洪灾,浙闽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常受到台风的袭击。浙闽受寒潮和沙尘暴的影响较小,旱灾对木拱廊桥损毁程度小。故选:C。
小明在我国某地看到一种传统民居——“蚝宅”(下图)。当地原住居民就地取材,用灰、熟糯米、红糖、黄泥等材料搅拌均匀,把蚝壳整齐的粘在墙上。这种“蚝宅”结实耐用,防潮降温,不怕虫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4.最初建造“蚝宅”时( )
①当地是乡村②当地是城镇
③当地居民大多从事工业生产④当地居民大多从事海洋渔业生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5.根据“蚝宅”的建筑特点,推测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①以高原为主②以沙漠景观为主③气候湿热④动植物种类较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6.为保护颇具特色的“蚝宅”,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拆除后集中重建 B.改用木材,变更房屋建筑结构
C.禁止外地人进入 D.加强修缮,提高居民保护意识
【答案】64.B 65.B 66.D
【解析】64.由题干可知,最初建造“蚝宅”时,当地是乡村,当地居民大多从事海洋渔业生产,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5.由题干可知,“蚝宅”是当地原住居民就地取材,用灰、熟糯米、红糖、黄泥等材料搅拌均匀,把蚝壳整齐的粘在墙上。这种“蚝宅”结实耐用,防潮降温,不怕虫蛀。该民居反映当地气候湿热,动植物种类较多的自然环境特点,③④正确,①②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6.“蚝宅”是广州小洲村的传统民居,是人们为了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应加强修缮,提高居民保护意识,故D正确;拆除后集中重建或改用木材,变更房屋建筑结构会破坏传统民居,故AB错误;禁止外地人进入做法太绝对,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故C错误。故选D。
重难点25 地域发展差异及国际经济合作
2022年冬季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为了解各国文化,某校进行了知识竞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7.想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者,需要了解各国的语言和宗教文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主要使用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
B.印度人主要使用法语,多数人信奉佛教
C.俄罗斯人主要使用俄语,以信奉伊斯兰教为主
D.美国人主要讲英语,以信奉佛教为主
68.小明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自家的电脑,电源产于马来西亚、硬盘产于日本、主板产于美国、内存条产于韩国……对此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A.国际竞争激烈 B.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C.国际矛盾和冲突加剧 D.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各成一体
69.谷爱凌夺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接受采访时,说着流利的两种语言,其中一种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另一种是使用最普遍的,这两种语言分别是( )
A.汉语、英语 B.法语、汉语 C.汉语、俄语 D.汉语、西班牙语
70.吉祥物冰墩墩“一墩难求”,这体现了冬奥会的( )
A.文化和商业价值 B.政治和外交价值
C.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理念 D.艺术和竞赛价值
【答案】67.A 68.B 69.A 70.A
【解析】67.阿拉伯人主要使用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故A正确;印度人主要使用英语,多数人信奉印度教,故B错误;俄罗斯人主要使用俄语,以信奉东正教为主,故C错误;美国人主要讲英语,以信奉基督教为主,故D错误。故选A。
6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的产业分工合作,导致一件产品的不同部件可能产自于不同的国家,故B正确;该现象不能体现国际竞争、矛盾和冲突以及经济各成一体,故ACD错误。故选B。
69.谷爱凌为中美混血,会说英语和汉语,而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最普遍的语言,故A正确,故BCD错误,故选择A。
70.“一墩难求”体现的是国人对于冰墩墩的喜爱,而购买需要金钱,故国人的购买体现的是商业价值,而冰墩墩本身的涉及则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征,故吉祥物冰墩墩“一墩难求”体现了冬奥会的文化和商业价值,故A正确;不能体现出政治和外交价值以及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理念、艺术和竞赛价值,BCD错误,故选A。人教版地理期末专题: 重难点(70题25考点)
重难点01 经、纬线和经、纬度
重难点02 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判断
重难点03 经纬网定位及定向
重难点04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
重难点05 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与昼夜长短的变化
重难点06 二分二至日位置的判读或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重难点07 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
重难点08 地球公转图的判读
重难点09 在地图上判断方向、量算距离
重难点10 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的地图
重难点11 电子地图的阅读及应用
重难点12 等高线的性质及应用
重难点13 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
重难点14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特点
重难点15 七大洲的分界线
重难点16 板块构造学说
重难点17 等温线图的判读
重难点18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规律
重难点19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规律
重难点20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征
重难点2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重难点22 人口数量与人口问题
重难点23 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重难点24 聚落分布的影响因素
重难点25 地域发展差异及国际经济合作
重难点01 经、纬线和经、纬度
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所在纬线长度的排序,正确的是( )
A.乙>甲>丙>丁 B.丙>甲>乙>丁
C.丙>丁>甲>乙 D.丙>丁>乙>甲
2.关于图中四地,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位于南半球 B.乙地位于中纬度地区
C.丙地位于低纬度地区 D.丁地位于热带地区
3.关于图中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线的形状是圆圈 B.甲、乙、丙、丁所在经线长度相等
C.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D.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4.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丙两地所在经线相互平行
B.丙丁两地所在的纬线平行
C.丁地位于南温带,甲地一年有一次阳光直射现象
D.甲丙两地有两艘船同时沿所在的纬线驶向东经100°,且同时到达,速度较慢的是丙地的船
重难点02 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判断
5.美国纽约的经纬度位置大约为(42°N,73°W),那么它所处的半球位置是( )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重难点03 经纬网定位及定向
6.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计划于2022年2月4日开幕,2月20日闭幕。北京(北纬39°56′、东经116°20′)所在区域为( )
A. B.
C. D.
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地的经纬度 ,位于五带中的 。
(2)从东西半球来看,C地位于 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B地位于 半球;从低中高纬度看,D地位于 纬度地区。
(3)D在A的 方向,A在C的 方向。
(4)A、C两地所在纬线较长的是 地所在纬线。
重难点04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
“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星儿移,月儿转,地球自个儿也在转……”儿歌中蕴含着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地球绕着太阳跑”与“地球自个儿也在转”的相同点为( )
A.旋转方向相同 B.旋转周期相同
C.旋转中心相同 D.旋转平面相同
9.下列“地球绕着太阳跑”产生的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A.昼夜长短变化 B.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C.一天中物影长短变化 D.昼夜更替
10.读地球自转图,完成下列小题。
(1)地球绕着 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
(2)从图中观察,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线叫做 ,此时北京市正处于 (填“日出”或“日落”)时刻。
(3)假设A点所在经线的经度为30°E,时间是早上的6点钟,请问B点的时间是 。
(4)当地球上太阳直射情况如图所示时,推测北京的景色是 。
A.蝉鸣林更幽 B.无边树叶悄悄落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草长莺飞二月天
重难点05 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与昼夜长短的变化
读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运动轨迹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运动轨迹图中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关于图中A、B、C三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A点的经纬度是(40°N,90°W) B.A点位于中纬度、北温带、西半球
C.B点位于A点的东南方向 D.A、B、C三点中C点所在纬线最长
13.受地球运动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点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B.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
C.A、B、C三点最先看到日出的是C
D.该日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最大
重难点06 二分二至日位置的判读或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2023年9月23日到10月8日,杭州举办19届亚运会,来自45个国家,12500多名运动员齐聚杭州。读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亚运会举办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位于(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
15.杭州亚运会开幕当天(9月23日)地球公转至③位置,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 ),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
A.春分;赤道 B.夏至;北回归线 C.秋分;赤道 D.冬至;南回归线
16.地球表面南回归线的度数是( )
A.23.5°S B.23.5°N C.22.5°E D.22.5°W
重难点07 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遗产。左图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右图为“北半球某地正午太阳光照示意图”房屋坐北朝南,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8.从立春到芒种,蚌埠地区各学校校园内正午旗杆的影子( )
A.越来越短 B.越来越长 C.长度不变 D.没有影子
19.右图房屋可能位于( )
A.北寒带 B.北温带 C.热带 D.南温带
重难点08 地球公转图的判读
20.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届亚洲夏季运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成功举办。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9月23日,亚运会开幕式当天,地球公转至图中 位置。当天,杭州的日出时间可能为北京时间 。
A.6点左右B.4点左右C.7点左右D.8点左右
(2)亚运会期间,杭州市全城开满了各种鲜花,人们的着装多以薄外套和长裤为主,据此推测杭州可能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带,该温度带的特点是 。
(3)亚运会结束后,太阳直射点向 (方向)移动,此时杭州的昼夜变化情况为 ,正午物体的影子朝向 方(方向)。
重难点09 在地图上判断方向、量算距离
21.【项目式学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项目主题:走进新校园
项目背景:同学们对新校园充满了好奇,为熟悉校园环境、加强同学间的沟通协作,增强其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的情感,学校发起了“走进新校园,体验新环境”的活动。
任务一:收集信息
为了尽快熟悉环境,同学们绘制了一幅校园整体规划图,如下图所示。
(1)图中判定方向的依据是 。
(2)若量得图中学苑路长约4厘米,实地长度约为200米,则此图的比例尺为 。
任务二:分析探究
有同学认为,宿舍楼到多功能室需经过多个运动场,距离较远。
(3)据图判断,校门在宿舍楼的 方向,篮球场在羽毛球场的 方向。
(4)某同学从宿舍楼前往多功能室上课,测得其图上距离约为2.2厘米,若他保持50米/分钟的速度步行,需要约 分钟(利用⑵题的计算结果)。
任务三:思考迁移
同学们通过了解校园各功能区的布局,分析各功能区的合理性,为美化校园,提升文化内涵提出见解。
(5)校园里有甲、乙两块空地,学校要在其中选择一处修建学生宿舍楼,应建在 ,理由是 。
重难点10 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的地图
国庆小长假期间,烟台中学生吴浩一家自驾去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和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下图(a)为天安门地区平面图,(b)为吴浩拍摄的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22.吴浩一家自驾去北京最合适使用的导航地图是( )
A.手机电子地图 B.政区地图 C.旅游地图 D.纸质交通地图
23.吴浩一家下车后前往国家博物馆,行进的方向是( )
A.先向南,再向东B.先向北,再向西 C.先向西,再向北 D.先向东,再向南
重难点11 电子地图的阅读及应用
北斗系统是我国规模最大、覆盖最广、服务性能最好、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航天系统。西安的小明使用北斗导航软件进行地图查询。在屏幕上通过缩放操作获得图左右两幅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关于此款软件电子地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信息无法实现实时更新 B.图中表示方向
C.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偏差 D.不能用来判定方向
25.在屏幕上进行放大操作时,显示的范围( )
A.将会变大 B.将会变小 C.不会变化 D.无法比较
26.在屏幕上进行缩小操作时,比例尺( )
A.将会变小 B.将会变大 C.无法比较 D.不会变化
重难点12 等高线的性质及应用
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27.图中海拔最高的地方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右下角 D.左上角
28.关于该区域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的海拔高度大于400米 B.甲位于乙的西北方向
C.丙的坡度比丁的坡度陡 D.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重难点13 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
小伟同学打算暑假去攀登长城,攀登前对某地长城等高线地形图进行了研究。完成下面小题。
29.小伟研究地图发现( )
A.烽火台海拔最高 B.关城四面环山
C.城墙沿着山脊修建 D.道路沿山谷修建,难度大
30.小伟攀登长城到达③地时,此处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
A.700米 B.850米
C.820米 D.800米
31.读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处地形为 ,D处地形部位是 ,E地形部位是 。
(2)图中abc三处,不属于河流的支流的是 ;属于支流的两条河流中,水流速度较快的是 ,流速较快的判断理由为 。
(3)若将小河水引向疗养院,图中有两条计划线路,①、②线路中合理的是 ,请说明一下判断的理由 。
(4)拟从甲处向乙处修一条公路,③、④线路中,较为合理的是 ,试解释原因 。
重难点14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湖南省某中学地理小组到某一山区研学。左图为该山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为该地正在建设的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32.对图中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
A.ab段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B.ca河段流速比de河段快
C.丁处是观赏瀑布的最佳地点 D.丙地易受山洪的影响
33.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适宜建在(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34.沿着图中甲乙两点连线所做地形剖面示意图是( )
A.B.C.D.
重难点15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5.【竖版地图看世界】由湖南地图出版社与湖北省测绘学会共同编制的竖版世界知识地图是对传统横版世界地图的一种突破,这意味着使用了400多年的横版地图不再“一统天下”,在地图制图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乙为( )
A.亚洲 B.北美洲 C.非洲 D.大洋洲
(2)图中甲大洲和乙大洲的分界线为 。
(3)①②③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 。(填代号)
(4)赤道横穿了南美洲和大洋洲,另外还横穿了 和 (选填甲、乙、丙、丁)两大洲。
(5)在甲、乙、丙、丁大洲中,位于北半球,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的是 洲(选填甲、乙、丙、丁)。
重难点16 板块构造学说
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土耳其连续发生两次7.8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图为“土耳其两次地震和世界局部板块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6.土耳其多火山地震是因为位于( )
①板块交界,地壳运动活跃②环太平洋地带③板块内部,地壳稳定④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37.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野外应躲在崖壁下 ②应及时、有序撤离到空旷地带
③在高楼中,不乘坐电梯 ④在高楼中,应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8.土耳其西北部的土耳其海峡是( )
A.亚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B.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C.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D.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重难点17 等温线图的判读
读“等温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39.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温度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0.若阴影部分为海洋,非阴影部分为陆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北半球冬季B.该图表示北半球夏季C.该图表示南半球冬季 D.该图表示南半球夏季
重难点18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规律
下图是某区域1月平均气温分布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1.造成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42.造成乙、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43.甲地所在的大陆位于( )
A.亚欧板块 B.美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44.一般而言,北温带同纬度的一月平均气温( )
A.海洋高于陆地 B.陆地高于海洋
C.高原高于平原 D.荒漠高于森林
重难点19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规律
受海陆、纬度、地形等因素影响,世界各地降水差异很大。结合世界局部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5.图中①山脉东西两侧降水差异很大,主导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索 D.人类活动
46.下列有关图中②③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地年降水量低于1000毫米 B.②地是湿热的热带季风气候
C.③地年降水量大于200毫米 D.③地是寒冷干燥的寒带气候
47.图中④箭头所示方向,年降水量的大致分布特点是( )
A.先诚少,再增加B.自东南向西北递减C.先增加,再递减 D.自西北向东南递减
重难点20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征
图1为“中国部分城市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图2为“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8.关于图1中①、②、③城市的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个城市冬季都很寒冷
B.三个城市中,③城市多雨期最长
C.三个城市都具有雨热同期的特征
D.三个城市中,②城市气温季节变化最大
49.图2反映的我国的气候特征是( )
A.冬季南北温差大 B.降水量南方多,北方少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雨季南方长,北方短
50.若图1中的①、②、③三个城市与图2中的甲、乙、丙三地相对应,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①—甲,②—乙,③—丙 B.①—乙,②—丙,③—甲
C.①—丙,②—乙,③—甲 D.①—丙,②—甲,③—乙
5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世界的气候类型+气候与人类活动主题】
【研究性学习】
主题:世界气候差异及其影响
方法:气候类型分布——气候特点——影响因素——气候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材料一:每年夏季,高温总会以各种姿态刷屏,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某年8月更有报道称,北板圈内出现罕见高温,甚至高达32℃,致使冰川迅速融化。
材料二:(图1)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局部图,(图2)为①②③三地气候资料图。
(1)将(图1)中①②③三地所属的气候类型与(图2)中字母所示的气候资料进行搭配,按顺序依次写出来。
(2)说出①②两地中降水更少的地区,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
(3)说出(图2)中B气侯类型夏季的气候特点,根据水果的生长习性,下列三种水果中在该气候区盛产的是哪种?
(4)材料中描述“某年8月更有报道称,北极圈内出现罕见高温,甚至高达32℃,致使冰川迅速融化。”从全球气候背景看,产生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而导致的全球升温。为防止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说出生活中我们中学生能做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重难点2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宁宁在旅游期间拍摄到一种奇特的树——猴面包树,这种树树干粗大,喜温耐旱,干季时落叶以减少水分蒸发,湿季时可大量储水于树干中。下图示意甲、乙两地位置与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2.根据猴面包树的生长习性,推断拍摄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53.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图为大兴安岭两侧自然条件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4.乙地所处的地形区是(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
55.与乙地气候相比,甲地气候特征是( )
A.夏季气温高 B.冬季气温高 C.年降水总量小 D.气温年较差小
56.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人类活动 B.纬度 C.植被 D.地形地势
重难点22 人口数量与人口问题
读图某地某时间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57.该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时段是( )
A.①-②和②-③ B.①-②和③-④
C.①-②和④-⑤ D.②-③和④-⑤
58.据图判断,该地区人口增长最快的年份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9.当处于②前后时段,该国可能出现( )
①住房紧张 ②失业率增加 ③人口老龄化严重 ④交通拥堵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重难点23 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60.图示意世界人口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地区是亚洲的 部和南部、欧洲的 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2)世界人口分布最为稠密的地区从海陆位置上看,人口主要集中在 地区。从地形来看,主要分布在盆地和 地区。
(3)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南/北)半球,甲地人口稠密,其原因是 。(答对1点即可)
(4)图中乙地所处大洲的人口密度非常 (大/小),其原因是 。
重难点24 聚落分布的影响因素
廊桥是桥与屋紧密结合的建筑,桥上的廊屋既可以保护桥体的木结构不受侵蚀,又可为路人提供避风遮雨、避暑纳凉、歇脚停担之所。浙闽山区是中国现存木拱廊桥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1.浙闽山区木拱廊桥分布较多的原因是( )
①森林茂密,木材丰富 ②地形崎岖,交通不便③沟谷纵横,溪流众多 ④山石众多,石料充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木拱廊桥能反映出当地的气候特征是( )
A.春季干旱 B.夏季多雨 C.秋季凉爽 D.冬季寒冷
63.导致木拱廊桥损毁的自然灾害主要是( )
A.旱灾 B.寒潮 C.洪涝 D.沙尘暴
小明在我国某地看到一种传统民居——“蚝宅”(下图)。当地原住居民就地取材,用灰、熟糯米、红糖、黄泥等材料搅拌均匀,把蚝壳整齐的粘在墙上。这种“蚝宅”结实耐用,防潮降温,不怕虫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4.最初建造“蚝宅”时( )
①当地是乡村②当地是城镇
③当地居民大多从事工业生产④当地居民大多从事海洋渔业生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5.根据“蚝宅”的建筑特点,推测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①以高原为主②以沙漠景观为主③气候湿热④动植物种类较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6.为保护颇具特色的“蚝宅”,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拆除后集中重建 B.改用木材,变更房屋建筑结构
C.禁止外地人进入 D.加强修缮,提高居民保护意识
重难点25 地域发展差异及国际经济合作
2022年冬季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为了解各国文化,某校进行了知识竞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7.想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者,需要了解各国的语言和宗教文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主要使用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
B.印度人主要使用法语,多数人信奉佛教
C.俄罗斯人主要使用俄语,以信奉伊斯兰教为主
D.美国人主要讲英语,以信奉佛教为主
68.小明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自家的电脑,电源产于马来西亚、硬盘产于日本、主板产于美国、内存条产于韩国……对此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A.国际竞争激烈 B.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C.国际矛盾和冲突加剧 D.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各成一体
69.谷爱凌夺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接受采访时,说着流利的两种语言,其中一种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另一种是使用最普遍的,这两种语言分别是( )
A.汉语、英语 B.法语、汉语 C.汉语、俄语 D.汉语、西班牙语
70.吉祥物冰墩墩“一墩难求”,这体现了冬奥会的( )
A.文化和商业价值 B.政治和外交价值
C.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理念 D.艺术和竞赛价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